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白云庵的山门前,日头已高。左近的大杨树下,站着五六位缁衣尼姑,为首的是白云庵住持寂云老师太。我微觉诧异,忙上前行礼:“天气炎热,师太不在佛前校经,怎么出来了?”
树叶间的日光经过绿萼手中淡黄色的纸伞,变得清凉而混沌,淡淡拂过寂云布满沟壑的苍老面孔,如流光飞奔时偶然的回首。寂云慈和道:“檀越是贵客,贫尼自当迎接。”
我在城外守墓时,每年至少要来五六次,从未见寂云亲自等候迎接,遂有些受宠若惊:“师太如此盛情,玉机愧不敢当。”复又奇道,“玉机并未派人通告,师太怎知我会来?”
寂云道:“是寂如师妹告诉贫尼的。”
我更奇:“寂如师太?”
寂云道:“寂如师妹不但经义贯通,且能参过去与未来。”
照壁上用金漆书写的“阿弥陀佛”在烈日下泛起刺眼的浮光,白墙下苍苔斑斑。我一怔,继而笑意涩然。过去与未来?不知升平长公主能不能参出我过去的种种不堪。寂云凝神打量我,又道:“檀越似是心体不安。”
我拂去额头的冷汗,苦笑道:“何止心体不安,直可说五内摧伤。”又问道,“寂如师太在么?”
寂云道:“寂如师妹从昨日始,闭关参研佛经去了。”
我有些失望,仰望山墙上的苍苍古藤,带着一丝葱郁蜿蜒的恼恨道:“竟又错过了。”
寂云笑道:“檀越无须烦恼,寂如师妹知道大人要来,早就交代贫尼,请檀越听一卷《妙法莲华经》,师妹还有两句话赠予檀越。”
我忙道:“还请师太赐教。”
寂云微笑道:“请檀越往静室宽坐,容贫尼奉茶。”说罢亲自引我进了山门。大雄宝殿前古树参天,郁郁森森。日光斑斑点点如雨滴随风洒落,叶间有不知名的鸟儿啁啁轻唱。绿萼收了伞,我在树荫下深深吸一口气,檀香气息沉静如水。
在白云庵饮茶吃斋、礼佛听经,不知不觉日已偏西。寂云亲自将我送下山,淡然平和的口吻中有掩不住的关切之意:“檀越的心静了么?”
落日悬在山巅,凄然如血,红云弥漫,如扫不清的诡谲妖氛。经文的深刻义理和如花妙语,丝毫不能冲淡我对宫中无聊争斗的厌恶与愤怒。我叹道:“玉机慧根浅薄,经文妙义竟是听而不闻。”
寂云目中的悲悯越深:“寂如师妹闭关前有话赠予檀越:‘既不能低眉慈悲,何妨怒目伏魔。’还有一句:‘事至而战,又何谒焉?’[5]”
心头一震,险些站立不稳。虽非豁然开朗,却也如释重负。我感念升平长公主的心意,几欲落泪。遂合十道:“多谢师太赠言,玉机感激不尽。”
寂云默默还礼,请我登车。我掀开纱帘,眼见寂云飘然回转,缓缓合上山门,这才叫过小钱,隔窗吩咐道:“你骑马先走,回府一趟,替我拿些东西进宫。”说罢压低了声音,切切叮嘱。
小钱听罢,有些不可置信,随即兴奋道:“大人放心,奴婢一定办妥。”说罢打马狂奔而去。
绿萼在车中道:“姑娘叫小钱拿什么?”
我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浓翠景致,淡淡一笑道:“一件能让死物变活的东西。”
晚间回到漱玉斋,小莲儿遣小丫头悄悄来说,玉枢的脚伤已好多了,现下已能行走。皇帝去粲英宫看望,见她闷闷不乐,哄劝了两句,便起身往北面慧嫔的长宁宫去了。于是玉枢愈加伤心,将自己关在寝殿里哭。
我心头郁闷,命人送她出去。绿萼道:“姑娘可要去看望娘娘么?”
我颓然道:“你觉得姐姐会见我么?”
绿萼道:“婉妃娘娘爱赌气,姑娘可不能。还是派人去问一问的好。”
我摇头道:“罢了。这会儿益园都快上锁了,明日再问吧。”
绿萼也不争辩,转身命人兑了温水,服侍我沐浴。我换过寝衣,命绿萼自去歇息,便坐在窗前看书。月到中天,我困倦已极,却不肯睡。不多时,听得帘外芳馨的声音道:“姑娘还没上楼?”
