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女生小说 > 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 > 第 78 章

第 78 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向5t5告白失败后 女神?哪里有捡垃圾重要! 静候佳音 被龙傲天听见心声后 天使杂货铺经营日志[全息] [快穿]数风流 南风未眠[破镜重圆] 我有读心术:读懂女明星 七零之改嫁男主他哥 明知故陷

“皇上, 这几日不太忙,您可以出宫散散心,最近京里可热闹, 大家都在问其他省什么时候才能建铁路。”

雍正轻笑:“不只是百姓吧, 是不是官员们也在问?”

张廷玉笑着点点头:“官员们问得也不少,就算臣这里,也有不少安徽籍的官员来质问我了。”

“质问你?”雍正惊讶。

“质问臣这个御前红人, 怎么不给家乡百姓捞点好处。如今刚归到大清的藩属国都能建铁路了,怎么安徽连个规划都没有。”

雍正笑骂一句:“胡闹, 他们既然是朝臣,难道不知道为何要先建北线和西线铁路?”

“知道归知道,但是涉及到自身利益,还是想多问一句。”

雍正嗯了声:“既然如此, 你写一篇文章, 下半月发到大清报上, 把咱们的规划对天下百姓说清楚。”

张廷玉也是这个意思;“臣以为, 这都九月了,马上就要秋收了,等忙完秋收, 各省要修路、修水库, 若是有余力,也可提前把火车的线路慢慢平整好,待以后火车铁轨铺过去时,也能省些事。”

菁华大学给出来的三纵三横火车线路布局都是直来直去, 但是落实到实际修建中, 以这个时代工匠的本事, 根本凿不穿沿途的那些大山, 也渡不过许多大河。为了尽快建好火车北线的线路,开山建桥太难的地方直接绕过。

若是能打通山脉,不用绕路,那就最好不过了。

“愚公移山,不是一代人两代人能做好的事。咱们如今只能先把铁轨铺起来,等后代人打通山脉了,再建新的铁路吧。”

“皇上说得是。”

北线的火车修建已经上了正轨,西线还未开始,雍正得了些许空闲,这日一早,准备出宫去天津走一走。

雍正体察民情,谁也没告诉,带着苏培盛和几个侍卫,去火车站亲自买火车票,最早一班的坐票卖完了,买了几张站票,雍正一路从北京站去天津,这个体验倒是头一回。

到了天津下车,雍正对苏培盛说:“每隔一段时日来天津,天津都会变得更热闹一些,可见这里发展得好。”

“爷说的是,奴才现在还记得,九年前咱们来天津参加菁华大学的成立那日,菁华大学前门冷冷清清,后门也还没有繁华的商铺,如今天津这小块地方,读书的、做生意的、过日子的,到处都是人。”

天津火车站原来建在钢铁厂外头,后头为了疏散人群,火车站建到西边一块空地上,离菁华大学有六里远。这才几个月过去,从天津火车站到菁华大学,中间这六里地陆陆续续建起了房屋,来往商人、百姓繁多。

“几位爷去哪儿?要坐马车去,送去菁华大学一人只需三文钱,到港口五文钱。”

“多谢,暂且不用。”

雍正一行人穿得像是来做生意的商人,一出火车站就有人来揽生意。

雍正站在远处看了会儿,不过半刻钟,那辆马车上坐满了人,车夫笑着吆喝一声,赶着马车往东去。

雍正笑着对苏培盛道:“这生意真好做。”

“小生意罢了,赚个辛苦钱。”

雍正不坐马车,六里路慢慢走过去,热出了一身汗,他摇着扇子,走到菁华大学后门,往里面看了眼,学校里特别热闹。

“大爷,学校里忙什么呢,这个点儿不上课?”

大爷端起大茶杯抿了口,笑道:“这不是刚开学么,今日学校里社团招新,热闹着呢。”

“哦,哪个社团最受欢迎?”

“那我可不知,不过去年最受欢迎的社团我知道,一个是外语学院开的蹴鞠社,一个是会计学院开的求职社。”

“求职社是做什么的?”

“帮学生找差事的,比如你家的孩子想学外语,在外面找不到老师教,你就可以出银子交给求职社,求职社从社团里给你介绍个学生当老师。”

“哦,这个社团就是个牙人。”

“没错,就是这么个意思。”大爷乐呵道:“您一看就是尊贵人儿,若是你家需要老师,一定选咱们学校的学生,咱们学校的学生呀,靠谱。”

雍正来了谈性:“听说菁华大学的学生都很忙,有空做这些差事?”

