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这朝会皇上问得蹊跷,除了心中有数的苏丞相、贾敬、太子等少数几人,其他人散朝之后心中多少有几分忐忑。也不知那三道八百里加急的密折到底什么内容。
尤其司徒硫回王府之后,立刻招来谋士江怀寿和崔西商议。江怀寿和崔西默默听完司徒硫说了朝堂上的事,双双惊愣。
江怀寿和崔西皆胸有韬略,自然只听一耳朵就知道致和帝这是在试探几位皇子和群臣的态度了。听完司徒硫转述的几位皇子的应答,江怀寿略微皱眉:“主公之应答似乎显得过于了解武将能力格局了些。”
自然是了解的,作为想夺嫡的人,对朝野内外文武百官的自身能力,交际情况都如数家珍。
但司徒硫平日也是个谨慎人,鲜少有这样的无心之失,今日因实在不知江南发生了什么,过于求稳,反而说得多了。
司徒硫一听江怀寿提醒,立刻反应过来:“是本王大意了!……但愿父皇不曾留心。”
崔西安慰道:“王爷,此事其实无妨。我听王爷说在王爷应答之前,已经有许多朝臣和其他皇子都已经辩论过了几位大人的优缺点,王爷不过是记性好记住了而已。若是皇上问起,王爷如此应答便是。不过属下以为皇上不至于单为此事问王爷,王爷只当此事不曾发生便罢。倒是另一件事,也不知太子应答之后,皇上有何反应?”
崔西之言也有道理,司徒硫听了心下稍安。
至于太子应答后致和帝的反应,司徒硫还真留意了,道:“司徒碧应答之后,父皇也没什么喜怒,直接宣布了散朝。”
江怀寿和崔西对视一眼,脸上浮现疑惑之色。
不知为什么,司徒硫突然心下一紧,问:“怎么了?”
江怀寿道:“王爷,太子殿下是一国储君,他落在最后应答,又是回的这样四平八稳的话,是不够果决的。但是即便如此皇上没表现出不满,便是对太子应答满意了。”
崔西补充道:“属下总觉得太子得到了什么我们尚未知晓的消息。但是三封密折入京之后,皇上只诏了苏丞相议事。太子的消息从何而来呢?苏丞相老成持重,是断不会将密折的消息透露给太子的,难道太子在上书房有人?”
其实宫里的人勾心斗角,不管是皇子还是后妃,说不定都在上书房安插有自己人。但是这些人也都是传递一些小消息,譬如皇上是否在上书房,今日皇上诏了几人议事?若是有谁能笼络到秉笔太监,或许还能在替皇上分类奏折的时候夹带些私货,将部分奏折分类到次等重要的分类中去。但是偷看八百里加急密折这样的事就骇人听闻了。
江怀寿摇了摇头:“应当不至于,太子或许有别的消息渠道也未可知。王爷在江南的探子也快回来了吧?不知道东宫的人是如何做到比我们还快的。”
因司徒岩谋逆因是硫亲王府亲自策划的,司徒硫自然一直掌握着时局的最新情报。而且那日司徒岩从宫中出来变了神色,司徒硫猜测到司徒岩要起兵了,甚至没等崔西传回确切情报便派了探子南下江南。司徒岩最大的依仗便是京营的兵权和江南的财力,司徒硫自然不会放弃对江南的监控。
实际上司徒硫的探子只比岩亲王府的吕锐等迟出发一日。在王家船队策划出逃前,司徒硫的探子也到了江南。
只是司徒硫的探子是直奔金陵甄家老巢,而钱益年和林如海合作拦截下王家的船队乃是在松江府,这件大事的消息次日才传入金陵。那时候钱益年和林如海的两封密折已经上了路。接着便是两江总督谢昊堂找补过失,围了甄家、王家府上。
司徒硫的探子将这些情报搜集清楚,也是马不停蹄的送回京城。但一个王府的私探,不比官方驿丞有专门的驿站换人换马递信,再快也快不过朝廷八百里加急。所以司徒硫得道江南局势的消息终究是比这次朝会迟了半日。
几人正各自揣测江南到底发生了什么,司徒硫的探子便飞马赶回了京城。
司徒硫的门房也算训练有素,见是眼熟的探子回来,也不盘问,直接开门,那探子骑马长驱直入,直奔司徒硫的书房。
司徒硫等三人听到王府内有马蹄声响,便猜测是探子回来了,刚打开书房门,便见那探子勒紧缰绳,翻身下马。而那匹神骏非凡的高头大马则翻身到底,口吐白沫而亡。可见情报紧急,这探子着急赶回,也不知路上跑死了几匹马。
“王爷!”那探子朝司徒硫一抱拳,大踏步走入书房。看得出探子因急着回京,路上不眠不休,眼底有明显的黑青。
司徒硫指了指桌上的一杯茶,道:“慢慢说。”
那探子先递上厚厚的一沓书信,才将一碗茶一饮而尽,而司徒硫则一目十行的扫过那叠信纸。原来短短数日,江南发生了这许多事,司徒硫越看越觉得触目惊心。
而江怀寿和崔西只看司徒硫越来越面如寒冰的脸色,就知道江南之事必定不小。待司徒硫看完信,又递给江、崔二人。那探子也喝好了茶,气也喘匀了,司徒硫问什么便答什么。
直到此时,司徒硫等三人才彻底知晓江南到底发生了什么。
司徒硫脸色极是难看:“钱益年和林如海为何会反应如此迅速?!”
