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68章
秦王入京时就知道要面临什么,但他还是理直气壮地来了,就算是要承受老爹朱元璋的怒火,他依然是有底气在的。
在朱元璋面无表情盯着他,视线锐利得似乎要穿透他内心深处时,秦王依然一脸桀骜,跪在地上。
"李文忠屡次和父皇唱反调,骂父皇不仁不慈,儿子早看他不顺眼。"秦王眼神阴鸷,跪得笔直,腮帮子咬得死紧,颇有些同仇敌忾的样子,"父皇当他是亲侄儿,次次开恩免罪,可儿子听说他非但不感恩,还找人编排父皇,骂父皇是暴君,李文忠这样的逆臣贼子就该死。”秦王骂完,浑身煞气四溢。
朱元璋依然没啥反应地盯着他,跟着一起来的朱标看着不知悔改还振振有词的秦王,难得来了脾气,指着他训道:“荒唐!你自己做错了事还理直气壮骂曹国公是逆臣贼子,曹国是你亲表兄,是为大明做出多少贡献的开国功勋,父皇心中有数,用得着你来仗义执剑?你过是心胸狭隘,借机报复!
"
骂着骂着,只见朱标胸膛高低起伏,喘气都有些不匀了。有不敬之言,这些也都是秦王令人散播出来的。
秦王可不单单是谋害,他还有陷害,在曹国公闭门思过期间找儒士论学谈道,私下多"曹国公和你有多大仇恨,你一一"朱标痛心疾首地指着秦王。秦王冷冷一扯脸皮,抬起阴沉狠厉的眼眸,"大哥,虽然我和他是有些私仇,但我一开始可没想要他命,不过是给他些教训,你真以为他私下没抱怨我朱家不公,骂父皇不慈吗?李文忠居功自傲,连父皇都不放在眼里,他以后会对大明忠心,对大哥你忠心吗?"朱标怒睁双眼,“你--”
嗖!
长鞭如蛇,狠狠咬了秦王一口,登时右脸出现大大一条血痕。朱元璋废话不多说,一鞭子一鞭子抽在秦王身上,没多久秦王跪都跪不住,身形摇摇欲坠,他又握拳挺住,口中泛血,恶狠狠道:"儿子没错,父皇就是打死儿子,儿子也没错。闻言朱元璋眯了眯眼,鞭子抽打的力道更凶狠了。
房间里被鞭风带到的东西碎了满地,秦王没多久就血淋淋的,朱标一开始还闭嘴不说话,因为秦王这次做得过线了,不给些教训他下次还会更嚣张跋扈。一步拦住朱元璋。
不过在秦王被一鞭子抽倒地上,人也晕死过去时,朱标到底不忍心,闭了闭眼就上前“父皇别打了,再打人没了。”
总不能真让秦王赔命吧。
朱元璋有分寸,他并没有气到失去理智,看人已经晕死,伤痕累累,他鞭子一收,因为抽了太久,此刻也喘气粗急,看着倒地的秦王,只冷冷丢下一句叫太医就转身大步离去。秦王这次伤得不轻,足足养了一个月才算好,要不是有太医及时治疗,说不定还要留下病根。
但养好伤之后,秦王就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隔三差五进宫给朱元璋请安,之前挨揍一直嘴硬不认错,倒是一顿揍挨完了,知道在朱元璋跟前伏低做小,做出知错的样子。朱元璋看着曾经让他骄傲炫耀过的儿子,冷了一段时间后,到底还是没硬下心肠,在秦王离京回藩地前日,沉声叮嘱道:“这次的事就算了,不过老二你要记住,以后再敢如此狂行事,朕决不轻饶。”
秦王跪地磕头,"儿子明白,父皇保重。"
朱元璋低头凝视良久,最终一摆手,"去吧。"
等人退出大殿,朱元璋才叹出缠绕在心底的那一口气。离京之前秦王还去祭拜了马皇后,一切妥当这才领着亲兵护卫返回藩国。待到出城,秦王骑在高头大马上,一拉缰绳,回首望向繁华热闹的京师,他眼底阴鸷逐渐扩散至整张脸上。
终有一天....
秦王冷冷收回目光,扬起马鞭,"驾!"
边传来的军务,看起来忙得很。
回到藩国西安,秦王一如往常地衙门、王府两头跑,练兵、巡防、和属下商谈处理下直到半个多月后,他才骑马来到城里一座古寺中。寺庙年份悠久,住持大师也是一名高僧,历经元、明两朝,擅长谈经论佛。
但秦王来找的可不是这位住持大师,而是一位借住古寺的青年和尚。说是青年也不准确,只看那双眼睛就能知道,他年纪应该不小,这人有种矛盾的既年轻又年老的感觉。大概是经历的太多,见过的凡尘苦难也太多,所以在那双平和的慈悲双目深处,总有种令人看不真切的雾霭萦绕。
秦王一到古寺,吩咐亲兵守在院中,一把推开禅房的门,就见和尚坐在蒲团上,闭目念经。
听到动静,微阖的双目睁开,与秦王阴沉目光对上,和尚微微一扯嘴角,"王爷此行可还顺利。
"
闻言秦王嗤了一声,径直坐在靠窗的木椅上,拿起茶壶倒了杯水,"老头子再气,我也是他亲儿子,难道他还真会为了别人打死我。
"
语气里有些不屑,还有些讥讽。
"王爷此举还是过激了些,一不注意容易打草惊蛇。"和尚微微一叹,敛下眼皮,念了声阿弥陀佛,端得一个慈悲为怀,只有秦王看着脸上讥讽之意更甚。这和尚要真是个安分的出家人,怎么会到他身边做谋士。"不是你说,留下李文忠是个大隐患吗。"秦王似笑非笑地看着假慈悲的和尚。不觉利用病情要了他的命。
针对李文忠的陷害诸事,还是这和尚提议的,本来以为能遭到老爹厌弃,在神不知鬼谁知道...