门外侍立的小丫头早就呵欠连天,瓮声瓮气道:“姑娘回宫后,就一直在这里看书。”
芳馨道:“你回去睡吧,我来服侍。”小丫头如闻赦令,轻快地跑了。芳馨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行礼道,“姑娘出宫一整日,还不累么?”
我抛下书,伸一伸腰肢:“我在等姑姑。”
芳馨道:“奴婢无能,劳姑娘久等。”
我微微一笑:“我原不指望今夜就能等到姑姑的消息的,谁知竟等到了,姑姑好本事。”芳馨正要答话,我问道,“姑姑可知粲英宫如何了?陛下与姐姐如何了?”
芳馨疲惫的声音在静夜中听起来格外低沉柔缓:“小莲儿说,陛下下了朝就去了粲英宫。谈起流言无稽,又说姑娘绝不是这样的人,叫婉妃娘娘宽心,好好养胎,千万不要胡思乱想。谁知婉妃娘娘愈加难过。陛下不悦,起身往慧嫔的宫中去了。婉妃娘娘一听,又哭了许久。好在圣上知道姑娘的为人,已明令禁止,婉妃娘娘以后再听不见这样的话了。”
我听了不觉哧地一笑。芳馨愕然道:“姑娘笑什么?”
浓茶冰凉苦涩,喉头一紧,我笑得咳了两声:“姑姑难道不明白?流言是真是假,他并不在乎。”
芳馨若有所悟:“这……请姑娘明示。”
“宫里的女御都是各地官员敬献的美女,是为了升官进爵的。玉枢虽位列三妃,也不过是这些女宠中的一个,她是长公主为了自己的平安富贵送进宫的,还是我为了固宠献给他的,对陛下来说没有分别。他是天子,无论贤愚,无论阿谀奉承还是金珠宝贝,是嬖臣内宠还是疆土区域,天子都承受得起。无论臣民向他索求多少恩典,他也都给得了。小小女宠,自然不必追究她因何入宫。为了让姐姐安心养胎,即便认定流言是真,也必得这样说。”
芳馨恍然道:“原来如此!而婉妃娘娘以为陛下一心向着姑娘……”
我无可奈何地一笑,竟有些幽怨起来:“玉枢的性子,实在比我倔强百倍。她既不肯见我,便只有等她自己慢慢想通了。”
起风了。窗户笃笃地颤,似敲响了战鼓。我索性开了窗,小几上的轻纱灯罩被吹翻在地,眼前一暗,焦热的烛芯上只余了灰白的烟。明月高悬,窗纸微亮。芳馨拾起灯罩,却不点灯。冰轮皎洁,她面色幽白,目光中有说不出的执着与坚毅。
她缓缓道:“其实姑娘也不必太过担忧。婉妃娘娘本就清楚,自己是顶着姑娘的容貌,借着姑娘的恩宠入宫的。多年来若不自行开解,这日子也没法过下去。”说着笑意深沉,“往深一层说,娘娘未必没想过流言中提到的事情,只是想也无益,便不想了。有人揭破也好,想想清楚总好过糊里糊涂的。”
我心头一震,不禁动容:“是……的确也不算坏事。”说着拉起她的手,甚是惭愧,“昨夜在粲英宫,是我太焦躁,我不该对姑姑发脾气。”
芳馨亦是唏嘘:“姑娘这样说,奴婢担不起。奴婢没有早些察觉流言,确是奴婢疏忽。”
我叹道:“流言乍起,况且是关于我的,他们多少要避开漱玉斋的人。倒是我自己,自诩聪明,却疏忽至此。”
芳馨坐在我身边,笑容温柔明亮如窗外斜逸的月光:“姑娘从不是暴躁的人,这一次若不是牵扯到婉妃娘娘,又怎会如此震怒?姑娘是关心则乱。”
我心下一暖:“姑姑不怪我就好。流言从何而起,不知姑姑可查清楚了么?”
