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剧透历史,从红场阅兵开始 > 第40章 红薯的力量

第40章 红薯的力量(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怪盗基德与潘多拉 本小姐会读心,绿茶白莲通通闪开 分手失忆,前任他还想撩我? 男主们是发疯了吗?我只是女配啊 赶海小散修 全民觉醒转职,而我大喊还有谁! 西游诸圣齐天 末日:零元购,我搬空整个鹰酱国 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 危险关系:禁欲上司夜痴缠

朱元璋站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中,望着天幕上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心中的喜悦如同滔滔江水般汹涌澎湃。他激动得几乎要仰天长啸。

“标儿啊,你看这粮食,如此丰盈,实在是好极了”朱元璋兴奋地对着儿子朱标说道。

朱标也是一脸欣喜若狂,他看着这些粮食,仿佛看到了大明百姓家家有余粮的美好景象。

他兴奋地回应道:“父皇,如果能有番薯这样的高产作物,我们大明的百姓就能过上不会挨饿的生活了!”

朱元璋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他突然想到吕宋这个蛮夷小国竟然有番薯这样的神物,而且竟然瞒着自己,这让他不禁感到愤怒。

“吕宋这等蛮夷小国,真是胆大包天!有番薯这样的高产作物,竟然敢瞒着朕!”朱元璋愤怒地说道。

此时,天幕上恰好出现了关于菲律宾的提示,让朱元璋和朱标都明白了吕宋指的就是菲律宾。

朱标看到父亲如此愤怒,便郑重地说道:“父皇莫气,等老四回京后,我们可以让他带兵去菲律宾索要番薯种子。老四英勇善战,去立威再适合不过了。”

朱元璋听后,点了点头,但心中仍然对老四朱棣有些不满。他想到老四一直以来都喜好征战,对民生却不够重视。这些高产粮食在万历、嘉靖年间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让他感到痛心疾首。

“老四啊,你若是能像标儿一样重视民生,那咱大明江山必定能更加繁荣昌盛!”朱元璋在心中默默地说道。

然而,当他想到老四朱棣即将回京时,心中的怒火又再次升腾起来。他狠狠地哼了一声,说道:“这种能救命的高产粮食,万历、嘉靖都不重视!真是瞎了眼!都是老四的种!等他回京后,咱非得用棘杖抽得他屁股开花不可!”

朱标看着父亲愤怒的样子,心中也不禁感到一阵无奈。

朱元璋在短暂的停顿后,继续沉声说道:“标儿,这玉米之事,咱也不能坐视不理。这神奇的作物若能在我大明广泛种植,必将带来无尽的福祉。只是,咱目前还不知这玉米是何人在何地带回,得派人好好查一查。”

朱标闻言,沉思片刻后开口道:“父皇,咱们若只等玉米传入,未免过于被动。儿臣建议,父亲可以考虑放开禁海令,让大明的商船扬帆出海,广寻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

“好主意!”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如此便可主动出击,寻找更多的高产作物。不过,寻到者该如何赏赐,你可有想法?”

朱标点了点头,回答道:“儿臣认为,寻到高产作物的商人,应给予重赏,以激励更多人出海寻宝。同时,还需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接收和培育这些作物,确保它们能够在我大明土地上茁壮成长。”

朱元璋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标儿考虑得周全。这禁海令的确有利有弊,咱得好好规划才是。既要让商船出海寻宝,又得保护我大明百姓的利益,绝不可受番邦商人压榨。”

“是,父皇。”朱标恭敬地回答道,“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为大明百姓谋求福祉。”

崇祯年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然而,在这个危急的时刻,朱由检却意外地从天幕得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那些传说中的高产粮食早已传入大明。

他热泪盈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深知,这些高产粮食对于大明朝的延续至关重要。

于是,他立刻下令:“快快派人去福建寻找陈振龙的后人!”

朱由检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他坚信有了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大明必定能够度过眼前的危机。

虽然他现在没有银钱安排出海寻找玉米、土豆等更多的高产作物,但有了红薯已经足够解决眼前的困境。

大明末期,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朱由检在位期间,虽然始终保持着勤政,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他也曾感到无计可施。

他先前甚至看到了自己的下场——上吊于煤山,那种无力回天的绝望让他一度放弃了努力。

然而,现在一切都改变了。红薯的传入让朱由检看到了大明朝的希望。他决心要抓住这个机会,全力以赴地挽救大明江山。

他深知,只有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才能真正巩固大明朝的统治。

……

秦始皇目光如炬,脸上满是震惊之色。他已经被天幕揭示的海外高产作物信息所震撼,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激动。