“傍晚抽半个时辰一个时辰还是行的嘛。咱们学校的学子一半是长福庄出来的孩子,日子过得苦,做些零散差事,多赚些银子补贴补贴嘴巴也是好的。”

“大爷您这话说得不对,长福庄的孩子虽然是孤儿,进了长福庄,他们的命就比一般人家的孩子好出许多了,不算苦。”

大爷笑道:“你这般说也对,也对。”

雍正站在门口跟大爷攀谈,聊得正起劲儿,永乐和弘时两人从后门出来了。

永乐惊讶道:“……您怎么来了?”

看门大爷不认识弘时,但他认识校长的宝贝闺女,他笑:“公主,您家来客人了?”

永乐含笑点头。

大爷惊讶地哦哟一声,再看雍正:“原来您真是贵人。”

雍正笑道:“祖上积德,认识你们家校长。”

“能认识咱们家校长,那您祖上可是积大德了。”

永乐和弘时扑哧笑了,弘时笑道:“大爷,您是会说话的。”

“大爷您先忙,我这就先回去了。”

“哎,公主您慢着点。”

已经午时了,雍正还没用午膳,回到府上,永乐吩咐厨房送饭才来,不必讲究,做些日常的菜来就行。

“皇阿玛,您今儿自己来的?来瞧我?”

“顺便来瞧瞧你。”

弘时轻哼,他就知道,肯定不是来看他的。

雍正笑着问永乐:“刚才听看门的大爷说,长福庄出身的学子只能占一半了?”

“嗯,这些年大清各地来菁华大学求学的学子越来越多,以前这些学子只会背书写文章,如今数学都学得不错,通过菁华大学入学考试的比例也逐年升高。”

“好事,说明大清各地的书院教学也越来越务实了。”

永乐也有这个感觉:“对了,为了尽快建成铁路,蒸汽火车专业今年扩招了,招生人数翻了一倍。”

这个事雍正知道,九弟妹提前跟他讲过:“其他学院没有扩招?”

“没有,额娘说咱们学校的老师不多,学生太多顾不过来,不能轻易扩招。”

永乐想起一件事:“对了,今年咱们学校的蒸汽火车专业、外语学院、农业学院、会计学院的新生中都有中了进士学生。我额娘说,这些人是把咱们菁华大学当作当官前的职业培训了。”

雍正大笑:“这些学子挺聪明。”

永乐轻哼:“咱们学校读书都是免费的,菁华大学给朝廷免费培养的用的官员,四伯不表示一下?”

“是得表示一下,这样,以后每年从我的私库中拨五十万两银子,当作朕给菁华大学的补贴。”

“多谢四伯,四伯大气。”永乐夸张地道谢。

雍正笑问:“朕这般大气,在你们菁华大学捐助榜单上能排第几?”

“五十万两银子,勉强进前二十吧。”

“才勉强前二十?”

弘时嫌弃道:“皇阿玛,您知不知道,咱们大学前五的捐助人都超过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这么多?”

菁华大学建立也不过九年,超过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年捐款接近两百万两。

一年给大学免费捐两百万两,除了一个虚名,什么都没有,他们也愿意?

“皇阿玛,能跟菁华大学牵上关系的虚名那不是虚名,那是实打实的好处。”

捐助排名前四的人分别是四大商行里领头人,江升、王伦、周齐寿、林敬,排名第五的是江西商帮的领头人梅识。

江西商帮买卖茶叶、瓷器、药材、大米,有钱着呢,四大商会崛起的时候他们一直不吭声,直到菁华大学成立后,出了蒸汽船,他们才逐渐冒头,猛砸钱,把自己砸到了跟四大商会平起平坐的位置。

菁华大学建立之初缺银子,找四大商会投资充钱,江西商会没有赶上这一回,后来梅识亲自上门拜访,投了三百万两,跟投两百万两的江、王、周、林四家享受同等优惠。

江西商帮跟朝廷打交道少,雍正对江西商帮不是很清楚。

弘时:“江西商帮又叫江右帮,中小商人居多,跟四大商行有些不同。”

自古以来,官商之间的关系说不透,讲不明。二者之间某种程度上相辅相成的关系却一直都在。

江西小商人有实力却不如四大商行成气候,出不了大商人,这和江西这么些年没有出过大官也有关系。

上头没有庇护,下面的商户就不敢出头。菁华大学给了江西商人一个新路子,江西出不了大官,只要和菁华大学加强关系和合作,他们也能安安稳稳赚大钱。

“中小商人呐。”雍正陷入沉思。

永乐知道四伯在想什么,永乐道:“我额娘说,等全国的火车线路都建起来了,大家不再惧怕出门做生意被劫道,中小商人会逐渐多起来,咱们大清的流动性会加强,商税也能多一些。”