芳馨忙站起身,恭敬道:“是,此事已颇有眉目。”
我笑道:“风这样大,我听不清楚,姑姑还是坐着说吧。”
芳馨重新坐下,正色道:“昨夜奴婢在粲英宫问了那两个传闲话的宫女。这两个宫女本就是打扫后殿的,当日午后去领洒扫用具,无意中在内阜院听到这话。回来恰逢太医断出娘娘有孕,便没敢乱说。到了晚间,两人因想着娘娘有孕,不会再跳舞,便躲在后殿的角落里谈论了两句,谁知……”
我沉吟道:“内阜院那么多人……”
芳馨道:“是,奴婢知道内阜院人多口杂,要追溯源头实在不易。况且奴婢不过是宫里最平常不过的执事宫女,内阜院也不会将奴婢放在眼中,所以奴婢去章华宫求见颖妃娘娘。颖妃娘娘总理内阜院数年,如今虽然管不着了,余威还在。颖妃娘娘得知此事,命辛夷和淑优二人随奴婢一道去内阜院,将众人集结起来,出赏格一一追问。初时还有几个看上去有体面的甚是不服,连嚷着慧嫔娘娘交代的差事要耽搁了。辛夷挺身道:‘当初各宫奉圣命搜寻奸细,颖妃娘娘尚且不理会。慧嫔娘娘的差事,放一放又如何?’众人这才服气。如此问到午时,终于确认,那些流言最初是齐姝的人说的。”
我奇道:“齐姝?怎么会是她?她为什么——”凉风吹起鬓边的碎发,痒痒的拂在唇边。我勾起发丝,心如月光澄明,“姑姑接着说。”
芳馨微微一笑,双眼被檐下的宫灯映得通红:“姑娘也猜到了是不是?齐姝的族叔齐宝本是内阜院的总管,因碧螺春以次充好一事获罪,齐姝为此还去定乾宫求情。自然,这等小事,陛下如何会理会?于是齐宝便落到慧嫔娘娘手中了。”
“难道他被从轻发落了?”
芳馨道:“不,他和别人一样不但免职,还受了杖刑,蹲了大牢。只不过,旁人受了刑,有一个多月起不了身的,还有残废的,但齐宝只几日便能下地走路了。”
我顿时想起当年杜衡被施杖致死的事,不禁一怔,随即失望道:“行刑的人手下留情,这也不能证实什么。”
芳馨紧一紧我的手,露出自信笃定的笑容:“姑娘别急,奴婢还没说完。奴婢听闻此事,怕齐宝起戒心,不敢亲自去问,便求商总管帮忙。商总管上一次受姑娘的恩典保住了总管之职,正思无处报答,见奴婢去寻他,甚是关心。于是将齐宝灌醉,又许他去干净些的地方当差,这才问出,原来慧嫔接管内阜院后,齐姝去哀求慧嫔。慧嫔便命人打得轻些,齐宝叔侄得了慧嫔这样的恩惠,还不唯命是从么?”
我问道:“齐宝可说谣言是齐姝奉慧嫔的命令传出去的?”
芳馨道:“这倒没有。商总管说他问了许多次,想来齐宝身为贱役,不知道慧嫔究竟命齐姝做什么。”
心中窒闷,风这样大,却有些透不过气了:“除非齐姝肯亲口承认,否则依旧无用。”
芳馨道:“不错。所以奴婢刚才去了齐姝的绿烟阁。”
我先是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忽而心念一动:“刚才?”
芳馨道:“奴婢带了好些吃用的物事送给溧阳公主,又说了好半天的闲话,便出来了。”
我恍然道:“深更半夜,姑姑带着那么多东西去拜访齐姝,想来不到天亮,慧嫔便知道了。慧嫔若知道漱玉斋和绿烟阁往来,难免猜忌。姑姑好计策。”
芳馨微笑道:“姑娘过奖。奴婢也是听姑娘说起樊稠因放过韩遂被李傕所杀、曹操离间马腾韩遂的故事,才想到这个主意的。只是未得姑娘同意,就动了好些东西……”
我笑道:“只要能查清楚真相,何惜财物?姑姑此举,甚得我心。姑姑在绿烟阁可察觉到什么?”
芳馨道:“齐姝见奴婢去了,甚是意外,似乎还有些慌张。这个……奴婢也说不好。齐姝那边,恐怕得姑娘亲自去问。”
我又是惊喜,又是感动:“姑姑能查验至此,已大出我的料想。我本以为能查到流言的源头已是不易,想不到,姑姑竟然先施了‘反间计’。”
芳馨笑道:“慧嫔若不做坏事,自然不怕什么反间计。姑娘放心,奴婢会派人好生盯着长宁宫和绿烟阁的。”
我起身关了窗,芳馨连忙点灯。明晃晃的烛光被窗隙里的微风吹得晃动不已,我的影子亦在墙上微颤,一如我难以抑制的兴奋心情:“既然查出了齐姝,真相也不会远了。”
芳馨道:“倘若从齐姝那里得知,真是慧嫔所为,姑娘会如何对待慧嫔?”
