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千年后的后辈停了停,给他的观众们一点反应时间后,才开始继续着自己的话。
他的声音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姿态,穿过遥远时空款款而来:
【除去以上的法治思想外,汉律的改动,还有体现在行政法和刑事法上。刑事法先前说过,汉律关于定罪量刑的原则,基本上承袭秦制,便不在多细说了。来说说行政法。行政法在当代注释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
【在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们下达的政令通常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统治。而其中,这些政令又可以分成中央和地方两类。在中央所设制度所下政令这些,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君主拥有最大的,尽可能无上的权利,即加强君主□□;
而在地方的,则是为了加强以君主为首的国家机器的上层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中央集权。】
……
……
……
身为后辈眼里的老古董们,他们与相隔千年之久、其中之间距离更是不知道有多远的后辈之间,光是时间上的信息差就不知道相差了多少。
总而言之,因为对来自未来的知识没有基础,众人对后辈的说的那些,是半懂不懂,但也只能一头雾水地听下去。
不过听众们毕竟也不是傻子。
虽然听着是很拗口。可后辈讲解实在是细致。
大概对方也知道里面一些专有词汇的麻烦之处,也怕他们这些听众不理解,于是掰开了揉碎了说。
他们听着听着,才发现实际上听进去以后这些就并不难理解。先前蹙起的眉头便渐渐展开了。他们恍然着展眉,面上的疑惑也散去了许多。
回神之时,手已经控制着笔刷刷刷写下一片了:
【不过,中央集权虽然早早就已经出现,但是那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是到秦朝才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说即此,后辈声音顿了顿:
【当然,这种崭新的体制,我们后人虽然觉得很好,觉得它的出现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它在当时显然并不被人所接受。最明显就是其中用于控制地方的制度了。
虽然分封制在秦朝之后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政治制度已经废除,改为了郡县制,但秦之后,紧随其后的汉,在承袭秦制的基础上还是复辟分封制。
甚至不止如此,不止是汉,分封制还在之后其他王朝里也死灰复燃,出现了复辟的个别情况,不过结果可想而知,不出所料,毫不意外,全部失败了,甚至因地方藩王作乱还产生了社会动荡。
汉朝:七国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
明朝:靖难之役
清朝:三藩之乱
以上四场战乱都属于此列,而其中,还真有一场最后的结果是地方藩王成功上位,并且将王朝延续下去的。】
说到此处,岁寒生不由自主地顿了顿。
【这些战争的名
字,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然而不论谁胜谁败,战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很惨淡。那西晋的八王之乱更是狠,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1]
其他……如战争原因那些暂且不提。只要是有战争就是会有消耗的。资源、人力……各朝积蓄的资本都在这些内乱里消耗过多,这些都属于不该损失的部分。就这么眼睁睁失去未免太可惜。
熟悉历史的人,对UP主刚才说的那场明朝的靖难之役不会不清楚。UP主便对直播间其他人简单说一下:
这是很惊人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起因惊人。战况惊人。消耗惊人。结果也同样很惊人。
——皇帝侄子朱允炆对藩王叔叔朱棣,藩王胜了,叔叔胜了,朱棣胜了。
朱棣是个武将,是个军事奇才,早年间明太祖征战四地,而那个时候他的战功便已经是赫赫了。
他的经历部分,与up主先前说的‘千古一帝’唐时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相重合,但是却也不同。
同为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武将,又同为不得已起兵,更是又同为得位方式不光彩,朱棣对比李世民,他的评分在后人口中确实要要差得多。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朱棣嬴了场靖难之役之后,登位之后搞得一些事了。
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
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
建文年间的各项改革一律取消;
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凡与□□相悖的,一律废除。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如建文二年(1400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
而李世民……光是看他不计前嫌,重用原来是太子党羽还曾经主张铲除自己势力的魏征,并且与群臣一同创造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孰胜孰负就很明显了。
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2]
就有后人说这场靖难之役:让北部边防一再收缩,最后不得以,连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成为一线战场,随时都要面对蒙古骑兵的袭扰。不过当时蒙古没精力,但是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有少数民族侵扰。
等到朱棣的曾孙英宗朱祁镇的时候,一统漠北高原的瓦剌部首领也先便坐收了这明朝祖宗留下来的‘礼物’。边防日渐松弛的为人大行方便一路杀向长城以南,在土木堡把朱祁镇捉去。
朱祁镇更是被戏称‘土木堡皇帝’。
实在唏嘘。】
“……”
努力拉回要跑偏的思绪,岁寒生定了定神。
【好了,话说远了。科科。讲例子的时候,一不小心偏题了。】
他提起这些,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知道靖难之役。不过归根到底,他举这些例
子,还是为了说分封制。
——分封制本就不该再出现了。
岁寒生深吸一口气,以一语作总结:
【秦之后,不,从井田制崩溃以后,与之相辅相成的分封制,便已经是过去式了。】
毕竟,开历史的倒车,是不可取的。
实践出真知。
这些都曾是那些前人们走过的路。
这些又都是他、他们——他们这些后人纵观这两千年来的历史,并对此归以总结。
后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史为鉴,走的自己的路。
……
“……”
三个时空的听众聚精会神听下去,眼睛越来越亮,甚至时不时会因为后辈的话心有所感。
特别是三个时空里受召而来,那些新来的学者们。
原本往日里自己苦苦思索着事情时,却总觉得那些与自己隔着一层,仿若雾里看花一般看不真切,总是有种摸不着的感觉。
可此刻经过后世观点轰击,经过后辈一点拨,从引进的另外角度思考时,他们却惊喜地发现会发现一切清晰可见。
这些学者们有时候还会激动得连记录有时候都会忘记。好在这样的情况此起彼伏,总有人在你愣神的时候在记录
但是此刻,显然不一般。所有人听着‘靖难之役’齐齐愣神。没有一个人反应的过来。
谁也想不到,后辈举例的时候居然会趁此机会,不动声色地放了个大雷!
