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108章
朱高炽回到北平不久,朱元璋和朱标就又爆发了一次争吵。大病一场,哪怕是痊愈了,朱元璋也明显感觉自己精力大不如前了。太医说,还需慢慢调养,平日里最好不要太过劳累,养个一年半载的,身体的元气就会恢复些。说到底还是年纪上来了,不能再像青壮小伙那般折腾了。朱元璋经过一番复杂的心路历程,也算是慢慢接受自己老了这个事实。是人就有一死,什么万岁,什么长生不老都是贪生怕死罢了。
想明白后,似乎也没那么怕死了。
他朱元璋这辈子,从一介贫农翻身,建立一个庞大的明王朝,吃过苦受过累,挨过饿抗过冻,几次死里逃生,混到如今这个地位,要说全凭实力那都是扯淡,没点上天的眷顾,他老朱早玩完了。
所以这辈子也没什么说的了,如今大明已经走上正轨,逐渐稳定,培养的继承人经过打磨历练,也能独当一面,稳住这偌大家业。
就是偶尔想到朱标那圣人君子一套,老朱还是要感叹一下,长子哪哪都好,就是读书读轴了。
好在该扫的障碍,他老朱都扫得差不多了。
朱标的治国理念,正适合大明接下来的发展,多年战火洗礼的土地上,是该好好休养生息
一下了。
听了太医的话,加上想通顺了,除了按时按点的上早朝,繁杂的政务都交托给了朱标处理,朱元璋就相当于半退休的老头子,每天多了不少空闲时间,空下来没事儿干就去宫里他的农田耕地干活,当锻炼身体了。
朱高炽回北平了,老朱一个人干活嫌太孤单,就把前段时间侍疾的朱允炆叫过来。朱允炆被叫来做农活是开心的,可他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不添麻烦就不错了。别下地了,就搁一边儿待着去。
这不,第一天下地就把老朱辛苦忙活两天的劳动成果踩烂一半,老朱赶紧叫停,让他看朱元璋都急黑脸了,朱允炆脸红红地退到一边,懊恼羞愧又无措,站那都不敢动弹了。
"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
朱元璋可没功夫关注他敏感的心思变化,心疼自己的菜地无辜遭殃,下意识脱口道:而听见这话,朱允炆脸上的红更明显了。
激朱允炆的意思。
"大宝三岁干活都比你利索。"朱元璋也就随口一说,他说的也是大实话,没有故意刺略、治国理政上,在与儿孙、妻妾相处上,能用的天赋才智实在不多。某些方面来说,朱元璋确实是个神经大条的粗汉子。他的聪明睿智都用在了军事战朱允炆天生敏感多思,随着年纪增长,心思更加内敛,面上学会遮掩了,但内里愈发敏感。
又抱歉道:"是允炆不对,害得皇爷爷白辛苦一场,下次,我一定会好好做的。"朱元璋不过随口一两句话就能让他脸上血色褪去一半,眼神闪烁几下,垂着眼眸乖巧下地。
朱元璋正弯腰拯救被踩乱的泥土,闻言头也不抬地说:“你先在一边儿看着,看会了再"嗯!"朱允炆用力点点头。
但是第二天,朱允炆刚下地没几分钟,朱元璋就大喝一声,"停!"吓得朱允炆以一个失衡的动作定在那,身体左右摇晃几下,然后一屁股跌坐在泥地上。人都摔傻了,一声的脏污泥迹。
朱元璋:“.
