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87章
朱高炽一偏头就见到站在院子影壁前的小老头。
灰白鬓发,脸上沟壑纵横,颌须飘飘,眼神矍铄,身形不高,有些清瘦。手上拿着根痕不自觉就肃然起敬。
迹斑驳的戒尺,不苟言笑,整个人比大本堂敲响的第二道钟声更古朴庄严,扫过来的目光让他一到,大本堂的空气都为之一肃。
那些赶在第三道钟声敲响之前,一路疾步的学子刚踏进院子,见到站在影壁前的身影一刹那间犹如被人按下迟缓键,风风火火、说说笑笑的表情全部变成安静谦恭模样,朝人弯腰拱手,然后缓步慢行,就连脚印都透着股斯文气质。
朱高炽正好面向门口,自然没错过学子们的变脸过程,看得那叫一个叹为观止。、声名显赫,学子遍天下的大儒孔少傅四目相对。
看了几眼,朱高炽又重新收回目光,再次与大本堂‘教导主任’、也是大本堂‘镇堂之不是他的错觉,孔少傅看他的眼神是有些怪怪的。
像是.....不喜?戒备?
总之眼神里面包含了许多捉摸不透的深意。
搞不懂,以前他们也没有交集啊。
拱手行礼,连话都没说上一句。
顶多是奶团子时期,和小堂哥在大本堂外面玩,遇见过一两回,他跟在小堂哥身后一起朱高炽眨眨眼,忽地抬手作揖,遥遥一拜,师生之礼,态度谦恭,行云流水。一礼毕,朱高炽抬头挽唇一笑,笑意纯良,配上他天生一张白净精致脸庞,整个人就显得无害而纯澈t
这么简单就能消除的,他严厉轻喝一声。
见状,孔少傅紧抓戒尺的手指微松,但眼神并没缓和下来,心中先入为主的印象不是“都愣在院中干嘛,第二道钟声已经敲响,还不进殿就座。"话音落下,代王兄弟略一拱手,然后扯了扯朱尚炳,三人一起步入殿中。按理来说,刚入学的该坐在座位后区,不过那是刚渡过启蒙阶段的六七岁小孩。朱尚炳也不认为自己就是该坐后区的差生,他就跟着代王兄弟一起走到中区,坐的人最多,空间也最宽敞的区域。
朱尚炳就选了靠近代王兄弟的一个位置。
学堂里伺候的小宦官手脚麻利地搬来书案,坐凳,为朱尚炳布置妥当。对此孔少傅倒是没有意见,朱尚炳的年龄是可以坐在中区听课的。就算朱尚炳一来就选择前区的位置,孔少傅也不会反对,只要他有能力应对。其实大本堂的先生从没明面上规定优生坐前面,差生坐后面。刚入学年纪小,理解力自然比不上先入学好几年的,所以坐在后面给他们适应时间。随着入学年级增长,自然而然就往前移,更靠近讲学的先生。而先生也习惯抽前区和中区的学子回答问题,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学子都是入学超过三年的学子了。
坐得越前面,入学读书时间就越长,先生们自然喜欢抽问这些学生了。后面,大家发现这个规律,为了避免被先生抽问,能力不行的就喜欢靠后坐。不见为净。课上抽问,难点的问题也都是抽前区的人回答。对于那种一直没长进的,上课也不认真听讲的,先生们也喜欢把人往后区挪,来个眼渐渐地,学堂就形成这样一股'成绩排位’的风气了。
孔少傅一开始不支持这股风气,每三年就会给学子们排座,按入学年纪,后面的往前面挪。
小动作,弄得他们讲课的都没心情了。
但是他发现那些‘学渣’坐在前面,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睁着眼神游天外,要么私下搞后面孔少傅也不管了,虽说每三年还是会排位置,但学子们自己觉得能力不足想往后坐,他也不管。再有其他先生觉得谁表现优秀,把人往前排位置挪,他也默许。总之,没有老师会不喜欢聪明上进,努力谦逊的好学生。朱尚炳要是一来就主动坐前区前排,孔少傅还要多看他一眼,接下来就要考验一番,有真才实学孔少傅自然欢喜,要是自视甚高孔少傅就多敲打磨砺。教过的学子不说成千上万,那也是成百上千了,连朱棣那样的刺头都教过了,孔少傅还怕什么。
就怕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懒散摆烂的。
孔少傅虽然也多对前区的学子提问,但他与别的先生不同,中后区位置的学子也时常被他抽问,同样的问题,挑几个人回答,才不管你坐得远还是近。所以啊,大本堂的学渣们最不喜欢上孔少傅的课了。
答不上来被课堂罚站就不说了,还要被罚抄书,抄到你对那个问题‘融会贯通'为止。你说说,学渣们能不痛苦嘛。
偏偏大本堂最不能惹的先生就是孔少傅了,皇子们顾忌朱元璋,不好对着干,皇亲贵族子弟更怕朱元璋,自然也要缩着脖子老实做人。
至于能被选作伴读的学子,都是谦逊好学的,听孔少傅讲课对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更不可能没事找事了。
在某些个不学无术的刺头毕业后,大本堂在孔少傅坐镇下,学堂纪律和氛围都还算不错。
孔少傅打量完落座的秦王世子,抬脚步入殿中上首,先生们授课的位置,刚一站定就听见后区动静。
煦,朱高炽和朱济喜相继落座。
几个宦官抬着三张书案,就在靠近东宫皇孙朱允通落座的角落位置,一字排开,朱高小郡王朱高煦不过五六岁孩童,刚入学,坐在后区是正常的,甚至还能去隔壁启蒙学堂再学一年,不用急着来主殿读书。
但那两位....