这这这!!!
话里提及的这些,实在是超出他们这些听众的认知了!
无论是秦,汉,还是唐……所有时空里,所有人都被炸得不轻!
心脏处砰砰砰乱跳。又是紧张又是激动。
——太多太多的疑问想要得到答案了!
——光是那个成功上位的藩王就足以勾起众人好奇心了。
——一个成功上位的李世民还不够,后世居然还有重走他路的后辈!
实在是骇然!
无论是老观众,还是新观众,现在因为这被勾得好奇心直窜,是挠心挠肺的焦急。
老观众琢磨着准备要发的弹幕,想要直接问问后辈情况。
但是还没来得及等他们行动,后辈便以轻描淡写的口吻地说声‘好了’便将此略过,又话音一转,对以上所有做以总结:
【但是毫无疑问,中央集权制度,这种体制是可行的。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汉,以及后续所有的封建朝代,沿用也以此为模板,在保留秦朝的部分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还不断加强和完善。
研究历史的后人,甚至就以秦朝的建立,用来分割先秦与后世封建王朝,做以区分。毕竟秦之前,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他们采用的是分封制。
在此事上,秦朝居功至伟。】
……
“……”
秦。
殿中一片沉静。
听众们,特别是新来的听众里那些反对秦朝的,他们不由沉默一瞬。
嬴政自称始皇帝。
他们这些反对的人,是没有一个服气的。
怎么会服气?怎么能服气?!
什么始皇帝?他们才不认!
什么是“始”?第一个的意思。不过是将“皇”与“帝”结合到一起罢了。凭什么他就是“始皇帝”?!
这个‘始’字一出,好似嬴政之前的那些贤明之君,以及他们所做之事都成了一个笑话。
抱有过去荣光的众人,听嬴政这样大不敬火气是蹭蹭往上涌。更何况
笑话!
嬴政到底是怎么敢说,自己比夏商周时的贤君,乃至比以前的三皇五帝还要强的!
狂妄!实在是狂妄!
还有那套从秦地带过来的《秦律》,不知道比从前的六国法律严苛多少,还要推行全国!
实在是笑话!
所有不赞同的人都在冷眼看着秦作死,眼见动乱不断,不出所料的话,暴秦的时代很快就要结束了。
一想到这里,他们就精神一震。这等好事,怎么不叫人看到希望?
可就在这个时候,大秦突然毫无预兆地转变了方针。
……因此事给他们带来的惊天骇浪暂且不论,总之,从总体来看,政令下达各地之后,这台名叫大秦的国家机器有理有序、不紧不慢地转动着。
各地在这台机器的控制下,浮于水面的冲突显而易见地缓和下来。
虽然大多人还会在暗地里咒骂,但是相比先前时不时就会动手、时不时会被押送官府……与那些要动手的情况相比较,现在的大秦平和得多。
这些变化清晰可见。最有感触的就是在普通人了。秦朝统一还没有太久,到现在年纪大一点的人都曾经亲身经历过先秦争乱不休的那时。
人生短暂,有的人渴望出人头地,于是不甘落魄,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断往上爬。可也有的人甘于平凡,想要安稳度过一生。
可生在乱世,无论是谁,命运大多身不由己。甘于平凡的人更是被战争、世道推着走。谁不讨厌战争?谁不渴望和平?上面那些贵族们打来打去跟我有什么关系?那些王侯将相又与我何干?
——他们只想好好过日子罢了。
这是朴素又率直的想法和愿望,简单得让一些上位者不敢想象,可同时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心声。
大秦新发布的政令大多数受益者便是这些人——这些普通人。
他们是大秦是子民,他们是可以被拉拢、可以被安抚的。只有将他们稳定下来,那些别有用心混地在其中,时不时跳脚的人也就清晰可见了。
他们趁乱在浑水摸鱼,踩在大秦的底线上挑衅时,嬴政何尝不是要趁这次机会趁乱钓鱼?杀机早已经布下,只等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这段时间收获颇丰盛。
特别是以前的楚国人。以前的楚国在秦统一六国的时候就是个刺头。
要说秦在统一时最忌惮谁?在哪里滑铁卢打了败仗?那必然是楚了。
秦攻打楚的时候,还是秦王的嬴政问诸将攻楚需要多少兵力,老将王翦认为楚国地广兵强,必须有60万军队才能伐楚,而李信则说只用20万军队就能攻下楚国。
秦王以为王翦因年老怯战,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派李信和蒙恬率军20万攻打楚国。
他们进咸阳的时候,就恰巧碰上将军亲自押送前楚的囚犯。不难看出嬴政对这些在逃之人的重视。这些都与往常一般,但是还是有奇怪的事:他们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甚至严重一点,陶渊明的身心都受到了震撼!