他深知,农神在后世研究杂交水稻十几年才让其增产,而大秦的种植技术和研究环境相较于两千年之后无疑是极为落后的。

但是他也明白,想要在大秦本土研究出杂交水稻这样的高产作物,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秦始皇决定另辟蹊径,他深知民间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于是,他下令在民间广开言路,寻找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现在,天幕竟然告诉他海外有现成的高产作物,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他心中充满了希望,想象着如果大秦能够找到这些高产作物,百姓们将不再需要节衣缩食,国家也将能够养活更多的士兵,进而扩张疆域,实现更加辉煌的未来。

想到这里,秦始皇的内心一片火热。他捋了捋思路,觉得寻找红薯最为实际和高效,因为天幕已经明确指出了红薯位于吕宋。

于是,他转身向堂下的官员们询问道:

“诸位可知这吕宋在何地?”

然而,官员们面面相觑,显然对吕宋这个地方一无所知。他们纷纷低头回应:“回禀陛下,臣等不知。”

秦始皇微微皱眉,但他并没有责怪这些官员。毕竟,大秦的疆域辽阔,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却相对有限。

李斯在朝堂上略加思索,他深知秦始皇对于高产作物的渴望以及对于国家繁荣的执着。于是,他根据自己对地理的了解,推测道:“陈振龙乃闽越人士,吕宋或许在闽越附近的海域。”

秦始皇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深知李斯的智慧,对于这个推测也是颇为信任。于是,他果断下令:“蒙毅,你即刻挑选人手,从闽越出发,寻找周边的岛屿,务必找到吕宋,并将番薯带回!”

然而,李斯却突然插话道:“陛下,天幕虽提到番薯是吕宋从美洲引进,但也许在当前这个时代,吕宋尚未引进番薯。毕竟,明朝乃我大秦千年之后,许多事物在时间的流逝中发生了变化。”

秦始皇听后,略一沉吟,然后挥手道:“不管如何,我们都要试一试!若能找到番薯,我大秦的粮食产量必将大增,国家也将更加繁荣昌盛。若找不到,也无妨,至少我们努力过了。”

他站起身,掠起宽大的衣袍,目光坚定:“得之,我大秦锦上添花;不得,我亦无怨。蒙毅,你速去准备,朕期待你的好消息!”

蒙毅闻言脸上自然是喜不自胜,他蒙家这不是泼天的富贵吗?

“唯!臣定当将那红薯种子带回来!”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与满朝的文武官员们一同聆听着天幕带来的消息,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兴奋。这红薯,似乎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解决大旱问题的钥匙。

程咬金是个急性子,他热血沸腾,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征吕宋,带回那传说中的高产作物——番薯。他高声向李世民请战:“陛下,臣恳请出兵攻打吕宋,带回番薯!为我大唐的百姓解决粮食问题!”

然而,秦琼却冷静地提醒道:“知节,你忘了吗?遣唐使三日后就要到达吕宋,进行友好访问。而且,李靖将军也需要时间组建水师,为将来的出征做好准备。这出征之人,我看还是非我莫属!”秦琼豪迈地大笑起来,自信满满。

这时,魏征却皱起了眉头,他看着吵吵闹闹的武将们,鼻孔里发出一声不满的“哼”。他冷静地分析道:“你们都是一群莽夫,只知道打仗。

现在我们都还不知道吕宋那边到底有没有番薯呢。我们应该先通过外交手段,让吕宋提前变成大唐的附属国,这样他们就可以世世代代为我们大唐种植番薯了。”

李世民听着众臣的议论,内心也充满了火热。他深知这红薯的重要性,不仅能解决当前的大旱问题,还能为未来的国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沉声道:“魏征说得有道理。即使现在吕宋没有番薯,未来也一定会有。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派出使者去吕宋打点关系,日后索要上供更是方便许多。”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而坚定。

他深知海外那些高产粮食对大唐的极大利好,更明白与其被动等待番邦的赠予,不如主动出击,寻找并引进这些宝贵的资源。

他回想起天幕中那句“天可汗”的预言,心中虽有自豪,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责任感。他明白,作为一国之君,不仅要守护好眼前的江山,更要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谋划。

“秦琼、尉迟敬德!”李世民的声音铿锵有力,两位将军立即上前听命。

“朕要你们带人去吕宋,去美洲,甚至更远的地方。

你们的任务是寻找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粮食,为大唐的百姓带来福音。”

“每到一个地方,你们都要仔细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当地的特产、植物、动物以及工艺技术,只要对大唐有益的,都可一并带回。”

李世民深知大唐的强盛,但也清楚,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固步自封。外面的世界很大,还有很多未知等待着大唐去探索。

他明白,出海虽然耗费大量银钱,但这笔投资是值得的。大唐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资源,才能保持长久的繁荣和强盛。

“海外来大唐的商人很多,他们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消息。但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了解,更是要主动出击,去寻找那些对大唐有益的东西。”李世民的声音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秦琼、尉迟敬德,你们的任务重大而光荣。

朕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这个使命,为大唐的未来立下赫赫战功!”

