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穿越考科举 > 第 29 章

第 29 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穿成反派boss的策划是否注定要死 少将军的掌上娇(重生) 极寒天灾,我有木炭翻倍 职业模拟器助我成为最强 番外存放处 小太太[先婚后爱] 我老婆天下第一 继室明眸 和揍敌客订婚后开启隐藏剧情 重生之最强游戏制作人

第29章

进入二月,天气渐渐暖和,县学的气氛也变得不同。

大概跟昨日祭文庙有关,所有人口中谈论的,也多是即将到来的县试。

就连早上的四书课程也暂时取消,全部改为自习。

纪元还是早上来了,才知道取消的事,看来县学也是临时通知。

也有人讲:“既然夫子们都不在,为何不放假?”

“不知道,反正不让出县学,让我们自己学。”

这些牢骚说完,大家的话题又回到二月初六的县试上。

读书人,无不想考上秀才。

但考秀才功名,要经历三大场考试。

县试,府试,提学院试。

全部考完,才能被称为秀才。

放在现代,就是一试,二试,跟终试。

如今乙等堂学生们忙的,就是第一关。

若头一关都过不去,后面的不用想了。

“刘嵘听说你祖父被请做这次县试的阅卷官?真的假的?

这话一说,丙等堂五十几个人都看过去。

被喊刘嵘的人,今年十三,也是今年刚入学的学生,他面容看似淡然,实则有些偶傲,努力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傲慢:"是啊,他老人家原本不

当地官府忙碌的时候,是可以请当地的秀才,举人过来帮忙的。

用这里的话来说,便是主持清仪。

这不仅是件极为体面的差事,办成之后,还会被请为宾客,拿些额外的俸禄。

对刘举人来说,邀请他做县试的阅卷官,自然不在乎几个米粮钱,更重要的还是名声。

就连家族也能沾光。

“你祖父是刘举人,年轻的时候还做过官,正荣县里也没几个,请他是自然的。

“举人来做阅卷官,必然合适啊。

如果说新入学的二十名学生里,纪元凭借年纪跟竹石被喊作小神童而出名,

刘嵘便是第二个有名气的,不仅因为他有个举人祖父,也因他家在本地有些根基,是有名的豪绅。

刘嵘本人也是从小天赋异票,都知道他是个聪明的,是整个刘家,最有希望考中功名的晚辈。

纪元也多看几眼,知道平日闹事的富家子弟王兴志等人,也只是刘嵘的跟班。

正好刘嵘看过来,纪元朝他笑笑。

那刘嵘似乎没想到,也勉强笑了下,下意识想去看书,又想到周围人都不看,他还是回家再读。

纪元怎么回事,难道他就不会被影响?

纪元听大家说完八卦,跟李廷说了一声,又收拾东西离开。

反正是自习,不如继续去抄书。

礼记跟春秋加起来,二十八万字,非常需要争分夺秒。

纪元上午出现在尊经阁,让老夫子有些意外,不过也没说什么,还是按照老规矩,先登记再抄书。一整日,纪元都泡在尊经阁里,抄书的进度总算加快了。

老夫子欲言又止,又走近看了看。

确实很丑。

老夫子问道:“你还有多少本要抄?”

纪元老老实实回答:

“五经里,还有礼记跟春秋,若带上儒家十三经,那还有十本。”

儒家十三经也都是科举必考内容。

老夫子欲言又止。

字数如此之多,若真把这些书全抄了,写字的坏习惯只怕要深入骨髓。

纪元见老夫子不再说话,继续抄。

现在手上这版本的《礼记》共计四十九篇,他抄到第八篇的《文王世子》。

这篇主要的内容为记录世子教育问题,以及教育制度等等

但文王世子的文刚写完,就听老夫子道:“错了。”

错了?

纪元反复确认,“文”字没写错啊。

这字繁体简体是一样的,而且这样简单。

老夫子拿过纪元手中的笔,只见老夫子在纸上随性而写,一个漂亮俊逸的“文”随性而出。

这字灵动十足,看得纪元震惊异常。

毫不夸张说,这是他见过写的最漂亮的字。

纪元还未收齐表情,只听老夫子继续道:“写。”

写?

他根本写不出来啊!

他这怎么写!

不对比也就罢了,对比起来,他那字真的丑不堪言啊!

