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年间
“军校!”
“哎嘿!”
“备马,抬刀伺候!”
“伙计!”
“抄家伙!”
此时此刻的长城边关上,嘹亮的秦军的吼声震耳欲聋。
蒙毅看着装备精良,军容肃穆的秦军,脸上露出一丝自豪。
眼下他们奉始皇帝的命令于函谷关外阅兵,斥候们早就回来报告有匈奴人在不远处窥探。
窥探?
那就窥探吧!
蒙恬颇为自信地想着。
自大秦一统天下建造长城以来,外族就再也不敢入侵了。
“诸将士听令,阅兵开始!”
蒙恬抽出腰间的长剑,在高台之上朗声道。
……
在天幕的映衬下,于谦与众将士的身影逐渐淡去。
紧接着,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缓缓展开,它宛如一幅历史的长卷,将北京城的雄伟与壮阔尽收眼底。
画卷之上,各个城门的位置被精确地标注出来,如同星星点点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城市的布局。
而那些正在忙碌的将士们,他们的行动轨迹也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宛如一条条流动的线条,构成了这座城市最坚实的防线。
此时,于谦的声音在空旷的夜空中响起,那沉稳而富含威严的话语,仿佛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听者的心中。他的声音如同冰冷的钢铁,坚定而有力,给予人们无尽的信心和勇气。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配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于谦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的寂静。他的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将士的脸庞,那严肃而坚定的神情,让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安定门,陶瑾!”于谦的声音再次响起,点名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被点到名字的小将陶瑾,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挺拔和坚定。
“末将在!”陶瑾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充满了对任务的坚定和对胜利的渴望。他转身面对身后的将士们,大声吼道:“全军列阵!随我一起死守安定门!”
“是!!”将士们的回应如同雷霆一般,震撼着整个夜空。他们的声音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撼动。
随后,于谦又依次点名了东直门的刘安和朝阳门的朱瑛。每一次点名,都伴随着将士们坚定的回应和整齐的步伐声。
镜头缓缓拉近,聚焦于于谦与各位将军之间的细微互动。于谦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他的目光在每一个将军的脸上停留,仿佛在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每一个将军都仿佛接收到了某种信号,他们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步伐也变得更加有力。于谦一个一个地将城门的坚守任务分配出去,每一个名字都伴随着一阵坚定的回应。
当说到最后一个城门——德胜门时,于谦停顿了一下。他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如炬地望向远方,仿佛在想象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场景。然后,他语气更加坚定铿锵地说道:“德胜门,于谦。”
此言一出,众臣子皆是一惊,纷纷愣愣地看着于谦。他们深知守城的艰险,一旦开战,那将是生死未卜。而于谦作为朝廷重臣,本可以坐镇城中指挥,但他却选择了最危险的前线,与将士们并肩作战。
这种勇气与忠义,让众臣子彻底对于谦心悦诚服。他们明白,于谦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他的选择,无疑为整个军队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此时的瓦剌还不知道,他即将面对的是一支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军队。这支军队在于谦的带领下,如同被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联结在一起的恐怖流沙,一旦发动起来,将无人可挡。
在屏幕前,历朝历代的观众都被这股破釜沉舟的磅礴气势所震撼。他们惊叹于这支军队的勇气和团结,更敬佩于于谦的坚定和无畏。
无数优秀的品质在这支尚且稚嫩的军队身上尽皆彰显,让人们为之动容、为之振奋。
汉武帝刘彻此刻已不再懒洋洋地倚靠在龙椅上,而是挺直了脊梁,目光如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中展现的军队。他不再是那个漫不经心的君主,而是变得庄重肃穆,无声地向屏幕中的将士们表达着深深的敬意。
他的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仿佛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却又不知如何开口。最终,他深吸一口气,慨叹道:“这支军队的许多将士,或许未曾踏足过硝烟弥漫的战场,但他们的精神风貌、战斗意志,却已然达到了王者之师的标准!”
