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我爸爸是朱棣! > 第67章

第67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娇吟 既钟情 我召唤第四天灾来修鬼 国民初C[娱乐圈] 侦探小姐的逃亡日记[西幻] 咸鱼被迫考科举 绿茶女配有什么坏心思呢 清穿之皇长子的团宠人生 为你镇山河 大秦造反笔记

第67章

第67章

晚间,朱高炽搓了搓小手,拿起墨迹还没干的信纸吹了吹,感觉差不多才折起来塞进信封。

两封信,一封写给皇爷爷,一封给外祖父。

燕王府得了两小只的喜讯,他爹已经传信回应天了,他这个就是每月一封的闲唠叨。说是闲叨叨,可北平兵仗局有能力研究火器改造,朱高炽也没少朝他皇爷爷哭穷要钱。虽然给的钱不多,但后面朱元璋直接让山西一官方开采的矿山送了不少铜铁矿到北平。虽允许民间承包开采,但销售渠道是有控制的,像金银铜铁矿是严禁朝外售卖的。如今矿山开采还是分官营和民营的,官方经营的矿区是目前最大的几个采矿区。朝廷总的来说,朝廷对民间采矿条件还算宽松,只要你不通敌卖国,老实上税就行。是为大明做贡献,但私下里自己去开一个,都察御史知道了都要参你一本的。朱高炽本来也打算去开一个,但想了想还是算了,问自家爷爷要是一回事,严格来说也造武器吗,暗中谋反吗?

藩王身份本就敏感,你吃着朝廷供养,还去与民争利?而且你弄这么多矿石干嘛,偷偷在朱标没出事前,朱元璋心里的继承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朱标,其余儿子再如何荒唐,朱元璋都会留他一命,最多就是废为庶人,关个禁闭,但你要敢有造反的举动,那不好意思,老朱冷酷起来是亲儿子也不认的。

朱元璋也给了朱家藩王很多利益了,不说一地军政大权,就是混吃等死,每年都有朝廷大把供养,子子孙孙都能有口饭吃。

不管未来如何发展,朱高炽和朱棣父子此刻心中又如何想,那都是不能让老朱觉得,他们父子有不臣之心。

一上台就大动作削藩,好好一把牌打得稀烂。

更何况,朱高炽目前没有不臣之心,他倒希望朱标能长命百岁,不要弄出个皇太孙,如果不是....

哎--

朱高炽闭上眼,翻了个身,把软绵的被子紧紧裹在身上,床边的炭盆散发出暖融融的光芒,他也逐渐有了困意。

北平进入冬季,被大雪覆盖变成白茫茫一片。

在朱高炽暖暖入睡的当下,同在大明天空之下的另一处地方却传出噩耗。曹国公李文忠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寒,引发了旧疾,病逝在这个冬季。时赶到,这才保住一命。

当年李文忠因为胡惟庸一案,惹了朱元璋震怒,差点被鞭子抽死在殿中,还是朱标及家反省。

事后冷静下来,朱元璋虽然不想要了亲侄儿的命,可到底心气不顺,就打发李文忠在反省了一年多,朱元璋才重新召他入朝。

李景隆在朱棣就藩后,也被朱元璋在军中安排一个职位历练,别的不说,老朱对家人、亲戚还是不错的,只要没犯大错。

离京赴任之前,李景隆还再三劝他爹,在朝为官要识时务者为俊杰,咱就是给老朱家打工的,老朱说啥,就是啥,咱闷头做事就行,你干不了就吩咐下边人干,总之,听命行事劝谏直言,那是言官的活儿,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的加起来那么多言官,真用不到您老人家操心。

可惜,李景隆一番‘苦口婆心’,他爹是一个字没听进去。不止如此,李文忠还动手揍了他一顿,离京当天身上印子都没消。

之下就决定把刚出生没多久的嫡长孙亲自养在身边,即便儿媳舍不得也没用。李文忠气得不行,怎么也没想到他能生出这么一个软骨头,对李景隆再次失望,一气他李文忠也是怕了,儿子已经改不回来了,孙子总还能教一教吧。因为数次与朱元璋唱反调,还直言进谏他杀性过重,再次被赶回家中。但李景隆的操心也是有道理的,他爹李文忠脾气就是硬,重回朝堂不到两年时间,就这次没了马皇后在一旁周璇,李文忠直接丢了官,应天都不能待了,赶回老家思过。李文忠就是看不过朱元璋暴戾行为。

尤其是在锦衣卫北镇抚司这个机构建成后,原本已经消停的‘胡党一案'再次被拉出来,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朝中时刻处于恐怖政治氛围中,不少官员上朝前都要给家里人说两句遗言,就怕一去不回。

一句话不对就要下锦衣卫诏狱,什么事也没干一群飞鱼服锦衣卫就拿着驾帖来抓人了。好一段时间洪武朝陷入人心惶惶,终日不见天亮的黑暗中。哪怕是太子朱标长跪谨身殿外,跪得晕过去了,朱元璋也没收回成命。杀了整整一年,直到洪武十六年秋,这场恐怖行动才消停下来。