纪元难得有羞愧难当的时候,照着老夫子的“文”下笔。

“文”上的点还未落,老夫子直接道:“错了。”

“侧点,如鸟翻身侧下,向右上逆锋起笔。”

“错了。”

“手腕用力。”

“收笔时向左上圆转回锋。

"再写。”

县学放学钟声响,纪元满头大汗从藏经阁出来。

看着自己满页的侧点,再看看老夫子写的那个“文”,忍不住仰天长叹。

太难了。

一个点都有这么多学问。

他之前写的,都是些什么啊!

跟李廷碰面时,李廷照例问了今日抄了多少书,纪元摇头。

不过虽一字未抄,他却像捡到宝一般。

纪元隐隐有种感觉,他的破字好像有救了。

李廷今日有些恍惚,问了之后不等纪元回答,说了自己的事:“我爹还没回信,书的事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李廷的爹,自然是堡李村养殖大户的李老爷。

纪元卖青储饲料的时候,跟对方打过照面。

李家的生意,有一半是李老爷的,另一半则是他继室的。

故而李廷虽是家中长子,用钱用物上,还是要纠结一番。

纪元知道原因,问道:“说好的五经还未送来?”

“嗯,原本说拿钱过来,我自己买。”李廷道,“但县城的书更贵,府城的书便宜,我爹说让我等等,正好他要去府城做买卖,回来时正好带一套。府城到底是大地方,书铺多,甚至还有几个专门的印书作坊。

交通发达,物资必然也充沛,加上本地印书的优势,书籍自然便宜不少。

专门去府城买一趟或许不划算,但要是能顺便带一套,自然是好的。

他们县令去府城一趟,都专门买了四书回来,由此可见一斑。

先开始李廷还稳得住,但眼看县试都要开始,他们正式开学也近了。

到时候没有课本,他也慌啊。

李廷写了两封信回去,都没有音讯,纪元这边也已经抄了好几本书,自然有些忧虑。

纪元安慰:“既然你爹答应了,应该不会骗你,或许有什么事耽搁了?”

李廷叹气:“我再写封信问问,托村里人带回去,明天就能收到消息。

看看他爹到底什么意思,若真的有难处,他也好早点知道。

各家有各家的难处,纪元拍拍他肩膀:“大不了你也抄书,我跟你一起抄。

“就当是预习了。’

李廷笑笑,不见往日的话多。

纪元其实也明白,这也不是什么书的事,更要紧的是父亲的承诺,却未给孩子做到。

李廷也不过十五六,对父亲自然有期待

见此,纪元自然也想到安纪村,他能想的,自然是赵夫子,安大海,还有小黄。

也半个月没见他们了。

不知是不是不经念,纪元第二日便在县学门

,看到赵夫子跟安大海。

上午刚放学,门房过来说有人找他,他还不信。

没想到是真的!

赵夫子罕见换上秀才穿的青色长袍,这属于秀才的公服,上次祭祀文庙时,纪元见甲等堂的秀才们都穿过。“赵夫子!大海!”纪元往前几步,他实在没想到啊,“你们怎么来了。”

安大海连忙道:“赵夫子被请做这次县试的监考官,今日就要入住考场,我是来送他老人家的。”原来是这样。

赵夫子跟那位刘举人一样,也是被请来帮忙的。

赵夫子无奈摇头:“也是我的学生里,没有一个参加这次县试的,故而身份合适。

“那也是您有学识,县里才请的。”纪元立刻夸道。

赵夫子笑笑,看了看纪元,这才放心。

正好是午休时间,纪元干脆带着赵夫子,大海一起去吃如今最有名的符曾汤圆,又在附近买了鸡腿过来。纪元把近来的事说了个干净,听到有夫子教导纪元练字,赵夫子更放心了。

“去年时间太短,想你考上县学,也只能速成。”赵夫子说着,心中宽慰

“好好好,我就担心你那手字。

他们说着,马家汤圆老板又送来几份点心,看向纪元的眼神不言而喻。

纪元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没过一会,隔壁另一个马家汤圆,又送来不少吃食。

赵夫子却了然了,他虽然在安纪村,却也知道那首汤圆诗。

大海没什么感觉,只当是沾了县学学生的光

看着自己学生如此,赵夫子格外开怀。

不过他也没停留太久,开口道:“我马上要去考场了,今日二月初二,还有四天便要考试,我们这些负责考赵夫子说着,对纪元道:“等到县试结束,你们就要正式开学,务必用功。

纪元自然答应,对赵夫子深鞠一躬,又把东西全都打包,一定要让赵夫子带去用。

赵夫子推辞:“你读书辛苦,带回去吧。”