我笑道:“她是宠妃,我能将她怎么样?”
芳馨还要再说,我忙道:“姑姑辛苦了这两日,该歇息了。我也要好好想一想,要如何才能让齐姝吐露真言。”
芳馨看着我,眉心微蹙,如一位慈和无奈的母亲看着执拗淘气的女儿:“姑娘会交给有司秉公处置么?”
谣诼中伤这样的事情,宫里日日都有,流言无形,恐难以“秉公处置”。更何况慧嫔是宠妃,皇帝未必不护着她。我垂眸,隐藏起锋锐的恨意,口角噙笑:“姑姑放心,我一定会的。”
早晨起得迟,匆匆忙忙赶到定乾宫的时候,正赶上皇帝下朝进了仪元殿往御书房走。我不欲与他见面,便放轻了脚步急往镂雕云龙金屏后躲。待听得众人进了书房,这才慢慢走了出来。忽然小简从御书房里退了出来,上前道:“大人且慢,陛下有话问大人呢。”
我只得随他去。清晨凉爽,御书房四角的青瓷小缸里的冰块已经半融,身上颇有寒意。皇帝正在由良辰等人服侍着除下半旧的靛青长袍,轻薄的素帛中衣背后湿了一大片。他双颊微红,满脸是汗。待我行过礼,他大力摇着扇子,往榻上一坐,小宫女忙俯身除去龙靴。皇帝一边擦汗一边道:“干什么躲躲闪闪的?莫非不敢见朕?”
我垂首道:“微臣惭愧,无颜面圣。”
皇帝笑道:“为何惭愧?”
我答道:“微臣闺门不睦,有违圣人教训,所以惭愧。”
皇帝道:“怎么?玉枢还是不肯见你么?”
我叹道:“微臣今早去粲英宫求见,婉妃娘娘还没起身。”
皇帝的口气柔和而明快:“她迟早肯见你,你耐心些便是了。”又道,“听说你昨日去了白云庵,皇妹近况如何?”
我恭敬道:“长公主殿下钻研佛法,义理精进。”
皇帝道:“她的身子如何?”
我答道:“长公主殿下正在闭关,微臣并没有亲见。”
皇帝不禁好笑:“那你如何知道她义理精进?”
念及升平长公主妙龄出家,于今已有四年,不禁暗叹:“启禀陛下,长公主殿下未卜先知,不但得知微臣会去,更托人妙语解惑。虽未相见,却能‘片言贵情通’[6],是以微臣知道殿下佛法深湛。”
皇帝笑道:“妙语解惑?是什么话?”
我稍一迟疑,仍坦诚道:“长公主说,‘既不能低眉慈悲,何妨金刚怒目’。”
皇帝一怔,随即看住我,默然不语。我低着头,甚是忐忑,一颗心狂跳不止。良久,他转开目光,眼中闪过一丝愧疚之色,放在膝上的右手五指猛地蜷曲起来:“金刚怒目……皇妹出家数年,竟还是这样刚烈。‘片言贵情通’?便是‘人天情通’[7],与皇妹又有何益处……”话音未落,忽而咳嗽不止。
良辰忙道:“请陛下添衣。”说罢将靛青长袍披在他的肩头。
皇帝饮一口茶,眼圈微红:“朕叫你来就是想问一问皇妹的近况。你得空便常去看看她,她虽闭关,也还是念着你的。退下吧。”
我稍稍平静,恭敬道:“微臣遵旨。”
回到小书房,我也无心看奏疏,随手从窗外摘了一片竹叶在指间缠绕,呆坐无语。绿萼一边伸手拭去我额头上的冷汗,一边问道:“陛下说什么了?天还不热就一头的汗。”
我摸摸鼻尖,指间和手心一样潮湿:“不过就问了问升平长公主的事。”
绿萼拣了十封奏疏放在书桌上:“陛下问什么,姑娘便答什么,这也值得出一头汗?”
