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132章
新的一年,春芽刚舒展开,魏国公徐辉祖从北平调回了京城,高阳郡王朱高煦接了圣旨赶赴北平。
他在去年重创鞑靼之战中立下大功,表现亮眼,让朱元璋都大为赞赏,拍手直夸他有其外祖徐达之能。
朱元璋有意让朱高煦代替朱棣先前的角色,坐镇北平,为大明守门护疆。羡慕,但只能眼巴巴看着的朱棣,又开始了坐牢般的太子生活。朱老四一副′快乐没了'的悲惨打工人模样看得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抬肤就要踹,朱老四下意识一躲。
朱元璋眯了眯眼,又踹!
朱老四腰背一转,又一躲。
再次落空的老朱:…”
没让老爹碰到自己一点衣角的朱老四:那啥,儿臣突然想起来手头还有件急事,儿臣就先告退了。”
话音还没落地,朱老四拔腿就跑,带动的风吹乱了老朱略显扭曲的表情。朱元璋一路骂骂咧咧回到谨身殿,刚坐下就灌了一大口凉茶,这才把心头躁火消灭一点。
“不孝子。”
“老子怎么就选了这么个不孝子。”
突然,朱元璋余光又扫到左边桌角放着的一封信件,嘴角下意识抽搐一下,想到另一个不成器的儿子,眼神都变得麻木起来。信是朱老三,也就是晋王亲笔所写。
如今朱老三就在封地太原城边的一座古寺出家修行。要说朱老三这个个和尚当的吧…朱元璋都想骂一声信了他的邪'!一开始朱元璋还真以为晋王朱老三要'改邪归正'了。那段时间朱元璋受到了秦王的刺激,对犯下诸多恶事的晋王也要下手狠治一番,尤其是.…总之,晋王能保住命,保不住身份爵位。
朱元璋圣旨都拟好了,谁知道朱老三突然剃度出家。朱元璋有震惊,震惊过后那一瞬感受到的复杂也不知如何形容,最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老朱三过去了。
到底是亲儿子。
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大病一场后心比从前更容易软了。朱元璋后面就派人去看了下晋王,还情真意切地说了一番话让人转达给晋王。老朱就是这样,骂你的时候狠狠骂,揍你的时候要了命地揍,真想腻歪一下表现一下老父亲的关爱吧,那也是一点不含糊。这老朱迟来的父爱用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孩子啊,你的好,老爹都看在眼里。你的不容易,老爹也都明白。是人都会犯错,在老爹心里,你永远是不情事的孩子,老爹从前做得不够好,没能好好教育你,是老爹的错啊,怪不得你吸孩子啊,以后好好做人,吃斋念佛也要照顾好自己。老爹年纪大了,不能来看你了。
“多愁善感'的朱老三听完,那是当场痛哭流涕,直直跪向南方,大喊:“老爹,儿子不孝啊。”
于是大受感动,大呼不孝的朱老三就抓起毛笔,刷刷刷,真情实感地写下一封信,命来人带回去转交给朱元璋,还抓着人说:“回去告诉老爹,就说我会在寺庙里好好修行念佛,为他老人家祈福。”当时看完朱老三的信,听见转达的话,朱元璋都猛虎落泪,感动得稀里哗啦,大呼:“老三终于有个人样了啊。”
还转头跟朱棣说了,朱棣当时听着,就觉得他老爹嘴里的朱老三哪是有个人样了,那都叫脱胎换骨了。
朱老四很疑惑:不是,您说的是朱老三?那个姓朱名?的朱老三?老朱就一脚踹上去,双目怒瞪:别以为你不说话,老子就看不出你什么眼神。
朱老四摸摸鼻子。
老朱就冷笑:“人总有成长的一天,你以为老子的儿子都跟你一个臭德行,怎么都掰不成才是吧?”
不小心心就引火烧身的朱老四…”
得,他还是别在这招人嫌了。
不过朱老四一直对朱老三的'有个人样′保持基本怀疑。实在是,朱老三他哪怕是出家为僧,他也不信朱老三的本性会改变。要知道,朱老三真能像他老爹嘴里说的那样,那他朱棣恩………他朱棣就能成为千古一帝,还是那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朱棣就是不信。
朱元璋就是信。
父子有种莫名的无声的默契的较劲儿。
然后.……
朱老三刚开始一段时间还是挺安分的,可能是真的看破了一些东西,可他即便看破了一些东西,那他也是朱老三。
就在得到老朱的′关爱'之后,朱老三想到过去种种,自觉实在过分,对不起他老爹的拳拳教诲,痛定思痛,那是晨昏定省地敲钟念佛,隔一段时间还要批自己的忏悔和佛法心得写在信上,送去京城。朱元璋看第一封,欣慰。
看第二封,点头。
看第三封,有点啰嗦了,不过还是值得肯定。看第四封,嗯…
看第五封.……….
