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第593章 皇帝甩锅,都缺钱粮

第593章 皇帝甩锅,都缺钱粮(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矜冷佛子求贴贴,飒爽美人遭不住 真相大白后,霍总跪下求复婚 宫阙凉 英灵:我的前世全被女儿召唤了 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 成就魔尊,签到养成三百年 摄政王偷看日记,我从炮灰变团宠 穿成炮灰被听心声:逆风翻盘了 厄难天书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先让几位阁臣去承天殿等候,就说朕稍稍收拾下,就去见他们。另外,请他们让午门外的太学生先散了,如此聚众闹事,成何体统?朕的颜面又何在?!”

吩咐一番,嘉华皇帝就摆驾回乾清宫,准备换身衣服再去见阁臣。

约莫一两刻钟后,换了身衣服的嘉华皇帝才出现在承天殿。

然而他却满脸的阴沉。

因为午门外的太学生们仍未散去,显然,这几位阁臣是担心他不露面,也就不见兔子不撒鹰。

“臣等参见陛下。”

三位阁臣行礼,依礼嘉华皇帝该道“平身。”

可他却忍不住阴阳怪气地道:“几位阁老可真是好本事啊,朕不过在后宫休息一日,就被讹传为宠幸妖妃、沉迷酒色、不理国事,甚至还能号召太学生到午门前聚集闹事。”

“既如此,朕不如退位让贤,几位当中谁愿意坐这大楚皇位就来坐。如何?”

听见这番话,吴勉三人惊得连忙跪下。

“臣等不敢!”

“陛下慎言!”

“臣绝无此意!”

嘉华皇帝见此勉强出了一口气,这才冷哼一声,坐在了龙椅上。

他道:“说吧,你们急着请朕出来,可是想到应对崋贼的方法了?”

徐巍、高盛相互看了眼,随后还是徐巍开口。

“陛下,如今崋贼对我大楚江山的威胁显然已经超过了陕西、河北、河南的数支流寇,乃至蒙元等外敌。”

“因此臣等以为,当个先放任三省流寇,再从边省调集边军,最好是能聚集十万兵马,在汝宁府击溃崋贼,进而收复江北、山东之失地。”

嘉华皇帝并不是个多么有魄力的人,听了徐巍的话,忍不住微微皱眉,迟疑道:“三省流寇暂时放任倒也没什么,反正其中也没几个成气候的。”

“不过,若是从边省抽调边军,会不会让蒙元察觉,趁机入寇?”

徐巍道:“若战事耗时日久,边省兵力空虚时间过长,蒙元诸部确实可能察觉。”

“所以,我们才需要在汝宁府与崋贼决战,争取速战速决!”

蒙元其实是大楚延续国初的称呼,实际上,到了如今,蒙元早已分裂成诸多汗国,乃至零散的部落,难以形成合力,对大楚的威胁自然也就有限。

不过,若让草原各部落察觉大楚边防兵力空虚,趁机入寇抢掠一番是肯定的。

甚至可能在察觉大楚内部虚实后,产生更大的野心——比如像金国那样占据北方,建立新的游牧王朝。

所以,蒙元纵然分裂、对大楚威胁骤减,大楚却不得不防。

嘉华皇帝沉吟了会儿,又道:“速战速决固然是个不错的主意,可要是这一战败了呢?”

徐巍苦笑,“陛下,若是此战失败,崋贼必然长驱直入,先下河南,再取湖北,破襄京。”

“那时,对于我大楚来讲,崋贼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反倒是蒙元诸部暂时威胁不到我们了。”

“真要是那般,我等也只能陪着陛下到东南或西南去避难,如宋朝那般,图一个南朝的结局。”

嘉华皇帝觉得这事太冒险了,很不满意,问:“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吴勉无言。

高盛则道:“陛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或者说,再拖下去,恐怕我大楚连召集重兵与崋贼决战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听此,嘉华皇帝终于意识到,他确实没别的选择了。

于是一叹道:“那此事便交给内阁筹谋吧,该知会朕的说一声便是。”

在心里,嘉华皇帝已()

经开始为战败做准备了。

他是不想当大楚亡国皇帝的,于是想起了当年赵宋皇帝与金国皇帝的骚操作——在将要亡国之时,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