"算了算了,
你还是回去吧。"朱元璋心累地摆摆手。
这农活真不适合他干。
东西吧。”
朱允炆却神色一怔,随即耷拉着脸,有气无力道:“哦。皇爷爷,我还是在一旁给您递"那你就在旁边看吧,有需要朕在叫你。"
有啥可递的。"朱元璋就怕他给自己找麻烦,不过看朱允炆有些沮丧,又改口道:"好的。"朱允炆高兴点头。
就这样,在朱允炆的陪伴下,朱元璋兴致勃勃地干了好几天的农活,到底是缺乏运动,等一大块菜地都弄好,朱元璋累得腰酸背痛的。
虽说朱允炆干活不行,还是能给人捶捶背的。
朱元璋念他孝顺也没赶他走,就留他陪着,看起来爷孙相处倒也温馨。朱允炆能感觉皇爷爷对他比从前亲近不少,心里也是开心的。
见朱允炆坐在一边休息也手不释卷,总是在读书,朱元璋心情好的时候还会指点他学业上的问题,只是老朱会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来展开讨论。朱允炆时常会接不上他的思路,只能留着问题回去找人讨论,等到下次再回朱元璋。有时候答得让朱元璋满意,还会得到赏赐在的时候,这些都是属于朱高炽的。
对朱允炆来说,这段日子比之前朱高炽在京城的时候要开心、满足多了。以往朱高炽有时候越说越广泛,他一头雾水跟都跟不上了,就见两人又开始拌嘴了他在一旁看见过,皇爷爷喜欢指点朱高炽学业问题,两人你一嘴我一嘴地讨论问题,0
但更多时候皇爷爷都是含着笑意,眼中明明有骄傲,但嘴上却说:“你这个臭小子还嫩着呢。
我还是小鲜肉呢,我当然还嫩着了。"
朱高炽就一扫在外人面前的谦和温良,有些得意道:“那可不是,皇爷爷你是老腊肉,然后两人又开始新一轮的拌嘴和笑闹。
每当这种时候朱允炆都插不上嘴,更融不进去。
虽说那时候他也会被顺便问上两句,但每次不管怎么答,都像是一个陪衬,一个用来衬托朱高炽的绿叶。答得好或不好,似乎都得不到皇爷爷的重视和关注,有朱高炽在,他就像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
无力又彷徨,想挣扎却更难受了。
朱允侍疾结束回到东宫,本来想找朱标请教更多课业和实政的问题,但朱标很忙,朱允炆是不好打扰他的,朱标却不知从哪儿得知他最近的烦恼,专门找他聊了一次。从那之后要是朱标没空,朱允炆有问题也能请教东宫官署的臣子。题,回到东宫找黄子澄等人讨论,解开谜题再聆听朱元璋的教导。如今,朱允炆激动又开心,每次从朱元璋那领到解不开的问题就像是领到什么藏宝谜神振奋的了。
朱允炆得了赏就会拿给朱标看,朱标笑着摸他头,夸他做得好,再没有比这更让他精如果...
如果朱高炽不来应天读书就好了。
藩王子弟本就不用来京城读书。
声,朱允听见也没在意,以为是宫人来送东西,谁知没一会儿就听到吕氏的声音。朱允炆摇了摇头,甩去脑中思绪,重新翻开一本书,正要静下心来,门外就传来脚步辰对身体好,你常常读书到深夜,白天再不补一下,小心把身子骨读坏了。”"怎么不休息一会儿。"吕氏一进来就见朱允炆捧着本书看,不由关切道:"午休半个时吕氏身后的宫女还端着一盅汤。
"母妃给你熬的滋补汤,你喝一点再读书吧。"
在汤盅上,吕氏看他不说话,眉头轻蹙一下。
闻言,朱允炆只好先把书放下,"谢母妃关心。"然后就坐着等宫女盛汤,他视线也落下来的话却让朱允炆神色淡了下来。
"母妃听说你最近很刻苦,经常找人请教学业问题。"吕氏声音天然绵软好听,可她接思。”
“你外祖父也夸你聪明上进,叫你以后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去找他,不用觉得不好意朱允炆可以任意请教东宫官员问题,他又和黄子澄走得近,遇上问题也多是和黄子澄交流讨论,除了黄子澄,朱允炆也找别人请教过问题,就是一次也没找过亲外祖父吕本。吕本还挺得朱标重用的,没想到会在亲外孙这落得冷遇。候亲近他。
要说一开始还当朱允炆内向,但慢慢地,吕本也发现这个外孙和他生疏了,不如小时吕本最近更确定这个猜想,朱允纹在有意疏离华年纪渐大与她都生疏不少,与你这个外祖父又能亲近到哪儿去,不过面上还是安抚吕本,朱允就是内向些,这几年又一心学业,这才显得冷淡了些。
这不,吕本刚走,吕氏就端着汤过来找儿子聊聊了。
有多深多大,吕氏也不确定,现在还不是得罪他的时候。在没有登上那个位置前,娘家那边的助力是不能少的,而且,她父亲吕本身后的势力可没想到,话刚起了个头还没展开下去,朱允纹倏地抬起一双淡淡的眼眸,定定看着她,吕氏一下子就失了声,面对这充满审视意味的目光,吕氏心中逐渐蔓延怒意。一会儿书再喝。如果母妃没其他事就回去吧,等我空了再去给母妃请安。”朱允炆却不给她质问的机会,垂下视线,重新捧起书本,"母妃把汤留下就是,我想看吕氏一口气憋在胸口:“......”