朱元璋就觉得,老三这罗里吧嗦的德性怎么当个和尚都能一点不变的。本就不喜欢啰嗦的老朱,看着眼睛疼。
而且,什么狗屁话都能当做佛法心得?老子当年也是做过和尚的,虽然没怎么念经诵佛,那也懂点皮毛的。
果然,读书都读不明白的东西,念佛又能念出个什么名堂。可老朱也只是有些烦了话多啰嗦的朱老三,还没到动手揍儿子的程度,直到.…朱老三偷吃烤鸡被抓个现行的事传入老朱耳朵。朱元璋章,…”
他捏着奏报的手都在抖,是气的。
他脸都红了,是又羞又气的。
想到前一个月他还得意洋洋地把朱老三亲手抄写的经书扔到朱棣跟前,那眼神高傲,彷佛在说:还跟朕倔吗?
看看,那可是老三亲手为朕祈福抄写的佛经。整整两大本啊,送给朕的生辰礼。
朱棣那时候看着两大本厚厚手抄佛经都有些傻眼。“真是三哥抄的?”
老朱身后就差尾巴高高翘起来了:“朕还能骗你?”朱棣就看一眼佛经,看一眼老朱,看一眼佛经,再看一眼老朱,然后感叹:“想必三哥还是很念着老爹您的。”
当年和他一起被罚了无数次抄书,一听′抄'字就能发出杀猪般惨叫的朱老三,现在竞然能抄写两大本厚厚的佛经。
这哪是有个人样啊。
这都快丧心病狂了!
朱棣觉得,朱老三要么是被人夺舍了,要么…他有点不好的预感,朱老三多半是又起幺蛾子了。倒不是朱棣直觉多强,而是作为和朱老三从小一起混到大的亲兄弟,那点亲兄弟的默契还是有的。
只能说朱元璋还是太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们了。大概除了朱标,对其余的儿子,他都算不上真正的了解吧。哎一一
朱老三也觉得倒霉啊……
这人都出家当和尚了,怎么还逃不了老爹的管控啊。一开始听到老爹的关爱之语,感动是真感动,朱老三也是真流泪,那一封信写得那叫一个字字含情。
朱老三就跟个终于得到了糖的委屈孩子,憋在心底深处的委屈都被抚平了,那些不甘和怨怒也散去。
他是看开不少,想到几个亲兄弟,想到他的母后,想到他的王妃,他觉得,余生少些折腾,就在这清静地儿摆烂也挺好的。朱老三就正儿八经地开始跟住持学习。
可这劳什子佛法也太深奥了点吧。
这脑子不够灵光的还当不了和尚了?
朱老三跟着住持方丈学习了大半年,他感觉自己升华了。不是被佛法洗礼得到了什么灵魂救赎,而是他自己悟了。那就是一一去他XX的XXX的吃斋念佛。老子嘴巴都要淡出鸟了!
每次跟着老和尚念经,老子心里就想骂脏话。谁特么规定当个和尚还要每日晨昏定省地念书?出家就一定要过苦日子吗?
那是别人当和尚要走的路,他朱老三就要做个不一样的和尚。可是.…
现在难办的是,他这和尚当得老爹很满意,关注度很高,他要做个"不务正业'的和尚铁定传入老爹耳朵里。
不是,贫僧都出家了,您老怎么就不能保持点边界感呢。朱老三仰天长叹,一身素袍僧衣趁得他人模和尚样,颇有几分出世的缥缈感,看得院门外扫台阶落叶的三岁小和尚微微出神,转头就对旁边师兄竖起小手指,小声说:“嘘,师兄,别打扰虚空师父参悟。”朱老三闭了闭眼,心里决定了:瞒着老爹偷吃!久违地吃到一顿肉食,一手一只大猪肘子,啃得满嘴油腻的朱老三感动了,哭了,对着亲自送肘子的儿子哭诉。
“爹想这口吃的,真的想太久了。”
“做和尚不能吃肉,还有什么快乐。”
“儿啊,以后每天都给爹送两肘子来,爹就满足了。”不得已来给亲爹送肉吃的朱济喜…….”
