经过些特殊途径(比如邻居直面香味攻击以及锦衣卫偶然路过), 还是有不少人知道老丘私底下烤月饼的事,也知道老丘谁不给送只给文哥儿吃的偏眼行为。
对此大家莫可奈何,只能感慨句王家这神童也不知是怎么讨了丘尚书喜欢。
为了不让他被别家月饼勾了去, 丘尚书竟还单独给他烤了独家月饼!
上朝时感受到周围人频频投的关注目光,丘濬能什么, 只能如既往地摆出张对谁爱答不理的臭脸。
秋之后的日子就过分外平静,像九月九这些节日文哥儿也没法跟着出去登高望远, 只能安安分分待在家里读书练字。
主要是大伙没握在他走不动时扛着他上山下山。
更让文哥儿气愤的是,今年居然有闰九月,也就是可以过两次重阳节!
文哥儿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爹和他哥呼朋唤友出城玩儿去。
两次,还是两次!
想到自己没出过城, 文哥儿就有点惆怅。
他已经快四岁了, 居然连城门没走出去过,不应当!
文哥儿琢磨了好些天, 想起金生他们家在城外,便开始做起了出城计划。
不去远的,就去金生他们家看看!
日子也好找, 冬至有三天假期呢,他们挑天出城去就好。
只自己去的话,他爹娘是不会允许,所以最好还是找靠住的玩伴。
就是你了,李先!
文哥儿先清楚金生他们家具体在哪方位、路途又多远, 又寻到李兆先他冬至假期不空。
知文哥儿想出城看看, 李兆先道:“我冬至几天倒是有空,就是去别人家不定好玩,到时候天气又冷,你可别马车没下就要回城。”
“才不会!”文哥儿信誓旦旦地道, “我快四岁了!”
李兆先阵沉默。
四岁是很大的年纪吗?
李兆先这边应下了,还表示到时候会备好马车,文哥儿就开了,这才跑去和他爹商量冬至出城玩的事。
王华本以为文哥儿是临时起意,还想着怎么拒绝着,结果听才知道这子时间路线以及同行人定好了,就等着他点头了。
王华道:“外头可没城里这么安稳,你跑出去做什么?”
文哥儿道:“我快四岁了,没出城看过!”
有些事就是这样的,你没注意到的时候根本不会在意,等你注意到了就忍不住天天惦记了。
文哥儿可是做好了充足准备,才找王华商量的!
王华沉『吟』片刻,也没口拒绝,点头道:“到时候再看看,要是你大哥没事就让他陪你起去。”
李兆先和『乳』娘母子俩还算靠谱,可总归不如自家兄弟让人放。
文哥儿听有门,等他哥回家就跑过去朝他哥大献殷勤。
王守仁有点纳闷了,怎么这弟弟突然跑讨好他。
等弟弟拎起盘番,王守仁才知道这子想出城玩儿去。
“就么点路,有什么不能去的。”王守仁很无所谓地答应下。
这厮还顺嘴给文哥儿吹嘘起自己十五岁年单枪匹马游走于边关险地的丰功伟绩。
直等文哥儿再长大点他就当年陪他闯边关的宝弓传给他。
可是他当初用吓唬过鞑靼人的绝世好弓!
文哥儿早就听他娘念叨过他哥少年时这段丰功伟绩,可听本人吹嘘起还是多了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聊着聊着兄弟俩莫名有些激动,你句我句地畅想起日后兄弟携手再游居庸关的好情景。
连他们爹什么时候过的没发。
听了满耳朵“兄弟携手闯边关”对话的王华:“…………”
他为什么会觉自己大儿子是靠谱的?
还不如就让李家子带文哥儿去呢!
不管王华如何后悔,文哥儿的出城计划最终还是获了家长许可,可以正式提上日程。
文哥儿开不了,接下就自己可以出城去的事给每人讲了遍,对着丘濬更是:“到时候我就不能这边了,不过我只去天,剩下几天还是会过的!”
丘濬道:“你才这么,你爹也放让你出城玩去?”
文哥儿道:“又不是我人去,大哥和师兄会陪我去的。”
就算邀上了王守仁,李兆先也还是乐意陪他起出城玩儿(大概是因为李东阳当天要邀请客人到家里搞聚会)。
丘濬听了,没再多什么,由着文哥儿兴冲冲去和他老妻吴氏讲自己要出城的事。
这子件事翻覆去讲十遍八遍也不嫌腻。
文哥儿是真不觉腻,不仅在老丘家讲了轮,去翰林院也讲了轮,每天数着日子等冬至到。
光看冬至有足足三天法定假期就知道了,冬至对于朝人是大节日。
俗话“冬至大如年”,尤其是对于广大劳动人,冬至更是采买整冬季物资的重要日子,村落之间会出大大的集市供老百姓买卖各种商品。
文哥儿是和金生打听清楚他们边的集市什么时候开才选的出行日子。
了,肯定要顺便去赶集!
