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我爸爸是朱棣! > 第133章

第133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娇吟 既钟情 我召唤第四天灾来修鬼 国民初C[娱乐圈] 侦探小姐的逃亡日记[西幻] 咸鱼被迫考科举 绿茶女配有什么坏心思呢 清穿之皇长子的团宠人生 为你镇山河 大秦造反笔记

第133章第133章

永乐五年,新春来临之际。

年末只要地方上没有发生什么比较重大的事件,京城各部的官员就比较清闲。只需在除夕前,把这一年堆积的事给清扫了,就能在年后舒舒服服休息一个月,走亲访友也无需匆匆忙忙的了。

除了轮值的官员,只有十天假,休假期间也需关注下各地实时发生的事,随时应对顶头上司(皇帝)派发的任务。

如今除了年假这一点与洪武朝有些差别外,永乐朝在官员待遇上还做了一些小改动。平时请假也有了相关考核制度,真有事的,上面也批。不过,请假次数多了会影响政绩考核。

当然,让满朝文武、各地官员都痛哭流涕的还是永乐朝新的俸禄制度。官员们终于不用再向朝廷领抠抠搜搜的那点俸禄了。朱棣也不大方,觉得老爹的薪水制度弄得挺好的,不过儿子又说了,适当往上调一调是有必要的。

朱棣虽然不想,还是依了儿子的意思。

官员们的基础俸禄涨了不说,逢年过节,朝廷还会对政绩做得好的官员发下奖金。

这可是大家想都没想过的事啊。

就在永乐帝朱棣把这一条条对官员有利的措施颁布下去,不等官员们手舞足蹈,以为洪武朝的恐怖彻底消失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朱棣就用血的事实告诉了他们,什么叫老朱家的东西不好拿。

一批批贪墨舞弊的官员被押往法场,血流成河,杀得众人再次惶惶不可终日,不过短短几月就又有了再洪武朝当官的错觉。然而,这到底是永乐朝,不是洪武朝,比起朱元璋喜欢把事情搞大,一杀杀一大片,杀几年,朱棣显然不是那么爱搞的人。至少,他不会让锦衣卫四处拿人。

而且永乐朝的锦衣卫已经关闭了诏狱,锦衣卫成了一个特殊的情报机构,不再有捉拿审问官员的权利。

不过锦衣卫依然是百官闻之色变的存在,甚至是,随着时间过去,许多年后他们发展成了百官们闭口不谈的神秘又强大的存在。谁也不知道,身边的同僚是不是′锦衣卫',谁也摸不准,家里哪个小厮丫鬟,路上随便遇见的一个路人是不是′锦衣卫。他们的情报人员无孔不入,甚至是翻山越海,深入他国地界。只是在永乐朝头两年,一系列对官员明显有利的措施颁布下去后,文武百官短暂地产生了错觉。

以为,朱棣比朱元璋好说话。

或者说是,太子朱高炽果然是他们的希望之星。这些改革措施听说都是太子提议的。

文官们喜极而泣,眼底进发出一种名为′新生′的色彩,对未来再次充满希望。

然而.…

就在第一批押往法场的贪官污吏人头落地的时候,朝廷又发布新的规定。凡犯重大过错的官员,三代内不可科举出仕,九族范围的三代内不可入官办县学府学读书。

至于这所谓的“重大'过错有哪些,朝廷清清楚楚地列了出来。保证让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以权谋私,贪污舞弊′这类的犯罪。文官们:“!!!”

至于犯下的本来就是'杀头′重罪的官员和家属,刑罚程度的严酷不亚于洪武帝朱元璋。

官员们不干了。

以往只有犯下"谋逆′这种罪大恶极的事才会有′杀头株连、祸及三代的惩治。怎么这…这还越搞越严重了。

文官们纷纷上书,为了阻拦这项改革,说什么的都有,最后看朱棣是油盐不进,连说出′有违洪武法令′这种话的都有。朱棣就掏掏耳朵,看一眼那个慷慨激昂,敢拿朱元璋来压他的御史,毫不在意地下令:“既如此,那朕不学学老爹岂不是让你们失望?来人啊,把人拖出去仗十,再押入刑部大牢。”

文官们:“!!!!”