一条线路能带动沿途许多百姓的生计,于朝廷也有益处。

雍正还总结不出要想富先修路这种简单直接的金句,但江西商会的崛起,让他看到了建火车的另一些好处。

等到三纵三横的火车线路修通了,一定要继续规划新的火车线路,尽可能地串起更多的州府。

煤矿、铁矿都是现成的,挖就是,运就是了。

雍正想到了新南疆,笑道:“永乐,你额娘真是朕见过最有远见的女子。”

厨房上菜了,永乐道:“我额娘又不在,四伯您快别夸了,赶紧吃饭,一会儿我和弘时还要回学校。”

“那就快吃。”

下午永乐和弘时去学校,雍正等在门口,弘时跑了一趟副校长办公室给他爹弄了个临时证,雍正这才进门。

弘时把他爹带进学校就不管了,雍正一个人在学校里逛着,逛到外语学院,外语学院进门后的大厅里挂着一幅世界地图,每个国家的名字都用这个国家的语言标注着。

走向世界,从我辈开始!

蒸汽机学院里,大厅里挂着一张世界海图,一张大清地图,若是仔细看,大清地图天津到北京,有一条短短的铁路线。

雍正站在大清地图前思忖良久,最后他决定了,等他回京就催张廷玉赶紧把那篇文章写出来。

大清从上到下既然有了一致的目标,那就把目标清晰地写出来。

一篇文章而已,张廷玉随手就写好了,等到五月十五那日,新一期的大清报刊发,百姓们看着第一期三纵三横铁路线,第二期串联许多州府的铁路网,一个个心里都满意了。

“我就说嘛,皇上肯定念着咱们徽州府,安南省都有铁路,咱们怎么可能没有。”

“我老家南阳府也有规划,只是在第二期,不知道还要等多少年哦。”

“慢慢修吧,等咱们收完粮食空闲了,也去铁路上做工,帮朝廷修快些。”

“朝廷管饭还给工钱,怎么着都要去嘛。”

百姓不怕辛苦,就怕看不到好处的辛苦。如今知道以后自己家乡也能通铁路,一个个都有了干劲。

朝廷官员手中握着普通人没有的权力,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张廷玉这个主要负责人很快就感受到了,和建铁路有关的公务比以前进展得更加顺利。

张廷玉顿时明白统战的意义,不就是写文章么,他伸手就来!

《大清铁路的规划细节》《我辈修铁路,后代子孙享福》《铁路—富民强国之大计》……类似的文章完一篇又一篇,他自己写还不算,还跑去找雍正、叶菁菁、唐子归……都给他写。

短短半月之内,张廷玉靠自己努力,以及发动的人脉,总共到手三十篇铁路相关的文章,他把这三十篇文章送到雍处,雍正亲自写了序言,定了个《大清铁路全书》的名字,送到官坊印刷出版,十月初,这本书就出现在京城大大小小的书铺中,卖得极为火爆。

《大清铁路全书》卖爆的时候,姚元景带着郑卫及其安南国皇室之人刚到天津港。

为了面子上好看,主理礼部的十二贝勒胤裪准备了好大的排场迎接郑氏家族,弘曙这个报馆的副主编出现在现场,给写了一篇短文章。

大清朝廷对他们的欢迎让郑氏家族之人十分受用,只有丢了安南国王位的郑卫全程黑脸家,可为了保全自己以后的好日子,郑卫不得不低头,下船后,去火车站的路上,郑卫跟胤裪这位礼部主理,皇室代表,十分客气地说着话。

郑卫看到火车后,一句话都不想说了,他整个人处于一种巨大的震惊当中,大清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吗?

郑卫茫然片刻,急忙扭头找姚元景:“姚大人,本王记得你亲口说,要给安南省修火车?”