两位将军纷纷一脸自豪地领命而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海任务,更是大唐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开始。

……

乾隆皇帝坐在龙椅上,脸上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火辣辣的疼痛,仿佛真的被人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此前,他信誓旦旦地断言华夏后人的历史记载是弄虚作假,天幕上的信息不过是粉饰太平的言辞。

然而,此刻的他却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

玉米和红薯这两种作物,在乾隆的时代就已经是公认的高产作物。

但令他震惊的是,华夏后世竟然还能将这些作物的产量再翻上一番。

这种巨大的增产潜力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后世的偏见和误解。

乾隆深知,人口的增长与粮食的供应息息相关。

他依靠着玉米和红薯等高产粮食,成功地让大清的人口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如今,面对天幕上显示的华夏有14亿人口,并且粮食年产量超过66亿吨的惊人数据,他现在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真实而强大的事实。

此时的他,甚至能够想象到其他朝代的皇帝们看到天幕上展示的这些高产作物时的疯狂反应。

他们一定会意识到这些作物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并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找和引进这些作物。

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天灾连连,粮食短缺。而红薯、玉米、土豆这些高产作物,其实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华夏。只是当时的明朝皇帝没有意识到这些作物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推广。

如果当时的明朝皇帝能够像后世一样重视这些作物,或许明朝的命运会有所不同。

大清还能入关成功吗?

他瘫在椅子上开始怀疑人生。

……

【关于粮食安全的深入探讨】

【在探讨国家粮食安全的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关键数据:进口粮食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至4之间。这一数据意味着,我国对于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这无疑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一大亮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第一招,固然是确保粮食产量远远大于消耗量,实现自给自足。但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仅仅实现自给自足是远远不够的。】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安全。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一旦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因此,我们必须为粮食安全多加几道保险。】

在天幕上闪烁的信息之后,弹幕区迅速热闹起来,关于粮食进口的问题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有人不解地问道:“我们能自给自足,为啥还要进口?”这个问题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紧接着,有人耐心地解释:“进口2-4的粮食并不是因为国内有缺口,而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简单来说,就是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进口的粮食可以丰富我们的餐桌。”

另一个网友则补充说:“从漂亮国进口的粮食,确实有时候比华夏生产的还要便宜。这是因为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产成本、气候条件、国际贸易政策等。”

又有人提到:“养鸡养猪需要大量的饲料,而华夏的饲料供应并不总是足够的。因此,为了保障畜牧业的正常发展,我们有时候需要进口饲料。”

还有人进一步分析道:“其实,我们并不是买不起饲料,而是进口饲料往往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考虑到价格、质量、供应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后,进口饲料成为了更合适的选择。”

历朝历代的百姓们,由于生活环境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理解为何在自家土地上的产出足够的情况下,还需要购买其他国家的粮食。他们每天忙于生计,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很少有时间或精力去深入思考这样的经济问题。尤其是在食物短缺、生活艰难的时期,他们更是只能顾及眼前的温饱,无暇他顾。

然而,对于各朝的皇帝们来说,他们站在权力的顶端,俯视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当他们看到天幕上关于进口粮食的弹幕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们意识到,无论是为了养殖动物而进口便宜的饲料粮,还是为了满足百姓的口腹之欲而进口各种粮食,这都表明了一个国家有足够的财力和资源去进行这样的贸易活动。

这样的认知让各朝皇帝们感到欣慰和自豪。他们知道,华夏既有财力,又有粮食,这是国家强盛的重要体现。他们开始期待,华夏后世能够继续这样的繁荣和昌盛,成为真正的盛世。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我,玄门姑奶奶,打钱! 惊鸿宴,宴请九州! 穿越大明朱标大哥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当西幻女巫穿到修仙界做卷王 假太监:让我扮太子,就从推倒皇后开始 穿成早死炮灰,手撕男女主 兵王捕头,这个捕头以理服人 2025熊出没之川雨奇缘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