他们惊恐地看着坐在金銮椅上的朱棣,只觉眼前这人,根本就是比洪武帝还可怕的存在。

一群委屈又愤怒,惊恐又不服的官员们就找上了朱高炽,跟朱高炽诉苦、告状。

当时朱高炽就站在殿内,亲眼看着朱棣下令,也是一直保持沉默。只是这群人似乎觉得朱高炽是理所应当站在他们这边的,是会为他们做主的人。

是吗?

朱高炽还是那般斯文温厚的模样,在群臣激动的声音落下后,他才不疾不徐地说:“嗯,孤知道了,对于各位大人的意见孤回去会好好考虑下,不过,孤给父皇提的改革建议觉得还不错,目前没有收回的打算。”群臣:“?”

他们那一瞬,脑子都是空白的。

朱高炽就对一个个石化的人,笑笑说:“你们还不知道这是孤的意思?哎呀,孤还以为你们都知道,刚才那是指桑骂槐,怪孤呢。”群臣:“!”

那次之后,原本的'斯文代表,文臣之星'太子朱高炽的形象就在文臣们心中出现了破裂。

这人,似乎,也许,跟他们以为的不太一样……从永乐元年到永乐五年,这几年发生的事太多,每一件事或多或少都与太子朱高炽有关联,即便不是,那也是他支持与默认的。文臣们再也无法自欺欺人了。

什么斯文代表,文臣之星。

他朱高炽可是洪武帝的亲孙孙,朱棣的宝贝儿子,他能斯文到哪儿去!过往种种真的.…哎,不可说不好说啊。

此时,六部各衙门休闲茶区,吃过午饭,在这喝点闲茶的官员们,而仔细看,面上却还是比在洪武朝当差时要好看多了。首先,面色红润些了。

其次,精气神儿更好了。

再者,他们闲聊时更敞亮了。

太子朱高炽虽然与′斯文'二字挂不上太多,但又不得不说,这位太子与洪武帝和永乐帝还是有些不同的。

至少……

文臣们私下再怎么蛐蛐他,他不会小心眼'报复。以前六部办公区哪有什么'休闲茶区’。别说趁着午休时辰和下午茶时间在这喝茶聊天了,就是稍微多上了几次厕所都要被打小报告的记录在册,等着被朱元璋斥责、扣工资。

更没人敢在衙门聚坐成堆,说这说那。

当然,如今谨言慎行的聪明人也不会在这′休闲茶区'乱说话,但这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做到′谨言慎行′这几个字。

有人就是喜欢在这说三道四,哪怕明知道这里不是个蛐蛐事儿的好地方。这不,临近过年放假,大家在赶完最后一波工作,手头闲下来了,只要不是轮值的官员,每天上衙门点完卯就能清闲地和同僚论论时政喝喝小茶。说起来,今年发生的事儿也不少。

六部衙门的办公区都是相隔不远的,不过要互相串门也要走上一段距离。如今上头在六部衙门的办公区中心处,建立了一个特大休闲茶区,按时提供茶水和点心,六部的大佬们当然不会来这,可六部还有不少跑腿的小喽喽主事们,他们本来就因为公事常常来往,自然,这个大茶区成了他们互相交流感情(八卦)的好地方。

奉茶的小宦官抬眼快速一扫而过,只一眼就能发现六部这些小主事小书吏们,谁跟谁′关系好。

鸿胪寺一小胡子主事就在跟人吐槽。

“会同馆那群厮,明明接待外国使臣是他们的职责,我们鸿胪寺主要负责完成上头交代的任务,与外国使臣友好会晤,亲切洽谈,重点是在出使他国的时候,代表我泱泱大明,礼仪之邦,所谓的外交官。”“什么时候那种接待小事儿也要我们鸿胪寺的来干了?“鸿胪寺小胡子主事拍了拍腿,气愤道:“他们兵部实在不像话。”会同馆属兵部管。

“连个小小倭国都应付不了,偏要来麻烦我们鸿胪寺。”“带着去吃吃喝喝逛一圈不就行了,他想干啥就干啥?他说要见陛下你也让他见?”