每天当然是不行,很容易被寺庙众人发现,要知道现在京城的皇祖父也对父王的和尚生活有所关注,真被发现,那就不妙了。朱济喜让人每隔三、四天的样子给亲爹送肉吃。这也能解馋了。可人吧,一旦破戒,就忍不住更想破戒了,尤其还享受那种偷吃带来的隐秘刺激和惊险感觉。
要知道,这对骨子里就有不安分因子的朱老三来说,更是致命的诱惑啊。于是,慢慢地,朱老三又背着朱济喜偶尔在山里给自己打点野味烤着吃。有几次差点被寺里和尚发现,但都被朱老三机智应对过去,朱老三从此更爱上了这种偷偷摸摸吃肉的感觉。
好玩,刺激。
当和尚就是要这么快乐才行啊。
也许是开心,他对那些晦涩深奥的佛法都顺眼些了,还有了更多个人心得,朱老三得意地想,这不是参悟是什么?啧。
谁说和尚要靠苦修清修才能悟道的。
本王..….不,本虚空大师就是不走寻常路的奇才。夜路走多了总会打湿脚。
寺庙里的和尚疑心越来越重,终于,朱老三的破戒行为被发现了。由于朱老三身份特殊,住持方丈又不能赶他走,只能小惩大诫,罚他闭门思过,抄写经书。
事情也果然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就恨自己那腿不够长,不能跨越千山一脚踹朱老三身上。
但朱元璋还是洋洋洒洒大骂一通,命传旨太监一定要声情并茂地传入不孝子耳中。
终于.…
感受到久违的熟悉的"父爱',朱老三整个人都舒泰了。终于不用跟老爹装模作样了。
实在太难受了。
他朱老三以后就想做个无拘无束的和尚。
不过寺庙有清规戒律,朱老三还是不好明目张胆吃肉的,他就′偷偷′吃,寺庙和尚也就当′看不见。
佛经,朱老三还是念的,毕竟当和尚,张口不会两句带点禅机的话,那岂不是浪得虚名,他可是虚空大师。
至于这佛悟得怎么祥.……
只能说,朱老三满意就好。
他这和尚做得还挺快活,一点不无聊,偶尔想起了还下山去普度众生,讲讲佛法,混口吃的。
要不是朱济喜担心他(怕他被揍),派了人悄悄保护跟随,朱老三也是要被父老乡亲喊打喊杀的骗吃骗喝假和尚。
朱老三爱玩,爱闹,却也不会再像从前那般胆大妄为。朱元璋对这个儿子也是麻木了。
就那样吧。
反正这辈子是不能塞回娘胎重造了。
就是偶尔收到朱老三的亲笔信,朱元璋还是忍不住觉得糟心。(有个骗吃骗喝的假和尚儿子,搁谁都糟心。)
还好朱济喜靠谱。
朱元璋不想说什么了,他一个多子多福思想根深蒂固的顽固老头,如今时常有个不合时宜的念头在心中翻腾。
那就是:生儿子有个屁用!
生多了儿子更是又没屁用又气人!
虽说朱老三这个儿子没啥悟性,可老朱这个当爹的倒是比他聪明有悟性。好歹也做过几年和尚,老朱对佛法不陌生。只是,这聪明有悟性不代表老朱就是一个与佛有缘的人。京城护国寺,是朱元璋近几年常去的地方。偶尔还会去小住几天,过一过吃斋念佛的清心寡欲小日子。他吃斋听佛,看起来比朱老三正儿八经多了,但要论心境,父子也是半斤八两,过耳不过心。
或者说,老朱过了心,心意却不会轻易受到影响。原本的护国寺方丈慈安大师圆寂后,护国寺的主持之位就交到了慈安的徒儿青竹师父手上。
青竹年岁不大,是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长得面明目清、圆脸厚耳,就是那种一看就与我佛有缘的人。青竹是慈安高徒,精通佛法,悟性极高,境界非一般人能达。
朱元璋后面常来护国寺有一缘由,那就是和青竹和尚下下棋,聊聊天,心情格外舒畅。
此刻朱元璋不知道,现代有个词叫疗愈。青竹就是能用简单的话语,舒缓平静的语调,让人内心平静的疗愈大师。
这样的人肚子里没点文化干货是不行的。
朱高炽见过青竹几次,简单交流过,就觉得青竹不仅是个思想境界极高的世外之人,还是博闻广识的能人。
佛法不说,还有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医药算.他都能说道一二。难怪,能让皇爷爷喜欢上和他聊天。
不过今天二人的谈话气氛没那么平和,朱高炽在一边陪着,察觉到气氛微僵,有些讪讪地摸了摸鼻子。
如今老朱同志只要一沉默,别说满朝文武了,就是那些个亲儿子来了都要抖一下,赶紧认错求饶。
青竹倒是依旧一脸平静,仿佛只是与人正常谈经论道。话题怎么就转到这上面去了.…….