说着,赵夫子甚至把钱给付了,绝不让学生付账。

正好官府的马车过来,赵夫子坐了马车离开,留下安大海跟纪元两个人。

纪元好笑,把东西一股脑给了好友:“你带回去跟安大娘子一起吃吧,我在县城里也好买。

“不过你帮我带几份吃食给赵师娘他们。

纪元对自己是抠门的,但对赵夫子,师娘的恩情却不能忘,夫子不收,但他却一定要给。

大海扭捏了会,到底也没忍得住诱惑:“没问题,我肯定帮你送过去。过段时间村里青枣熟了,我给你捎一筐过来。”两人虽半个月没见,但关系依旧。

大海还说起村里的八卦,这个八卦还跟纪元的三叔三婶有关。

自从纪元来了县学之后,他们两个在村里整个喊累,一会说养牛累,

一会说拾柴累。

村里人都暗暗笑话,背地里都说,以前都是纪元在做,你们肯定不累。

这些就罢了,更让他们两个不爽的,还是纪利的事。

他们两个费尽心思把纪利送到县学当账房学徒的事,可是被他们翻来覆去来回地说。

但年前纪利在绸缎铺子一直做些杂事,纪元还看到他在卖东西。

纪利也问了,那边只让他好好做事,年前太忙没工夫教

等年也过去,纪利继续去做事,竟然还在打杂,说想要学账房的本事,肯定要打杂一两年,哪有上来就学账目的。纪元听着,这大概就是公司招聘,说好的做财务,实际让你去做销售?

纪利一时不爽直接回家了

可他家已经出了那么多银钱,好不容易能去做事,三叔三婶又带着礼物回去求人。

反正一番折腾下来,银钱出了不少。

“你小心点,他家如今正难,说不定会把主意打到你头上。很多人都说你在县学读书有银钱发,他们肯定会嫉妒。纪元差点笑出声:“我怎么会有银钱领,能管吃住,已经很好了。”

“谁说不是呢。”安大海还是道,“反正小心肯定没错。”

纪元谢过,安大海那边也要回去了,他这次就是为了送夫子过来的。

现在纪元不在私塾里,他跟小河算是夫子的左膀右臂。

他再次过来,就是等县试彻底结束,夫子回家之时,估计要等到二月十三左右了。

二月初六正式考试,考三天。

但二月初九考完,只有考生能出考场。

其他夫子们要再封闭三天,把所有卷子改完,就连监考官也要留在

场做些其他杂事,直到县试放榜。

算下来,就是二月十三。

眼看纪元在下午上课时间又去了尊经阁,气得打赌得众人直跺脚。

怎么有朋友来寻,他都不出去玩的啊!

不过到如今,他们也知道那赌约基本完蛋了。

纪元他就不是人!

天天学习!

不累吗!

累吗?

纪元最近觉得还好?

从昨天下午开始,他就从抄书转为真正地练字

今天早上,终于把“文”字上的侧点给写得入了门。

按老夫子的话说就是:“比得上幼童了。”

“文”上的一点成了,下面的长横又是问题重重。

书法一道,除了练还要巧,还要有经验,更要有天分

纪元天分够了,臂力也够,经验跟巧,却很欠缺。

老夫子话虽不多,却字字在点上。

纪元这次回来,额外带了份符曾汤圆,又买了县城有名的鸡腿。

他也不知道老夫子爱什么,故而只带了这些。

纪元也乖觉,拿着食物并不进藏经阁,只道:“夫子,学生中午出了县学,正好给您带来了些吃食。老夫子其实闻到食物的香味,本想呵斥要带食物进来的纪元,没想到他倒是懂事。

老夫子有心说不吃,却道:“是符曾汤圆?”

“对,是符曾汤圆。”纪元连忙道。

老夫子倒是去买过几次,可惜每次人都很多,他也就吃过五六次,总是没吃过瘾。

纪元要是听到,肯定惊讶。

符曾汤圆出现到现在,也就半个月,半个月里吃了五六次,还觉得不过瘾?!