“卫郡王没记错,朝廷确实要给安南省修火车,负责给安南省修铁路的铁道副总督朱大人已经去开化府了。”

姚元景微微一笑:“卫郡王放心,在大清治下,安南省百姓会过得跟大清百姓一样好。”

“希望如此吧。”郑卫的语气又落寞又充满着希望。

胤裪拿出两本《大清铁路全书》,一本给郑卫一本给姚元景。

“郑郡王和姚大人瞧瞧,这几日热卖的书,如今没有门路都买不到。”

姚元景大概翻了翻书,他笑道:“张廷玉最近搞出来的吧。”

“正是,前几日刊印的时候张大人还说呢,可惜您不在,要不然,多少还能再凑十篇文章出来。”

姚元景笑哼一声:“他呀,就知道打我这个师兄的主意。我都这岁数了,还要给他兜底。”

“您年华鼎盛,说什么这岁数了。”

“年华鼎盛那是你们,我的孙子都已十几岁了,再过几年,我都到该致仕的年纪了。”

张廷玉今年都已四十有四,姚元景比张廷玉年长十岁,单从年纪论,姚元景年不小了。

只他不显老,叫百姓看来,他这位在内阁位置上坐了六七年的首辅,瞧着还十分年轻。

“姚大人,四哥前些日子还跟我们兄弟说,庆幸他手下有你们这批能担事儿的大臣,等到铁路修好,外御强敌后,把一个盛世交到下一任皇帝手中,他能跟你们一块儿退下养□□谱一曲君臣佳话。”

姚元景笑了起来,他也希望能看到这一日。

前半生官途坎坷,后半生得遇明君,仕途顺畅,为君为国为民作出些许成绩,他十分满足。

胤裪和姚元景期待着大清即将到来的盛世,为大清盛世被自愿当了块垫脚砖的郑卫,根本没听仔细听姚远景和十二贝勒在说什么,他全副身心都被手中的书吸引了。

火车到站,郑卫才看完第一篇大清铁路规划,看完后他只有一个想法,大清即将腾飞,安南国百姓能这时候能成为大清子民,是安南国百姓的幸事。

“卫郡王,请下车了。”

郑卫从马车上下来,看着这繁华陌生的地方,这对他们郑家来说,不知道算不算幸事啊。

郑家人进京对见多识广的京城百姓来说,也就新鲜了两三日,等雍正忙完,举行宫宴招待郑家人时,京城百姓已经对这位卫郡王无感了,包括百官也是。

举行宫宴,皇室宗亲和三品以上高官自然是要到的。这场宫宴是为郑家人举行,宫宴上最追捧的不是郑家人,而是瑞亲王一家。

皇上赐菜,皇后敬酒,皇子们跟瑞亲王家的阿哥们关系十分亲近,宴会才进行到一半,几个小阿哥就跑出去玩儿了。

郑卫打量着大清朝最有权势的一对亲王夫妻,对他们充满了敬畏。

忠亲王不过是一个在夺嫡中失败的皇子,就能把安南国玩儿得团团转,这两位是除了大清皇帝之外夺嫡中最大的胜利者,他们的心计定然比忠亲王更胜一筹。

叶菁菁轻瞥了郑卫一眼,连自己的想法都藏不住的人,输给胤禩也正常。

雍正举杯:“敬卫郡王。”

朝臣百官们齐刷刷举杯:“敬卫郡王。”

“臣,郑卫,谢皇上恩典!”

雍正微微点头,这小子听得懂话就成。

宴会快到尾声,叶菁菁拍拍胤禟,她出去更个衣。

“你去吧,爷在这儿等着你。”

“嗯,我去把弘年、弘希叫回来,等我回来,咱们就回家。”

“好。”

“额娘,我跟您一块儿去。”

“那就走吧。”

瑞亲王福晋母女俩起身离席,皇后略坐了坐,也起身离开。

弘晖夫妻对视了一眼,弘晖借着给福晋夹菜,小声道:“放心,额娘知道轻重。”

董鄂蓉蓉点了点头,希望吧,希望皇额娘知道轻重,不要再说出不该说的话得罪了姑母母女俩。否则,她不是给弘晖找助力,而是给弘晖找不痛快。

董鄂蓉蓉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她有个小名叫容容,只有家里亲人才会这样叫她。家里的奴才,和外面的人,都只称呼她董鄂家的大格格。

后来,姑母建了菁华大学,成了内阁阁臣,全天下人都知道姑母的名字。京城里的贵族宗亲们,也开始流行起给家里女儿取大名的风潮,传出去叫人知道,他们家的女儿也和男子一样有名有姓,和男子一样贵重。