然而满朝文武都被杀怕了,如今朱元璋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行为,他们那是屁都不敢放一个了。

朱标看着朝上鸦雀无声,胆寒瑟缩的百官,时常心中郁郁,却又无能为力,他这个太子,做得也是窝囊。

如此,朱标那样斯文温和一人,也硬气怼了朱元璋两回。不过朱元璋生气也拿他没办法,等朱标一走就砸东西发泄脾气。

李文忠在那个节骨眼‘骂'朱元璋不慈,还公然站在朝堂上反对朱元璋诸多命令。比如某天朱元璋听到地方军报一气之下想对沿海倭寇开战,直接杀到小倭国本土去,让这些小国寡民看看得罪他大明的下场。

但这个遭到了大多数人反对,尤其以李文忠为首的文武官员,认为小倭国不足为惧。就因为这点小事大兴兵事不值当,只是给百姓增加更多负担而已,加强沿海军事防备就可以了。

大明每年用在兵事上的开销已经够大了,北元虽然被赶到草原,依旧是大明强敌,每年都要侵犯边境,从没消停过。加上西北、云南等地的战事,大明的负担不小,而这些都是百姓在供养。

官员们虽被吓破了胆,不敢直接与朱元璋呛声,但也有李文忠这种硬骨头,他站在前面冲锋,官员们就老老实实跟在后面,虽然没有挥手呐喊,但支持的态度是摆明的。如此一来,李文忠可不就最遭老朱红眼了嘛。

家闭门思过去了。

后面李文忠脾气上头,言辞又过界了,忍了他许久的朱元璋终于一挥手,把他赶回老这个闭门差不多就是关禁闭的意思。

朱元璋虽然气,也抽了李文忠好几次,但到底是亲侄儿,只要李文忠老老实实关禁闭,等朱元璋气消了还有重回朝堂的一天,这样一名猛将,朱元璋就是冷着不用,留给朱标也是有大用的。

因为比起垂垂老矣,旧伤难愈的徐达,正值壮年的李文忠无疑是更适合留给朱标用的武将。

朱元璋就是想冷冷李文忠,让他洗洗脑子。倒是没想到,李文忠关了禁闭还不老实,叫了些读书人上门讨论学问,话里话外却是对他朱元璋的不满。骂了一遍。

此举让朱元璋都气笑了,心都冷了一大截,但他还是连下几道旨意把李文忠从头到尾在朱元璋这里,他还愿意骂你,就代表对你还没完全死心,不然,来的就是锦衣卫,而不是宣旨宦官了。

好在李文忠没有辜负他这点心意,后面倒是消停了些,不过没多久居然传来风寒引发病重的消息,朱元璋也没耽搁,立马派太医去看,自己也亲自去了一趟。舅甥许久没见,彻夜长谈了一番,朱元璋走的时候,脸色明显温和不少,还拍着李文忠后背说:“安心养病,大明还需要你。”

外人不知,可跟着朱元璋去看望曹国公的王太监却是知道,两人算是握手言和了,以后只要曹国公收着些脾气,皇上还是会重用他的。

曹国公只是脾气硬,但对老朱家绝对忠诚,所以,朱元璋不可能轻易要了他的命。但谁也没想到,就在朱元璋回京没几个月,李文忠逐渐转好的病情又突然加重,还毫无预兆地病逝了。

朱元璋听到禀报,愣了好半天,像是幻听了一样。

跪在下首的宦官被冰冷威压吓得面无人色,直到头顶传来沉沉一声,"你说谁死了?”苦了脸,这可不是好差事啊。

"回皇上,是,是曹国公病逝了。"小宦官也是进来传话的,接到下面递来的消息他就了,敢假传消息欺君罔上,朕饶不了你。"

果然,朱元璋反应过来就是暴怒,一把掀翻案桌,"荒唐!不过是一点小病,怎么就死"皇...皇上息怒,奴婢该死,奴婢不敢欺君啊。"

朱元璋双眼涨红,怒吼一声,抬脚就踹开挡路的小宦官,径直步出大殿,看向跪在殿外的传信人。

这是李文忠府上的亲兵。

面对犹如恶鬼修罗的朱元璋,亲兵心中害怕却还是亲口禀报了曹国公病逝一事。话音落下,朱元璋身形遽然一震,即便不愿相信也不行了。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忽然眼露凶光,语气阴狠道:“叫蒋瓛来见朕。"

闻言,王太监眼神狠狠一动,恭敬俯身道:"奴婢遵命。"他要锦衣卫去细查,看背后是否有阴谋。

不多久,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就来到了谨身殿面圣,朱元璋不信李文忠死得这么突然,锦衣卫办事效率高,没多久朱元璋案台上就多了一份锦衣卫秘奏。使还是选择在这个模糊时候,递上一份秘折。

事情真相当然还没完全调查清楚,曹国公是否真的是病逝也有待商榷,但是,蒋指挥至于还要不要深查下去,就看洪武帝的意思了。

朱元璋看完秘奏,半天没有说话,只有一张脸布满了恐怖黑色。终于,他用力一扫,满桌东西尽数落地,茶盏碎掉,水渍染脏了纸张。

北平府这边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大半个月之后了,朱棣还在军营练兵,他也觉得此事太过突然,正要让人去细问怎么回事,没多久,又有老爹朱元璋因为此事大发雷霆,把给李文忠看病的太医,连淮安侯华中一家都赐死了。

说是淮安侯华中下毒,毒杀了曹国公。

朱棣下意识拧眉,觉得此事有蹊跷。

出于避嫌,他就藩后没有私下和李文忠联系过,但他以前在京中也没听说过淮安侯与李文忠有仇。

应该说,两家交集都不多,怎么就会下毒呢?