老夫子这才走了出来,在藏经阁外的石桌上坐下。

纪元自然服侍夫子用饭,也劝道:“汤圆为糯米,不好消化,学生给您煮些山楂汤消食,如何。

老夫子看他一眼,点点头。

纪元老老实实在藏经阁外角门的小房里煮山楂汤,平日老夫子就是在这泡茶的。

山楂洗净去核,先煮去涩苦,再小火煮出山楂酸甜,加入纪元买的陈皮添加风味。

快煮好的时候,最后加入一丝蜂蜜。

等一壶山楂茶端过来的时候,老夫子的汤圆跟鸡腿也吃完了。

老夫子看着纪元还拿了干净的湿巾布,忍不住又看他一眼:

“你这小孩,倒是乖得很。"

“您为学生夫子,学生自然尽心。”

他在古代虽然见识短浅,却在现代见过不少名人书画。

按照他的眼光来看,眼前夫子的字若能流传下去,必然会被称为书法大家。

这样的夫子来教他入书法的门道,买吃食,煮茶水这种差事,根本不值一提。

再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是他当学生的本分。

老夫子喝口山楂茶,惊讶地又品了品。

确实酸甜解腻。

“好了,今日先不要再抄礼记了。”老夫子说着,示意纪元把那壶茶端过来,“礼记十万字,春秋十八万字。“这些二十八万字抄完,你的字就彻底废了,坏习惯能带到骨子里。

“今日写永字。”

永?

永字八法?!

但凡接触过书法的人,没有人不知道这个说法。

像书圣王羲之说过:“攻书多载,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

这话或许有些夸张,却也说明能写好“永”字,就能掌握大半笔法,以及一定的结构。

以此作入门,是再好不过的。

老夫子的意思,自然是认真教学了。

纪元深吸口气,立刻跟上拜谢。

见学生认真

老夫子微微点

,不知想到什么,说了句

“此事不可外传,若外人知晓,你也不用来学了。

老夫子又嘟囔了句,纪元只听到教谕什么什么,好像是怕教谕让他多教学生?

纪元失笑,看来他猜得没错,老夫子在藏经阁做事,就是为了躲清闲,自己也是运气好。

他的字也确实让老夫子看不过眼。

同样也是怕他抄几十万字书,养成不好改的坏习惯。

纪元再次谢过,坐直身体,开始写字。

永字的写法掌握之后,老夫子便不再说话,继续看书,让纪元每日写一百个永字,还要写大字。

等着一百个“永”字写完,今日的课业算是完成,然后再抄书。

虽然平白多了一项功课,纪元心中却是高兴的,回去之后还把这方法教给好友李廷。

可惜李廷还是没功夫学这些。

他昨日托同村的人送回去书信,同乡今日回来,还是给带回信件,甚至连口信都没有。

纪元听着,只觉得各家有各家的难处。

他要防着三叔三婶,李廷的家里同样有事。

在县学的半个月来只管读书,竟然是最清闲的

一直到二月初六,今年的县试正式开始。

而县学里也彻底放假。

等到县试考生们放榜,他们再回来上学。

放假当日,县学里学生们便走得七七八八。

甲等堂秀才们本就深居简出。

乙等堂学生全都去考试

丙等堂该回家的回家,少部分留在县学里住着,就连李廷也回家了,看来还在发愁五经的事。

毕竟等放假回来,县学里教学恢复正常,下午明经博士们的课也要开了。

纪元的宿舍里只剩下两个人,他跟舍长常庆,两人话都不算多。

只是纪元依旧早早起来读书,让常庆多看两眼,忍不住也跟着学

常庆还问:“你不回家吗?”

纪元想想自己家,摇头道:“不回了。

若赵夫子在家,他可能会回安纪村看看,但赵夫子不在,大海也见过了,就没有必要。

唯一想念小黄,但想到三叔三婶家的事,那还是算了吧,不要去自找麻烦。

纪元依旧早出晚归,尊经阁几乎是他第二个家,放假放了三日,他便在这三天。

就连吃饭,也跟老夫子一样,在尊经阁的小茶房解决。

老夫子还未见过他这样耐得住性子的学生,忍不住道:“今日县试结束,县城里读书人都去看他们出考场,你不去吗?”听到这,纪元才抬头,恍然道:“县试都考完了?”

