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是施耐庵笔下的“声东击西”的一个幌子,为什么沦落到卖刀才是本质。
秋老师:林冲是顶流高手,面对的杨志是一流高手,所以在面对杨志拼命的进攻,林冲还是游刃有余,看似很激烈,但林冲不是嗜杀之人,林冲就是想让杨志知难而退。
王伦不会武艺,其他三位的四流高手,哪里见过这种级别的比武较量,赶紧叫停下来。林冲占的上风头,想停下来就马上跳出圈外,此刻王伦和其他山寨中人都来到了林冲身后,
明老师:此时王伦有三种选择:
第一:王伦的上策是满面春风,和蔼可亲,拉着林冲的手:“林兄,恭喜恭喜,经受了考验,你已经过关。我们回山去。”对杨志连话都懒得说。
等到山上,王伦可以举行一个正式的入伙仪式,王伦正式宣布:“林冲有功,晋升为山寨的二头领,杜迁、宋万、朱贵为山寨的三四五头领”。如果林冲要推辞,王伦可以让出寨主之位去笼络林冲的心,逼迫林冲接受二头领之位。王伦还用担心林冲对自己有二心吗?但王伦没有这样选择,原因还是心腹人那里就交不了差。
第二:王伦选择的中策:王伦的做法与上策差不多一样,只是林冲仍然是四头领这一个差别,如果是这样,王伦就要担心在心腹人那里交不差!
第三:王伦最终的选择是下下策,当王伦听说是被劫的人是杨志的时候,王伦想到了一个方法,让心腹人能满意的说法,力邀杨志入伙做六寨主,再次许诺心腹人做七寨主,便力邀杨志上山一叙。
秋老师:王伦道:“制使,小可数年前到东京应举时,便闻得制使大名,今日幸得相见,如何教你空去,且请到山寨少叙片刻,并无他意。”在山寨聚义厅上左边是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四人,右边是上首杨志,下首林冲,这个很荒唐的一幕就在染山上演了。
王伦叫杀羊置酒,安排筵宴管待杨志,王伦提出请求杨志入伙,并拿林冲的落草说明朝廷是多么的腐败。但是王伦心理很清楚,提议是不可能实现的。
首先杨志是个官迷,一直想的都是做官,升职。同时他也看出来,王伦是不怀好意,是拿他当枪使,去对付林冲,以达到武力的平衡。
虽然杨志嘴上是不承认,但内心是认可的,自己的武艺不如林冲。所以杨志坚持自己立场,哪怕王伦不归还钱财,自己也要回东京去见洒家的一个亲眷,这就是杨志的婉拒。
杨志都讲到这个份上,王伦是正中下怀,立到同意杨志的请求,归还杨志的钱财礼担,放杨志下山。
明老师:这样,王伦的许诺又泡汤了,心腹人或者叫幕后军师的七寨主的梦想又实现不了了!
因为王伦知道一旦让他的心腹人转到台前做寨主,王伦知道自已一定是大权旁落的下场,他的这个心腹人有了名正言顺的权力,一定不会把他放在眼里,肯定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和自己分庭抗礼,现在能压制是他没有名义上的权力,但王伦又赶不走他这个心腹人。
王伦的心腹人看到这个结果,肯是是很生气,但他现在还得靠王伦,不好撕破脸面,但他也由希望到失望,最后绝望,因为他觉出了王伦在耍他。
他对王伦只剩下了恨意,也埋下了报复心理,导致王伦被心腹人忽悠,被林冲所杀的下场。此是后话,再且放一放。
王伦还是让林冲和朱贵做了四、五位头领,从此林冲开始了他的梁山岁月。
秋老师:这个章回是林冲的经历告一段落,同时又是杨志的开始。如果我们把水浒当作一个丰盛的宴席,那么这些前期章节就是这个宴席先上的冷盘,开胃的辅食。所有牵涉到的还只是几个角色。情节也都只属于个人遭遇。
真正的大幕从现在开启!接下来开始上“正餐大菜!”