秦王一双布满阴鸷的眼眸闪过浓浓不甘之色。
把所有好的一一喂给太子。
老头子倒是什么好的都想留给太子,从小到大都是如此,太子不用开口要什么,他就老头子想得好,要培养出一个完美的继承人,可却养出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被那些儒家大道理给洗了脑,假仁假义,优柔寡断,为了维护那些文官一次次站在老头子对立面。老头子是不是也后悔把儿子养得太好了?
才站出来做个好人。
呵呵,太子慈和?说得好听,看他差点被打死不也在旁边装聋作哑,等到时机差不多这种满嘴道德仁义的伪君子,为的还不是那群读书人嘴里的名声。秦王真是厌烦了朱标那副嘴脸,不过是生得早了点,就理所当然得到所有好的资源,得到所有偏爱,所以才能做出什么都不计较的大度姿态,反正,他不用说,老头子也会给他扫清所有障碍,他们这些儿子连争一下的资格都没有。秦王嘴角勾出一抹阴冷残酷的弧度,这个世上只有靠自己争取才有机会。深处,只有那天生微微上翘一分的嘴角,仿佛是在说心情不错。看着秦王燃烧着勃勃野心的眼神,和尚轻敛平和眼眸,那一闪而逝的雾霾也随之藏于"静安,接下来又该如何做?"秦王一口喝完手中冷茶,斜斜看向打坐的人。好,一张一弛,您既然惹了皇上不高兴,也要做些让他高兴满意的事。"和尚又闭上双目,手指拨动一串木质光滑的佛珠,"不急,王爷现在该把手头上的事做本来朱元璋派秦王就藩西安,也是因为有重要的军事任务交到他身上。北平府。
形也没有发胖臃肿,步伐轻盈有力,精神气儿十足。
随着朱三宝、朱四宝百岁宴落幕,徐妙云身体也调养得差不多了。如今面色红润,身这都要多亏柳冉和沈良两人。
柳冉在药膳一道又精进一些,她在沈良返回开平卫前一有空就找他交流医术,府中一开始有流言生起,徐妙云把多嘴多舌的惩治一番,很快流言就散去了。被徐妙云如此护着,柳冉嘴上没说什么,伺候起来却更用心了。她从小经历太多,心中总是防备更多,可自从阴差阳错来了燕王府,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她能在医术一道研,没有徐妙云支持是走不到这里的。
天气逐渐暖和,沈良也启程回开平卫了。
小奶娃一天一个样,燕王府也一日比一日热闹,似乎外面的风风雨雨根本飘不进来。也很难改变。
朱高炽一颗心暂时扑在家里人身上,也没太关注外面的事。有些事即便是他知道了,如果是身边亲近之人,毫无条件信任他的人,也许还能勉力试上一下。比如,梦中画面闪过的洪武十八年即将发生的‘洪武四大案之一'的郭桓贪污案。朱高炽不是为难自己的人,他做不到的事就不会刻意给自己压力。皇爷爷不是他现在的亲爹朱棣,对他做梦啊、心声啊、生而知之什么的瞎话统统接受,
一点不大惊小怪,还能抱着他揉来揉去。
“哈哈哈哈哈我儿果然是仙童转世投胎。"
朱高炽:“.......
如果不是朱棣无条件的信任,朱高炽一开始就不敢弄什么火器改造、现代练兵法。可有的话他能说,有的话不能说,有的事儿能管,有的事儿管了就是越界了。除非....
他不顾及家人,凭一股热血莽劲儿往前冲。
除了多出前世记忆,能在一些地方为大明提前做些贡献,朱高炽并不觉得自己就比现在的人厉害到哪儿去。
尤其是在治理一国之政上。
大明的彪悍自不用说,能存在两百多年的一个帝国,有朱元璋很大的功劳。很多事情后世自有评说,但论当下,洪武帝做的是对是错,却要看他想得到什么。能达到洪武帝想要的目的,那在他眼中就不是错。
而且一切皆在他的棋盘上。
棋子不听话,下场绝不会好。
所以朱高炽才觉得当皇帝真的麻烦,好好的一家人就因为那个位置你争我夺,互相残杀。
平民百姓还因为家产继承闹来闹去,何况是皇权。
欲望权势能改变一个人。
看着二宝、四宝两个弟弟稚嫩脸庞,他更不愿出现梦中那一幕了。这一世,绝对不能造反!
即便走投无路,真要接下这个烫手山芋,那也不能走上造反的路。朱棣累了一天,从军营回到府上,刚一进门就见到他乖儿子坐在院子里,双手捧着小脸,一脸严肃。
听到他的脚步声,儿子转头看过来。
父子两就这么四目相对了。
[我爹要当皇帝可以,但不能造反。]
朱棣脚下一个踉跄,就差点跪下去。
造反?
儿砸这个真不能随便说啊。
他朱老四早没了那么大的梦想,这辈子做个能在草原逞威风的将军就够了。似乎是从他爹发苦的表情看出想法,朱高炽挑挑眉。
[不让你带兵,把你贬为庶人,关在府上失去自由,一家子任人宰割,那你也不造反吗?]
"
"
朱棣:
绊,那就不是他想置身事外就可以的。如刚才跟他爹说的那样。听说了曹国公病逝的消息,朱高炽想法又变了变,生在这个位置上,有了家人亲情羁朱高炽也决不允许自己和家人变成他人手中待宰的羔羊。如果真要走到那一步,不如早点打算。
失败了.....
大不了,坐船逃到海外去。
他这点底气还是有的!
朱棣:“......”
不是,儿砸你别整天想着去海外流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