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显圣
十里之外,巍峨高峰。
头生独角的大蟒身长数百丈,蜿蜒盘绕在山峰上,一层又一层。
巨大而猩红的竖瞳盯凝着那片雾气朦胧之所,神思稍稍松懈,便要下意识的将那那处地域给遗忘。
“有意思.”
巨大蛟蟒低语,饶有兴致,它分明窥望见三个人族走入雾中,便再察觉不到踪迹。
其中一个老迈人族,还是长生层面的千寿者哩。
“迷神的惑阵?以前怎未发现?”
蛟蟒吐信,低低笑了笑:
“许久没有饱食,今日当有口福。”
………………
“大祭,起。”
乌压压的村民静静的站着,两侧锣鼓声再起,震响在这方铁头山侧,
庙祝娘娘手持着木杖,声音悠扬而又庄严:
“尊神昭昭在上!”
无数村民扯起了喉咙:
“尊神昭昭在上!”
上百位推着自制木鼓的汉子同时擂鼓,一个个妙龄少女托着瓜果、香烛、纸钱等走来,
铁头仙宗的弟子们站在一起,各执着一根香烛,为首的是宗主王铁头,仙风道骨,抱着一方大香,神色肃穆。
就连两位太上长老都驾着云缓缓落下,一个是看起来很儒雅的中年书生,另一个则是个小老头,皆是满脸笑容。
书生和小老头落地,瞥了一眼远处三人,也没理会,都朝着那位庙祝娘娘微微点了点头,便算示以敬矣。
远处。
三人,连同老妪在内,都并非是第一次见到这般景象,五王城时常也会举行祭祀,只不过祭的是先贤和往圣,
祭祀不知是否存在的乡野神祇,这倒还是首次见到。
最关键的是
“这位王前辈,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泉亭侧目,朝着老妪小声问道:
“还有那两个所谓的太上长老都驾云亲至,这土地庙.白老,您怎么看?”
他已然开了九窍,即将成为九窍真人,再进一步便是长生境的千寿者,和老妪境界便相同,
但后者到底活了数千年,故此,尽管彼此差距不大,赵泉亭依旧视老妪为长辈。
老妪抿嘴摇头:
“古怪,实在太过古怪,莫非当今天下当真还有香火神祇?”
“香火神祇?”赵泉亭好奇。
老妪回忆道:
“是我听一位大前辈提过的,太古时代,天下处处皆有香火神祇,大到山川河流,家中灶台乃至身中五脏,皆有神明。”
顿了顿,她继续道:
“只是,伴随太古时代的那场天地倾覆之劫,香火神明便也一并失了踪迹.”
“要汇报么?”赵泉亭问。
“当然,不过先看看这所谓祭祀嗯,我等走近一些,稍后仔细瞧瞧那所谓土地爷的塑像。”
说话间,老妪带着赵泉亭、陈米栗靠近,此时大祭已然正式开始,纸钱被村民们投入处处火盆,
仙宗弟子们抬来的一座又一座千斤重的焚香炉,一根根香烛插在其上,鼓声渐嘹亮。
庙祝娘娘踩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听着锣鼓声,高举起木杖:
“尊神昭昭在上,穆穆皇皇,福沾万姓,德被合庄”
“尊神昭昭在上,赫赫在旁,如临如质,来格来尝”
“尊神昭昭在上,礼唱三献,保我士庶,佑我村庄”
村民们跟着念祭词,处处火盆中火冲三丈之高,土地庙门大开,泥塑神像立在其中,
而正此时,有风吹来,火盆中烧起三丈高的繁密火星、纸钱余烬等,翻滚着随风而前,冲进庙门,围旋着泥塑神像!
老妪三人挤过人群,站在祭坛旁,正对着土地庙门,将其中看的一清二楚,此刻不由都瞠目结舌,
这一副景实在太壮观,
闭目的威严神像右手持斧,左手捧着一一些稻种,胸前悬挂的铜镜微微发光,火旋风和纸钱余烬在神像的周围流转,上下沉浮.
恍若火中真神。
“那把斧头.”老妪注意到神像手中的大斧,下意识凝观,却悚然一惊。
好锋利。
凝视之时,让她有一种眼眸被割伤的错觉,且.
“那是杀过妖的斧。”
老妪侧目低声,凝重道:
“杀了不少妖。”
赵泉亭默默点头,他与老妪凝视斧头的时候,都恍若看到了群妖坠去之景。
“古怪,太古怪了。”赵泉亭匪夷所思:“白老,你看那泥塑神像,是否眼熟?”
“眼熟?”老妪摇头,诧异道:“你在哪里见过?”
“对。”
赵泉亭肯定的点了点头:
“有一种熟悉感,很模糊,可又切切实实,或许很多年前,或许某个不经意的角落,我一定在哪里见过这个塑像,又或者见过塑像上的.面孔。”
老妪抿了抿嘴,眯起眼睛,抚摸腰间的金铃,轻轻摇动,似在传讯。
与此同时。
“尊神昭昭在上!”
庙祝的声音忽然猛烈高昂,她站在祭坛上,双手高举着木杖,清冷的面庞上庄严至极!
“请!”
“福德杀神,睁眼!”
无数人为之一寂,土地爷.睁眼?
泥塑的神像,真能睁眼?