考试前几天,纪元还能感受到周围的气氛不同。

考试的时候,周围倒是安静下来。

三日的县试竟然就这么结束了。

老夫子好笑道:“你去看看吧,学子们从考场出来,也不容易,多去看看。”

这也能涨涨经验。

纪元不置可否,不过老夫子说了,他也就去看看吧。

《礼记》他基本已经抄完,就差最后一本春秋。

五经深奥,抄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更别说他掌握写字的奥秘,如今的字越写越好,甚至有越写越快的感觉。

可见掌握练字方法有多重要。

东西收拾好,纪元从县学走出去。

县试的考场就在不远处,那里原来是旧官署。

废弃不用后,现在的县令把它收拾出来

作为考场来用。

纪元还未走近,就听到外面的锣鼓声。

这鼓声振奋,显然是为了迎接考试出来的学子们。

但跟振奋的乐声不同,从里面走出来的学子们

大多脚步虚浮,身体好点的还能自己走,身体不好的,甚至要旁人搀扶。

三日考了五场试。

耗尽了他们所有心力。

不少人眼神都是发飘的。

纪元忍不住想到自己去年考县学,那会只考了一日,就觉得疲惫不堪,这连着三日,想想都艰难。说起来,他也要好好锻炼身份,否则卷子都写不完吧。

围观的百姓们忍不住讨论

“读书竟然这般辛苦。”

“连着考三天呢,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十年寒窗,就看着三日,能不紧张。”

附近摆摊的小贩们则在叫卖,这摊位比纪元考试那日还要多。

不过大家卖的基本不是什么学习用品。

要么是祈福用的香囊,要么是什么学业进步的符咒,看得人眼花缭乱。

考试结果出来,多拜拜神怎么了!

纪元看得津津有味,等四十六名考生出来,考试的院子再次封锁。

这次封锁,就是为了阅卷排名。

等院门再次打开,就是决定这四十六名学子命运的时刻。

百姓们看个热闹,同样是学子的学生们,则心有戚戚。

“等我们考试的时候,也是这般吗。

“太可怕了,这些都是咱们县学成绩极好的乙等堂学生,他们都面露难色,那咱们吗?”

一听就知道,这肯定是丙等堂学生们窃窃私语。

纪元往那边一看,正是自己同学。

不过他没去打招呼,能在县城如此悠闲的,除了自己回家这种之外,就是富家子弟们。

纪元的目光刚刚挪开,又看到一个熟人。

挑着货物的纪利穿着短打,他今年十四了,个子不算高,看着比读书的时候粗糙了很多。

读书跟做活,肯定是两种状态。

两人目光对上,原本就愤愤不平的纪利更是恼怒。

他一身做工穿的衣服,纪元竟然穿着县学的长袍,让他好生嫉妒。

县学发的冬衣,放在学校里会分个三六九等,被富家子弟们看不上。

但穿出去则显得不同,谁都知道这些可是县学的学生,未来的秀才举人。

旁人偶尔碰到纪元,还会跟他客气地道歉。

至于纪利?

好狗不挡道,不知道吗?

不说他两句都是轻的

纪元同样挪开目光,只当没看到

并非他看不上做工的亲戚,谁让这是纪利。

纪元没有多留,又去买了符曾汤圆,再买些山楂泥。

老夫子着实喜欢吃这汤圆,但糯米不容易消化,还需用点山楂糕之类的吃食。

纪利眼看着纪元买了不少吃食,甚至还买了符曾汤圆。

那家汤圆永远要排队,可纪元一去,却不需要了。

这自然是因为纪元写了食谱的缘故。

不过这事纪元跟两个马家汤圆都默契不提。

看在外人眼里,还以为是给县学的学生优待

纪利看得眼睛冒火。

凭什么,凭什么纪元能上县学,他却要做杂役。

明明以前在家,纪元是给他当仆人的,天天洗衣做饭不说,还任他打骂。

一个放牛娃,怎么变成今天这样。

正想着,路过的王兴志等人正好撞到纪利,下意识道:“你这人,怎么不看路?!”