指间的竹叶翩然落地。我心念一动:“不错,我本就是如实回答的。”
绿萼一笑,挑了一方新墨出来,正要往砚中滴水,忽听小书房的东门笃笃响了两下。绿萼开了门,漱玉斋的一个小丫头走了进来道:“姑姑让奴婢禀告姑娘,长宁宫的人已经去过绿烟阁了。”
我笑道:“你回去告诉姑姑,照旧行事。”
小丫头去了,绿萼又将新墨放回了盒子,笑道:“想必这会儿姑娘也没心思看奏折了,咱们也回去吧。”
我拿起天青色瓜叶砚滴,笑道:“急什么?五十封奏疏不易看,先看十封再回去。”
待看到第十封时,小丫头又来报,说芳馨亲自去了一趟绿烟阁,齐姝已经在玉茗堂中等候了。绿萼道:“这一下姑娘真该回去了。”
我埋头写个不停:“不急,再看十封。”于是又看了十封,时近午初,这才起身回去。
玉茗堂的门大开着,转过凤尾竹照壁,便能看见齐姝独自坐在下首的雕花座椅上,青白色的身影如僵凝的流云。她一手摇着团扇,一手拭汗,焦躁不安。
芳馨迎了上来:“姑娘可回来了。”
我笑道:“怎么不将齐姝请到西厢去等,连冰也不放,可要热坏人了。”
芳馨低低一笑:“既让她等,自然要热些才好。”
只见齐姝已经起身迎了出来,下拜行礼。我忙还礼:“劳娘娘久等。”又怨芳馨,“姑姑也不派人来说一声。”
齐姝忙道:“大人国事繁忙,妾身不敢惊扰。”
但见她一脸的汗,连脂粉都融掉了。我忙吩咐打水净面,亲自领着齐姝进了西厢。西厢的冰一早便放下了,凉沁沁的幽香袭人。齐姝不敢与我同坐在榻上,只搬了一只绣墩坐在我的下首。一时净了面,脂粉尽落,但见眉目如画,愈加分明,口角一弯,略带娇憨。
换水的工夫,齐姝捧着巾子有些不知所措,于是将湿巾覆在脸上,又假装不经意地偷眼看我。
这容貌,这神情,像极了死去的紫菡。我怔怔地望着她,忽然眼眶一热,眼前模糊一片。
齐姝见我盯着她看,立刻低下头,抚一抚左颊,眸光流转不定。一时芳馨拿了妆奁进来,道:“请娘娘匀面。”
我微微一笑:“其实娘娘不用脂粉更显美貌。”
齐姝细细看了我两眼:“大人似乎不用脂粉。”
我笑道:“我是最怕热的,脂粉涂在脸上太气闷,清清爽爽的倒好。”
齐姝淡薄的笑意寥落得近乎自卑:“也是。这样热的天,涂脂抹粉也要出一身的汗,倒不如省些力气。”又向芳馨道,“不必匀面了。”
不一会儿上了茶点。齐姝欠身道:“昨晚芳馨姑姑亲自去看望溧阳公主,妾身感激不尽。本该早早来拜谢,因想着大人这个时候定是在定乾宫,未敢打扰。不想今早姑姑倒先去了绿烟阁,妾身受宠若惊。”
我忙道:“自我回宫,还从未拜访过娘娘,甚是失礼。今早也本该早回,忽而又被些琐事绊住,如此便迟了。劳娘娘久等,万望见谅。”
齐姝道:“大人如此盛情,妾身愧不敢当。未知大人命妾身来,有何要事?”
我摇着折扇,微微扬起下颌:“是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要请教娘娘。前日我忽然听到有人在耳边说闲话,说玉机为了自己的恩宠设局将亲姐姐献给陛下。不知娘娘可听过这话么?”
齐姝唇角一颤:“是。妾身听身边的人提起过。”
我笑道:“娘娘是听身边的人提过,还是娘娘身边的人听娘娘提过?”
齐姝抬眸,目光稍触即回,攥着帕子的手骤然一紧,牙关一颤,再说不下去。
我心平气和道:“实不相瞒,我已派人去内阜院查得一清二楚。这话最初是三日前绿烟阁的宫女小萝去内阜院领竹绷子的时候告诉库房管事,因而在内阜院传开的。我倒要请教娘娘,小萝这话又从何听来?”