如此就不算亡国之君了。

他如今的太子已经二十好几,虽然看起来平庸无比,但想来替他背个亡国之锅应是没问题的。

···

江北,扬州。

在崋军攻取这座城池没多久,刘升便带着侍卫团过来了,好方便指挥前线军队。

大楚的扬州虽然不及明末时繁华,但同样是一座当代的超级大城市,拥有五六十万人口,各行各业都极为繁荣。

因为扬州兵力空虚,崋军攻城时,楚军抵抗的相当无力,所以崋军没费多大功夫就攻下了城池。

如此反倒是让扬州没因战火破坏多少。

临时行宫扬州府衙中,刘升正在跟才组建没多久的第二军机处的几位军机大臣议事。

军机大臣中为首的却是章旷。

章旷乃是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人,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于湖广呕心沥血地抗清,再加上身体不好,诸将不听指挥,各自为战,丧失良机,抑郁吐血而亡,享年仅三十六岁。

这个时空,章旷先是为应天府尹,后来又外放为一省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

在之后,章旷又被调入军务院任职数年。

大崋如他这般的重臣,医院都会派大夫定期检查身体,有病治病,无病也会帮着调理身体。

再加上这一时空章旷官场得意,自然也就没年纪轻轻地抑郁而亡。

如今章旷虽然五十岁,但对于一个大臣而言,仍算处在黄金年龄。

故得知刘升要远征大楚后,他便自请加入,之后便成了第二军机处的首席军机大臣,同时兼任第二军务院军政部左侍郎。

军机处次席乃是第二政务院吏部尚书李长祥。

这位虽然已经五十二岁高龄,但在大崋官场,却勉强算是个后起之秀。

其人乃四川夔州府人,出身官绅之家,还是崇祯六年举人,可惜后来屡试不中。

原历史上,李长祥随郑成功、张煌言抗清,屡扑屡起。后担任鲁监国兵部侍郎时被清虏俘获,又为金陵才女姚淑钦慕,拖人将之救了出来,两人遂做神仙眷侣,远游江湖,不再理天下事。

在这一时空,李长祥进入大崋官场后,则是稳步升官。

前期在大崋官场中毫不起眼,但后来却逐步升任到大崋吏部侍郎的位置上。

被刘升选中后,再加上其本人愿意,便拖家带口,随刘升来到了大楚这边,再开大崋。

除此外还有财政部尚书林佳鼎,参谋部侍郎姚启圣、军备部侍郎陆元辅等。

同时,刘瑜、刘珩、刘璟三位皇子也列席旁听。

不过,为了避免三位皇子互别苗头,搞个三龙夺嫡什么的,把这边的大崋搞乱了,刘升已经正式下旨,立年纪最长的刘瑜李香云所生第一个儿子为此处大崋之太子。

至于刘珩、刘璟,可以选择从军或从政,积累经验、功勋,按刘崋皇室的规矩获得爵位。

只要能封王,将来就可以就藩国外,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

说明此规矩后,刘升原以为刘珩、刘璟会选择从军,因为这边的大崋正在开疆扩土,从军是最容易立功的。

却没想到,刘珩、刘璟都对民政、后勤方面的事务感兴趣,选择当行政官员。

如今在这边的大崋治下,两人各自担任一县知县之职。

反倒是太子刘瑜,对军事比较感兴趣,选择进入亲卫军中()

担任一营军政员,准备从“基层”做起,磨练自身,增加军政方面的经验。

刘升示意侍卫将地图挂上,便讲起来。

“颍州一下,整个江北便基本都被我军所掌控了,不过咱们想要消化这么大一块地盘,却还需要些时间。”

“再加上将士们战斗了几个月,也需要修整一番。因此,朕决定等秋收之后,再攻取河南汝宁府。”

