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村口的大榕树上,几个老人正围坐在树下乘凉。
话题不知不觉又转到了李明远和火凤凰身上。
"听说明远家昨天又在搞什么管理改革。"王老爷子捏着旱烟袋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有本事。"
"可不是嘛。"李叔抿了口茶,"明远这孩子有出息,带着全村人都富了起来。这不,我家老三在他那打工,一个月挣得比我种一年地还多。"
"我听说他们还要在省城开新店呢。"有人插嘴道。
几个老人羡慕地点点头,眼神中满是惋惜:"可惜我们年纪大了,不然也想跟着干一番。"
正说着,看见李明远骑着自行车经过。几个老人连忙打招呼:"明远啊,这么早就去上工啊?"
李明远停下车,笑着走过去:"是啊,今天要去其他分店看看。王爷爷您老腿脚还好吧?"
"好着呢。"王老爷子欣慰地看着他,"就是可惜我这把老骨头帮不上你什么忙。"
听到这话,李明远心里一动。他想起这些年村里人对自己的支持,突然有了个主意。
"王爷爷您这话说得就不对了。"他认真地说,"要不是当初您把养鸡的经验教给我,哪有今天的火凤凰?"
说着,他环视四周:"其实我正想和您们商量个事。最近不是要在村里搞个集市嘛,我觉得咱们村的人也该自己做点生意了。"
老人们来了兴趣:"这话怎么说?"
"是这样的,"李明远坐下来解释,"现在火凤凰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很多原材料和配件完全可以在村里生产。您看隔壁张家村,他们搞了个养鸡专业户,生意就做得不错。"
王老爷子眼睛一亮:"你是说,让村里人也开店做生意?"
"对。"李明远点头,"我可以把这些年的经验都教给大家。想养鸡的教养鸡,想开店的教开店。咱们村山清水秀,完全可以发展起来。"
老人们议论纷纷,眼中都露出了期待的神色。
李明远骑车来到火凤凰总店,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张小梅。她正在整理培训资料,听完后立刻双眼发亮。
"明远哥,这个主意太好了!"她兴奋地说,"我这几天也在想,咱们是不是该为村里做点什么。现在火凤凰发展这么好,是时候回报乡亲们了。"
李明远宠溺地看着她:"你呀,就是心太细。不过你说得对,这些年要不是乡亲们支持,火凤凰也走不到今天。"
张小梅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规划起来:"我觉得可以先从技能培训开始。比如教大家怎么核算成本、怎么做账、怎么跟客户打交道。再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帮他们选择合适的项目。"
"对,"李明远点头,"而且要因地制宜。比如村东头的张婶,她做的酱菜特别好吃,完全可以开个小作坊。还有王叔家,院子那么大,适合养鸡。"
两人越说越兴奋,很快就列出了一份详细的计划。这时,张浩推门进来。
"老李,你猜怎么着?"张浩兴冲冲地说,"今天一早就有好几个村民来问,能不能跟着你学做生意呢!"
李明远和张小梅相视一笑。看来,大家都在盼着这一天呢。
当天下午,李明远召集村民开会。村委会的大院里挤满了人,就连平时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都赶了回来。
"乡亲们,"李明远站在人群中间说,"这些年承蒙大家照顾,火凤凰才有今天。现在是时候回报大家了。"
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村民们顿时沸腾了。有人担心没本钱,有人怕自己文化低学不会,更多的人则跃跃欲试。
"大家别急。"张小梅接过话头,"我们会组织系统的培训,从最基础的开始教。不管是想养鸡还是开店,都可以先来学习。"
她拿出一摞表格:"这是报名表,想学什么写什么,我们会根据情况安排。至于本钱的事,可以先从小规模做起,慢慢积累经验。"
李明远补充道:"我和小梅商量过了,火凤凰愿意提供技术支持。而且以后的原材料,优先从村里采购。只要质量过关,价钱肯定公道。"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村民们纷纷涌上前来报名,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张小梅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既感动又欣慰。她知道,这些淳朴的乡亲们,不缺勤劳和智慧,只是缺少一个机会。
"明远哥,你看他们多热情。"她小声说。
李明远点点头:"是啊,咱们村的人都很能干。只要有人带头,肯定能把日子越过越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火凤凰总店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有村民来学习,有的学做账,有的学管理,有的学技术。张小梅把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
李明远则带着想养鸡的村民参观火凤凰的养殖场,手把手地教他们技术要领。他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成最简单的语言,让大家都能听懂。
很快,村里就有了新变化。张婶的酱菜作坊开张了,每天都有附近的村民来买。王叔家的鸡场也建了起来,规模虽然不大,但管理得井井有条。
更让人欣慰的是,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他们带着在外面学到的本事,纷纷在村里开起了小店。有开理发店的,有修车的,还有做服装加工的。
一天傍晚,李明远和张小梅在村口散步,看着街道两旁新开的店铺,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明远哥,你看。"张小梅指着路边,"现在咱们村多热闹啊。比县城的街道都不差了。"
李明远握着她的手:"这都是托你的福。要不是你帮着教大家,哪有这么快的变化。"
张小梅摇摇头:"是大家都很努力。你看王婶家的女儿,白天做生意,晚上还要看书学习。村里的人都这么上进,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正说着,一群放学的孩子从他们身边跑过。孩子们背着书包,叽叽喳喳地说着话。
"叔叔阿姨好!"孩子们齐声喊道。
"慢点跑!"张小梅笑着叮嘱。看着孩子们活泼的身影,她突然说,"明远哥,等咱们的孩子出生了,也会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村子里长大,多好啊。"
李明远搂住她的肩膀:"会的。到时候咱们的孩子,就是新一代的接班人。"
月亮升起来了,村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远处传来收工的人说笑的声音,近处飘来饭菜的香气。这个曾经安静的小村庄,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李明远和张小梅并肩而行,身后是他们的足迹,身前是村庄的万家灯火。
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把根留住"的生活。在致富的同时,不忘回报乡里。
让每个愿意奋斗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夜色中,两个年轻人的身影渐渐走远,但他们播撒的希望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个曾经普通的小村庄,正在他们的带领下,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