"朱允炆,你到底在发什么脾气?"吕氏这次却不打算轻易揭过去,她不是没察觉儿子对自己没那么亲了,但又安慰自己不急这一时。
她也能理解。
早些年为了让他变得更优秀,能比得上朱雄英,她是太过严厉了些,儿子心中有怨,等以后长大了自然就理解她的苦衷了。
朱允炫越长大越自律,吕氏不用再操心他上进问题,反而还要多关心他,怕他因为学业累坏身体,这两年也越来越顺着他。
母子关系看起来似乎是缓和些了,但吕氏还是敏感察觉到有些地方不太对。朱允炆对她总是透着些冷淡。
吕氏就不懂了,她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对长子倾注的心血是最多的,虽然严厉,但该给的关心一样没落下,为何朱允炆还要用那种冷淡的目光审视她,总是搞不明白在和她闹什么脾气。
这个问题,吕氏今天就想彻底搞明白。
朱允炆却深谙‘一拳打在棉花上'那一套,见吕氏发火,他就放下书,乖乖端起宫女刚盛好的汤,一
口喝完,然后语气无奈道:"母妃这下满意了吗?可以让我安静看书了吗?"吕氏:‘
""
无理取闹的人反倒是她了。
吕氏没和儿子谈成心,还吃了一肚子气回去。等吕氏一走,朱允炆半个字也没看进去,眼神空洞地发着呆,直到饭点到了,一个宦官看朱允炆坐那不动,想到吕氏的命令,还是硬着头皮上去提醒。
"殿下,要传膳吗?"
王景弘正专心点燃四周照明用的烛灯,身后就响起朱允炆冷漠的呵斥声,“放肆。”"殿下恕罪,奴婢不是有意打扰您看书的,奴婢再也不敢了。"朱允炆冷冷地盯着磕头求饶的宦官,这些阳奉阴违的奴才,面上一心一意伺候他,背地里却把他的事都传到母妃耳中,他们忠心的到底是谁。"既然知错,那就下去领罚。"
一句话让磕头的宦官脸色白了白,却不敢再求情,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王树,把这些东西都撤下去。"朱允炆看一眼已经冷掉的补汤,候在一旁的王树赶紧上前。
在王树把东西都端走后,朱允炆才倒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叹道:“以后别让这些人进我书房。
"
下可是又头疼了,奴婢给您按一按穴位吧。
"是,殿下。"王景弘恭恭敬敬地应道,看了看朱允炆神色,又靠近几步,小声问:“殿"嗯。"朱允炆闭着眼应了。
侍请教过。
王景弘这才上手给他按摩,他按摩的手法很不错,还曾花了些功夫特意找太医院的医渐渐地,朱允炆眉头松开,忍不住感叹道:“要是他们有你一半忠心能干就好了。”王景弘按摩的力道也轻了点,让朱允炆更舒服了。
“奴婢能伺候殿下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殿下愿意赏赐奴婢伺候您的机会,奴婢感恩戴德都不够,奴婢就是希望殿下能过得舒心些。"
朱允炆睁开眼睛,看王景弘的眼神难得有点暖意,"放心,忠心的人,本殿下不会亏待。
王景弘感动地磕头谢恩,不忘再表一表忠心,"奴婢只想这辈子都替殿下当牛做马,好好伺候殿下,不让殿下烦忧。"
听着耳边激动又感动的话语,朱允炆浅浅抿了下嘴角,再次闭上眼睛。王景弘擦擦眼角感动的泪花,继续为他按摩穴位,面上好一个忠心奴才样,只有看不见的心口一如既往的平静无波。
甚至还有些闲心在脑中腹诽:奴婢这辈子是要做牛马的命,不过奴婢也想做高级的牛马呢。
殿下啊,你连奴婢们认个字都接受不了,奴婢们还怎么一心一意给您当牛做马呢。与王树那些个由吕氏送来的不一样。
这些朱允炆自然听不见了,他对王景弘越来越满意,毕竟这人是他亲手提拔上来的,心情不错地去陪朱元璋下棋,却亲眼见证了一场亲爹和亲爷爷的吵架场面。朱允炆的心思也从不会在奴才身上多停留,他这头刚和吕氏不欢而散,谁想到第二天朱标气势汹汹找来的时候,朱允炆正在犹豫下一步棋该怎么走。标一声大喝吓一跳。
"父皇!"朱标语气激动,朱允炆应声抬头,见了朱标的喜意还来不及浮上脸,就被朱“您到底是想干什么!”
朱允炆手中棋子都掉下去了,只是风暴中心的两个人都没心思管他。见朱标一副找人算账的架势,朱元璋脸色也沉了下来。双眼瞪大,情绪激动。
"韩国公告老多年,又是所犯何罪,您要下旨把他一家关押下狱。"朱标脸红脖子粗,朱元璋心道果然。
"朕说得很清楚,韩国公李善长不忠不义,以权谋私,不体圣心,不念皇恩,勾结奸佞,意图不轨。"朱元璋面色冷酷,语气更是冰冷,"种种以下犯上,罄竹难书,朕难道不该拿他问罪?”