欢迎大家正式开始品尝“水浒大餐”,体验施耐庵老先生超人的文学表达能力和情节掌控能力。
这是一次难得的盛宴!
明老师:在整个大宋朝的三百多年历史中,“杨家将”有若一颗闪亮的星体划过北宋初年时代的上空。
先有高梁河之战的救驾之功,后有奇袭夺取雁门关的重大胜利一下子使杨业这名来自北汉的“降将”披上了“杨无敌”美名的外衣,也才有了东京的“天波杨府”的存在和它的历史短暂的辉煌。
在经历了杨景(六郎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三代人以后就后继乏人,历史传言杨文广的儿子“杨怀玉举家上太行”,可以肯定是最终杨家又回到了他们的老家—太行山里的“火煻寨”,一直到了以杨志为代表的这一代人,杨志的异常表现让杨家主事人看到杨家重新崛起的希望。
秋老师:因为杨志从小酷爱学文习武,表现很自律,又很努力地学习,尤其是武学方面,更是天赋禀异,在同龄杨家众子弟中遥遥领先,还未满十八岁就突破三流高手,进入了二流高手的行列,这在面前这个顶流甚至一流高手都不大愿意出头的江湖上,一个二流高手已经是难逢对手了。
杨志除了表现出武艺高强之外,其他方面也很突出:做事精明强悍,安排有条理。
所以,杨家主事人这次是信心满满的走了个人生的捷径:从关西直接将杨志派到了东京,通过腐败官府流行的钱财运作,杨志先进入大宋禁军的京营混了个“出身编制”,并很快就在京营比试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参加大宋朝应试武举的资格,尤其是在随后的正式武举应试中的,顺利获得“殿司制使”这个官职。
杨志真可谓是风头一时,就连王伦那个不及第的文人秀才都久仰大名。
杨志的人生之路开局太顺利了,这就是出身将门之后几乎所有豪门子弟梦寐以求、不二选择的晋级路径,也是一条人生捷径。
明老师:当然也就有例外,此时同为将门子弟韩世忠是没有拿出这笔钱财,在武艺上也没有那么让人恐怖的天赋。
年方十五的韩世忠却是选择从东京去关西,与杨志也许是“擦肩而过”,但在与西夏对峙的前线从做小兵起步,一直脚踏实地地在边庭一枪一刀地与命运相拼博,一路也是很顺利。先是立功受到了童贯这个太监监军的喜爱,又在随着童贯大军征方腊,做先锋首战便告捷。后来更是亲自领军活捉了方腊,立下了头功。
韩世忠在南宋时期又不断立下战功,他的后妻梁氏(梁红玉)从杭州到前线蕲州传信,韩世忠回师平定“苗刘兵变”。此后又在金山大战金军,取得了胜利,“两淮”地区此后再无战事。
韩世忠因功也做到了武将所能达到的最高职位,成为担任大宋皇朝三百多年惟一的枢密院正使。
秋老师:反观“杨志”在施耐庵的笔下从口中到心中却是“指望一身本领,在边庭上一枪一刀,搏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但是在具体行动上又却是从关西到东京进行钱财运作走捷径。
杨志就是这样一个在心想和行动上“言行不一”的典型人物。
明老师:此时的宋徽宗酷爱艺术喜欢各种各样的奇花异石,上行下效。尤其是“六贼”之中的朱勔为了投宋徽宗所好,在北宋的江南闽浙地区找到并开采、加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奇石运往东京,史称“花石纲”
这一次朝廷官府推选十名“殿司制使”作为押送将领去押送十艘运送“花石纲”,从闽地沿海岸线北上,再从黄河的出海口进入黄河内河道,再沿黄河的内河道逆流而上到达东京的开封码头,这条线路主体是水运。
比起饱受北宋民众痛恨的陆路运输“花石纲”,好处太多了,尤其花费也不大。
秋老师:但是,风险非常高,一旦遇到台风,有可能全部被风浪吞没。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陆路运输“花石纲”太劳民伤财。为了平息民愤,宋徽宗甚至一度罢免了朱勔的官职,收走了朱勔的权力。
在大宋朝海运一直是很先进,很发达的。有很多有实力的船帮,他们拥有从事海上运输的能力。