小胡子说完才意识到自己激动了点,言语稍微不那么妥当了点,于是轻咳一声:“我也是太气愤了。”

因为他就是被会同馆的甩锅,倒霉承接下应付倭国使臣工作的人。另一太常寺的胖子书吏就接话道:“陈兄的烦闷我等也理解,小小倭国委实不识趣了点。”

“那可不是。哼,也就是咱们太子善良,心胸宽广,不仅没有怪罪他们放任民众侵扰我国边境的大罪,还派了咱大明能臣,前刑部尚书,如今的大明使开济开大人去传播咱大明优秀文化。”

一口气说完这话的是鸿胪寺另一小主事,他曾跟随郑和船队'拜访′过倭国。永乐三年大明船队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顺便去了一趟倭国。谁叫那段时间倭寇胆大包天几次三番侵扰大明沿海,大明这头给了警告,他们一面派使臣伏低做小,一面继续放任国内流浪武士在大明边境作恶,给沿海百姓造成不小影响。

朱高炽花了几年时间,最终在永乐三年第一次试航,为的,可不单单是开发下西洋的航程线。

除了大型船只,船队配备的武器更是这个时代,同一时空下最先进的热/武器。

一开始大明的文臣们还以为朱棣是想对小小倭国发动战争,纷纷上书抗议。首先,倭国每年都派使臣来大明朝贡,态度很谦卑,洪武帝都承诺两国友好往来,结果你招呼不打一声,说干就干,实在有丢我大国颜面。其次,对一小小倭国,又穷又贫瘠的小岛国,发动战争,怎么看,都是自己亏。打下了都没用,那么贫瘠,地动频发,一点不适合生活,谁愿意去管?要接手也不容易,花费成本不小。

总之,打小小倭国就是得不偿失。

不过是倭寇这等小股匪患,形不成大势,在沿海加强防御就行了,人家倭国小王都臣服我大明了,何必大动干戈,没点做大哥的样子。文臣们的意思就是这样,但朱棣根本不听啊。武将们则纷纷举手表示:让我来!

于是两边又吵起来了。

朱棣不管他们,船队已经出海,定下的目标说不定已经拿下了。果然,很快倭国就派使臣前来哭诉,说不知犯了什么罪过惹怒了大哥,只要大哥您说,我们都改。

文臣们一看,心虚啊,再朝朱棣投去一枚眼神:看吧,人家多上道一小弟,您何必呢,哎。

朱棣…”

倭国使臣又是伏低做小,又是哭哭啼啼,把一个受欺负又不敢有一丝怨言的小可怜形象表演的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朝堂上支持他们的文臣们不少。

武将们…铁石心肠。

在他们看来,胆敢在我大明边境犯事,虽远必诛!也就是在这群文臣屁事儿多,一会儿说劳民伤财,一会儿说匹夫之勇,一会儿骂他们没长脑子。

可恶!

朱棣只知道他儿说过,这小小倭国,野心极大,远没有面上看起来那么老实。朱高炽虽没细说,但朱棣还是从他儿子的态度中察觉到,儿子对倭国观感极差。

就是提及草原鞑靼和瓦剌这两个与大明时常作对的草原势力,朱高炽也没有露出过厌恶模样。

朱棣就一个意思,支持儿子的做法准没错。本来他也对小倭国印象不好。

倭国使臣来哭,朱棣就让会同馆的好好接待,哭完让他们回去告诉倭国的小王,就说大哥消气了,不过,大哥也觉得随便打了你们一顿,造成了一点小小损失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大哥就想了个好法子,让大哥这边的人过去帮帮你。你不是羡慕大哥这边的生活嘛,哎呀,羡慕啥,大哥帮你建设,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

大哥让人过去好好宣扬和传授咱中原文化知识。大哥都对你这么好了,你这次可不要惹大哥生气了,好好配合,大哥对你好,知道吗?

