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玉米
印四公子不是第一回自己过来,小院里的人都习惯了。“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四阿哥吃了一口农家小炒肉,辣得直冒汗。
姜舒月心虚地朝屋门口看了一眼,压低声音:“你是个好人。”
四阿哥并不清楚后世的好人卡意味着什么,听完还算满意,嘴上却道:“我本来就是好人,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你为何压低声音,怕谁听见?”
姜舒月在心里翻一白眼,故意扬声:“是,四公子,你真是个好人!”
四阿哥:…”
跳过好人卡,四阿哥又问:“若是有人在你面前说我坏话,把我说得十分不堪,你会信吗?”
“协议都签了,我没得选。“姜舒月埋头吃饭,压根儿不想回答这种没有营养的问题。
桌上四道菜,用各种方式放了辣椒,四阿哥吃不惯,总夹那第五道猪蹄炖玉米。
姜舒月觉察,问印四:“你不吃辣?”
见对方无辣不欢,四阿哥面不改色地吃起了农家小炒肉和干锅珊瑚菌,辣到说不出话。
姜舒月默默倒了一碗自制的凉茶推给他:“不吃辣就不吃辣,逞什么能。”
四阿哥端起饮下,蹙眉:“这是什么茶?”平时太子带人过来,茶和茶具都是自备的。四阿哥一个人过来只喝白水,喝茶还是头一回。
头一回就给他整郁闷了,一股浓重的青草味。茶叶是叶,不是草,她煮了什么给他喝。
难喝倒是不难喝,咸咸的,就是青草味太重了。姜舒月抿嘴笑,又倒了一碗给他:“是千斤草和盐煮的凉茶,夏天喝预防中暑。"还能补充电解质。咸咸的,凉凉的,倒是解暑,四阿哥又喝了一碗,总算把嘴里的辣味驱散了。
于是不再逞能,仍旧只吃猪蹄炖玉米。宫里只吃猪肉,猪头、下水和猪蹄一律不在个人的分例中,几乎吃不到。刚开始吃的时候,四阿哥心里还有些抗拒,认为不洁,可见小丫头啃得欢实,再加上其他菜都放了辣椒,不得不屈尊降贵也夹了一块啃。
猪蹄肉虽不多,胜在软烂,味道也还不错。“猪蹄是哪里来的?“四阿哥在宫里吃饭从来都是"食不言”,到田庄之后,见小丫头她们总是一边吃一边闲聊,便也入乡随俗。
姜舒月斯哈斯哈吃着干锅珊瑚菌,感觉浑身舒爽,灌下一口凉茶才道:“麦收完不休息,轮作大豆,庄子里的劳力太累了,几家凑钱托左庄头进城买猪蹄补身体。我也想吃,就凑了一个份子。”
四阿哥闻言注意力很快从猪蹄转到了大豆上:“麦收完不用养地吗?如此轮作会不会影响下一茬小麦的收成?”问题越来越专业了,姜舒月放下筷子给他解释:“大豆是直根,扎根比较深,只吸收深层土壤的养分,而小麦扎根相对较浅,吸收浅层土壤的养分,互不干扰。大豆的根瘤供养自身的同时,还能为土壤提供养分。大豆收获之后,枝叶腐烂较快,还田也是一种很好的养分。除此之外,大豆和小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作物,病虫害交叉很少。在两茬冬小麦之间轮作大豆,不但能增收,还能起到养地的作用,一举两得。”四阿哥听着听着也放下了筷子,上下打量姜舒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姜舒月:村里人不识字,还能骗他们是书里写的。印四肯定认字,而且一看就是好学生,要怎么蒙混过去?早知道不说这么多这么详细了,姜舒月脑筋转得飞快,CPU差点干烧了:“我额娘陪嫁的典籍里有相关记载。"还是书里写的,但对方看不到。
乌拉那拉家先福晋留下的陪嫁,已经由太子派人转交给了乌拉那拉家二房暂时保管,可先福晋娘家都是读书人,怎么会有农学典籍?