纪利下意识赔礼道歉,见又是同龄人,他们穿得还极好,更是愤怒。

听着那些人骂骂咧咧离开,谈话的内容,好像也跟县学有关。

这也是县学的学生

他要是能上县学,就跟他们是一样的了。

王兴杰身边的一个人看了看纪利,这人正是刘举人的孙儿刘嵘。

刘嵘总觉得纪利好像一直在往县学方向看?

刘嵘也看了眼,只见纪元的背影。

看纪元干什么?

难道他们认识?

刘嵘没有想太多,还是赶紧回家读书吧。

别看他平日在县学时候不努力,但回到家,比谁看书都勤奋。

他可不像王志兴王兴志这些蠢货们,还真的不学习。

县学考试结束,这三日的考题自然也流出来

留在县学的学生们,不少人都把题目抄下来试着做一做。

社长常庆弄来题目,纪元也跟着抄了份。

县试三天,共考五场。

第四第五都为连复。

第一场叫正声,第二场复式,第三场再复。

考试的内容,主要还是四书。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还是以这四本为主,写四书义题。

接下来是试帖诗,《孝经》,以及最后的《考经论》

四书义题暂不用说,还跟之前一样,从五万多字里面抽出-

一句话,让学生们写出其中意思,基本都在七百字左右

此次县试,一共两道四书义题,看着不算多,却要字斟句酌。

试帖诗也叫赋得体。

是专门科举的一种诗文

浅显来说,就是歌颂皇帝,或者赞扬时事的诗句。

此项考试在县试里得分不大,不算太重要。

只要行文得体,言语庄重即可,当然也要避讳圣上名讳。

不过天齐国对此要求不算太严,只要不是明晃晃的骂街,基本不会追究学生责任。

县试里只要用五言六韵对工整即可。

《孝经》也是儒家十三经其一

,单独列出来,自然是表示重视。

后面的《考经论》则是在五经里面抽题,考生可以自选两道来答。

考试的三日里,第一日最难,当晚交卷。

若未交卷,那就会被送出考场。

第二日同样艰难,同样要当晚交卷,违者同上。

第三日好一些,可心理压力极大,第三日的下午基本就收卷了,算是考试结束。

有些地方的县试会把这三日的考试拉长时间。

考一日,放两日的假,然后继续考。

正荣县却颇为严苛,连考三日,似在模仿府试。

纪元花了三日,按照县试考试的时间,一日日答题。

写到最后,才知道从县试里出来的乙等堂学生们,为何个个神色萎靡。

真的太难了。

更别说在高压环境下答题,能撑过去的,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有些题目他甚至都没见过

纪元放下试卷,长舒口气。

写是写完了,就是不知道该给谁看。

纪元想看赵夫子,再看看时间。

还有一日,赵夫子他们这些考官们就出来了,或许可以让夫子帮他看看。

不过也不着急,夫子监考必然也辛苦。

学生们考了三天的试,考官们却在考场上待了七八日。

赵夫子出来肯定也辛苦。

纪元想着,又把试卷放下,回头再说吧。

时间很快到了二月十三。

这日的清早,县学里人声鼎沸。

之前最安静的乙等堂学生,变得最为热闹,他们各个面容焦急,平日最淡定的学生,此刻也会坐立难安“如何了?成绩可出了?”

“还未出。”

“我们去衙门外看看吧,等着张榜。”

“走,去看看。”

纪元虽然也想去看热闹,但还是去藏经阁,认认真真练了一百个大字,这才出门。

此刻已到晌午,看样子还未出成绩。

县学里二十八个丙等堂学生,还有下面村里来的童生,四十六个人再加上各家的家人,仆人,全都聚在衙门附近。衙门的捕快们似乎知道他们着急,只是不让挡路,维持秩序。

只听一阵敲锣声响起,后面的人道:“让让让让!放榜了!”

放榜了!

纪元也站起来。

好吧,他站起来也看不到

九岁的孩童,怎么也看不到最前面啊。

只见几个夫子拿着榜单前来。

周围还有捕快护着,才没让激动的学子们靠近。

四十六人中,只有十人能过县试。

只要看前十名即可!

“孙梓航,帮我看看孙梓航的名字。

“赵文,有没有赵文。

“郭昌!有你!第九名!你过了县试!”

"吴之望!第二!!”

没过县试的童生,跟过了县试的童生完全两种模样。

“县案首是李勋!”