收到朱棣堪比大白话的文书,倭国幕府某将军….”而这个代表大明的就是前刑部尚书开济,他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接到这样一个任务。

不过在与太子朱高炽密谈过一次后,开济就对这个任务重视起来。原来。

从没被大明放在眼里的小倭国居然还有此等狼子野心。开济眼中泛起一层凉意。

朱高炽就拍拍开济的肩:“只有开大人能担当此等重任啊。”开济看向这个已经与自己一般高大的青年,忽地撩起官袍,跪在地上:“臣,定不辱使命。”

朱高炽点点头,拍拍自己胸口,表示信任。以为自己这一生最好的下场不过是留一个全尸……没想到,还有为大明尽忠,让他发挥余热的一天。

开济眼神很深,再次朝前一拜,这才起身退了出去。他知道,洪武帝没有杀他,是有朱高炽的原因。朱高炽看着人远去,眯着眼睛,点了点下颌。这个能让皇爷爷都吐槽比自己还没人性的开济,手段狠辣严苛自是不用说,不过,他也确实是个能臣。

尤其擅长管理,也就是所谓的驭民术。

朱高炽没想彻底改变什么,他只想在能力范围内,煽动一下小翅膀,播下一颗小种子,为后来的人,带来一点小小的,也许能有用的小机会。这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来帮你的人,还是你自己愿意(也是被迫)认下的大哥,倭国幕府就是不甘也只能按头认了。不过,面上老实,不代表私下不能找麻烦啊。毕竟咱幕府也不是一手遮天,倭国大小势力遍布,要是有没长眼的冒出来和大明使者作对,那也不关咱幕府的事,你说是不是?朱棣点头,大哥知道你不容易,大哥很理解。放心,大哥来帮你。于是以为随着郑和船队远走的那些恐怖大家伙,又随着大明战船开到倭国,搬上倭国地界,在大明将军张辅的指挥下,替倭国幕府收拾了一下底下那一群不听话的小头头。

开济一张脸不笑时近乎与死人无异,他本来就不爱笑,倭国幕府私下都称他′鬼′大人。

“将军还有不满意的?"开济就有商有量地问,一手执笔,一手掌书,笔在书上勾勾画画,很像是什么死亡名单。

“我大明张辅将军还要在此地多留一段时间,您要还有觉得棘手的,也不是不可以帮您再解决掉一些人或事。”

开济抬眸,笔尖一点,犹如勾魂阎罗。

幕府将军……

我谢谢你!

眼看搞阴谋诡计行不通,不论大明皇帝,还是这个大明使者'鬼大人'都不是吃素的。

于是倭国那边又开始派使臣来大明哭哭啼啼,告状哭诉。说鬼大人在倭国闹得大家生活不安宁,他们国小地贫人也不多,真的没必要让鬼大人在那折腾吸大材小用,大材小用了啊。

然后大明这边的文臣表情就渐渐变了,看倭国使臣的眼神也从一开始的小心虚小同情,转成了微妙的……微妙的不爽和鄙夷。啧。

什么叫便宜都占了还在那哭哭啼啼,抱屈叫冤,他们算是见识到了。咱大明出兵出力帮助你们稳定内政,内部不和谐都消灭了,你才来叫?还有啊,咱大明出钱出人帮你们搞基础建设,提供不少支持不说,甚至还帮你们办大明官学,免费替你们教化民众,还有政策扶持,表现好成绩优秀的能来咱大明读书。

你咱不哭这些?

收的时候你怎么不拒绝?

我钱也出了人也给了资源也付出了,你现在来叫我们把人都撤回来,你们是不是在想屁吃?

所以啊,会同馆的人烦死了这群又哭又要吃的倭国使臣,二话不说就把人甩给了鸿胪寺。

反正现在鸿胪寺的职责也有和外国使臣′友好商谈′这一点。你们不管,谁管?