冬至当天,文哥儿大早就醒了,兴冲冲地揣上自己的私房钱,召唤他大哥王守仁去喊李兆先出门。
谢豆也没出过城,知文哥儿他们的出行计划就天天央着他大哥谢正陪着去。
谢正经不住弟弟的软磨硬泡,只领着弟弟早早出门和文哥儿他们会合。
三家人会合,出行队伍就显特别壮大。
王守仁他们三年纪大点的会骑马,于是马车留给了两的,自己则骑在马背上随意闲聊。
文哥儿和谢豆趴在车窗边往外看,路上兴奋地凑起嘀嘀咕咕。
结果他们的马车才刚驶到城外呢,就瞧见行人骑着马候在城门口,不是钱福等人又是谁?
不仅钱福了,靳贵也了,还有隔壁四夷馆的徐富了!
文哥儿睁圆了眼,不知道他们几怎么会凑到起。
这事吧,还是从文哥儿兴奋地和他们反复讲冬至出行计划起。
当时钱福他们听了就觉这子太瑟了,弄好像就他自己能出城似的!
他们商量,就决定这天早到城门口堵人,争取吓文哥儿大跳。
靳贵有次去四夷馆取文书的时候顺嘴这打算和徐富,徐富当场表示自己也起,两边不就凑块了吗?
瞧见文哥儿脸的震惊,靳贵几人哈哈大笑,骑上自己的马跟着文哥儿辆马车出城去。
文哥儿也就震惊么会儿,回过味就更开了。
人多,热闹!
行人浩浩『荡』『荡』地顺着金生的指引往前走,约莫走了半时辰,王守仁就折返马车前拎文哥儿下车。
文哥儿和谢豆下地看,就见前头是横跨河面的长桥,过了桥便是人人往的集市。
对面有热闹的渡头,不少渔船聚集在渡头卖河鲜,谁要是看上了,就拿柳枝串起拎着走。
比起城整整齐齐的铺面和摊档,这集市可就随意多了,连地面算不上平整。
文哥儿知晓城外的路不好走,这次出穿的是不怕弄脏的旧鞋,见到对岸这么热闹立刻拉着谢豆跑过桥,很是惊奇地左看右看。
金生紧跟在文哥儿身后,不时提醒文哥儿别踩到水洼。
文哥儿好奇地转头金生:“冬至集市要连开三天吗?”
金生点头。
平时他们这边的集市是按日子开的,大致就是逢三在这头开,逢六在另头开,争取所有村子有机会就近赶集。
由于这边场地最开阔,每年冬至集市便在这边连开三日,方便大伙集采买。
文哥儿知这是年度的盛事,顿时更劲了。
他不知从哪掏出本本,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人进行采访,无非是拉着人瞎唠嗑,他们家有几口人、今年收成好不好、这次带了什么特产卖之类的。
文哥儿年纪,偏又口齿清晰、能会道,不少人觉很稀奇,只要没什么要紧事要忙,大多乐意和他闲叨几句。
再看文哥儿时不时还在本本上记上几笔,众人就更惊讶了:“哟,才这么就会写字了?”
文哥儿闻言马上捂住自己的本本不给人看。
“字还写不好,不能给你们看。”文哥儿很警惕地道。
这就是真的会写了。
谁会在意三岁孩字写不好?他会写字本身就已经很了不了!
这下但凡文哥儿要的,他们更是有必答。
有时候文哥儿还没过去呢,旁边的人就主动凑上抢着自家的情况,还有人热情地要给文哥儿送些自家的东西。
文哥儿摇着脑袋拒绝道:“不能要,不能要,针线不能要!”
么大点的娃娃,起话却套套的,看人直发笑。
钱福等人见文哥儿到哪能和人打成片,也没有直跟着文哥儿,而是自己在冬至集市里头走走看看,感受着在翰林院里接触不到的别样风光。
庶吉士有些也是农户出身,想到自己还任满以后才有资格告假归家省亲,行走其自然分外惦念家乡。他们和文哥儿样与摊贩们闲聊了会,最后顺手在集市上买了些便宜实惠的农副产品。
文哥儿在集市里玩耍早上,吃了不少集市上的吃。
比起他们平时吃的糕点,集市上这些吃食做法略显粗糙,味道也挺般,文哥儿还是吃挺高兴。
不过光吃吃哪能吃饱,午饭必须有!
眼看临近饭点了,文哥儿便带上买的菜肉粮油,带着大群人浩浩『荡』『荡』往金生家借灶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