朱允熥看着坐在自己旁边的小豆丁,可能是察觉他视线,小豆丁刚一坐下就扭头,眼睛一瞪,仿佛在骂:看什么看!
年纪虽小,气焰却很嚣张。
跟那位浑身上下写着‘不好惹’的燕王叔一模一样。
自认也是东宫一小霸的朱允熥:“
."
就在朱允熥觉得这小豆丁太嚣张,自己不能输立即要瞪回去时,小豆丁旁边的人身子往前稍探,露出一张笑意盈盈的脸庞。
"许久不见了,朱允熥,还记得我吗?"
朱允熥看着那张笑容温和的脸,不知为何,心中警铃大作,下意识乖顺许多,点点头,小声喊了句,"高炽堂兄。"
奶娃子时期的记忆很多都模糊了,但一些印象深刻的画面和人物还有残留。过年的时候朱允通得了风寒,没去除夕夜宴,后面朱高炽也没去东宫做客,只有朱棣去过几次,所以这还是两人时隔数年第一次见面。
朱高炽就笑笑,眼神在他脸上徘徊一圈,刚要再说点什么,话头忽地一止,若有所觉地坐直身子,抬头就发现殿中不少人目光落在他身上。尤其是朱家小叔叔们,那神色.....就有些让人捉摸不透。来之前他也有听说大本堂按差生优生坐前后排,但他并没放在心上,学堂也没强制要求必需坐哪儿,他就按喜好选择了。
他喜欢坐后排,正好也照看一下自家弟弟。
不过坐个后排而已,大家至于露出这样复杂的眼神吗?朱高炽知道他爹有给兄弟写信吹嘘儿子的爱好,但还不知道他爹回京后也到处吹捧,把他吹得天上有地上无,就差拿一个写着‘举世无双小神童’的戳盖在他脑门上。倒是一旁的朱济喜从晋王那听说一些,很快明白过来小叔们为何露出这番神情。不过此刻不好和朱高炽说小话,因为孔少傅拿戒尺敲了敲桌案,殿内所有人都正襟危坐,不敢往后面看了。
见朱高炽自觉坐后排,孔少傅竟然生出一种尘埃落定的安稳感。孔少傅拿出一本《孟子》,翻开一页,面容肃穆道:“今日由老夫为大家讲授第一堂课。以后每隔三天,老夫就会来讲一节课。”
此言一出,底下的人不由露出惊讶的神色。
这两年孔少傅虽然还在大本堂授课,但都是每隔七日讲一节课。学堂里,早上一共两节课,主要讲解四书五经。下午也是两节课,课程内容就要丰富些了,有书法、有辩论,有写文章作诗词,有琴棋画,还有地理杂谈、史学研读。不过一周七天里,有三天的下午是武课。
文课最重要的还是学好四书五经。
孔少傅一般选择上午讲一节孟子或中庸,他喜欢讲一小节再提问,但今天,他上一句话刚落下,抬头就点了一人,“燕王世子,可否学过《孟子》?”用起身,坐着回答便是。
突然被点名字,朱高炽翻书的动作一顿,刚要起身作答,孔少傅又拿着戒尺一点,"不"
朱高炽刚挪起一点的屁股就又坐回去了,他点点头,"回少傅,学生学过。"
“嗯。"孔少傅面无表情地问:"可会背了?"