董鄂家的女儿也取了大名,她叫董鄂容容,阿玛觉得不如跟姑母一样加个艹字头,也能沾沾姑母的福气,以后一生顺遂。

她确实沾了姑母的福气,若是没有她这位有权有势的姑母,她也不会嫁入皇家,皇后这位婆母也不会对她高看一眼。

皇后是她婆母,董鄂蓉蓉自然敬着她,可皇后六月时要给她娘家侄子说亲得罪了姑母,董鄂蓉蓉就不那么敬着她了。

弘晖说她额娘哪里都好,只是偶尔会为了他做出些不理智的事。董鄂蓉蓉听了只想笑,她很想告诉弘晖,蠢就是蠢,别找借口。

为这事儿,董鄂蓉蓉专门回了趟娘家,祖母、额娘陪着她去都统府给堂祖母请安,堂祖母知道她是为什么事而来,堂祖母告诉她:一码归一码。

一码归一码,姑母对她这个侄女,弘晖这个侄子,以后还是一切如旧,但皇后么,就只是皇后。

她把这句话带回府,弘晖听了后沉默了许久。

皇后被雍正训斥后就想找九弟妹道歉,可九弟妹一家去了海参崴,她没有道歉的机会。八月底九弟妹一家回京后,九弟妹一次都没进宫过,她作为皇后不能出宫,只能在宫里等着,好不容易等到了这次宫宴。

“九弟妹,上次永乐之事,是我这个做嫂子的考虑得不周到,还请你见谅。”

“永乐什么事?皇后如此说,倒叫我不明白。”叶菁菁嘴角微翘,眼里却一丝笑意也无。

皇后脸上的笑容一下僵了,九弟妹不称她四嫂,却称她皇后。

“图扬七月底已经成婚,我……”

“哦,还未恭喜皇后娘娘侄子大婚呢。”叶菁菁笑眯眯地打断皇后的话表示自己不想听。

皇后叹气,无话可说了。

叶菁菁点点头:“晚上风冷,皇后娘娘别在院子里站太久。胤禟还在等着我,这里就告辞了。”

叶菁菁告退,问永乐上哪儿去了。

慧心忙道:“公主身边的丫头说去御膳房了,好像听说咱们家两位阿哥在那儿。”

御膳房离这儿就两个院子,叶菁菁走过去时,永乐已经把弘年和弘希抓出来。这两个臭小子,手里抓着一只鸭腿吃得正带劲儿。

“宴桌上的不吃,跑来这儿偷嘴了?”永乐瞪他们。

弘历笑嘻嘻:“永乐姐姐,桌上的肉都冷了,没有御膳房刚出锅的好吃呀。”

“你们倒是挺会吃。”

叶菁菁笑着对弘历说:“我要带他们俩走,你留下继续吃还是跟九婶一块儿。”

“我跟九婶一起走,一个人偷吃没意思。”

“呵,你厉害,偷嘴还偷出心得来了。”

叶菁菁带着三个小的回去,雍正不在,宴席差不多要散了。

熹妃笑着过来:“多谢瑞亲王妃把这浑小子给带回来,刚才我还头疼上哪儿找他去。”

“熹妃娘娘客气。”

弘历刚啃完鸭腿,没处擦手,相中了他额娘披风上垂下来的披帛,扯过来一角当手帕用。

弘希见了也想伸手,被叶菁菁眼疾手快地扯回来,又把手中的帕子丢给他。

“熹妃娘娘,家里还有事,我们就先走了。”

“瑞亲王妃慢走。”

叶菁菁拉着弘希和弘年,永乐喊了声阿玛,胤禟正在跟几个兄弟说话,他跟兄弟们打了声招呼就过来了。

卫郡王还未走,在太和殿门口站着,在等他们夫妻。

“见过瑞亲王、瑞亲王福晋。”

“卫郡王客气,不知卫郡王在此等我们夫妻,可有要事?”

卫郡王道:“确实有要事,我家儿女今年也十余岁了,我想送我家儿女到菁华大学读书,不知可否?”

“只要是大清人都可进菁华大学读书,只是有一点,卫郡王既然知道菁华大学,应该也知道要进菁华大学只能凭自己的学识考进去。”

“自然。”

卫郡王未必没想过凭他的身份走后门进菁华大学,皇帝说叫他问瑞亲王福晋,瑞亲王福晋说要他儿子自己考,他也就只能认了。

出宫上马车后,胤禟冷哼:“咱们大清的皇子要进菁华大学都必须考试,他郑卫一个外姓郡王,真以为自己是天王老子,他想进菁华大学就进菁华大学?”

“好了,郑卫又没有说什么。”

“是没说,但是心里肯定这般想了。”

叶菁菁瞪他:“你多大岁数了,还能不能更幼稚一些,别人怎么想的你也要管?”

“我……”

胤禟正想替自己说话,看到女儿偷笑,两个儿子睁着大眼睛看着他,胤禟一下笑了:“永乐不许笑,你们两个也不准看,爷叫你们看了吗?”