为了重新讨得宋徽宗的欢心,所以朱勔才提出了水路运输这个方案。特别选派能力出众的殿司制使做押送官进行武装押运,当然最终取得的效果也让朝廷官府感到满意,令人可以接受:十艘“花石纲”运输船最终有九艘运输船顺利完成,回到了开封码头。
明老师:惟一的那艘未完成,未达到开封码头的运输船据说是在到达黄河出海口突遇风浪而沉没,而那艘运输船的押运官倒霉蛋恰恰就是这个脸带异象的“青面兽”杨志。
沉船后的杨志心情沮丧,一时间无法承受这种结果的打击,没有勇气去面对官方的沉船处罚和同僚那种异样并带着不屑冷漠怜悯的目光,选择了做逃兵,逃回了老家“火煻寨”。
如果杨志回东京请罪,官方的处罚不会太重,最多就是记大过,以后升职会受到影响,毕竟是风浪,是天灾,只要坚持这个说法就可以过关。
秋老师:杨志的逃跑行为其实是豪门贵族子弟的一种通病:“纨绔”在大家的眼中大多表现是行为乖张、不学无术、不思进取,或者花天酒地,留恋青楼,鲜衣怒马都是豪门或富家子弟“行为纨绔”。
好像跟杨志八杆子打不着,但是豪门贵族子弟还一种叫“精神纨绔”,主要表现在:一身贵族气息,眼界高,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对待下属或手下与自家下人一样,均瞧不起。在面对失败或挫折,就找借口,也经不起考验,只能或只会做逃兵。而不是勇敢面对,主动采取行动。
明老师:这一次杨志对待“花石纲”还不清楚自己错误出在哪里?在与王伦的对话中暴露了杨志在“精神纨绔”中并没有醒悟过来,自己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在这一点上,就连杨家主事人也没有觉察到杨志的这个弱点,施耐庵为杨志以后出现再次失败提前做了伏笔。
杨志和其他九位制使分别押运十艘“花石纲”运输船,自从杨志上船后,依着他的性格是不会去讨好船上的船工,但是他的那张脸乍一看还是先吓人一跳,这一点就是让杨志不喜欢,甚至讨厌这些船工,每当杨志发现船工之间私下嘀咕,他就认为船工是在议论他,讥讽他的那张脸,这让他非常的不舒服,这就是杨志的“精神纨绔”的开始发作:
大家想象一下后面杨志是如何对待手下的“军士”,就能猜到杨志会照样对待那些“船工”,对于不合杨志心情或在杨志认为是出差错的时候,杨志可以肯定会训斥、打骂、甚至鞭笞那些船工的。
在一艘船上的船工那就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小团体,很多都是过命的兄弟之情,这就是杨志和船工相互敌视的缘由。
秋老师:船商或者船帮在与货主签定运输货物的时候都有一个折损比例,这是一个不成文的做法,哪怕这次百分之百成功,也要做出是百分之八十或者百分之九十。
“天有不测风云”啊。
接下来就是让哪艘船让风浪打翻的选择,杨志与船工的如此仇视就成为沉船的不二选择了。船工只需要把部分花石挪动一下位置,杨志会天天盯着那些花石不放松吗?不可能。
那沉船就是板上钉钉。
明老师:杨志押运失败回到家乡以后,还是专心练武,痛下苦功,取得突破,成为一流高手的巅峰。这可是历代杨家都无人能达到的武学高度。这让杨家主事人从杨志身上又重新看到了希望,他们再次拿出了一笔钱财做为官府运作的资本,让杨志去东京,利用这次大赦的机会重新获得原有的官职。
但是,杨志一出门就又一次失败了,让林冲给截了。
如果杨志吸取以前的教训,不贪看风景,只看住自己的钱财赶路。还会不会被林冲劫了,这还是杨志精神纨绔的表现,学文人的做派。
而王伦虽然还回了礼担,但是还按照道上的规矩,只还了十分之九,截了十分之一,这和“花石纲”截的比例一样。但看上去好像又没有少,“贼、道不空路”,这是行规
秋老师: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到这个章回,估计很多读者正沉浸在杨志杀牛二的风波里起伏,但是,施耐庵先生却用了“批亢捣虚”的文学手法,所以读者们在读到这个章回的时候,就要问一声:“杨志为什么要卖刀?”