刘彻的目光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他继续说道:“于谦此人,真乃一代奇才。他不仅是一位极具智慧的谋略家,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更是一位出色的调教者,能够将一群普通的士兵调教成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军队。”
“还好朕不是与这样的人为敌,要是朕的敌人是这样的话,那么事情就难办许多了。”
唐太宗年间
李世民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屏幕,仿佛要透过屏幕看到战场的每一个细节。片刻之后,他淡淡地开口:“此战,结局已定。”他的声音虽然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程咬金、尉迟敬德等武将原本还在议论纷纷,但听到李世民的话后,都纷纷闭上了嘴巴,沉默地站着。他们知道,李世民的判断向来准确,既然他已经说出了结局,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便已经尘埃落定。
李世民的目光忽然落在了屏幕上的一个身影上,那是大明王朝的于谦。他仔细地打量着于谦,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他叹息道:“可惜了啊……”
程咬金等人闻言,都不禁好奇地看向李世民。李世民继续道:“于谦此人若是生在我朝,朕必将给予他国相之位!不知道大明愿不愿意割舍啊……朕可以拿魏征跟他们换啊!”
魏征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他怒视着李世民,眼神宛如要吃人一般。他大声道:“陛下!您最好是在开玩笑!!”
李世民见状,咳嗽了一声,面色迅速一整,肃然道:“当然了!朕最是离不开魏卿了,怎么舍得跟人家换呢!!别说是区区一个于谦了,就算是刘禅拿诸葛亮来朕也不换!!!朕的魏卿,可是朕的肱骨之臣,岂可轻易割舍?”
……
天幕之上
于谦站在城头,面色凝重,目光如炬。他深吸一口气,沉声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吾等出城之后,立刻关闭城门,擅自放入城者,斩!”声音坚定而果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死荣辱,更关乎大明的国运兴衰。他输不起,大明也输不起!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唯有全力以赴,方能求得一线生机。
也先率领着瓦剌大军,浩浩荡荡地前来。他原本以为面对的是一群软弱无力的明军,可以轻松取胜。然而,当他看到眼前这帮明军时,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寒意。
这些明军与他想象中的截然不同,他们气势如虹,眼中闪烁着疯狂的战意。他们像是一群发了疯的野狼,准备狠狠地撕咬敌人。也先心中一阵发怵,但他已经走到了这里,若是不战而逃,那才是真的丢人。
于是,也先一咬牙,下令全军冲锋。然而,当两军真正交锋的那一刻,也先彻底懵了。
这些明军仿佛变成了一群疯狂的野兽,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向瓦剌军,用手中的兵器狠狠地劈砍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仇恨和愤怒,仿佛要将眼前的敌人全部撕碎。
瓦剌军在这一刻仿佛被唤醒了对明军铁骑的恐惧。他们曾经听说过明军的勇猛和战斗力,但从未真正体验过。如今,当他们真正面对这些疯狂的明军时,心中的恐惧如潮水般涌来。
他们开始慌乱起来,阵型大乱,士气低落。面对明军的猛攻,他们根本无力抵挡。很快,瓦剌军便开始溃散,士兵们哭爹喊娘地奔逃。
于谦站在城头,目睹着这一切。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场战斗的胜利已经属于他们了。
永乐年间
“好啊、好啊……”朱棣目不转睛地看着战场上的激烈交锋,眼眶渐渐泛红,两行热泪顺着他沧桑的脸庞静静流淌。这位一生征战沙场、骄傲自负的永乐大帝,此刻却从喉咙深处发出低沉而充满力量的怒吼,仿佛要将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怒和激情全部发泄出来。
他紧握双拳,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才是我大明的好儿郎!去吧!!用敌人的血肉洗刷我大明的耻辱,用敌人的畏惧来重铸我大明的荣光!!!”
瓦剌军的士兵们被明军的勇猛所震慑,他们开始感到恐惧和绝望。
他们试图反抗,但在明军的冲锋下,他们的反抗显得如此无力。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但明军将士们却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保卫着大明的领土和人民。
最终,瓦剌军被彻底击溃,他们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而明军将士们则欢呼雀跃,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