但旗人中的读书人,与汉人不太一样,家中没有那么多藏书,买些农学典籍充数做嫁妆也是有的。
四阿哥并没怀疑,还在心里给小丫头打上了一个好学的标签,并且将这个法子记在心里,打算持续关注,看看最后效果如何。
如果真如对方所言,倒是可以说给皇上听听。毕竟大豆耐旱是共识,而据钦天监测算,今明两年雨水都少,恐怕旱灾会持续。
一旦旱灾持续,粮食欠收,百姓活不下去就要闹。百姓闹起来,朝廷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赈灾,要么镇压。无论哪一种都耗费颇多。
在灾年,能让百姓吃上三分饱,不至于饿死,就算有反清复明势力的挑拨,也闹不出多大阵仗。
话题结束,午饭继续,四阿哥啃过猪蹄,又啃玉米。他在畅春园吃过玉米,不管是煮着吃,磨碎了贴饼子,还是做窝头或者熬粥,都粗糙得难以下咽。
就算是用玉米渣熬粥,吃到嘴里没有香味也就罢了,每喝一口还得押长脖子才能咽下。
可与猪蹄一起炖过的玉米,又香又糯,自带的甜味和猪蹄的咸香水乳交融,比畅春园御膳房做出来的好吃多了。四阿哥自以为学到了玉米的新吃法,打算回宫之后自己试着做一回。
吃过午饭,四阿哥让姜舒月带他到后院看看。站在地头,眼前一片郁郁葱葱,心情都莫名变好了。姜舒月让立夏拿来小背篓,轻轻背上,转头对四阿哥说:“玉米可以煮着吃了,四公子要不要亲自下地采摘,拿一些回去?”
想起刚刚吃过的猪蹄炖玉米,四阿哥点头,当先走到玉米地不算熟练地掰下一根玉米,扔进姜舒月背着的小背篓。姜舒月只觉背后一沉,就笑吟吟跟上去,自己并不动手,只看着对方掰。
才掰了几根玉米,小背篓就换到了四阿哥背上。倒是个知道疼人的,姜舒月对四阿哥的表现非常满意,也对一年之后的契约婚姻有了些憧憬。
掰了二十几根玉米,四阿哥带着姜舒月走出玉米地,瞧见她白皙的手背上有被玉米叶子刮出的红痕,不禁蹙眉。“以后这种粗活,让下人做。“说完对方,再看自己,堂堂皇子被人忽悠成了农夫,说出去也是够荒唐的。姜舒月笑着纠正他:“让别人摘,哪有自己采摘好玩。”后世非常流行采摘,不仅要自己驱车去果园或蔬菜大棚,采摘之后的菜果还要自己花钱买回去。
售价比超市都高。
主要图个新鲜,还有采摘的乐趣。
至于手背上的刮痕,姜舒月压根儿没注意到。穿越前她经常活跃在各种农学基地,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更严重的伤都受过,这点剐蹭又算什么。
四阿哥定定看了她一眼:“你似乎很喜欢种地。”这回姜舒月没藏着掖着:“左庄头说我天生会种地,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确实喜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土地永远不会辜负勤劳肯干的人。”
见四周无人,站在田埂上仰头看他,眼巴巴地:“所以成亲之后,我还能种地吗?”
“你也说了,八字还没一撇呢,害不害臊?“四阿哥耳根发热,撇下她,独自背着玉米朝灶屋走去。
姜舒月:她喜欢种地,光明正大,有什么可害臊的?屁颠屁颠追上去,又提议:“前院的辣椒、韭菜和番茄大丰收,要不要也去摘点儿?”
不管怎么说,先在婚前把兴趣培养好,婚后才有继续种地的可能。
四阿哥将背篓扔给长命,长命张大嘴巴:主子爷下地干活了?
除了每年的二月二,众皇子跟着皇上扶犁下地,四阿哥很少对农事上心。
长命张着嘴巴接过背篓,听主子爷吩咐:“把玉米装好,带回去,将背篓腾出来,我还要用。”
跟着皇上春耕也还好,天气不算热。这大夏天的,四阿哥额上全是汗,还想干啥?
将玉米收好,就见主子爷跟着舒月姑娘钻进了菜园,又是辣椒、又是番茄,就连韭菜都亲自割了半畦。长命:主子爷不是想去户部行走吗,怎么看着越来越往工部靠了?
