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6章
一盘猪油渣眨眼的功夫就被大家抢完。
张希瑶抢菜功夫比不过他们,好在有张婆子这个帮手,她也吃了五个。吃完油渣,大家终于开始品味知了猴。
率先发出惊叹的是夏花,这孩子向来爱吃,“原来炸着吃这么香。”秋花跟着点头,“是啊!我明天还要去摸知了猴。”二郎吃着知了猴,幸福得快要晕过去,在那边嗨瑟,“太好吃了。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三郎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油炸当然好吃了!我要是天天都吃这个,就好了。”
大郎当即就嗤笑一声,“你想得美!咱家哪有那么多油来炸。”三郎也就是幻想一想,他也知道家里没那么多油。张大伯见孩子们爱吃,他只尝了一个,就将自己碗里的知了猴分给三个孩子,每人几只。
陆氏倒是没有分给孩子,因为她也馋得厉害,一口一个,嚼得嘎蹦脆,吃得比孩子们还香。
张婆子看得直摇头,这么好吃的东西,她吃得如此粗野,跟牛嚼牡丹似的,给她吃都白瞎了。
张二伯这边见几个孩子爱吃,自己吃了两个,也分给家里个孩子。陆氏却是一个也没吃,全分给自己的三个孩子,因为20个分给三个孩子不够平均,多的两个就给秋花。
张婆子吃了两个,要把自己碗里全倒给张希瑶。张希瑶却把碗挪开,“奶,我不要,你自己吃!可香了。”张婆子见她分明想吃,却还不要,叹了口气,没再坚持。这顿饭吃得全家人都很满足。
张希瑶也累了,等家里人收拾碗筷的时候,她让张婆子今天不要再做油饼了,“时间太晚了,明天咱们还得早起。奶,你早点睡吧。”张婆子让她先洗,洗完早点睡,“我会看着办的。”张希瑶端热水回屋洗漱了。
这边没有洗澡桶,只有洗脸盆,晒过的热水温度不是特别高,擦擦身子就行。
张婆子把她屋里蚊子多,就让张二伯在屋里点了艾草把屋里的蚊子熏一熏。等烟雾散了,再进去睡觉。
别看现在天黑,其实换成现代时间也才晚上九点。张希瑶上辈子都是十二点才睡。
古代夜晚没什么光亮,尤其是农村,很少人家点灯。吃完饭,双方都在盘账。张希瑶这边交了40文到公中,分别是她和张婆子的工钱,剩下的钱都被她收入囊中。
昨晚大房二房还有些不满,可能是吃了炸知了猴和油渣,一个个只看了两眼,就闭了嘴。
张大伯和张二伯今天的收获不算多,主要是凉粉太少,冰也只拿去两块。制的冰棍有限,总共只卖了三百文钱。
两块冰是40文,再给张希瑶一成30文的方子钱,剩下的钱全交给张老头。算完账,大家就各自去洗漱,回屋歇息。
张希瑶差不多是早上四点被她奶叫醒的。
叫醒之后,张希瑶给她开了门,她端着一碗东西进屋,“快吃吧。小点声,别让其他人听到。”
这时天还没亮,屋内黑灯瞎火,张希瑶也看不清她手里拿了什么东西,但是能闻到香味儿,她有点不敢相信,“怎么还有知了猴?哪来的?”张婆子坐到她床边,摸黑将碗塞到她手心,“昨晚看你没吃够,我和你阿爷又在村子后头的树上摸了几十只。昨晚就给你炸好了。就等你起来吃呢。”一般到了晚上,知了猴会比较少,因为全爬树稍上面。他们也是找了好半天才摸到这么些。有的知了猴已经蜕壳,变成白蝉了。不过一样好吃。张希瑶心里感动,上辈子她跟爷奶一起生活。因为爸妈离婚后,各自有了家庭,并不管她。也不给生活费。爷奶对她只能算是一般。从小没人爱,张希瑶就学会自己爱自己。也养成她自私自利的性子。但她穿越之后,张婆子却是对她最好的人,一心为她打算,她心下暖暖的,“您累了一天,怎么不早点睡?”