那些秦军路过的时候,围观的民众们不再恐惧害怕了,甚至有的走南闯北的商人胆子大还主动过来打招呼。秦军还在大家晚上休息的时候,放哨的士兵主动将那些民众纳入保护圈。
非常的理所当然。
却把旁观人士看得懵逼。
“……”
他们擦擦眼睛,没做梦啊。
秦军是勇猛、无情的代名词。特别是战场上碰上,那就是噩梦!统一前,无论是哪国军民,对秦军那都是闻风丧胆。
实在是不可思议,秦军有一天会这样。
这样的军民融融,这还是他们知道的秦军吗?
而且,这样的现象还不是一处两处,在这一路上,秦军似乎真的改了作风了。
——变得体贴了起来。
大概也与嬴政那些古怪政令有关系,但是众人回顾这段时间的变化,谁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一句不好。只是疑惑越攒越多,忍不住在心里暗暗思忖,嘀嘀咕咕起来。
他们没有发现,自己对大秦原本是满肚子的不满,但是现在看着缓下步伐不断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大秦,他们却能够抛去偏见后心平气和客观地说起这些。
在不知道天幕乃至后辈存在之前,众人怎么也不知道那嬴政是怎么想通的,但是等到见到以后,他们顿时恍然。
原来如此。
原来嬴政是这样被改变的。嬴政也确实被改变了。原本以为听不进他人之言的嬴政真的不再坚持那一套了。
“……”
抛开偏见,再看大秦,他们心中已经动摇了。、
*
……
汉。
刘彻长叹一声,回想着汉律里那些借鉴秦律的部分,不由自主地赞了一声。
“始皇帝,到底是始皇帝啊。”
满屋寂静。也没有敢迎合帝王的话。
此时实在是有些尴尬。
到底,他们汉是秦之后第一个王朝,灭秦的时候他们大汉出了不少力。现在这样子……科科,他们胆子小,多少有点不敢开口。
……
唐。
“始皇帝之功确实居功至伟,诸位觉得呢?”
李世民的臣子们就敢放开得多了。
当即便有口直心快的武将嚷嚷:“那始皇帝是有本事,可他儿子可不怎么样啊!”说着轻蔑一笑,“秦始皇多有本事,他儿子就多有败家。?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秦千世、秦万世,最后还不是尽数化作一个秦二世!”
“是极是极!”
李世民哭笑不得,他要说的是秦始皇啊。怎么扯到那秦二世身上了。
魏征此刻一板一眼地上前,“殿下。”
谁也不知道,魏征初次进直播被炸得多久才回神的,但是毫无疑问,他进来以后便也是他们这些抄录大军的一员了。写字的速度那是不比谁慢!直看得捏着笔画画一般多是文盲的那帮武将瞠目结舌。
不愧是他们殿下看上的文官。果然了不得。
他们还在唏嘘的时候,魏征继续说着:“臣认为可以参考借鉴后辈说的那些经验,不可照搬。有些可能不适合大唐。谁也不知道大唐和后辈那时候到底相差多少。”
不要偷懒。
听出这层潜台词后,李世民更哭笑不得了,“自然了。”
更何况他比谁都清楚——
他朝众人行礼,“大唐的未来是仰仗诸位的。”
从不是他一人,不是哪一个臣子之功。是所有人的功劳。
李世民微笑:
“孤想让大唐的盛世走得更远一点。诸位可愿意帮我?”
见过更绚烂的世界,谁会满足现状呢?
“谨遵殿下旨意。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所有人都很激动。
包括新加入其中的魏征。
这样的君主,谁会不折服呢?
……
……
天幕之后,岁寒生正面色沉静地翻动着自己那本破旧笔记。
为了做好直播,他沉下心来接触这段法律史,不断补充学习,这段时日里他这本翻到烂的笔记本俨然成了他忠诚的战友。
此刻,纸页哗哗响着,声音混在直播间的的音乐中,一同变作伴奏声。
他道:
【在秦朝时,在中央具体表现为三公九卿制度和皇帝制度,在地方则是表现为郡县制。
皇帝制度自始皇帝而始,传承有几千年之久,因为不管朝代如何变化,但是皇帝制度始终不变,所以UP主便暂且按下不论。就来简单说说另一个重要的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官职上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可以在这里就丞相一职提上一嘴。
毕竟在以后几千年的封建史里,君主□□的皇权,不断地与大权在握的相权作博弈。乃至君主□□到后来发展到后来,废除了丞相,清时达到顶峰。】!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