朝廷六部没有农部,农事本来归户部管,可户部只管田地和赋税都要忙不过来了,根本没时间发展农桑。而皇上又格外重视,便将发展农桑这一块从户部挪出来,在工部单独成立农事司。
理由十分牵强。
工部兴修水利,有利于发展农桑,比户部这个管钱的衙门更适合。
皇上注重发展农桑,可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户部管了这么多年都管不好,急于甩包袱,让工部这个临时接手的怎么管?
可谁让人家是户部呢,管着朝廷的钱袋子,在六部中的地位仅次于吏部,又岂是工部敢招惹的。
工部尚书被迫接下这个烂摊子,头发愁白了。户部甩完包袱,还得了便宜卖乖地给工部提要求呢,每年要筹集军粮多少石,太仓的储备粮需要多少石……规定得明明白白。
总量不减反增。
工部尚书心里苦,不仅愁白了头,还脱发呢,后脑勺一大块斑秃,无冬历夏都得戴着帽子遮丑。
四阿哥有事没事就往雾隐山田庄跑,从客人变成半个厨子,现在又从厨子变成了农夫。
因着雾隐山田庄的关系,四阿哥虽然还办着皇上交代的户部差事,可私下没少往工部的农事司跑。
有一回,工部的人见到他,半开玩笑问:“爷不会放着户部的美差不去,想来工部的农事司接烂摊子吧?”据说工部尚书都知道了,天天烧香拜佛盼着四阿哥过去领衔呢。
发展农桑这破差事,费力不说,功劳全被户部拿走了。四阿哥年龄不大,没有多少经验,可他毕竟是皇子,总能为工部在皇上面前分说一二。
来时两手空空,回去满载而归,四阿哥骑马都带着笑,长命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快到城门时,四阿哥才压下唇角,恢复了一贯的冷脸,对长命说:“给立夏和小满传信,下次乌拉那拉家的大姑娘再去雾隐山田庄,不许她进门。”
长命应是,在心里给乌拉那拉家大姑娘点上一根蜡。白色的。
要说这乌拉那拉家的人都是妙人儿。
二福晋削尖了脑袋往永和宫里钻,想尽办法讨好德妃,只为得到德妃的推荐,把女儿嫁给四阿哥
若不是中途被太子搅了一下,现在估计都成了。即便不顺利,也并没说死,看德妃暧昧的态度,兴许还有门儿。
可二福晋的这个女儿,也就是乌拉那拉家的大姑娘吃饱了撑的,大老远跑到雾隐山田庄去说四阿哥的坏话。还被正主知道了,能落着好才怪。
回宫之后,长命又开始发愁:“爷的伙食都是大膳房做的,这么多鲜货怎么吃啊?”
宫里主子们的膳食,由两个地方在做,一个地方是御膳房,主要负责乾清宫、毓庆宫和慈仁宫的膳食,另外一个地方则是大膳房,除了以上三处,所有人的膳食都由大膳房来做,做完各处派人去取。
宫里没有皇后,最得脸的四妃因着要照顾年幼皇子的关系,所居宫室倒是配有能做简单膳食的小厨房,可也只有那四处宫室有,阿哥所并没有。
现阿哥所只住了三位皇子,即大阿哥、四阿哥和刚搬来不久的三阿哥。
若是大阿哥得了鲜货,可以送到惠妃娘娘的延禧宫去做。换成三阿哥,拿去荣妃娘娘的钟粹宫便是,自有荣妃娘娘亲自安排。
只四阿哥一人,没处做去。
其实德妃娘娘的永和宫也有小厨房,可那个小厨房忙得很,不是在给十四阿哥炖牛乳,就是在给十四阿哥煲汤,一天到晚不得闲。
而且四阿哥与德妃娘娘的关系很一般,这半年多又因为议亲的事闹得不愉快,长命提也不敢提。
四阿哥盯着那两筐鲜货看了半响,对长命说:“都拿去毓庆宫。”
东西才送到,人也到了。太子看看那两筐鲜货,又看四阿哥:“小丫头倒是大方,给你摘了这么多。”雾隐山那个小院子能有多大,又挨挨挤挤种了不少蔬菜和粮食,有些能吃了,有些才刚开花,并不是一起成熟。院子里住的人比从前多了两个,多出的那两个丫鬟饭量比他都大,小丫头能一下拿这么多出来送给四阿哥,可见对他的看重。
