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86章
就在这时古朴的钟声从空中传来。
距离六点开课还有十五分钟,每隔五分钟就会敲响一道钟声,提醒诸位学子做好准备。那些还在路上的也要加快步伐,三道钟声敲完就算迟到。中的几人,有人出声招呼道。
"尚炳,高炽,你们还站在这干什么?"伴随着一阵阵的脚步声涌入大本堂,看着站在院扭头看去,是一并前来的代王兄弟两,他们母妃是郭惠妃。郭惠妃一共育有三子,大儿子已经从学堂毕业了,代王排行十三,是如今在大本堂读书的年纪最大的小王叔。
比朱尚炳还多几分凶蛮之气。
代王长得既不像郭惠妃,也不像朱元璋,生来粗莽之相,眼小鼻头大,额间三条纹路,他眼神扫过来,朱高炽下意识蹙眉,对这位王叔本能不喜。尤其想到此人就藩后的所作所为,越发没了好脸色。
为谷王的十九皇子。
开口招呼的当然不是这位代王,而是代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排行十九,再过两年会被封这位长得就比较像郭惠妃了,生就一双圆眼,看着憨厚实在,眼神中却流露着圆滑之色。“你们小时候也来大本堂玩过,应该不用人特别介绍了吧,先进去找个位置坐,孔少傅就快过来了。”
孔克仁少傅,大本堂的负责人,德高望重的大儒,教过朱棣,手上戒尺打过不少皇子,如今年事已高,朝朱元璋递过一次辞呈,朱元璋没应,毕竟入了他老朱家的碗,没干到干不动,老朱是轻易不放人的。
不过如今孔少傅教课时间少了,每隔三日给学子们上一堂课,大本堂师资力量雄厚,他只需坐镇就行。
虽说排的课少了,但孔少傅每天时不时就会来逛一圈,看看学子们表现。要是谁被孔少傅逮到了,被戒尺打还不算什么,就怕他告到朱元璋那里,那就完了。工,朱元璋别说蛐蛐了,还要上手亲自揍儿子一顿。
以前儿子被打,朱元璋还要背后蛐蛐几句,觉得不爽快,但现在为了留下老孔继续皇子们对孔少傅都是又敬又畏,更别说其他学子了。
再是性情顽劣、不守规矩的,在这大本堂读书都得遵守纪律,有句话叫,是条龙,来了这也得给我盘着。
你可以是成绩不好的学渣,但你不能是挑战大本堂纪律的刺头。孔少傅教学生涯里,碰见的唯二两个刺头就是朱家皇子了,这两人一个晋王,一个棣。
尤其朱棣,简直是孔少傅教学生涯最大败笔,他这辈子都忘不了的学生。脚的次数也是数不清的,那段时间头发都愁掉不少。
遥想当年,孔少傅没被气出高血压都是他运气好,虽说如此,孔少傅被气得吹胡子乱,比滚刀肉晋王还棘手。
打也打了,告也告了,罚也罚了,没用,屁用没有啊,他朱棣该逃课逃课,该捣乱一
的学生,孔少傅是说什么都不想再遇见了。
个朱棣,一个晋王朱棡,一个刺头,一个没脸没皮,教一个比教一百个还累。这说实话,孔少傅向上面递辞呈,一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操心了,就想在家修古籍,作作书。二一个嘛,皇子们都不好管,就算不像朱棣和晋王那般耗人心神,也不像寻常学子服管教。
只是这些年朱元璋还算支持他工作,有朱元璋当‘杀威棒’,这些皇子龙孙才没有胡乱折腾。
接到圣旨说晋王世子、燕王世子也要来大本堂读书,孔少傅不由自主地想到两人的爹。一想到那两个人,孔少傅就手抖心慌。
总之,不能提当年,提起当年孔少傅就要深吸三口气。虽然有传闻,晋王世子朱济喜聪颖好学、踏实稳重,不像晋王那般轻浮乖张。而燕世子更有天资聪慧,纯良敦厚之说,奶娃子时期还传出个小神童之名,就跟燕王完全不一样燕王世子还是个奶团子的时候,孔少傅曾见过几面,接触不多。只记得是个玉雪可爱的小团子。
但奶团子跟现在能一样吗?
至于小神童什么的.
.....
朱元璋对儿子们夸夸其谈他见过的还少吗?除了太子,他朱家人就没一个是谦虚的。洪武帝来说,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燕王对这个长子的宠溺喜爱,孔少傅也听闻过一些,对于燕王吹捧儿子的能力,比就在这次几位藩王回京期间,朱棣就到处吹嘘他儿子多聪明能干,别人走家串户是情世故,他朱棣倒好,张口闭口都是我儿怎么了,我儿多好,我儿孝顺,我儿简直天下第聪明。
要不是朱棣太能吹,京中也不会风声四起(怨声载道),连不爱交际的孔少傅都能听说。私下里都在传,朱棣吹儿子都快走火入魔了。
连他儿子高炽第一次给他写信都拿出来说了上百次,见人就提一次,说他儿第一次字,
没人教就写得像模像样,一笔一画浑然天成,以后成就绝对不比书圣王羲之小,说不定就是咱大明新书圣。
当时无意间听到别人吐槽的孔少傅:
“..
骂咧咧。
想到朱棣那一手比狗爬还不如的狂字,孔少傅捂住胸口,面上波澜不动,内心却在骂就你朱棣还看得懂书圣的字了?
还书圣苗子,你懂书法吗?你别侮辱书圣好吧。
气死老夫也!