崋军如今在大楚攻占一地后,一般都是按当年大崋建国时那般,寻找劣绅恶霸、贪官污吏,进行公审、抄家。

如此既可以平息平民百姓的怨气,又可以增加大崋威信,还能收获不少钱粮。

可谓一箭三雕。

第二件事便是依照大崋的官府模式,以从北美那边带来的官吏为骨干,建立新的地方官府。

不说一开始就掌控乡村吧,起码要先确保掌控府县两级地方。

惟有如此,才能让当地的钱粮为大崋所用,才能从当地招募兵马。

这第三件事,自然就是组建地方警备军了,也即是招募兵马。

刘升带来的五万亲卫军虽然不少,但都是用来野战、攻坚的精锐之师。

而一个王朝想要掌控天下,其实还需要以来众多驻守地方的军队。对大崋来讲,就是需要警备军。

所以,刘升在山东三府招募、训练了十万警备军。

在江北的淮安、扬州、泗州、颍州、徐州五府,他则准备再招募、整训出十万警备军。

这么多警备军对于江北五府而言自然多了的。

可等到将来,刘升抽调部分配合亲卫军进入河南等地,江北警备军的人数自然就少了下来。

几位军机大臣听了刘升的话都微微点头,并不觉得攻打汝宁府会多么困难。

因为通过之前的多次战斗来看,大楚的地方军队都不堪一击。

然而,刘升接着又道:“汝宁府到底是熊楚龙兴之地,因此,朕推测大楚朝廷接下来肯定会有大动作。”

“不出意外的话,当是调遣边军,集结重兵,将我军拦在汝宁府外,又或是跟我军决战!”

若是大楚君臣在此,听了刘升这话,恐怕会很吃惊。

因为刘升所推测的,几乎就是大楚君臣的决定。

当然不是刘升有什么未卜先知这之能,也不是讯风卫探查到了相关消息——即便探查到了,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传递到刘升这边来。

刘升有此推测,纯粹是出自多年处理军国大事的经验。

事实上,他也看出来,能给大楚朝廷的选择不多了。

再考虑到汝宁府的特殊性,大楚朝廷会选择在汝宁府与崋军决战,也就不难推测。

闻言,参谋部侍郎姚启圣道:“陛下,根据已知情报,大楚如今能战的只有北方及西南边军,另外便是围剿流寇的一支边军。”

“大楚朝廷想要与我军决战,不抽调五万以上的边军,怕是不行。”

“既如此,臣以为不如趁着秋收之前,派讯风卫及使者,联络河南、河北、陕西三省的农民军。”

“或支援武器装备,或收为警备军,令他们在秋收之后闹大些,好牵制一部分楚军精锐。如此,我军攻取汝宁之战应该会容易一些。”

在刘升心目中,这些农民军能牵制的那万儿八千的楚军精锐其实并不重要。

大楚边军来五万也好,十万也罢,他都有信心以三旅亲卫军破之!

这既是对亲卫军有信心,也是作为开国皇帝、征战多年所养成的自信。

但军国大事,再自信也得料敌从宽。

于是刘升点头道,“此事()

可行,回头朕会让讯风卫派人与参谋部接洽,商议此事。”

财政部尚书林佳鼎则带着忧虑道:“陛下,如今我军占据了江北之地,便需为此地的百姓负责。”

“此前江北多旱涝灾害,百姓多有逃荒,田地也多有抛荒的。”

“而我们建立地方官府,前期又多有投入,仅靠我们之前储备的钱粮,怕是会有不小的缺口。”

“若非要在秋收后与楚军大战,恐怕钱粮不怎么充足。还请陛下三思。”

打仗不仅打得是兵马,也是钱粮。

不仅大楚朝廷为钱粮发愁,大崋这边同样缺少,只不过缺口不像大楚朝廷那么大而已。

刘升闻言微微皱眉,道:“咱们打下江北后,从各地找出那么多劣绅恶霸、贪官污吏进行公审抄家,所得钱粮竟还不够用?”

林佳鼎道:“抄剿所得确实不少,但相较于我们在军政两方面的开销,确实不够。”

见刘升眉头皱得更深,吏部尚书李长祥道“陛下当年伐明之所以能抄剿甚多钱粮,除了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劣绅恶霸,几位大明藩王都贡献了一大笔。”

“这大楚藩王大多逐代降等,而我们所占据的胶东三府、江北三府之地都没有大楚藩王,甚至连爵位高的宗室都没几个,如此抄剿自然少了一些。”

经李长祥这么一点醒,刘升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感情这大楚对大明制度的优化还是有作用的,起码不会有一个又一个的藩王用其数百年积累的钱粮资敌了。

可这无疑增添了大崋在钱粮方面的缺口。

刘升想了想,眼中闪过一抹寒光,道:“既然钱粮不足,那便找个理由,趁着秋收之前,整顿下江北的盐商吧。”

刘升可没忘记他眼下在哪里。

扬州!

即便在大楚,扬州也是淮盐盐商的老巢!(本章完)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夺玉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史上第一狠人 剑柳一圣 女帝每日一问,爱卿又想到什么毒计? 禁欲盛总夜敲门:夫人请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