这些倭国使臣每天闹着就要见上面的人,那就去见呗,鸿胪寺就是上面的人。

鸿胪寺上下就….”

老子很想拔掉鞋子抽人!

这么屁大点小事都应付不了,要你会同馆有何用?要你兵部有何用?但鸿胪寺现在确实是主要负责和外邦使臣'扯皮'的。他们推脱不掉,会同馆那边顶多算是个接待处,安排使臣吃住的。这不,倒霉的小胡子主事就被上司安排了,让他好好办,别给上面找麻烦。小胡子主事就很烦,对倭国人的吐槽是一日新过一日,与他来往的六部同僚,没少从他嘴里听说。

总之,鸿胪寺上下对倭国都没好印象。

这几年,大明文臣们也渐渐改了态度,他们是不想大动干戈,不想劳民伤财,那是因为没利可图,不划算。

可..…

郑和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满载而归!

没错,满载而归啊。

前前朝,海外贸易发达,那种繁荣还是从书上记载看到过。如果他们大明也.……

那国家财政这块就不愁了啊。

不止如此!

文臣们看着满载而归的船队,捶胸顿足啊。当初永乐帝朱棣说要造船出海,他们还大声反对,高举抗议旗帜,所以在太子朱高炽放出话,大臣们可以出一部分资,作为投资船队的初始成本,后面能分利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听。以为是骗人的。

最后只有一部分人,意思意思出了点小钱钱。所以看着那些出了钱的宗室王亲、功勋武将们排着队去领利息的时候,文臣们后悔啊。

这跟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你老朱家的不是都’一毛不拔'的吗?

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大方了?

不小心听到点的朱高炽就….”

切,都说了是投资投资。

投资有风险,当然也有回报了。

那些武将就没想太多了,看见了朱高炽为出海船队打造的那些热/武器,他们就激动了,赚不赚钱是其次,这波家伙弄上去,打一个国家占为己有都绰组有余了。

投,必须投。

文臣就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一群无脑莽夫,只知道打打打杀杀杀,我大明乃礼仪之邦,又不是强盗贼匪。

干不出侵犯他国的事!

总之,赚了利息的激动开心,没能赚利息的只能眼热干看着。至于顺手′打了个招呼'的小倭国,朱棣也不是想把它变成大明的版图,就是过去宣传下大明文化,促进两国友好贸易往来,照顾下大明的小弟,这有什么只要不白白浪费国家资源就是。

文臣们就闭嘴了,反正这事儿顶多麻烦一下兵部和那些武将,倭国事务也有讨厌的开济接手,他们没啥可说的。

文臣们只想问:咱大明船队什么时候再出发宣扬大明友好哇?而在郑和船队第二次出航的时间定下前,朱棣又投下一个重磅炸/弹,他要迁都!

永乐五年。

六部的大佬们都在头疼。

他们没有为即将到来的年假感到轻松高兴,反而因为朱棣迁都的强硬感到无力。

“如果."一尚书大人叹道:“如果太子能帮着劝一劝,兴…”话语一落,六部几位难得坐在一处喝茶商讨的大佬就齐刷刷叹口气。太子啊。

如果他想劝,早劝了。

他们现在算是知道了,太子啊,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当今圣上更棘手的存在。

说不得,这次迁都又是他的意思!

“啊嚏!”

东宫。

朱高炽猝不及防连打了个三个喷嚏。

他揉了揉鼻子,眯了眯眼道:“又是哪个在背后蛐蛐我?”刚要去挪一挪炭盆的崔膳·….”

知道有人蛐蛐您,您还一脸兴趣盎然是肿么回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龙族:重生成为路明绯 怀上一胎双宝,和千亿总裁闪婚了 天选系统:带着老公逆袭 兄妹幻想世界 水影大人的宝可梦忍法帖 HP之她,波特小姐 她想买美容药,你把她变成魅魔? 推翻皇朝后,我囚禁了废太子 神级修练系统 他的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