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陪宣和帝时常留大臣用饭, 而且对大臣时,只要不随便惹怒他, 他也大都是假以辞色的。可自从越国公起复进京之后,宣和帝对越国公的关注似乎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朝臣们自然都不傻, 宣和帝就算只是挠个痒, 他们都要琢磨出好几种可能:是不是最近哪里又有流寇作乱了?还是说那些前朝宗室的子嗣又蠢蠢欲动了……
如果说大家一开始都觉得宣和帝对墨珣另眼相待的话, 那么时间一长他们也慢慢琢磨出味儿来了——就算不是墨珣, 是赵珣、王珣、李珣, 只要谁越国公认下的,那宣和帝都会像这样对他另眼相看的。所以宣和帝的目的可能不是墨珣, 还是越国公才对。
此时御史丞被派到建州去了, 那么整个御史台最大的就是师明远这个御史副丞,这不就等同于是将越国公原先的职位还给他了吗?
那么宣和帝自打登基以来对师明远的态度都不算亲厚, 就连当初师明远上奏去职请求回乡丁忧时, 宣和帝都是巴不得让他赶紧滚蛋的……怎么区区三年时间,宣和帝就改变主意了?还是说这三年之内发生了什么是他们所忽略掉的吗?
为期一个月的围猎结束之后,宣和帝与内命夫及翁主们便都留在行宫避暑。原先宣和帝曾私下里同越国公提过的, 要让几个皇子都到地方上去历练的事情也在朝会上提出来,交由其他的大臣拟定方案。
越国公这人嘴巴严实得很, 宣和帝只是私下里同他说说的话, 只要不是已经宣布出去、板上钉钉的,他绝对不会透露分毫。几次三番有人来打听情况, 都没能从越国公口中听到任何消息。越国公也只说是宣和帝对自己这么些年才认个干孙子有些好奇罢了……
朝臣们初时听到“将皇子派到地方上历练”的时候, 第一反应便是出言反对。不过这回宣和帝竟也没有生气, 而是端坐着等他们吵吵完。这时,有些大臣便觉出味儿来了,宣和帝的意思很明确——要么,让皇子们去地方上历练,以政绩来定储君;要么,你们就别跟朕提什么立储一事。
宣和帝让侍御史将此事告知朝臣之后,也给了他们时间,让他们下去讨论,自己则不多说什么,以免让人误以为自己有所偏颇。
朝臣们此时也不再揪着宣和帝这个提议是否合理了,而是开始探讨哪个皇子该到哪个地方去了。毕竟“到地方上历练”,那地方也有好坏之分。若是被分配到那穷苦的地方,自然是更辛苦些。
内命夫们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到那种地方去受苦,能当上内命夫的,在朝中都是有些人的。正巧此时是在围场之中,规矩没有宫里那么严苛,想见见自家的亲人只需要同皇贵君说上一声,得了皇贵君的首肯便成。
宣和帝的议案一经提出,皇贵君自然也知道了,而内命夫们此时这么急吼吼要见家里人,他当然也知道是为了什么。能不能见,让不让见,他尽可以自己拿主意。既然这些皇夫们都说是许久未见家人,那便按宫中的规矩来,每个品阶多长时间能见外命夫那都是有定额的,不可能因为到了围场就将宫中的规矩废了。
历练一事不可否,这已经是宣和帝变相与朝臣做出让步了。
连着几天朝臣都在吵吵这个事情,宣和帝权当没听见,御史们收到的来自朝臣们的折子也是多如牛毛。然而历练一事,宣和帝只在行宫里提,地方上的那些人就算已经知道了消息也只能干着急,不敢随便递折子探宣和帝的口风。地方官员与皇子们都没有接触,不知道皇子们的脾性,担心惹怒了皇子只是一部分,万一这位皇子大张旗鼓想要闹出点什么动静,开始整顿的话,那就麻烦了。
“各位爱卿也都想了这么多天了,也是时候拿出个章程来了吧?”原先是朝臣们催着宣和帝立储,现在反而是宣和帝催着朝臣们拿出个章程来。哪个皇子到哪个地方去,又要安排什么职位,这些都有讲究,哪能这么快就讨论出来。更何况,大家目前尚都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若是谁先开口,那必定会沦为众矢之的。
政绩考评哪是一朝一夕的事,按朝臣的考绩来算,三年一考,等到皇子们回京,那可都是三年后的事了!
“启禀皇上,此乃大事,需得谨慎安排。”钱丞相不可能装聋作哑,这就先开口说了一句不痛不痒的,之后再由底下的人开口。
宣和帝不觉有异,便点点头道:“是得谨慎。”
“启禀皇上,六皇子、七皇子与八皇子年纪尚小,若是到了地方,怕是适应不了。”
“爱卿所言甚是。”宣和帝颔首。
“启禀皇上,臣以为刘大人所言不妥。六皇子今年已有七岁,自幼便聪慧晓事,如何不能委派地方?”
宣和帝还是点头,不发表意见。
紧接着大臣们就着六皇子的年龄到底适不适合到地方上去开始表达了各自的见解。因为不是在太和殿,宣和帝也十分随意,时不时还饮茶,等着这些大臣给他一个最终结论。
这边有大臣说,六皇子七岁都能去,七皇子六岁怎么就不能去了?不过是一岁之差罢了。
那边就有大臣反驳,六岁尚未垂髫,如何能管理一方事务?简直是胡闹!