叶菁菁也忍不住笑,轻轻给他一巴掌:“又来了,说了多少回了,你这人,在外人面前挺像那么回事的,怎么一到我面前就这么绷不住。”

“爷不喜欢那些给你添麻烦的人,一天到晚没个消停。”

永乐无语:“ 阿玛,您不想想我额娘如今什么身份,那么多人盯着她,有盼着额娘好的,自然也有的是想从额娘身上得些好处的人,这个您都不知道?”

不是不知道,只是讨厌,接受不了。一想到那些人给福晋找事儿,胤禟就想打人。

“卫郡王不过是问句话的事,阿玛您也接受不了?”

叶菁菁对女儿道:“你别念叨你阿玛了,我看他今儿喝酒喝多了,让他歇歇。”

永乐轻哼:“额娘您就偏心我阿玛吧。”

听了女儿这话,胤禟更是得寸进尺,脑袋靠着福晋的肩膀,手搂着福晋的腰,贴得紧紧的。

永乐:“……”

弘年/弘希:“哇哦!”

永乐捂住两个弟弟的眼睛:“别看,伤眼睛。”

“姐姐别动我,我想看。让我看嘛!”

“叫你们别看是为了你们好!”

“要看要看!”

永乐一个人按不住两个小的,三个人在马车上推来攘去,弘希挠到永乐胳肢窝,永乐没忍住笑了起来,弘希弘年一起扑上去,挠的永乐哈哈大笑。

“别,再使坏小心我揍你们。”

“来呀来呀,姐姐揍我呀。”

胤禟胳膊一使劲儿,把福晋抱起来放自己腿上:“咱们躲开一点,小心打出血来溅咱们身上。”

叶菁菁白了他一眼,把他嘴唇捏成鸭嘴。

一家人笑笑闹闹,都回府了,还不肯下马车,慧心打开马车门:“主子们,到家了。”

弘年和弘希从马车上跳下去,永乐忙追:“你们两个给我站住!”

“略略略~就不,抓我呀!”

胤禟想抱起福晋下马车,叶菁菁拍他胳膊,赶紧松手,外头那么多下人盯着呢。

胤禟只好松手自己先下去,他的手朝上伸过去,叶菁菁扶着他的手慢慢下马车。

一阵冷风吹来,冷飕飕的。

“这才十月晚上的风就这般冷了,今年会不会提前下雪?”

“不知,就算不提前下雪,等到入冬后,海参崴钢铁厂那边进度也会慢下来。”

夫妻俩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话,回主院后,洗漱收拾完回房间休息。

天色已晚了。

风吹云动,天上的乌云被吹开,银白色月光洒在窗台,再流泻进卧室,被床沿的纱帘挡住,只剩下一点微弱的光透进床帏。

枕着他的肩,叶菁菁浅浅打了个哈欠,声音懒懒的:“出宫时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四嫂。”

“嗯,一部分吧,也不全是因为四嫂。”

胤禟可以说是在大哥二哥夺嫡中长大的,大哥没机会后二哥、三哥、八哥争夺,其他兄弟们被卷进去,他真的看够了,也厌恶够了。

“四哥登基才九年,他年岁也不大,后宫里就已经暗潮涌动了。皇子们之间关系还可以,叫他们额娘挑拨着,以后兄弟之间渐行渐远,兄弟情也会慢慢被磨没了。”

“或许是皇子们从小受的教育与我们兄弟那时候不同,弘晖、弘盼、弘昀、弘时他们兄弟都在天津读书,他们能接触到平民、商人、大儒,这些见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他们不像我的那些兄弟们一样眼里只盯着皇位,可人真的经得起挑拨吗?”

何况,挑拨他们的还是他们的亲额娘。

“福晋。”

“嗯?”

“你说,如果四哥立太子怎么样?”

“你忘记了,四哥说过,他不会立太子,他不想被他立为太子的那个儿子成为靶子。”

胤禟叹气:“咱们皇家,好不容易过了几年清静日子,这要是起争端,我真是不想看,到时候咱们夫妻带着儿女出京吧。”

“不用如此担心,四哥会处置。”

这些年来,雍正的全副身心都用在前朝,后宫他都交给皇后管着。六月时皇后起了心思,雍正就警惕起来,他不再完全信任皇后的话,自己把后宫抓起来。

乌拉那拉家,齐妃娘家,熹妃娘家,裕妃娘家,这四个有皇子的后妃家族,只有裕妃娘家最老实,其他都不是省油的灯。

“九弟妹跟皇后生了嫌隙?”