“我年纪大了,睡觉浅。你快吃。大家都往板车上装东西呢。“张婆子催促她快些。
张希瑶想拿一个给她吃,张婆子动作却比她快多了,直接闪身出去了。张希瑶将知了猴吃个精光。穿上衣服,用柳枝擦完牙齿,洗了脸,就跟着大家一块出发了。
今天张老头跟他们一块去镇上。回来也是一起。张希瑶不用推车就跟张二伯没话找话,问他为什么没把知了拿去镇上卖。上辈子她就看到不少贩子到村里收购。没道理古代没有。吃蝉可是自古有之。
张二伯失笑,“咱们村子太远了。一个时辰,来回就是两个时辰,等送到镇上,知了猴说不定已经变味了。那些贩子都在镇子附近几个村子收购。”张希瑶问他镇上卖多少钱一个。
张二伯还真知道,“一文钱五六个。”
张希瑶点头,这时候可没有纯天然比较贵的概念。在大家心里,天生天养就意味着没成本。价格自然要低一些。
到了镇上,张老头去东市看毛驴和磨盘,张希瑶则去给饭馆送凉粉,顺便问李掌柜,收不收知了猴。
李掌柜点头,“收啊。不过咱们只收新鲜的,坏的不要。”张希瑶忙道,“肯定是新鲜的。我在晚上把它冻好。第二天送过来。你看可行?″
李掌柜颔首,“只要不坏就行。那些贩子送过来,咱们也都是冻起来。这东西不禁放。”
张希瑶眼睛一亮,觉得又来了一门生意,“你要多少个?”“你有多少,我就收多少。这东西差不多一个月就没了。我们提前冻起来,可以多卖一段时间。”
张希瑶问了价钱。
得知一文钱五个,张希瑶觉得这生意可做。村里的孩子都是自己烤着吃。要是她收购,他们肯定乐意卖。
她回去后,就将知了猴的消息告诉张婆子。张婆子果然高兴,“一文钱五个?那咱们怎么收?”“咱们回去的时候得带冰回去。还得用棉被给包裹起来。这样防止冰化掉。冰的成本不低。咱们也得赚钱,一文钱收二十个吧。"张希瑶算了一笔账。如果一晚上收五百个,她的成本就是收购价25文再加上冰20文,总共45文。卖出去是100文,他们赚55文。
如果一晚上收一千个,她的成本就是收购价50文再加上冰20文,总共7文。卖出去是200文,他们赚130文。商人向来无商不奸,她不可能做亏本买卖。张婆子觉得可行,“就按你说得办。一文钱二十个,估计村里都抢着去逮。”
这可是无本买卖!只要花点时间就能买。
张希瑶觉得家里人也可以逮,“阿奶,咱们买个灯笼吧。让大郎几个去山上摸知了。”
张婆子只要一听到花钱,她就肉疼,“灯笼全是纸糊的,你提着它,纸被树杈子戳到,很容易破!”
张希瑶觉得一直在山脚下找,肯定很多人,“让他们去山上找。那里才是最多的。没有灯笼,他们根本看不着。”
山上的树长得很分散,灌木丛比较多,还有许多竹子。竹子那么滑,知了也爬不上去,更多都是爬到灌木枝条上,这东西可没办法摸。张婆子忍着肉疼,“回头我去东市买一盏。"她又抱怨张希瑶乱花钱,“还不知道他们摸的知了猴能不能抵花去的灯油。”灯笼里面有两种燃料:蜡烛和灯油。这时候的蜡烛用料分为两种:百姓用的蜡烛是白桦树裹着蜡油做成,一根就要20文。宫廷用的蜡烛取自白蜡的分泌物,价格极其昂贵,一根就要150文至400文不等。相比蜡烛,灯油的价格显然便宜许多。烧一晚上大概五文钱。
张希瑶也不清楚,“试试吧。兴许真能赚钱。”她们在交谈时,钱满仓又带着仆从过来找她们,一过来,看到有凉粉,小胖手一挥,让她做五份,他要带回家给爹娘和阿奶吃。张希瑶熟练切凉粉,张婆子负责捣蒜,两人配合默契,没一会儿就将五份凉粉拌好。
“这碗要带回来的。”
钱满仓直接道,"这碗我买了。”
张希瑶笑眯眯应了,问他还要不要制冰方子。钱满仓想要,他有点不好意思,“我爹娘不让我吃冰的。”言下之意,他之前孟浪了,不敢告诉家里。所以就不买方子了。张希瑶有点失望自己没钱可赚。可是仔细一想,凭着钱家的势力,要是真把方子卖了,以后她要是去汴京做生意,岂不是竞争不过对方?她心情就好了些钱满仓带着仆从捧着凉粉往回走。临走的时候,还特地买了一根冰棍小口小口吃着。
张婆子刚刚也听出来了,“这个就是买你方子的人家?”“对!臭豆腐的方子就是卖给他家的。“张希瑶看太阳升上来,斜对面的宋氏饮子铺也开了门。
隔壁卖桂花糕的阿婆就跟张希瑶说,昨天他们家饮子铺生意特别好。也会做冰棍,而且花样更多。
张婆子叹气,“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咱们别在这儿卖了。”张希瑶点头,两人推着板车去坊里叫卖。凉粉在坊里卖得更好。因为大夏天,许多人并不愿在太阳底下吃凉粉。可是在自己家就不一样了。找块大树乘凉,边吃边唠嗑,有种别样的享受。
今天凉粉多一倍,但是又送了10斤给饭馆,所以只比昨天晚半个时辰卖完。卖完凉粉,他们就去东市叫卖。
因为张希瑶想去东市看看张老头有没有买到磨盘和毛驴。于是她们又在东市交了五文摊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