上回自己过去,都没说送。
太子心里酸溜溜的,很有一种自己辛苦种下的好白菜被猪拱了的感觉。抬眼就见四阿哥一向平直的唇角微微翘起,压都压不下去。
“这回过去,前院的菜都能采摘了,吃不了的全送给我了。“四阿哥压着唇角,努力让声音听起来与平常一样。太子更酸了,很想让他拿着东西滚,又舍不得如此新鲜的吃食。
然后不等他再问什么,四阿哥已经自己说起来了:“二哥尝尝,都是我自己下地摘的。”
太子怀疑:“你会掰玉米?还懂割韭菜?”每回他被汗阿玛压着种地,老四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连累。
见问,四阿哥眼睛都笑弯了:“不是有人教吗?”太子”
好好好,在这儿等着他呢。
想炫耀是吧,太子磨牙:"拿走,我不爱吃!”四阿哥没想炫耀,可炫耀的话轻易就说出了口,这会儿见惹怒了太子,索性破罐子破摔:“阿哥所没有小厨房,二哥若不爱吃,我只能拿走分给大哥和三哥了。”
“等等,分给老大和老三?他们也配!"太子更生气了,却不得不把两筐鲜货和四阿哥一起留下。
毓庆宫只有茶房,平时烧个水熬个药什么的,顶多炖点汤喝,并不能做菜。
于是两筐鲜货又从毓庆宫被送到了御膳房。临送走之前,太子看了四阿哥一眼,交代说:“一筐留着我自己用,一筐让御膳房看着做,就说是四阿哥亲自采摘的,给汗阿玛晚上添个菜。”
四阿哥诧异抬眸,看向太子:“不必提我。”太子笑容可掬:“汗阿玛吃过你摘的菜,下回带我去种地的时候,一准儿捎上你。”
从这个月开始,噩梦变得不同,梦中很多场景与现实重合,分毫不差。
太子起初只把噩梦当成是梦,偶尔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如今看来,噩梦未必是梦,很可能是上天给他的警示。梦中的场景太可怕了,汗阿玛厌弃他,兄弟们争先恐后地陷害他,与他不睦的大阿哥竞然想亲手杀了他。就连后宫里的那些母妃,平时与他井水不犯河水,也为了自己的儿子在汗阿玛耳边吹枕头风,进谗言。都想让他死。
太子很想报复回去,可梦里的那些事还没有发生,他不可能仅凭梦境去报复任何人。
更不可能杀光所有人。
梦境与现实重叠,仿佛活过两世,他累了,很累很累。在梦里他见过所有人丑恶的嘴脸,唯独没有老四。老四经常在他身边转悠,却从未出现在他的梦中。如果可以,他希望老四能取代他,成为大清的太子,未来的继承人。
替他将梦中的那些人踩在脚下。
所以自己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将老四推到汗阿玛面前,让汗阿玛看见他,和他的才能。
用晚膳的时候,如太子所愿,康熙喝到了玉米排骨汤。“这玉米是老四带回来的?"康熙喝完汤,又单独吃了两小小段玉米,问梁九功。
皇上喝汤从来只喝一碗,夹菜也不会夹第三次,像今天这样喝汤,很不寻常。
其实传晚膳的时候,梁九功就发现了不寻常之处。今天皇上忙着与朝臣们商议准噶尔的事,没时间点晚膳。流水牌怎么送来,怎么拿走。
御膳房问起,梁九功让他们看着做,清淡些便好。结果晚膳摆上桌,梁九功看见了一样稀罕物,玉米。玉米竟然上了皇上的膳桌,梁九功派人去责问,这才得知是太子吩咐的。
这会儿见问,梁九功忙笑着回答:“是,是四阿哥从宫外带进来的。四阿哥带进宫之后送给了太子,让太子尝鲜。太子孝顺,全拿去了御膳房,说是给皇上加菜。”康熙没接梁九功的话茬,转而道:“去把四阿哥叫来,朕有话问他。”
梁九功斗胆提醒:“玉米是太子派人送到御膳房的.……”康熙似笑非笑看他:“你收了索额图多少好处?”梁九功吓得赶紧跪下:“是奴才多嘴了!奴才该死,请皇上恕罪!”