朱高炽看一眼老朱,眸光闪动一下没有说话。半天,朱元璋才冷笑一声,拿起一颗黑棋看似随意地落在棋盘上,却在一瞬间绞杀了好几颗白棋。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这刀一旦放下,成佛还是变鬼,是一件没人说得准的事。”
青竹半敛着眼眸,神色宁静平和,执棋落子,道:“皇上说得有理,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与我这等世外之人,结果不重要,渡人是心之所向。“呵。"朱元璋扫一眼峰回路转的棋局,眼神闪过一抹残酷戾气,说:“这世间多的是魑魅魍魉,人心不足者。”
“渡?和尚你渡不完。”
“即便你以身侍魔,魔也只会抱怨你肉太少,不够吃不够分。”“欲望,乃是人之本性。“朱元璋意有所指般,一字一句缓缓道:“不加以控制,不用世俗法规驯化,那这世间还会有更多无谓的争斗,想要的太平永远也不可能得到。”
青竹抬眸,眼中一片清明安宁之色,声音明净道:“贫僧不过一介凡人,却也想尽一份力是一份。贫僧能做到的有限,只愿这世间更好一点。有欲望,也有克制,有杀戮,也有大爱。渡得一人是一人。”朱元璋轻哼一声:“所以你是和尚。”
青竹念了声阿弥陀佛。
朱元璋忽然起身,押了抽坐久了酸疼的腰背,抬脚往门外走,道:“不愧是慈安的徒弟。”
朱高炽朝青竹颔了颔首,跟着朱元璋离开了,护国寺建在山顶,风光不错。朱元璋没急着下山,而是来到一处视野极好的山坡巨石旁,负手而立,眺望山河美景。
风阵阵吹过,吹散了夏日的闷热。
朱高炽也深吸一口气,感觉到了畅快。
半响,朱元璋头也不回地问:“高炽,你觉得,大明会越来越好吗?”“会。"朱高炽说。
朱元璋扭头看来,朱高炽迎上他略含深意的目光,笑道:“就如那初升的朝阳,会升得更高,越来越耀眼。”
所以,也会如那迟暮的落日,终有沉入地平线归于黑夜的那一天。朱元璋深深地注视着他,又转开视线,重新看向远处重重叠叠的高山云海,衣袍被山顶的风吹得猎猎作响,经历过岁月的一双眼睛,精光犹在,沧桑也避免不了。
炎炎夏日过去,入秋后身体大不如前的朱元璋又小病了一场。朱棣似乎是看出朱元璋精力是真不行了,如今也少了几分抱怨,干起活来像模像样,给人一种靠谱的一国储君形象。朱元璋看他还算有点孝心,难得没对他挑刺,父子短暂迎来一段′和平相处′的好日子。
小病一场后,朱元璋能感觉自己比从前更嗜睡,思绪似乎也没从前那般清明。偶尔坐着坐着,不是睡着了就是神游天际地发呆。就在天气越来越凉,洪武三十年的初冬来临之际,朱元璋睡着之后就没醒,等到王太监发现不对,心中大骇,火急火燎地找来太医。也是王太监发现的及时,太医们又废了好大一番劲儿才让朱元璋再次醒来。不过,这次醒来朱元璋却很难下床走动了,眼神还时而有些涣散。太医们一看就心知肚明,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由太医院院正向朱棣如实禀明了朱元璋如今的情况。
朱元璋就是不看那群太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样子也知自己大限将至,趁自己还有几分清醒,把该交代的后事儿都一一交代了。他现在走也能安心,能安排的都安排了。
朱棣看着躺在床上出气微弱的老爹,那苍老容颜,孱弱病态,一下子就让朱棣红了眼。
都说大丈夫有泪不轻弹,但朱棣看着心中高山一般的老爹,此刻这般模样,各种情绪纷纷涌上。
直到.…
朱元璋有气无力的吐出一个:“滚!”