短暂死寂过后。
层层叠叠的村民连同三百余仙宗弟子,甚至那位宗主都齐声:
“请!”
“福德杀神,睁眼!”
一座座焚香炉中的香烛快速燃尽,伴随泥石摩擦、碰撞的响动,
在老妪、赵泉亭与陈米栗惊悚的目光注视下。
那座立于火旋风与纸钱余烬中的泥塑神像,猛然睁开了双眼!
其眸灿金,有若炽阳。
“土地爷!”糙汉子虔诚,肩上坐着的鼻涕娃也挥着双手:“土地爷真活了!”
无数人都发出嘈杂的呼喊声。
“神仙保佑!”
“土地爷显灵!”
“尊神在上!”
连片的呼喊声中。“泥像.活了?”陈米栗懵逼,老妪和赵泉亭头皮发麻。
下一刻。
‘咚!’
泥塑神像持着斧头托着稻种,一步走下石台。
又一步,丈高的神像已至庙门处。
恰踩在门槛后,虽未出得庙来,却可叫二十四村的村民们无论远近,都能观见自己。
锣鼓齐止,火盆骤熄,看不到边的乌压压的村民噤声,老妪呼吸急促,瞪着眼睛,
陈米栗抓紧了赵泉亭的衣袖,满脸惶恐。
“五谷。”
神像开口,声音低沉而又威严,如同晨钟暮鼓,震耳欲聋间,却又叫人神思骤然清明,
而它身侧,竟是浮现出天地祥云,缭绕翻滚,既神且明,既威且严。
“丰登。”
话落,泥塑神像手中的稻种浮空而起来,如同雨点般坠下远处的田地,
下一刻,才刚刚探起秧苗的田地迅速蜕变,一处处田,一株株秧苗,都在发芽,茁壮!
望去。
一处处田中,稻、麦、粟等,尽已累累。
“尊神昭昭在上!”有村民喜笑颜开,扑进麦田、稻田,更多的人则是俯首拜下,口呼土地爷保佑!
泥塑神像静静的受了拜祭。
香火已盛之而至于极。
它微微昂起头,洪钟声再起。
“招云。”
七十二仙术之,招云。
天上,浩云不知从何而现,层层叠叠不尽,连绵成海。
“借风。”
七十二仙术,借风。
有风自天上吹下,诸田地中待收割的谷物都自然脱落,在风中飘飞,尽飞落向远处二十四座村庄,落去家家户户。
老妪微微颤栗,赵泉亭和陈米栗都看痴了。
“祷雨。”
泥塑神像再吐晨钟暮鼓之音。
七十二仙术,祷雨。
层云翻滚,骤而大雨倾盆。
“这是.”老妪没有斥开雨水,任由大雨淋身,失神喃喃:“灵雨?”
她分明感知到,每一滴雨水中,都饱含着天地元气!
一言叫大雨倾盆,虽然神异,但有迹可循。
将天地元气融入水中,也不稀奇。
可,一言雨落之际,叫天地元气自主蕴入每一滴雨水中,这种能为.
老妪实在无法想象。
泥塑神像望着大雨中欢呼的人们,面相庄严:
“医药。”
七十二仙术,医药。
落下的雨水上浮现药气。
淋雨的人中,不少人在这一年间都遭了病又或伤筋动骨。
却在雨中,伤病顷刻间便愈尽。
甚至淋着药灵雨的老妪、赵泉亭两人,都察觉到自身体内的陈年暗伤,在祛除,在复愈!
两人瞠目结舌。
泥塑神像最后开口。
“再茂。”
神通,枯荣。
大片大片的田地中,五谷枯尽,而后再度丰登,果实累累,却又见果实落下,五谷复枯还荣,便还又是果实累累。
如此,往复六次。
算上之前一次丰收,便在盏茶之间,诸田诸地,七次丰收。
立在大雨中的庙祝娘娘朗声:
“尔奉尊神七年。”
“今朝大祭,便一日七丰收。”
“谷粮见灵雨,纳元气,则九年不腐不湿不烂。”
二十四村的村民们跪在雨中,自发的齐声。
“尊神昭昭在上。”
“尊神昭昭在上!”
福德杀神履职,了却善愿百次,添一功数】
福德杀神履职,了却善愿百次,添一功数】
福德杀神履职,了却善愿百次】
这些村民们的愿望总是质朴的,丰收,无伤,无病。
便是他们的愿望。
二十四村庄十余万村民,耕地的、有伤有病的,且还祈了这些愿的,约莫有一两万人,
一人按算一份善愿,一两万人,便添了一两百功数。
周牧心惊。
竟然还能这般?
可惜,了却诸愿,村民们短时间内怕是不会有什么自己可以大规模了却的心愿了
但即便如此,这也为他昭示了一条崭新的路。
还在做力士的时候,周牧从未在东厨煽风点火,反而成了土地爷后第一次靠履职】得功数却不曾想来的这般轻松!
哪怕一年只能来上三四次,可若是村民更多呢?
若是百万、千万人信奉呢?
可惜今年才复苏到可以挪动身躯、施展仙术的地步,往年最多只能用用枯荣,一月一丰收
否则,七年——不,四年,醒神四年以来,得积攒多少功数?
周牧心思百转千回,却又猛然惊觉——香火,够了。
体魄可以重聚而出,且那香火身躯,也可凝聚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