齐姝道:“宫里闲话多,大人又何必放在心上?小萝虽是妾身宫里的人,但她从何处听来妾身实在不知。既然大人这样问了,妾身回去问一问她,再来回禀大人。”
我低头打量着折扇上的远山烟水,一叶孤舟,几点鱼鸥,似是而非的看不出远近:“玉机清者自清,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但婉妃娘娘无意中听了这些闲话,惊疑伤怀,竟不小心从石阶上摔了下来,扭伤了脚,太医说有好些日子不能行走呢。”
齐姝的佯惊中带着慌张:“这……妾身的宫人年幼无知,妾身回去定然好生管教。”
我淡淡一笑:“实不相瞒,我疑心有人借此令婉妃娘娘小产。这一次婉妃娘娘从那么高的石台上摔下来,没有伤到龙胎,实是侥幸。”
齐姝顿时出了一头冷汗:“大人这样说,不知有何凭证?妾身以为,流言无处不在,大人实在不必——”
我的笑意倏然冷若冰霜:“事涉龙胎,决不能不了了之。况且谣言流毒甚广,更不能姑息。”
齐姝忙站起身道:“是。妾身回去一定问清楚。”
我笑道:“不知几时能赐告玉机呢?”
齐姝一怔:“明日一早……不知妥当么?”
我冷冷一笑:“不过一句话而已,何须等到明日?娘娘现在就命小萝姑娘过来,当着面问岂不是更好?”
齐姝颤声道:“这又何必?妾身回宫去问了,晚膳前定然派人回禀大人。”
我笑容转柔:“就依娘娘。不过玉机定会将此事回禀圣上,到时候掖庭属来查问,便不是‘查’和‘问’这样简单了。若有半句不实,掖庭狱的刑具,可不理会谁是奴婢,谁是……娘娘。”
因齐宝刚刚受过刑,我的话如利刃一般在她心头戳了一记。她神色一凛,面色转白。我又道:“绿烟阁的每一个人都要去掖庭属走一遭,连溧阳公主的嬷嬷和丫头也不例外。”说着无限惋惜,“可怜溧阳公主还在襁褓之中,就卷入宫闱丑事,不得安生。陛下最心疼孩子,也不知道那阵子溧阳公主还能不能养在绿烟阁了。”说罢将茶盏在小几上一磕。
齐姝身子如被重锤一击,再也支撑不住,从绣墩上滑了下来,跪倒在地。凉风习习,我只冷眼看着。良久,她深吸一口气,泣道:“大人不必再问了,这话是妾身命小萝去内阜院散布出去的。”说着伏地不起,额头在金砖上印出闪亮的一摊。
我冷冷道:“为何?”
齐姝周身战栗,髻上垂下的明珠嘀嘀地敲打在我的脚边,珠光灼灼一如我心中的快意与恨意。齐姝道:“妾身妒忌婉妃娘娘得宠有孕,所以散布谣言中伤大人,离间大人与娘娘。但妾身只是图一时之快,绝无伤害龙胎之意。”
我扶起她,手执折扇轻轻抬起她的下颌。但见她满脸是泪,双唇苍白,仓皇战栗如摇摇欲坠的枯叶。修长浓黑的睫毛被汗水与泪水腻住,沉重得抬不起来:“八年前,慎妃娘娘还是皇后,有一位女御,因犯了错被施杖刑,一尸两命。慎妃娘娘当时并不知道她有身孕,纯属无心之过,却也不得不退位塞责。倘若这一次真的伤到龙胎,谁还理会娘娘的本意是什么?”我收起扇子,用帕子轻轻拭去扇骨上的潮气,“娘娘说是不是?”
齐姝像失了支撑,颓然呆坐,流泪不止。我痛心疾首地叹道:“娘娘既诞育了公主,凡事当以公主为先才是。造谣中伤别的妃嫔,不是令公主蒙羞么?”
齐姝自责后悔,哭泣不已:“妾身知错了,请大人饶恕妾身。”
我冷哼一声:“娘娘言重。娘娘还是亲自去陛下面前认罪吧,陛下宽容,定会原谅娘娘的。”
齐姝抽泣道:“如此……溧阳便能养在绿烟阁了么?”
我淡淡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唯患‘知之者不得为’[8]。还有,娘娘要早些去认罪才有用,万一被人捷足先登,可就不妙了。”
齐姝似被说中心事,肩头一耸,忙用皱巴巴的帕子拭泪。我又道:“倘若有人先去出首,娘娘倒是猜猜,此人会不会全部归罪于娘娘?倘若真是如此,娘娘还要一力承担所有的罪责么?”
青瓷大缸里的冰就要化尽,浮冰叮叮作响。凝结的水珠子沿着外壁滴滴答答地落下,平添了几分悠然凉意。齐姝的鬓边沁出一颗大大的汗珠,沿着她白腻的面颊滑入她的领口。她呆住,脸上浮起深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