朱棣….”
吸了吸鼻子,忍住了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给老爹理了理被子,识趣地退下了。
等人一走,朱元璋就没好气地跟朱高炽吐槽:“老子还没死,他还先哭起丧了,晦气!”
朱高炽:……”
朱元璋只留了朱高炽在身边侍疾,老朱情况时好时坏,太医也要一天十二个时辰在外殿候着。
如此好好坏坏维持了快半个多月,这天,老朱精神异常的好,眼神都是精光烁烁的。
朱高炽看见,心中咯噔了一下。
朱元璋让他把自己扶起来,靠坐在床头,还让朱高炽给剥了一个橘子,他一辩一辩吃完。
橘子汁酸酸甜甜的,却好像没有记忆里偷吃的香。朱元璋感叹:“小时候因为偷橘子吃,差点被人打死。”朱高炽道:“您肯定幸运活下来了,还子孙满堂,做了皇帝,一屋子老婆。”
朱元璋章,”
被老朱瞪了,朱高炽就笑笑。
爷孙早习惯斗嘴,到这一天还是忍不住。
朱元璋没好气地哼哼一声,看向朱高炽,眼神从一开始的浑浊慢慢地变得深邃。
那样的锐利逼人,似乎能看进人心底深处。朱元璋说:“我这心里,最放不下的还是大明。希望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业能万世长存,保子孙后代不用挨饿受冻,希望大明治下的百姓能安居乐业。”
“高炽,你告诉皇爷爷,大明以后会更好吗?”“会。"朱高炽一如那天的回答。
【会。】
朱元璋眼睛亮了一下:“好,朕放心了。朕能做的,这辈子都做完了,你们..…
朱高炽眼神也含着一道莫名的光,固执而用力地注视着朱元璋眼睛,朱元璋话音倏地顿住,瞳孔微微一张。
【皇爷爷,大明会更好,自然也会更差。】【历朝历代都逃不过兴衰更迭这一命运。】【您也知道的。】
【您知道吗?】
【这个世界很大,非常大,大明只在其中一块陆地占了一个地方。】(海外还有很多国家。)
【未来,大明的这片土地还会出现动荡,受到压迫的人会反抗,活不下去的人会反抗,觊觎这片土地资源的敌人会发动侵略。】【几百年后,大明也许不在了,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还在。】【对了,您肯定没见过能在天上飞的马车,只用一个时辰就能从应天飞到北平。还有,天上的月亮,未来也有人登上去。】朱元璋眼睛越瞪越大,后面还有什么话,他听不见了,这次是他听见朱高炽心声最多的一次。
似乎.….
朱高炽闭了闭眼,忍着有些涨疼的太阳穴,他也不确定集中精神有没有用,不过看起来似乎有点用。
爷孙再次四目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元璋嘴唇张合几下,眼神莫名,朱高炽却坐在他的床沿,拉起他的手,目光真挚道:“皇爷爷,我会尽我所能。”朱元璋眼中莫名的光逐渐散去,归于沉寂,浑浊再次蔓延,他反手用力抓住朱高炽手腕。
“如果………联也想.…”
朱高炽没能听清他含糊的字眼,但任由那只苍老的手用力抓着他,抓出深深红印。
朱元璋好似看见了一团模糊的光,那里有他熟悉的脸,想念的人,让他情不自禁笑了起来。没多久,还有一个陌生的,他从没见过的模糊世界在光团里老隐若现。
似乎,有朱高炽心声里形容的东西.…
朱元璋想看得更清楚,更用力,他朝那团神秘又诱人的光伸出了手,他想…想抓住。
洪武三十年,冬。
皇城响起了九道丧钟。
钟声一圈圈荡开,扫过皇城脚下的百姓、跪在宫门外的文武百官.……洪武大帝朱元璋驾崩。
这个不管后世如何评说功过,从一个劳苦农民翻身坐上古代最高统治者地位的传奇人物,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重重一笔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这个时空,由他一手开创的大明帝国,又在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痕迹,给后世人带来多大的影响,甚至是影响世界的格局.…嗯…
此时此刻的朱高炽也是一无所知,无法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