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的去想,谁乐意这样被人强迫,没有选择又违背多年自己教育的继续作为一个工具人活下去,这样的人生苦吗?
【之前说过大明和朱元璋的种种问题,但有一点对比之下,必须要大力夸赞朱元璋,是他定下了规矩,大明永不和亲。所以终大明一朝都没有和亲。】沈悠是又开始了对比。这能不对比吗?不对比怎么知道差距。
朱元璋!!!啊啊啊,他被夸了,他被夸了!
真是太难得了,作为一个日常被骂的人,他竟然被夸,太不容易了。
作为曾经鄙视于朱元璋不少骚操作的人,结果突然被朱元璋比下去,这何尝不是对他们巨大的打击。
不对啊,这种事情不乐意的从来都是女人,女人的意愿对他们来说重要吗?
不不不,女人的意愿是不重要,可后世对他们的鄙夷,对,评价那是很重要的呢。
非得要用女人去和亲不可吗?
秦始皇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他自大秦一统以来,对于各国人的态度从来都是要么服,要么死!
就算心不服也得口服!
汉武帝刘彻视和亲为耻辱,不过,打败了匈奴,和匈奴的关系有所转变,有些事就不好再一概而论是吧!
原本是想通过和亲达到某一种目的也不是不可以,竟然后世认为这样的操作显得一个王朝不强大,一个皇帝不把人当回事,他不和亲还不成?
贞观时期的李世民,此时还没有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事发生,李世民于此时道:“不就是不与他国和亲,他大明做得到,我大唐更能做到。”
底下的臣子纷纷点头附和,和亲什么的,他们和大汉又不一样,还得怕匈奴,须得忍辱负重,突厥如今已经退兵,接下来只要给他们点时间,他们大唐自然能够像天幕所说的那样,灭突厥。
和亲那么让后世的人不满,那就改一改这事儿。
【《汉书匈奴传》中有相关的记载,再嫁复株累单于后,王昭君和他生活了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汉成帝鸿嘉元年,复株累单于去世,其弟糜胥继任为单于,称搜谐若鞮单于。两年不到,王昭君病逝。人们推测王昭君大约生在公元前54年。逝于公元前19年。也就是说,王昭君三十多岁就逝去了。关于王昭君的记载甚至不及于解忧公主,但后世相对了解的汉朝和亲之人却是王昭君,有懒于各种各样的传说,尤其是昭君出塞。】
【故事总比史书添加了更多引人入胜的内容。关于王昭君的记载正史是很少不错,可是文人总喜欢在那些留白中加上他们所喜欢的情节,比如王昭君进宫时,以画师作像,汉元帝喜欢貌美的宫人,而王昭君不愿意和其他进入掖庭的人一样贿赂画师,以至于一个美人被画成了丑女。再比如,汉朝屈辱求和,王昭君自愿请行。可是大汉自汉武帝之后,匈奴早已被大汉打得元气大损,到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已然归降大汉称臣,成为汉朝的属国,何须再像大汉前朝
一样忍辱负重?】
【这一切没有认真了解的人都只看各种流传的戏文,
如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
再到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再到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都把王昭君塑造成一个屈辱和亲的形象,其实真不是。虽然并不清楚当时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情写下这些和正史相反的故事,但正因为这些故事的流传,也让后世人知道,在华夏历史上,有一位叫王昭君的姑娘,她无论是否出于自愿或不自愿,她为了两族的平和交流做出了贡献。她是不亚于任何为边境安宁而守卫家国的将士,只不过她用了另一种方式去为她的国家做出奉献。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知道她的存在,永远不该遗忘。】
额,汉武帝听到那些后世人的故事竟然把大汉写成了不及匈奴的国,心情怎么可能好得了?
他这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打服匈奴,甚至灭了匈奴,结果怎么着?后世这是想要抹去他的功绩吗?竟然把一个向大汉称臣的匈奴,变成汉弱匈奴强的局势,这些人是有多不希望大汉强盛?