朱标听完呼吸越发急促,也不知是不是情绪波动太大,来不及和老朱辩论就呛咳起来,脸色青紫涨红,仿佛要咳背过气去了。
"父亲!"朱允炆大惊失色,赶忙起身去搀扶朱标。
朱元璋原本脱离凳面的屁股就悄悄坐了回去,面色沉冷,心中越发气恼,气朱标回回跟他唱反调,恼朱标就为这么点事就气急败坏,要死不活。送太子回宫。”
"不舒服就回去待着,李善长罪有应得,朕这次绝不姑息。"朱元璋冷声挥手,"来人,朱标好不容易止住咳嗽,嗓子都嘶哑了,“父皇....”
朱元璋却背过身去,摆明了拒绝交流。
体,连忙朝朱元璋告退,然后追了出去。
看着那道冷硬专横的背影,朱标一时气上心头,也甩袖离开了。朱允炆担心朱标身这次不欢而散,父子两好一段时间都在冷战,谁也不理谁。劳的韩国公李善长,获罪赐死狱中。
冬天第一场雪降落那天,大明开国功勋,第一任丞相,为朱元璋创业之路立下汗马功不过朱元璋念及女儿,最终还是饶了李善长长子,也就是驸马一命,后面有公主和朱标求情,驸马的另外几个兄弟也被放了出去。
只是现在还被关在牢里,惶惶然等着皇命降临那天。
朱标闻听李善长死讯,想到前段时间探监和李善长的几句交谈,李善长怒骂朱元璋那些话,朱标只觉胸口一阵阵闷疼。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独坐良久,就在吕氏听闻觉得不放心急急赶到时,朱标人又出去了。朱标漫无目的地走着,最后目光一定才发现,自己竟然无知无觉地来到了坤宁宫外。坤宁宫外一片宁静,冬日挂在大门外的两盏灯笼,似乎都还是马皇后生前喜爱的花样。朱标眼神一晃,抬脚走了过去。
坤宁宫如今少有人来,除了朱元璋思念马皇后的时候会来这看看,平时就没有人来打扰。
有马青管理坤宁宫杂物,朱标一进来就发现,一花一草一木,就连冬日第一场雪院中宫人们聚在一起煮酒煮茶的画面都和记忆里一模一样。朱标的突然出现倒是让坤宁宫的人有些慌张,马青很快安抚好众人情绪,带领他们朝朱标行礼。
么,就当孤不存在。”
请安的声音让朱标稍微回神,他微微一笑道:"是孤不请自来,你们该做什么就做什宫人们面面相觑,也不敢啊。
倒是马青也开了口,让他们继续,宫人们这才小心坐了回去。朱标原本要离开的脚步就有顿住,马青到了跟前,一张脸在宫灯照应下显得很白,像是缺了些血色,她声音平淡又不失恭敬道:“殿下可要进屋坐坐?"
朱标想了想,颔首道,"麻烦了。"
高在上,哪怕后来多了些威严,他依然是彬彬有礼的一个人。他的客气,马青没有觉得奇怪和不适,朱标这人斯文温雅,对待宫人从不颐指气使高也都是马青亲自煮茶。
马青请人进屋,又亲自动手给朱标煮了一壶热茶,以前朱标来坤宁宫给马皇后请安,糊了,声音朦胧道:"和母后煮的茶一模一样
朱标只喝了一口就愣住了,他低头注视着冒着热气的茶杯,视线似乎也被热气熏得模。"
喝完三杯,见朱标自然而然等着她继续倒茶。
马青恭敬地垂着眼,只当没注意到朱标异样,等他一杯茶喝完就又续上一杯,一直到马青:“太子殿下,此茶不宜喝太多,晚上起夜次数会变多。”朱标:"
‘"
了。"
就在朱标有些悻悻地想说那算了,马青就手持茶壶,热茶潺潺流向茶杯,"最后一杯与这双不冷不热的眼睛对上,朱标笑意更深。
看一眼马青如从前一般没啥情绪的表情,朱标倏地笑出声,引得马青抬眸看了一下,"你倒是一点没变。
"
本来以为马青会不理这话,却在一杯热茶斟好了,马青放下手中的茶壶,看向朱标,一眼不错地很正经道:“殿下错了,臣妾变了。"
朱标:"?"
马青:“老了许多。”
朱标:“
幸好此时他没喝茶,不然肯定全喷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