康熙心累地摆摆手,梁九功应是退下。
四阿哥过来的时候,晚膳已经撤下,皇上面前的食案上只摆着一碗玉米排骨汤。
“难为你寻到如此饱满鲜甜的玉米,炖汤很好。"皇上招呼他走近些,“朕知道阿哥所没有小厨房,这碗汤赏你了。”四阿哥谢赏,却不敢当着皇上的面吃,听皇上又问:“这样好的玉米,从何处得来?”
玉米前明就有,据说十分耐旱,还很高产,但在前明并没有得到推广。
康熙本人在畅春园试种过,只有抗旱是真,高产不知从何说起,口感更是粗糙难咽。
可今日这碗玉米排骨汤,让康熙对玉米糟糕的印象有了很大改观。
起初他以为是做法的问题,在四阿哥来之前,派人去御膳房问有没有煮熟的玉米。
二十多根鲜玉米,光炖汤就用去了十根,最后呈上的,只是其中最饱满最鲜嫩的四小段,剩下的都还留在御膳房。康熙仔细观察过这些被挑出去的玉米,不是头就是尾,要么就是颗粒长得不够整齐,或是明显有些熟过头了,但每一段都籽粒饱满。
反观他在畅春园里试种的那些,个头只有一半大,玉米尖还都是秃的。
仅有的那些籽粒,远没有这些玉米饱满。
拿起一段尝了尝,甜甜糯糯,嚼在嘴里有香味。汤里的玉米,有排骨的咸香。这些玉米被捞出很久,只有甜糯,带一点点微咸,却自带香味。
比他从前吃过的,可口多了。
就算和御膳摆在一起,也不显突兀。
四阿哥斟酌了一下,含糊道:“是儿臣从雾隐山田庄带回来的,那边有山泉,水很甜,种出来的玉米更好吃。”尽管小丫头信誓旦旦,地里的玉米确实长势良好,但在皇上面前,四阿哥还是不敢托大。
万一夸下海口,最后被打脸都是小事,会让皇上觉得小丫头在哗众取,从而留下不好的印象才要命。甚至可能影响指婚。
得不偿失。
四阿哥的性子虽然冷,偶尔有些阴晴不定,做事还是很踏实的。
他这样说,康熙也没怀疑,只是道:“朕记得太子在那边有个围场,若是那里的水土好,可以开垦出一些农田来种粮食和瓜果。”
看来皇上很喜欢吃小丫头种出来的玉米,居然答应在皇家围场开辟农田。
这放在从前是不可能发生的。
“汗阿玛,那个围场是太子的……“四阿哥眸光闪了闪,欲言又止。
皇上果然沉下脸:“是太子的又怎么了,朕还用不得吗?”四阿哥本来想举个太子跋扈的例子,给太子减分,可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变成了:“太子那边儿臣自会告知。”并且没放过给小丫头请赏的机会:“不知汗阿玛打算开垦出多少农田?”
皇上若是随口一说,他一听,话传到太子那里,还不知会有多少变数。
毕竟太子最近的情绪很不稳定。
四阿哥觉得还是由皇上亲口定下,这事才算作准。康熙知道太子跋扈,又十分宝贝那个围场,只让四阿哥去传话恐怕有些难。
转头吩咐梁九功:“传朕口谕,着雾隐山围场划出五十亩地给四阿哥,用于耕种。”
梁九功:?
皇上昨天去永和宫,还与德妃娘娘说起,要让四阿哥去户部行走,怎么一转眼划了五十亩良田过去…用于耕种?四阿哥真可怜,眼瞧着要被踢出户部,转到工部的农事司去。
但凡上过朝站过班的,谁不知道工部的农事司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地方。别人恨不得绕着走,四阿哥倒好直接给皇上送了二十多根玉米,不擎等着被发配吗?
这下可好,多半求仁得仁了。
梁九功能想到的,四阿哥自然早想到了,并且随时做好了去工部农事司行走的准备。
就在四阿哥给姜舒月请赏的时候,舒心也没闲着,她正缠着祖母给小堂妹的大选提前找门路走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