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也不能一直在私塾门头苦学,也应该出去看看。
正值夏日炎热离去,秋天悄然而至,夫子决定带乙班学子出去游玩,这也是私塾自建立以来的规定,每年初秋带领乙班学子出游。
为什么只有乙班学子去游玩呢?那是因为丙班学子年纪都太小了,夫子们害怕带他们出去游玩不安全,甲班学子则是因为要进行备考,没有时间出去游玩,所以只有乙班学子年龄合适,时间也较为充裕,出去看看正好。
当然陈晏君的年龄也不算大,毕竟跟他一般大的学生还在丙班苦学,但谁让他现在是乙班学生呢,所以他也在出去游玩的学子之列。
这一日,万里无云,天朗气清,一大早周夫子就带领着乙班的十几个学子前往县城东面的乐青山游玩,卯时初周夫子和十几个学子就一起来到了乐青山的山下。站在山脚下,仰望乐青山,群峰巍峨,乱石穿空,树高林深,几片白云游荡在山腰。由于是清晨,山间薄雾弥漫把乐青山上上下下包裹得越发厚重,崔嵬。
看着面前巍峨挺拔的乐青山,陈晏君心中不禁产生一股气冲云霄的豪情,想要立刻到到山顶体会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其实这是陈晏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爬山游玩,在现代的时候,他要忙着学习,忙着做兼职,忙着参加各种比赛,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就更别提去爬山游玩了。工作后,拼命工作,走访百姓,制定政策,为人民办实事占据了他几乎全部的时间。
他前世之所以没有结婚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结婚人选,更重要的其实是他明白自己无法兼顾家庭和工作,如果结婚有了儿女,她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即使他们的父亲给足了陪伴,给足了父爱,母爱陪伴的缺失也会令他们的人生不圆满。
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在缺少母亲的家庭长大,索性不结婚不生子,一心奔赴工作,否则以他的优秀程度不愁结婚对象。
一个身穿锦袍的年龄大约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说道:“晏君,你这小身板能爬山去吗,要不要师兄背着你上山啊。”
陈晏君一听就知道这么不正经的话是谁说的。赵聪—陈晏君在乙班新结识的朋友,最喜欢打趣自己。
“赵聪,你说话能不能正经一点,你的年龄也没有比我大多少,而且指不定是谁爬不上去呢,你先别说大话”陈晏君说道,并且心里想谁立fg谁打脸。
“行,要不要比一比谁先到达山顶”赵聪说。
“不要,我要慢慢爬,欣赏沿途的风景,体会爬山的乐趣,想要比赛爬山你找其他人吧”陈晏君说道。
赵聪心想爬山有什么乐趣,我都爬过好几次了,不过嘴上还是说道:“行吧,不比就不比吧。”说完便与陈晏君一起往山上走。
要说这赵聪为何喜欢打趣陈晏君,一方面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看陈晏君年龄如此小偏偏每日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就想逗逗他,没有一丝恶意。
乙班学子们走走停停,谈笑风生,脚下的枯叶沙沙作响,带来一种独特的听觉享受。就这样学子们沿着山间小径徐徐前行,看着山间潺潺的溪流,触摸山石的凉意,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凉爽的秋风吹拂着脸颊,让人倍感清爽。随着学子们脚步的不断前进,山上的树木渐渐由绿变黄,宛如一幅金黄色的画卷逐渐在眼前展开。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学子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山上风光真美啊!山下的房子成了方塘,江河变成了一条飘带,这时学子们才领略到一览众山的雄伟,满身的疲惫仿佛消失了。
学子们站在山顶,极目远望,县城的风貌尽收眼底,房屋鳞次栉比,晃动的人影若隐若现。远处,山峰逶迤,白云缭绕,朦朦胧胧,给人无限的遐想。田间阡陌纵横,河塘碧水荡漾。
学子们在山顶席地而坐,吟诗作对,好不快活。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吟诗作对的学子中可不包括陈晏君,不是陈晏君不合群,而是陈晏君作的诗几乎都是打油诗,毫无品味可言。而陈晏君又不像乾隆似的“又菜又想玩”,明明诗词写得不好都是打油诗,还不断的写。
