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以名弃利!全宋第一仁良夫家
七月二十二日。
汴京城内的各个书摊上,都摆放着一厚摞《生子不举图》。
与此同时。
开封府府报的最新刊也在今日发售,皆是对东南区域生子不举情况的原因分析。
“溺男多因身丁钱,溺女多因厚嫁风。”
很多街头小报,也都开始刊载关于生子不举的消息。
一时间,汴京城内,讨论的皆是此事。
这就是苏良的谋划。
要打破习俗,必须先将声势造起来,引得百姓关注。
舆论是把双刃剑,可害人,亦可救人。
街头小报在经过一番整治后,皇城司让其刊发一些内容,他们求之不得。
“官家已经减免了南方地区四成身丁钱,估计溺男的情况会得到缓解,但溺女婴还是会继续啊!”
“厚嫁只适合富人,但富人风气一起,底层百姓都会效仿,忍不住要破家嫁女了!”
“此攀比之风实不可涨,不然以后将会有更多的女婴身死,实在是太残忍了!”
“我家已有四个带把的了,我正想要一个女娃,不知能否去东南找那些欲弃婴的人家领养一个?”
“朝廷已设有福田院,专门照顾那些老幼贫疾之人。但若照顾婴儿,却还是条件不足啊!”
……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而何郯在汝南郡王府被骂数次后,终于见到了赵允让。
虽然他言说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被请了出去,但赵允让已然听进去了一些话语。
而这一日。
十三团练赵宗实依照苏良的计策,去了城西吴家。
……
七月二十四日。
苏良写了一篇名为《论厚嫁风》的三千字长文,交由刘家书铺印制抄录了上千份,然后传于街市。
此文严厉批判了当下的厚嫁之风。
并提出:娶妻应娶淑,择婿应择贤,徒为钱,不如不婚。
本来,苏良欲让欧阳修撰写此文。
但欧阳修毕竟有侵占外甥女嫁妆的绯闻,苏良只得亲自上手。
一时间,汴京纸贵。
这篇文章将整个汴京城百姓的讨论掀到最高潮,并且几乎是一边倒的趋势,人人皆反对厚嫁之风。
富人也怕攀比。
当年曹皇后出嫁,使得曹家举债嫁女,便是最明显的例子。
……
七月二十五日。
城西吴家高调对外宣布:吴家娶媳求淑女,不计厚奁(即嫁妆),恳请汝南郡王以薄礼送之,吴家必厚待其女。
此消息,迅速传遍了整座汴京城。
这是汴京城第一个富家大户发声反对厚嫁之风,且其准亲家还是当下的宗室,汝南郡王府。
吴家虽富。
但拒绝汝南郡王府给予的这样一笔泼天财富,乃是令人没想到的。
此等魄力,汴京城没有几个家族能做得到。
吴家此举,一下子引得许多书生士子盛赞。
家族名声瞬间跃升许多。
就连吴家一些经营惨淡的商铺都因此变得红火起来。
……
汝南郡王府,客厅内。
赵允让得知吴家恳请汝南郡王府无须厚嫁女儿后,摇了摇头。
“他吴家不要厚奁,是他们的想法,但我们送不送,是我们的想法,依本王来看,还是要送,不然显得我赵允让没钱嫁闺女,以后受欺负了怎么办?”
赵允让一脸固执。
……
翌日,近午时。
又一件轰动全城的事情发生了。
赵祯为赞赏吴家“不计厚奁”的优良作派,命人送给了吴家一副亲手书写的飞白书。
飞白书的内容有八个字:全宋第一仁良夫家。
这八个字,价值千金。
谁家得了这八个字。
那就意味着以后就是朝廷钦定的“全宋第一仁良夫家”。
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美誉。
日后。必然能使得吴家青史留名。
一时间,羡慕者如云。
一些准备娶媳的富贵人家,也都学吴家那般,提出:不计厚奁,以此博美名。
……
这八个字,也是苏良的谋划。
他笃定,吴家一定会为名弃利。
苏良写给十三团练赵宗实的信里,便是承诺:若吴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厚嫁之风,便让官家为他们写这八个字。
这八个字的价值。
不亚于吴家的祖坟冒了青烟。
吴家失了嫁妆,却得到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美誉。
故而,他们才敢于坚决站出来反对厚嫁之风。
苏良拿到这八个字也是不容易的。
赵祯不可能完全依照苏良的意思将此称谓随意送人。
苏良也给了官家承诺:五日之内,使得全城百姓都讨论生子不举之事,且使得绝大多数人都排斥厚嫁之风。
如此一来,才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厚嫁之风。
赵祯欣然同意。
苏良做到了他的承诺,赵祯也送出了这八个字。
说白了。
一切舆论,皆是苏良的谋划。
百姓讨论的结果,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
午后。
汴京城,南门大街。
一处茶楼的二楼包间内。
赵祯站在窗口,看向人潮涌动的繁华街道,心情甚好。
此次,苏良的做法,又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原来,操控民意竟然如此简单。
街头贩卖小报的书贩、茶楼酒肆擅于言谈的年轻书生、勾栏里说评书的先生,皆有皇城司之人。
赵祯作为官家。
其心中的一些帝王之术不是士大夫官员们能够揣摩的。
有时,他站在百姓那方。
有时,他站在士大夫官员那方。
有时,他还会站在宗室外戚那一方。
这次,他所学到的经验是——
日后,若有政见与士大夫官员不合,便可制造民意制衡士大夫官员们。
很多时候,民意比君权更能使得士大夫官员们妥协。
……
这一刻,苏良并没有想太多。
他只是因不久前被舆论所害,才有了这个操控舆论的点子。
并让皇城司和开封府帮自己完成了这样一场热点事件的谋划。
当下,苏良只想着汝南郡王赵允让能够妥协。
若他下月嫁女能轻车简从,嫁妆减去六七分。
那此次反对厚嫁之风,才算有一个相对美满的结局,才能渐渐改变民间的厚嫁之风。
……
汝南郡王府,内厅。
赵允让坐于主位,何郯坐于下座。
这一刻,赵允让非常纠结。
他想到过官家会勒令他去厚嫁之风,但没想到官家竟然送了他准亲家一幅写着“全宋第一仁良夫家”的飞白书。
官家强迫他,他还敢拒绝,毕竟这属于他的家事。
但当下,他若还执意厚嫁,搞不好官家一怒之下就将这副飞白书收了。
吴家甚至有可能为了这个美名,直接退婚。
赵允让,好脸面。
但若让他减少嫁妆,他又觉得有失郡王府风范。
一旁,何郯笑着规劝道:“郡王爷,去厚嫁之风,实乃大趋势。你若带头做,那就是咱汴京城嫁女之家中的头一个,就是全宋第一仁良娘家,这可是一段可传千秋的佳话啊!”
“你不但省了钱、得了名,甚至还能挽回无数女婴的性命,可谓是领一方良风美俗,此功大焉,且可遇不可求啊……”
……
赵允让纠结了片刻后,道:“罢了罢了,大宋厚嫁之风,就从老夫这里开始改吧!”
听到此话,何郯顿时大喜。
他终于不用再听赵允让的“隔墙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