一边痛不欲生,一边欢欣鼓舞,只差跳舞庆贺。

被称为县案首的李勋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接受周围同学们的恭贺,谦逊道:“这才是县试,还有府试等着。“你可是县案首,府试对你来说,已经十拿九稳了吧。

“对啊,府试一过,你马上就是秀才了

李勋深吸口气,眼睛亮得惊人,连忙朝老父亲老母亲拜去。

他们家境一般,如今总算读出来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

眼前的一幕让众人感慨。

被挤到一边的郭夫子看到纪元,咦了声:“你也在?今日没抄书吗。

纪元看了看赵夫子的好友郭夫子,他不是早早去忙县试的事,怎么会知道自己在抄书?

纪元还是答:

“只差春秋一本,也快了。

郭夫子惊愕,五经加起来三四十万字,竟然抄了三分之二,就差最后一本,需要慢慢学的。

“不错,明日你们就要正式上课,好好学。”

郭夫子说完,纪元又问了赵夫子在何处,这才离开。

旁边的明经博士等纪元走了之后,忍不住道:“说好装作不知道丙等堂学生们在干什么吗?”

“那是纪元,他可是丙等堂唯一真正用功的。”

"也是。''

“放羊那么多天,全都玩疯了。”

说着,两位夫子又往人群里看,数了数有几个丙等堂学生来看热闹。

他们最近是忙,但丙等堂的情况了如指掌。

眼下也要忙完了,是该把注意力转移到丙等堂上了。

纪元见到赵夫子的时候,他正在衙门安排的客栈中休息

纪元并未打扰,拿了随身带的书看了会,等到暮色降临,赵夫子醒了,他才赶紧把书收好。

赵夫子跟纪元虽然前几日见了一面,但事情繁杂,并未多聊。

此刻师徒两个讲了近况。

知道纪元并未因身边的事耽误学习,赵夫子更满意了。

赵夫子最近的情况也极好

安纪村里,因为出了个考上县学的纪元,村里不少学生都去读书,条件自然好了些。

再加上这次被请做监考老师,同样有俸银,家里的情况自是不用担忧。

又聊片刻,安纪村里来接赵夫子的安大海,安老大过来了。

纪元只好跟他们告别。

安大海带了时下的青枣,全都给了纪元。

只是时间已经到傍晚,他们必须赶紧回去。

纪元看着马车远去,整理整理衣服,往县学方向走。

县学里还是一片欢欣鼓舞,都在为县试结束高兴,也商量着为十位考上的童试践行。

至于没考上的,县学里似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四月就要府试,他们这几日就会出发。

一场考试,把所有人分成两个模样。

一些人平步青云,另一些人只有继续寒窗苦读。

这份煎熬,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不过纪元同样前去祝贺,虽然同窗不久,但也是一个县学出来的。

谁料县案首李勋看了看纪元,笑道:“我知道你。”

“说不定,你也是新一批学生中,最有潜力的了。”

被县案首这样夸,纪元十分不好意思,赶紧摆手。

好在李勋很快被其他人拉住庆贺,纪元才没那么尴尬。

不过李勋走之前还道:“快些考入乙等堂,那样就有考县学的资格。

甲乙丙,三个学堂。

层次分明。

丙等堂的学生想要去考童试,必须升入乙等堂。

纪元谢过,往宿舍方向走。

读书吧。

不管别人怎么热闹,他们都要读书的。

大多学生都去跟着凑热闹,纪元以为宿舍没人,没想到听到里面传来几声哭泣。

而且声音有些耳熟。

纪元踌躇,只觉得进去了,里面的人说不定会尴尬

刚犹豫片刻,里面的人开门出来,正好跟纪元撞了个对脸

李廷?