因此,陈晏君除了周夫子布置写诗作业的时候写首诗外,其他时候一律不写。即使其他同窗劝他说多写写就好了,但陈晏君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自己思维已经僵化,再多写也写不出来好事,遂将非必要不写诗贯彻到底,谁说也没有用。
周夫子平时上课时也会给学生讲解作诗要领,可是陈晏君仿佛不开窍,做出的诗词用周夫子的话来说就是匠气十足,缺乏灵性,陈晏君知道自己这是由于二十几年的应试教育造成的思维僵化,灵感缺失。
不过幸好这个时候不考诗词,如果考诗词科目那陈晏君绝对拿不了高分,属于严重偏科了,其实陈晏君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文抄公,可是他不想做一个文抄公,一来尊重知识版权,不屑于抄袭;二来万一有哪个类型的诗自己没背过,不就露馅了,不划算。
当然如果真考诗词,陈晏君或许会为了科举中第选择做一个文抄公,毕竟天大地大科举最大,良心在陈晏君这也是有售价的,为了得到一些东西是可以去做舍弃一些东西的,比如陈晏君可以为了科举中第舍弃不抄袭的人生准则。
为什么学生们要学习吟诗作对呢,是为了与人交际,比如现在的场景就很适合吟诗作对,还有就是日后参加文人的聚会甚至考中之后参加琼林宴,主持的官员或许会让新考中的进士吟诗作对。诗词作的好的人总能在这些场合大放异彩,令人印象深刻。
“晏君,你要不要也来作一首诗来表达你现在的心情”赵聪说道。
“不了,还是赵师兄你来吧”陈晏君说。
赵聪知道陈晏君不擅长作诗,也没逼他非做不可。要说这赵聪,虽然不太正经,但其作诗水平还挺高,每作一首诗往往都能找到闪光点,灵气十足。
陈晏君虽然没有作诗,但看着同窗们吟诗作对,竞相比拼,也很是开心。陈晏君看着此情此景,想起了唐朝诗仙李白的一首诗《山中问答》,诗中写道: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与自己当前的心境多么相似,悠闲自得,浑然物外。
通过这次登山出游使陈晏君更加了解自己,也增进了和同窗之间的感情。在这远离尘嚣的山顶上,陈晏君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自己的存在。
登山让陈晏君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科举和为百姓办实事,也将会使陈晏君以后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当然也使陈晏君明白“人生如登山,视野决定方向,心境成就高度”而他现在的心境与以往也有所不同,更加平和了,不再那么显得“急功近利”,这对陈晏君的未来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次爬山出游使陈晏君收获颇丰,比如同窗情谊、心境变化以及爬山游玩本身的乐趣等。
悠闲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时间悄然流逝,太阳马上就要落山了,学子们起身往山下走去,等到天快黑透了的时候,“上山容易,下山难”,他们才走到山下。
到达山下所有的学子包括周夫子,全部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更加令人尴尬的是,大家的肚子都咕咕作响。啊,玩的太过开心,没有吃午饭,于是大家一起结伴,回家的回家,回私塾的回私塾,即使肚子咕咕作响他们一路也充满着欢声笑语。今天玩得可真开心!
陈晏君返回家中,吃完母亲做的美味晚饭,就回房间上床休息了,不一会就沉沉地熟睡了,虽然玩的高兴,但还是太累了,这爬山还真是一个体力活。
第二天,陈晏君回到私塾便被告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周夫子让写一篇关于昨天爬山出游感受的文章,周夫子说完陈晏君就看到到同窗们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想来他们以前出游回来后也都写了关于各自的感受的文章,这应该是私塾的传统。
陈晏君心里想果然从古至今都离不开写“读后感”。不过,对陈晏君来说没有难度,他正好也想写一篇文章抒发昨日爬山的感受,现在写完当作业交上去好了。
文章写完上交后,他们的文章周夫子也都进行了批改,不出几天,陈晏君拿到自己被周夫子批改后的文章。
拿到文章的时候,陈晏君心里想这不就相当于现代的时候老师给学生批改作文吗!只见,周夫子言辞犀利,语言中肯,将陈晏君文章的优缺点表达的淋漓尽致,陈晏君心里想这周夫子真是火眼金睛啊,批改得恰到好处,让自己受益匪浅。
文章的书写和批改为这次的爬山出游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