司徒硫作为岩亲王谋逆的真正幕后策划者,所有情报都是第一手的,而且也是第一时间就派探子披星戴月的赶到江南,理论上,东宫的速度不可能比自己更快。除非硫亲王府有人走漏消息。
而就在陈御史之死一案上,司徒硫在王府内丢失了一万两银票,后来这笔钱有一部分出现在陈御史家中。
本来是针对张修的完美计策,因陈御史之死‘真相’大白,反而折损了一个李宜山。当时司徒硫就怀疑硫亲王府混入了细作。而这一回,站在司徒硫的角度,东宫能比自己反应更加迅速的唯一可能性便是自己王府确实有东宫的人。
至于上回司徒岩谋逆的事想来也蹊跷。明明是硫亲王府一手策划的,为何宁荣二府又先一步知晓了,贾赦领了龙禁尉的指挥权,而贾敬提前布局第一时间切断了岩亲王府和叛军的联系。
以至于自己费尽心思本来想将侯孝廉推上京营节度使的位置,却白白便宜了贾敬。不但如此,侯孝廉因被扣上一个忠勇有余,洞察力不足的帽子,被影响前程,现在争两江总督的位置,几乎都没人提名侯孝廉。
这桩桩件件的,巧合难道再一再二还再三不成?
江怀寿和崔西皆是聪明绝顶的人,自然知道司徒硫在怀疑什么。江怀寿还好,追随司徒硫多年,极得司徒硫信任;崔西本就出卖了一回岩亲王,哪怕这次知道自己一清二白,崔西都没有自辩的底气。
换了自己站在司徒硫的角度,都难免怀疑自己啊。
书房陷入了诡异的沉默,过了半晌,那探子才道:“属下自认为路上已经竭尽全力,除了一路走驿站八百里加急,没人能比属下更快。”
那探子名叫刘光,是司徒硫手下最得用的人之一。此人不但忠心耿耿,还吃苦耐劳,为了赶路能够数日不眠不休。论脚程,盛泽一行确然没有比刘光更快,两边脚程差不多,盛泽一行胜在出发更早而已。
刘光这话几乎是给硫亲王府有东宫细作一事下了定论,司徒硫问江怀寿:“江先生,上回本王让你留心,你可查出了什么可疑的人?”
江怀寿还真认真排查过,但是这个‘细作’本就是因为一系列巧合,司徒硫自己疑心生暗鬼生出来的,世上并无这人,又如何查得出来?
“属下惭愧,到现在并无斩获。”江怀寿道。
司徒硫脸色变幻几息,下令道:“继续查!”
江怀寿应是。
自司徒硫明确表示疑心王府中有东宫的人后,崔西再没发言。这一场密议也因此戛然而止,散了之后,司徒硫先让刘光和崔西去休息,又留下江怀寿继续密议。
刘光确实是旅途劳顿,至于崔西么,则是刚投到硫亲王府不久,便又成了怀疑对象。若非他是江怀寿的师弟,在策动司徒岩谋逆上也有极大功劳,只怕就要被司徒硫弃用了。
等书房只剩下江怀寿和自己,司徒硫道:“江先生,你觉得崔西可信么?”