他从家里回来了。

李廷手里拿着崭新的《礼记》,看样子是要熬夜苦读。

李廷见纪元过来,颇有些尴尬,不过还是道:“我爹把书从府城买回来了,只是忘记送来。

只讲书是专门买的,若一般人从府城回来,肯定先一步送过来。

倒也不像,先不说那么多书,怎么会轻易忘了。

毕竟这边马上要读了。

纪元点头,不愿拆穿好友的伪装。

但李廷自己肩膀一垮,直接说出缘由。

五经一共五本书,大家都知道。

但每本字数不同,故而一本书会有许多卷。

而这一套书加起来,共计三十九卷书,便是府城书便宜,买下来也要近十两银子。

这买的还是比较便宜的版本,印刷也不算特别好的

他爹跟后娘去府城送春牛,回来的时候他爹就去书铺买书。

等他后娘知道价格,刚开始没说什么,到家之后,就要把书留下。

说是她儿子也要启蒙了,也需要书,回头再给李廷买。

一来二去,李廷托人带口信要书的事,自然耽搁下来。

实际情况,自然是他后娘心疼买书的钱,不愿意给了。

她儿子今年七岁,确实要启蒙,但也读不到五经,纯粹就是心疼钱。

至于说回头再给李廷买,谁知道什么时候再去府城。

而正荣县买这一套下来,肯定要二三十两,别说李廷后娘不乐意,他爹也是不愿意的。

要不是李廷回去,估计这书真的会被扣下。

回家六七天,才把书给带过来。

李廷捏着其中一卷,大有把书读烂的冲动。

纪元看看李廷,再看看隔壁乙等院,还有今日县案首李勋对爹娘的感激。

学吧,只有好好学,才能改变这一切。

不过纪元走进宿舍,看到厚厚一摞书,还是震惊了:“新书看着就是好,这也太壮观了。”

纪元抄了十几本,全都在床尾书箱处,抄一本放里面一本,看着还没什么。

李廷这一套新书拿过来,瞧着就壮观。

李廷也是个悲伤去得快的性子,嘿嘿一笑:“是吧,我也觉得好看。

崭新的三四十本书放在这,力量感十足。

爱书的人看到这一幕,馋得口水都能流下来。

纪元想了想道:“先放起来吧,咱们宿舍大多都没有这样的书,难免惹人眼。

李廷点头,收拾书的时候,倒是嘿嘿又笑了。

他的书,他的新书。

两人正收拾着,同宿舍的常庆,陈志良,还有另外两个学生进来

这里虽然是十人间,但平时只有六个住宿的学生,剩下四个都是县城的学生,平日不在这住。

常庆眼尖,虽然没看到被收起来的整套书,却看见李廷方才拿出来的《礼记一》。

“这是新书?”常庆开口道,“多少钱买的?”

其他舍友也好奇地围过来,每个人眼里都写着艳羡。

能住在宿舍的,肯定是贫家子弟,看到新书比看到新衣服还喜欢。

李廷顿时紧张,还好按纪元说的,把整套书收起来了,不然肯定更惹眼。

纪元倒是一如平常,虽然有些羡慕李廷的新书,却也不多,依旧抱着自己抄录的书籍看。

都是字,都是书,只要内容对了即可。

他在看的倒不是五经,而是在赵夫子那抄下来的各种集注。

从正月十六入学,到如今二月十三,他总算给看得差不多了

经典集注果然不一般。

这些集注看完,再去看自己之前写的四书义题,实在浅薄,十篇里有一两句能看的,竟然都算不错的。纪元正感慨,听舍长常庆道:“今日早些睡吧,明日收假,明经博士他们也回来了,肯定有话要说。”县试结束,以前去给乙等堂童生补课的老师们都回来了!

四书夫子,五经博士。

还有县学的严训导,通通都回来了。

作为比纪元,李廷他们入学早的学生,常庆提醒道:“接下来的日子,可不会如上个月那般松懈。等到第二日看到严训导,纪元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

严训导话不多,直接发了一页纸,上面大写着《正荣县·县学校训》。

“三日之内,背熟。到时我会抽查。”

背校训?!

丙等堂五十五人。

其中二十为新生,三十五为老生

新生们面如土色,老生们嘿嘿一笑,他们早就会背了!

如果说,这对二十新生来说,是第一重暴击,那严训导接下来的话,便是第二层暴击。

“前段时日太忙,入学考试的排名还未公布,明日便会张贴出来。

纪元同样不敢置信。

入学一个月了!

他以为不会公布大家的排名,毕竟考进前二十即可。

没想到他还是低估了县学的严苛程度。

纪元也好奇,自己会是什么名次。

二十新生战战兢兢。

心里猜测自己的排名。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完美中锋 八零换亲当后妈,冷硬糙汉掐腰宠 诡物猎人 巫师:我能提炼万物 权游:青铜与火之王 怪异收容专家 我的玩家二周目 北境王权 兽世生子:生,都生,生多点好啊 普通人,但封神[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