“奴才觉得应是。”

雍正轻叹,九弟妹本来对皇后就不如三嫂、五弟妹、十弟妹亲热,九弟妹十二、十三、十四的弟妹都比对皇后好,皇后想用永乐的婚事拉拢九弟妹,触了九弟妹的逆鳞。

“苏培盛。”

“奴才在。”

“皇后那里就别管了,你去给大福晋传个话,叫她有空闲了,多去瑞亲王府坐一坐。”

“奴才知道了。”

皇上从未明确说过看好哪位皇子,苏培盛几个常在皇上身边伺候的人心里都十分清楚,皇上看好大阿哥弘晖。

皇上是开拓之君,皇上选大阿哥,选的是守成之君。

皇权的最中心,有些变化看无声无息,但只一点点小变动,就足够让人心惊,也能让身在其中的聪明人,看懂皇帝的意思。

皇后依然还是皇后,后宫的权力也依然在她手里握着,可皇上对大福晋的偏倚,动摇了皇后在后宫的绝对权力。

皇后不再是之前那个自信的皇后了,对后宫也握得不如以前紧,齐妃、熹妃、裕妃、年妃等后妃都暗暗喘了口气。

皇后手中的权力被分薄了些,偏偏分薄她权力的是她的儿媳,皇后为着儿子弘晖,也不会跟大福晋对上。

皇后松手,后妃得利,齐妃、熹妃刚动起来的手脚又停下了,后宫又回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中。

雍正观察了些时日,对后宫的现状满意了,也就不再紧盯着后宫,把目光转到前朝。

入冬了,云南开化府几乎不受冬日影响,十一月下旬建好了钢铁厂,从新南疆运回来的煤炭和铁矿大量往红河港去,再从红河港走水路运到开化府。

第一批煤炭和铁矿运进来时,胤禩亲自在红河港迎接,八福晋也带着儿子来看热闹。

“阿玛,好大的船。”

胤禩抱起儿子弘喜,弘喜指着后头的大船:“阿玛,大船能开进来吗?”

胤禩也不知道,只能试试。知道要从红河港运矿后,胤禩已经叫人把沿途河道清理过了,若是大船还过不去,只能换小一些的船运货。

胤禩在港口守了一日,半下午有人来报,有大船触底,正在卸货。

“主子,听他们说,冬日里本来水流量就比雨季时小,加上河中泥沙沉积比较深,海军的大船过不了,只能换成普通商船。”

“知道了,那就换商船吧。本王会安排人手帮他们卸货。”

为了不耽误运矿,小船的矿运到红河港,大船还是北山运到海参崴先屯着。

海参崴连日大雪,这段时日生产的铁轨已经把仓库堆满了,田文镜给工厂的工人放假,等他把这里的情况汇报给皇上,等朝廷消息。

工厂里的年轻人居多,哪里闲得住,没事儿干就自己找乐子玩儿。

海参崴有家叶氏商行的造船厂,这个船厂不是搞生产的,主要是做研发。这日造船厂要试新船,听说要往北方海域开,一群年轻人都想去看热闹,顶着寒风就跳上了船。

孔渔本来在屋里看书,不等他拒绝就被拉出了门,等上船后孔渔才来得及问他们去哪儿。

“哈哈哈,船厂那边的校友去北方海域试船,我们准备去钓鱼。听说北边那片海去的人少,海里的鱼特别大,以前有人钓到过一两百斤的大鱼。”

寒冷的海风吹得孔渔连忙往船舱去,船舱里摆着好些大木桶,还有许多大网。渔网的洞眼宽,两三斤的鱼甩甩尾巴就能游过去了,这一看就是捞大鱼的网。

孔渔是南方人,本来就怕冷,在船舱里待了会儿,他还是有些受不住,转身去动力舱。

“动力舱里夏天没人想来,这一到冬天呀,这里就是最抢手的地方!”

烧炉子的兄弟刚铲了两铲煤,旁边一个人就给他抢了:“校友,让我帮你干一会儿。”

“你起开,瞧你瘦得跟玉米秆儿似的,等你铲煤,船都跑不起来。”

“怎么着,你们今儿是要测试船速呀?”

“就是测试船速来了。”

测试船速他们就不瞎掺和了,让他们搞蒸汽船的人自己来。

孔渔没进去,就站在动力舱门口就觉得暖和了,他也不搭话,静静听他们闲谈。

新研发的这个船确实跑得快,在甲板上做记录的几个年轻人跑进来烤火:“快归快,比起快船来还是差了许多。”

“有进步就行,你们想把大船的速度搞得跟那个只有速度的快船一样快,恐怕还要努力许多年。”

“你们新改的这个蒸汽机能用到火车头上吧?”