到底是从小熟识,还教过他不少兵法的亲表兄,朱棣也不想他死得不明不白,到底真是病逝,还是说有人迫害,朱棣打算暗中派人调查一下。但朱棣的人并没调查到什么,比起淮安侯下毒,倒更像是因病去世的。朱棣也听说去年,曹国公就大病过一场。

那他老爹突然发难,莫不是....针对故意针对淮安侯,或是淮安侯背后的利益?得不对劲儿。

朱棣有些摸不到线索,回到燕王府,他就此事和徐妙云讨论了一下。徐妙云听完也觉终于,朱棣犹豫道:“你说,会不会是老爹....."

徐妙云闻言立刻抬眸朝朱棣看去,朱棣表情晦涩,眼皮垂下看着地面,"曹国公没有反心啊,还是他亲侄儿。"

"王爷说的没错,所以,绝不是父皇所为。"徐妙云语气有些笃定道。朱棣唰一下抬起眼皮,怔怔看向她。

徐妙云:"就算曹国公几次三番惹怒父皇,父皇只要不是气得失去理智的当下要了他的命,事后是绝不可能要他命的。

"

朱元璋气性上头,用鞭子抽死他都有可能,私下里再下毒,不会。亲侄儿什么的,朱元璋可能还不算放在心上。

但曹国公是国之栋梁,又正值壮年,即便脾性刚直,但他对大明对朱家是忠心耿耿的。朱元璋正是知道这点,才只是罚曹国公闭门思过。

这样的人,肯定是要留给朱标的。

经徐妙云这么一说,朱棣想了想也觉得是这个理,很快他又拧眉道:“那是为什么?"徐妙云暂时也想不清楚,不过....

她抬手倒了两杯茶,自己碰了一杯在手上,暖了暖掌心说:"不急,父皇的用意慢慢就知道了

"

就像他花了那么多时间和胡惟庸纠缠一样。

总归他的目的会慢慢显露出来的。

的草原人民终于受不了了。

朱棣也没时间花在曹国公一事上,冬季还没完全过去,在草原上艰难熬了大半个冬天给部落省口粮,抢到手就是赚了,能给部落一个喘息。与其在这鬼天气里受折磨,挨冻等死,还不如到明朝边境抢掠一番,死了当解脱了,开平卫惨状并没给草原人民带来多大阴影,真到了生存艰难时刻,没有什么阴影能让他们止住凶残本性。

抢掠,是他们在天然的厮杀环境中学会的生存技能。

这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碰撞。

大明再如何强大,一时半会地也无法灭杀草原骑兵的生存天性。朱棣领兵出塞,追杀胆敢侵犯大明的草原部落。

朱棣这一出去就是半个多月,直到把草原部落杀得东奔西逃,看着这些溜得比泥鳅还快的草原部落,朱棣咬牙,郁闷不已,只能下令收兵。收兵后他也没急着回北平,而是在各个边塞卫所巡视了一番,督促城防建设和练兵,等回到北平已经是两个月后了。冬去春来,白雪逐渐融化,北平府又露出它原本模样。虽然春天到了,但气温还是偏低,人们穿得棉袄子还没脱下,时不时的还有小雪飘落。也就是这个时候,朱元璋密旨召秦王回京。

等秦王到了京师,朱元璋也没召他进宫觐见,反而是亲自去了一趟秦王府,那天,发生了什么只有跟随朱元璋去秦王府的朱标和王太监知道,等到朱元璋回宫,秦王府闭门谢客一个多月,而秦王也在京城待了将近两月才返回藩地。朝中官员对此有不少猜测,奈何老朱和朱标兄弟都看不出啥异样,难不成真是想念就藩的儿子,喊回来看看?

不,应该不是如此简单。

只有少数‘嗅觉’敏锐的像是明白点什么,但又不敢深想,只能装作人傻眼瞎,什么都不知道不清楚。

北平府。

朱棣收到秦王回京的消息,是他带兵回到北平那一日。几乎是同时,他抬眸看向徐妙云,正好徐妙云也看着他,两口子不用多说,只用眼神交流就知道了。

是秦王。

原来如此。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天选系统:带着老公逆袭 兄妹幻想世界 水影大人的宝可梦忍法帖 HP之她,波特小姐 她想买美容药,你把她变成魅魔? 推翻皇朝后,我囚禁了废太子 神级修练系统 他的陛下 魔法少女误入惊悚游戏后 和渣男分手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