“杨志缺了钱?”
“杨志为什么会缺钱?”
杨志是按照在家中管事在帐房里,由管事亲口交待按事先写好的顺序去上下打点。哪个衙门给出多少是常例,最后的衙门是军营殿帅府衙门。
前面所有的衙门都是按大赦的政策加上收费顺利通过,此时杨志已经用完了钱财,之所以有的这个缺口其实是被王伦巧妙地拿了,如果没有认真清点还真的容易被忽略,如果杨志认真清点。确认差多少,先想办法补齐,再去办理手续,就不会如此被动。
杨志现在是一点退路都没有,真是进退维谷,只有卖刀凑钱这一条路。
明老师:杨志在卖刀过程中当街上又把牛二杀了,杨志这一次没有逃,当然也是没有办法逃,这可是东京。
杨志和许多地方邻舍来到开封府厅,杨志和众人一齐跪了,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府尹判定是自首,在走完预定程序,府尹当厅发落,将杨志收监。
宋代和历朝历代均不相同,他的皇位是通过“陈桥驿黄袍加身”而从后周柴荣的幼子手中夺来的,又是通过“杯酒释兵权”从手握重兵的统兵大将手中用荣华富贵和金钱买来的稳定。
大家都看着,你做了一件天下的大买卖,又许诺与士大夫共治理天下,除了正规的科举之外,其他的官府运作和官员升迁都可以通过钱财买来。这叫“上行下效”。
大家都是做各种官府的交易,没有贪污受贿这个概念,大家都是买卖人。你花钱财买皇位,我们花钱财买官位。
但现在出现的是杨志出了一大笔钱财却不但没有得到职位,反而惹上官司,这可是诚信危机。这个消息被人一传出,迅速在上上下下广泛传开。
秋老师:可以肯定的说这事情一下就传到了太师蔡京耳中,蔡京也肯定派人找到个高俅过问此事缘由。
那高俅立马不干了“你们都得了杨志的钱财,现在又跑出来想做好事。我这个殿司府却一分未得到,现在还要我们来担这个恶名。我手下这么多人不用吃饭吗?不收费难道喝西北风就行吗?”高俅肯定是理直气壮的怼过来,肯定不让步。
高俅把这一次宋皇大赦天下的恩赐国策做为权力部门贪污受贿的契机,并说成是正当收费,这可是极品了!
明老师:整个官府如果有一个部门不贪腐,反而成为官场上的无能表现,笑话的谈资!
杨志手中拿着大把钱财,求着给你们官府做武人卖命,你们都不要,还要让他去吃官司!
正应了那一句话:“官场黑暗,唯宋无敌!”当敌人一旦打进来,还有多少的武人去为北宋朝廷卖命?
高俅一番理直气壮地贪腐言论,不正是体现了北宋官场的至暗一幕在杨志身上的具体表现吗?所以,杨志的绰号是“天--暗星”就是恰如其分,准确无误了!
至于影响恶劣,那个锅高俅可不想背,还得看你蔡京如何做事。蔡京听说后肯定是头大,蔡京应该是想了好久,然后就设计这样一个局:
“就给你杨志一场富贵,那就看杨志,你能不能兜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