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延正与薄珏探讨着火枪改进技术,徐佛带着一些糕点过来。
“公子,老爷那边又派人来催促了,问你什么时候回去。”徐佛温柔地将一叠叠点心摆在桌上。
“忙完了便回去了。”陆延一边招呼薄珏等人吃东西边说道。
“公子,这马上就要小年了”徐佛颇有些幽怨。
“啊?竟然这么快么!”陆延诧异道,“我知道了,这边安排一下,明日便回去。”
其他几个学生也顺势提出这两天准备回去,陆延一一应允。
陆延问道:“子珏,如今你家中只剩下一个老母,也怪冷清的,不如搬到崇明来过年。”
薄珏露出有些腼腆的笑容:“多谢老师美意,但那终究是祖宅,也是母亲的念想,还是愿意留在苏州的。”
“既然如此,我也不勉强。”陆延点点头,不过还是决定给这几位学生包一个大红包。
他们在火器研究之中出力不少,也是应得的。
当天,陆延让人买了一些年货,分发给工人,以及参与研究的学生,另外,每人还分了一个红包利事,便正式宣布过年停工了!
傍晚,陆延便带着徐佛和杨爱坐船回到华亭。
回到后乐园之时,果然家门口已经没有那么多人了。
徐佛捂嘴轻笑:“公子,那些人总得要过年不是,何况,大过年的还叨唠,反而让主人家不快,岂不是弄巧成拙。”
书童陆姚和管家已经在门口等候了,看到陆延的马车立即相迎。
“公子,老爷已经在里面等着了!”
陆延来到正堂,看到陆明允正襟危坐,一脸严肃。
“你还晓得回来,我还以为你不回来过年了!”
母亲顾氏扶住陆延:“别听你爹胡说,也不知道是谁之前坐都坐不安稳,就等着儿子回来!”
陆明允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
陆延适时道:“孩儿让爹娘担心了!”
“哼,你知道就好!”陆明允端起茶喝了一口。
顾氏道:“快些去洗洗,后厨饭菜已经准备好了。”
很快,侍女们端了各色菜肴上来,水陆毕陈。一家人坐在一起,陆明允会聊一些江南公司和朝廷的事情,而顾氏拉着徐佛说一些女儿家的小话。
一顿饭吃了大半个时辰。
徐佛借口要收拾房间,带着杨爱先行离开。
“关于陛下赐婚的事情我已经听闻了,你说新科状元,辽东巡抚,哪一个不比驸马强,你怎么就答应了呢!”陆明允颇为气愤。
本想着陆家有望出一个首辅,也算是光耀门楣了,哪里想到陆延转头就作了驸马!
顾氏连忙拉住他:“老爷,延儿不是已经封爵了么,这可是世袭爵位,与国同休,加上延儿挣的那么大的家业,便是首辅也比不上!”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爵位哪里有首辅有用!”陆明允道,“你说,你是不是看那公主美貌,这才答应的。”
“爹,你都想到哪里去了。”陆延苦笑。
“当时,陛下在百官面前当众宣布,我能不答应么?”
“若是不答应,恐怕也就止步于此了。”
陆明允设身处地想想,觉得也有道理,若是让皇帝下不来台,那能有好果子吃么!
“哎,罢了罢了,这怕是陆家的命!”陆明允长叹一声,“如今你也长大了,凡事多思量,勿要冲动行事。”
“对了,你老师从南京回来了,你也该去拜访一番的!”
“真的么,孩儿知道了。”陆延连忙答应下来。
陆延立即骑马赶往徐家湾,去见老师徐光启。
徐家湾位于城外,是一片稻田和村落,是徐氏家族的祖居地。徐氏家族的祖先徐永安和徐永昌兄弟先后移居上海,在徐家湾种植水稻,并开始发展起渔业、盐业和手工业等产业,逐渐发展成一个村子,被人称为徐家湾。
当在后世,有个响亮的名字——徐家汇。
徐光启虽然已经官至礼部侍郎,然而徐家依然简陋,室庐仅丈,一塌无帷。院落仅能供一马转身而已。
陆延曾经也想资助老师,却是徐光启言辞拒绝。
但在徐家在外,有大片的番薯田,棉花田。
万历三十六年,徐光启邀请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至上海传教,徐光启向郭居静学习作物种植之法,亲自开辟双园、农庄,进行农作物引种、耕作试验,作《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等书。
而后,徐家后人将其推广整个华亭府,让许多百姓免于饿苦。
此时,徐光启因为不满于魏忠贤弄权,便以病告老还乡,忙于修改编撰《农政全书》。
不时还会前往澳门学习西方水利和天文学说。
这次也是赶在过年之前,才回到了华亭。
陆延上前扣响了徐家的门,片刻之后,门打开了,陆延看到的是一个熟人,同为徐光启弟子的张溥。
张溥,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人。
张溥出身官宦门第,只因为是婢妾所生,所以被张家人轻视。当面称他“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不出息”。
他因此发奋读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七录七焚。
二人前后拜师徐光启,只是张溥与陆延有过不愉快,张溥在天启四年与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成立应社,也就是复社。
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天启年间因宫中派来征税的宦官肆意妄为,复社成员写文章攻击宦官,甚至掀起苏州市民暴动。结果,领头的五个复社成员被处斩。
张溥写下了《五人墓碑记》,名为悼念实为政论的名篇。通过点评时政和组织,一度发展到让士子公然冲击衙门、甚至纵火烧城的地步。让张溥成了名动江南的新一代士林领袖。
陆延赴京赶考的时候,张溥在太仓与张采一起写文声讨阉党骨干顾秉谦!
所撰散文,脍炙人口,二张名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