看不出来写的是什么。"
果然,旁边人就说:“啥,什么书圣,老夫看了,就小儿乱画,要不是老夫眼力好,都"啥,你还看了?"
“说到这个,老夫更无语了,你们都想不到,那燕王殿下竟然随身带着他儿墨宝,夸完就拿出来给人看,弄得老夫尴尬不已,老夫自入朝为官以来,和燕王是半句话都没说过啊,不过路上偶然遇见,见他和一同僚说得眉飞色舞,我一时好奇多看了一眼,就多看了一眼而已啊,就被拉过去了。"
“难怪当时燕王殿下说得满脸笑意,老夫的同僚表情那般奇怪。"
孔少傅就:“......"
谈,内里不实'的负面滤镜。
总之,有了朱棣胡吹乱侃,孔少傅对原本印象还不错的奶团子世子蒙上了一层'夸夸其新的一年开学之日,孔少傅早早起床,先在院子里打了一套太极拳,浑身热乎乎的,他呼吸几口院子里新鲜空气,身后传来老妻问询声。
“你怎么还在这打拳?"
孔少傅:
“.”
以往打一套养生拳他就进屋看书去了,要不是老妻催促,他能看得忘记进宫。想到什么,老妻眼神一动,看着一本正经拿起帕子擦汗,神情严肃一如平常的老头子,
她安慰道:“你别自己吓自己,搞这么紧张干什么,燕王殿下那样的学生很难再遇上第二个了。”
....."孔少傅擦汗的手一顿,嘴硬道:"我才不紧张,不过是个十岁小儿,我都教了大辈子书了,还能奈何不过一个小儿?就是再来一个燕王,我也不怕。"要强的小老头争。
看着他眼下青黑,明显昨晚没睡好的样子,老妻就嗯嗯啊啊地附和,也不和一个固执一把戒尺,看样子岁月挺久了。
孔少傅洗漱一番,又用了点朝食,穿戴严整,又转身去了书房一趟,出来时手上多了老妻瞥到,没说啥,就叮嘱他路上小心。
孔少傅点点头,拿着戒尺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宫去了。
用的旧戒尺拿出来干嘛。”
等到人出了府,孔少傅的妻子才摇头轻叹道:“还说不紧张,不紧张把他装起来多年没这戒尺旧了,但打过的人最多,其中就有燕王朱棣。
朱高炽还不知道,因为他爹年少时的不学无术给老少傅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导致他在少傅心头也有了刺头的印象,这会儿拿着‘战功赫赫’的戒尺进宫了。十九皇子看院子里气氛不对,尤其朱尚炳,一张脸气成猪肝色了,他还记着母妃叮嘱,在大本堂要好好照顾朱尚炳,所以才出声打破几人的针锋相对。此时闹起来,对朱尚炳来说可不是好事。
孔少傅不是那种好说话的人。
秦王和郭惠妃关系好,自然而然地,郭惠妃三个儿子和秦王的关系都不错。就算不看这层情分,二哥离京前还特意来交代过,要是朱尚炳被人欺负,他们没帮忙,传到二哥耳中,他们兄弟也吃不了兜着走。
十九皇子给了个台阶,又朝朱尚炳悄悄递眼神,朱尚炳只是行事冲动,爱逞凶斗狠,又不是真傻,他忍了气,顺着这个台阶就下来了。
朱尚炳刚要说‘我们走’,就见站在朱高炽身边的小豆丁往前站一步,眉目泄出一分意,直勾勾瞪着....
瞪着代王。
代王是个脾气凶蛮的人,眼神里藏着残暴戾芒,即便他没表露攻击性,但却攻击性天然敏感的朱高煦还是第一时间察觉不对,转头就朝代王露出尖牙反击。就连刚才朱尚炳都没让他露出防备姿态。
朱尚炳想到大本堂纪律,到嘴边的话也不说了,双手环胸,就等着看朱高炽兄弟两的好戏。
主动挑事的换成朱高煦,那可就好玩了。
然而,这好戏注定是看不成的,朱高炽只是轻轻一抬手,安抚地摸了一把朱高煦扎的小发揪,朱高煦炸开的毛发好似就被抚平了。
朱高炽笑眯眯的,语气也如春风般和煦,"高煦,这是代王叔,给王叔问个好。”哪怕眼神还没收敛下去,朱高煦还是瓮声瓮气地喊了声:“代王叔好。”代王眯了眯眼,他眼睛小,一眯就成一条缝了。
整个人都透着点无害的感觉,眼中笑意都更深了。
"代王叔。"朱高炽又亲切地喊了声,引得代王朝他看来,就见朱高炽笑出一边梨涡,“我弟弟是挺喜欢跟人切磋的,但你也别逗他了,他才多大,你多大了,素来听闻代王叔武艺高强,明天我就传信给我爹,等他有空了陪你切磋一把啊。""我爹在北平就常常念叨,说是就藩后不能常常和兄弟切磋武艺,很是遗憾呢。"朱高炽眨眨眼,笑道:“早知道代王叔也这么想,我爹就不会带着遗憾回北平了。”代王:"..
. "
十九皇子:“....
.."
要说他们不想得罪二哥,那四哥
.....他们同样惹不起啊。
这两个都是疯起来不要命的!
就在十九皇子头皮发麻,刚要出声缓和气氛时,身后又传来一道严肃呵斥。“你们聚在院子里干什么!”
几人回头一看,是拿着戒尺的孔少傅。
孔少傅一踏进院子门槛就察觉气氛不对,他的心脏咯噔了一下,手中戒尺一紧。果然,刺头的儿子能是什么省油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