……
而八皇子不过三岁,直接就被剔除出去,也没人拿八皇子说事了。
一个简单的朝会就在一众朝臣的吵吵中度过了,宣和帝根本没生气,甚至还有些气定神闲从朝会上座起身。他双手置于背后,雍容雅步,神态自若,当着朝臣的面便离开了。
原先围猎只安排了一个月,而后便是朝臣与外命夫及其他随行人员启程返回怀阳城。但这次因为宣和帝忽然提了“皇子历练”,导致朝臣们一时争论不休,竟是又拖延了大半个月才启程返京。
关于六皇子与七皇子,宣和帝干脆直接把他们招到跟前来问,问问他俩是什么意思。朝臣之中便有人提出反对,请宣和帝三思,勿要草率行事。宣和帝自然不觉得自己草率,既然朝臣们争论不休,不如就由两名当事人来答。
皇家的子嗣就算只有六岁,那也比民间同龄的孩子来得成熟。七皇子直接明言自己年纪尚小,难堪重任。
六皇子原先想说的话有一大半让七皇子堵在了嘴里,但他被一些人分析过利害关系,自然知道这次外出意味着什么。若是放弃,那着实简直就是要让他眼睁睁将太子之位拱手让人一样,如何能忍得住?便干脆对宣和帝说:“儿臣虽然年幼,但从未离开过京城,正好借此机会了解民生疾苦。”
宣和帝颔首,“既然皇儿有此决心,那朕便允了皇儿的请求。”
如此一来,便只有六位皇子被派到各地去历练,为期三年。而历练的地点则由宣和帝拟定,亲自将地点写在纸上,而后放入瓮中,让皇子们上前抽取。
此等大事一经定下,墨珣他们便要启程回京了。
回程时,因为宣和帝与皇贵君并不同行的缘故,规矩自然也没那么多了。墨珣不用再与来时一样跟着林家的商队,越国公领着墨珣上车队去向林风琅说明情况,却没料到林大人与昌平郡君也已经到了车队这边。越国公倒是没好意思直接说一句就走,这还同林奕甫唠了两炷香的嗑。
因为吕青庭的缘故,墨珣一时间对林醉的感观降了不少。时隔月余,再见林醉,墨珣除了维持了面上的礼貌之外也不再与他多说话了。他毕竟与林醉接触不深,只凭几次见面,也不大瞧得出林醉是什么样的人。但从他能跟吕青庭这么“友好”地相处来看,恐怕林醉的性子也十分令人“望而生畏”吧。墨珣虽然心里想着要还上林醉的因果,但却不想被人牵着鼻子走。凡人的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载,他也没有必要非把自己跟林醉绑在一起。
在墨珣心中并无夫妻概念,只有道侣一说。而道侣,就意味着要一起生活,一起修炼。若是“道,不同”,自然“不相为谋”了。
林醉离墨珣不远,却也不近,他自然能觉察出墨珣似乎那次在溪边见到自己之后,便不怎么再愿意同自己说话了。但,要认真说起来,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做错什么,丢石子的不是自己,胡搅蛮缠的也不是自己……林醉心里有些不舒服,嘴角都耷拉下来了。
“少爷?”洛池自小跟在林醉身边,一看林醉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不舒坦。自从那日被表少爷气到了之后,他家少爷的情绪就一直很低,今日更是,看起来整个人像被霜打过的茄子似的。
“嗯?”林醉瞥了洛池一眼。
“不去同墨公子说说话吗?”
林醉顺着洛池的话看了一眼一直站在一边的墨珣,见他似乎正昂着头看风景,便摇了摇头,“算了。”
墨珣倒是将他们的话听在耳朵里,心里也想着要不干脆跟林醉说上一说。保不齐林醉只是因为碍于亲戚情面,不得已才与吕青庭走得近罢了。在墨珣看来,林醉这样,说不准哪天就会被吕青庭那张嘴给“害死”。
想到这里,墨珣便转过身要去寻林醉说话了。但越国公与林奕甫两人以往就没什么交情,已经是硬生生从天上星谈到了水中月,已经着实是无话可说了。这厢正巧瞥到墨珣有了动静,越国公立刻像是得了号令一样忙起身冲林奕甫道别……
墨珣原已经对上了林醉的视线,眼看着林醉也在他的注视下愣愣地起了身,而后便听到越国公喊了一声,“墨珣,过来。”
墨珣张张嘴,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算了,林醉也不小了,再三年就能嫁人了……吕青庭是什么性子,想必只要是见过的,就没有看不出来的。林醉自己要跟他混在一起,那谁劝都没用。
他略带歉意地冲林醉点了点头,之后就走到了越国公身边。
“来,跟林大人和林老爷致谢,怎么说都麻烦了人家这么久。”越国公捞了墨珣一把。
墨珣立刻拱手弯腰,对林奕甫和林风琅以及昌平郡君和程雨榛行了礼。
临走之前,墨珣又对着林醉扯了一抹略带抱歉的笑,这才随着越国公回去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