“应该可以,不过线路你们得自己根据火车的改一改。”

“叫孔渔去改,蒸汽火车线路他最熟悉了。”

说话那人看到孔渔站在门口,笑道:“孔老师进来坐嘛,都是老熟人,怎么着,你还不好意思了?”

孔渔轻笑:“没……”

孔渔的话还没说完,船舱突然剧烈晃荡,坐在小板凳上的人全都滚了一地,一个年轻人坐在炉子旁,炉火燎坏了身上的衣裳,要不是被铲煤的兄弟拉了一把,半个人都要冲进炉子里去了。

人刚安全,实验船突然一个大甩尾,刚站起身的人又摔了个狗吃屎。

“谁他妈开的船,技术这么烂,想害死咱们这些兄弟姐妹不成?”一个被撞到了后腰的小年轻骂骂咧咧站起来。

“去个人,问问咋回事。”

孔渔已经跑出去了,甲板上跑进来一群学生冲向储存室和他对上。

“发生什么事了?”

“沙俄的兵占了咱们库页岛,刚才朝我们开枪了,船长急刹了,咱们的船在往后跑,换跟在咱们后面的海军大船怼上去。”

他们这艘船是测试船,船上没有火炮,只有储存室里有火枪。一般测试船之遥跑得远一些,屁股后头都会跟一艘海军的船作为保护。

“玛德,毛子怎么来咱们的地界了?”

“他们不是在欧洲打得火热么,有空来咱们这儿插一脚?”

通过菁华大学入学选拔的学生,都会去军营训练半个月,会打枪是基本的,大家一人一把枪冲向甲板。

“船长,掉头,咱们冲过去!”

“冲个屁,咱们船上又没有太平炮,叫有炮的船冲去!”

他们测试船上的这群年轻人都是技术工种,换下他们怼上去的海军船那都是在南海身经百战的战士,打的炮又快又准。

孔渔他们都挤在甲板上看,海风吹得眼睛睁不开,看不清楚。

“船长别怕,船往前开一开,兄弟们看不见。”

试验船往前捎一稍,顶在前头的海军大船打出旗语,叫他们滚!

船长默默地把船往后退一截儿。

“不用慌,只叫我们滚,没说叫我们回去叫人来,说明问题不大,他们能解决。”

身边一个兄弟拍拍孔渔肩膀:“别怕。”

孔渔哭笑不得,他怕什么,他去叶家坡的时候又不是没见过海军打仗。

来回拉锯试探……花了两个多时辰,海军的船靠岸了,一群海军冲上岸去,把这群人都抓了。

“怎么样,抓了多少人?”

他们的船也靠岸了,海军叫他们都待在船上,他们伸长了脖子看,一串一串的洋人被绑回来,有好事的一个个数着。

“别数了,你们马上开船回去告诉田大人,沙俄派了五百兵入侵咱们库页岛,叫田大人马上上奏朝廷。”

“你们不回了?”

“我们留在这儿驻守,你们先回去传消息,再叫海军派人来。”

实验船调转船头回海参崴,消息带回去后海军都炸了。

“咱们两三天跑一趟北边海域巡逻,怎么才一两天没去,沙俄就出现在咱们岛上了?”

“这群狗东西,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咱们不在的时候偷摸跑来。”

这倒霉催的,消息禀报上去,他们这些换防的海军要倒霉了!

一个个,气势汹汹地开着船去库页岛,火炮、火枪都备得足足的。

五百俄国人入侵库页岛,这个消息虽然震惊,军机处、内阁以及雍正本人一点都不惊讶。

不管是试探还是什么原因,沙俄开始关注东边,只能说明一件事,欧洲尽在他们掌握之中。

胤祯起身:“四哥,我今日就去海参崴。”

“去吧,朕叫快船给大哥送信,尽快调海军去海参崴。”

雍正目光坚定:“咱们不肯让出土地,那么跟沙俄迟早都会有一仗!”

“是!”

叶菁菁觉得:“虽然早打晚打都是打,咱们最后还是晚些打。沙俄只来了五百人,肯定只是试探,冬天打仗他们也不敢!”

姚元景、张廷玉都赞同叶菁菁的话。

“管他真打还是试探,咱们都不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穿越之我在如懿传重生当皇后 异世界穿越日记 穿越雪豹成为周卫国 鬼灭:开局就给错了系统 不当人的精灵世界玩家 穿越无期,我给局长送禁闭者 神雕:重塑杨过,女侠为我沦陷 龙珠之逆袭传奇 我在南洋当皇帝,朕才是最终赢家 我,萨摩耶,可爱崽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