这个时候,在学四书五经讲解内容之前,都要先会背。初入学首要任务就是背诵,有的启蒙阶段一边认字就一边接触背诵四书五经了。
他从小过目不忘,恢复前世记忆后,所学知识也慢慢地回来了,加上多出来的梦中记忆,什么四书五经、写文作赋都难不倒他。
不过朱高炽还是会跟着王府纪善读书,只是一个月上几堂课,一堂课多久时间都由朱高炽说了算。
一开始王府纪善当然要提出抗议和不满,但燕王殿下和燕王妃都不管,还是朱高炽拿实力说话后,王府纪善才闭嘴了。
王府纪善早知世子聪慧,才不愿世子怠慢学业,但在发现世子和凡人不同之后,他就无话可说了。
什么是天才,这就是了。
王府纪善大概是燕王府为数不多的,少有几个知道自家燕王在外面吹嘘世子不算过分的人。
但这些事并没有流传出去,加上朱棣的夸张炫耀,反而给众人造成一种‘燕王世子华而不实’的错觉。
所以有些牛吹太凶太多,不信的人反而更多了,哪怕有小证据摆出来,他们都能做到视而不见,忍不住阴谋地想,肯定是故意编造出来混淆视听的。见朱高炽点头,孔少傅就看着翻开这页,念了开头几个字,就让朱高炽顺着往下背诵。也没说背完一小节就可以了,还是一直往下背。
但孔少傅觉得,他能背下一两个小节就不错了。
在朱棣的影响下,孔少傅对朱高炽的期待别说什么品学兼优了,能安分不惹麻烦就不错了。
只要不是第二个刺头,哪怕是个学渣也行。
孔少傅深深吐出一口气。
朱高炽并不知道孔少傅的心路历程,让他背,他就背。慢,咬字清晰地往下背。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朱高炽就不紧大明官方教科书之一的《孟子》,是由朱元璋删除挑选过的。把一些不利于君王统治都删除了。
对老朱来说,管你是先贤还是啥,说君王不对的都是反/动言论,他大明的读书人绝对不能学这种与君王作对的坏思想。
当初老朱一个气不过还想把孟子逐出孔庙呢,这一举动引得无数读书人高举抗议旗帜,又有马皇后劝说,近臣求情,老朱同志这才没有任性而为。素都格外敏感和忌惮。
可能是造反出身,又是从泥腿子一步步登上帝王位的,老朱同志对一切有碍稳定的因恨不得大明百姓都按照他制定好的程序,做一个没有自我思想只有服从本能的AI机器人。
这样的话,大明就能传承千秋百代,天下一直太平稳定,朱家子孙也能永世无忧。得愈发安静。
一边胡思乱想,朱高炽一边往下背诵,没人喊停,他就一直背,也没发现殿内空气变直到他背完最后一个字,抬起眼眸,态度自然随意道:"学生背完了。"眼神就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看他犹如看新大陆。朱高炽说完,隔着好几排学子和孔少傅目光在半空撞上,他有些愣住,因为孔少傅的朱高炽:“......"
应该就有不少人能背下来吧。
虽然流畅背诵全文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但只要肯下功夫去背,也不算难,在大本堂用得着如此惊疑吗?
坐在旁边朱济喜都不忍看他‘懵懂无知’下去了。
他坐得近,所以能明显看到这位主刚才背着背着就走神了。但别人没看到,只听到朱高炽流畅无阻的清润背诵声,声音悦耳,让人不忍打断。高炽就自顾自地从后往前背了。
就连孔少傅都没打断他,直到一本书背完才放下茶杯,却没等孔少傅说话,走神的朱个字倒念,发现和朱高炽背的分毫不差。
一开始大家都听懵了,不知他在背什么,直到孔少傅神情猛地一变,低头看着书一个很快坐在堂内的学子们也相继发现了,他们就在朱高炽不紧不慢的背诵声下,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直到朱高炽完完整整倒背一遍,一字不差的。朱济喜看他此刻茫然无辜的样子,一时不知该消化震惊还是该无语,只得小声提醒了下:“少傅刚才是让你背书,但没让你背完剩下的又从尾到头,全文倒背一遍啊。"
"啊?"朱高炽一下扭头,眼睛微微瞪大。
好像在说:不能吧,我怎么会干出这样的傻事。
朱济喜就:“.......突然想呵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