这就准备出嫁的王昭君,听着天幕评价着她,既喜于千百年后依然有人记着她,却也为自己无力改变命运而悲哀。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不仅是女人,哪怕是男人们,难道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无奈,无法改变吗?恰恰相反,有的。
因此,与其和其他的宫女一样,默默无闻的消失,死亡,她宁可远嫁匈奴,至少千年之后,会有人记得她,记得她曾经为这个国家付出她的一生。
【自汉高祖以来,强悍的匈奴,一回一回的向大汉索要金钱,粮食,更让汉室送去美人。纵观整个西汉王朝,和亲的女子留下名字的只有三位,乌孙公主刘细君,解忧公主刘解忧,王昭君。我们要记住这些留下名字的女人,也感谢那些默默无闻为国牺牲的人。】
【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你们或许没有名字,也没能留下你的名字,但是,我希望通过节目,让所有人知道,无名的你们的存在。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华夏迷人的女祖宗们还是不少,下期我们继续,这一回开篇我们要讲的是“兴灭国,继绝世”的东汉政治家和熹皇后邓绥。“兴灭国,继绝世”,这得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欢迎大家下期继续收看。再见。】
沈悠在这个时候给这一期的视频划上了句号,都算意犹未尽的人一顿,不是,这就要跳到东汉了吗?西汉后面就没有拿得出手的人了?
了解西汉这一短历史的人就想问了,那长寿得熬死了西汉的王政君?以及赵飞燕和赵合德这对搅得大汉几乎天翻地覆的姐妹?还有那位大名鼎鼎的才女班婕妤,这些人不值得沈悠继续解说下去?
好吧,他们又不是今天才知道,沈悠是一个相当任性的人,天南地北都能扯上一通,讲谁不讲谁,完全没有规律可言。毕竟,薄太后沈悠都讲了,要是不打算讲汉朝的其他女子,也不是不可能。
天幕已经再一次变黑,秦始皇冲低下臣子道:“各家的女子但凡有能有才的人,你们确定不举荐一番?”
嘶,
之前秦始皇不是没有向他们提及此事,
架不住一个个都觉得可能秦始皇在开玩笑。
结果怎么着,秦始皇他不是的呢。
此时旧话重提,表明秦始皇的态度。一干人确定不借此机会,把家里有用的人都推出来?他们不给的话,秦始皇或许要想别的办法了。
“陛下若是不嫌弃,末将家中也有几个能干的孩子,请陛下看看?”蒙恬何许人也,必须是第一个配合秦始皇的人,反正他们家确实也是有几个不错的女孩,以前总让人感慨她们不是男儿身,否则肯定能够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为他们蒙家争得好名声。
好了,如今无须惋惜了,秦始皇要改革。什么女子就得在家相夫教子的,从现在开始没有这样的破规定。只要是有才有能的人,随便来。
秦始皇高兴于蒙恬的配合,他相信,在利益面前,没有人会舍得别人有而他们没有。
心情大好的秦始皇决定抽个留言,结果看到的是期待下期节目的留言,嗯,相对比较没有用。
秦始皇想了想,决定留个言,嗯,很久没有留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回复。
这个疑问很快得到回复,也是因为秦始皇问的这个问题比较特别。
秦始皇:大秦采取科举制会怎么样?
沈悠的回复:这个假设性的问题略坑。毕竟一切只是建于假如。那就说说假如。首先,后世的科举得以大力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造纸术和印刷术结合的是书本的普及,这就意味着本来只限于各世族大家,皇孙贵族们才有的各种典籍开始普及;其次,教育的普及,学校多了,人才也就多了,这不是短短十几二十年能够做得到的,需要百年甚至数百年;再次,科举是为选才,并不是唯一的办法,科举不过是相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有了一次飞跃的机会,可这一切都必须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改变普通人的一生。所以,在大秦造纸术和印刷术都没有发展的情况下,科举制能不能推行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秦始皇沉默了,反反复复的看着上面的内容......
汉高祖刘邦时,刘邦咂了咂舌,想到的是,这汉竟然分了东西两汉,到底是谁把大汉的江山分成两截?
想到这儿,刘邦也赶紧留言去。
吕雉作为一个已经被点评过的人,结果听到这东汉的邓绥竟然能得到“兴灭国,继绝世”的评价,这可是比之她有过之而无不及。难免叫吕雉生出好奇,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让一个女人得到如此高誉的评价。
想到这一等就是七天,七天,算了,还是先处理朝堂上的事吧,尤其是刘盈。
“陛下没有忘记答应过妾,要给妾一个孩子。”吕雉必须以自身为重,这句承诺刘邦不至于忘了吧。!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