江怀寿当年和崔西同门学艺,二人感情极好,否则不会定下不管谁发达了,都拉拔对方一把、共富贵的约定。江怀寿道:“主公,属下敢用项上人头担保,此事与崔师弟无关,而且崔师弟满腹才学,不在我之下,定能为主公分忧。”
司徒硫对江怀寿还是极信任依仗的,皱眉道:“我自是信得过先生,本来江先生举荐的人我也不该怀疑。但是崔先生在岩亲王府多年,谁知有无投靠他人?再说,为何自崔先生入了王府,便接连发生泄密的事?”
这……江怀寿也不好解释啊,沉吟会子,江怀寿道:“属下恳请主公再给崔师弟一次机会。主公可派人看守崔师弟,不让他跟任何人接触。若是王府从此不再发生泄密之事,属下再是相信师弟为人也不再为他说话;若是日后还有泄密之事发生,则证明师弟与此事无关,还请主公莫对师弟有成见。”
江怀寿之言倒是个反向排除崔西嫌疑的法子,司徒硫便答应了。
至于崔西,原以为摆脱了一个难成大事的旧主,能到硫亲王府大展宏图,却尚未证明自己才干,便被软禁。崔西是在司徒岩军中假死后投靠的司徒硫,本就不能用真面目示人,这下更是彻底失去自由。
因得知了江南发生事情的具体情报,司徒硫又和江怀寿商议了一番。江怀寿分析道:“主公,属下以为此事之后,钱益年和林如海多半能够升职,到时候空出两个实缺,加上两江总督三个要职。不知道主公有何打算?”
司徒硫的手指在书案上敲了好几下,发出有节奏的脆响:“李宜山名誉受损之后,要争文官职位我们本就处于劣势。加之这段时间我们动向颇多,本王今日在朝会上也说错了话,若是本王再出面,怕是引起父皇起疑。因司徒岩的事,父皇还在气头上,这一回咱们只要以不变应万变了。”
江怀寿看得出司徒硫脸上的遗憾之色,劝慰道:“其实主公不必过于担心。从上回商议派哪些官员南下查甄家、王家一案的事便可看出,皇上暂时不会让任何一派独大。这一次,咱们不争便是争了。”
司徒硫自身是个明白人,也听得进谏言,道:“只能如此了。”
而皇宫内,散朝之后,致和帝就将苏丞相、六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京营节度使皆诏入上书房,将三道密折公开了。问:“众卿怎么看?”
在场的皆是各部院品级最高的官员,自然头脑一个比一个好使,看完这三道密折,全都看出了一脑子的惊心动魄。
众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苏丞相,这老狐狸是早知内情啊,朝会上那面色和平日一般无二,竟是半点看不出来。
刑部尚书顾冶道:“回皇上,既是钱大人、林大人已经联合将出逃的乱党捉拿归案,谢总督又围了甄家、王家等皇上示下。臣以为当派人速将重要人犯押解回京,与岩亲王案其他人犯并案审理。至于南下巡按官员,则留在江南审理其余乱党。”
礼部尚书道:“皇上,臣以为谢总督和钱大人、林大人之言有矛盾之处,还应将三位达人诏回京城,当面对质。”
户部尚书周骏誉反对道:“皇上,臣以为江南纳全国半数钱粮,地方绝不能乱。以前便是回京述职,也是各位大人轮流上京,岂能一口气将江南几位大员尽数诏回?若是江南因此生乱,岂非得不偿失?臣以为江南巡抚钱大人识破乱党阴谋,立下首功,且钱大人的奏折上所有将士功绩记录分明,公正不阿,诏钱大人一人回京述职便可。以钱大人之人品,他所述职内容,想来江南官员人人敬服,倒不必劳师动众诏许多人回京。”
户部尚书周骏誉便是周贵妃之兄,周太妃侄子。算来,这位尚书乃是忠顺王的表亲、硫亲王的舅舅。
其他人不觉得周骏誉这话有什么不对,几乎已经确认司徒硫也有夺嫡之心的贾敬和已经开始怀疑司徒硫的苏丞相却难免心中划过一丝疑虑。
江南封疆大吏之争本就是谢昊堂强势,钱益年略处下风,而从三封密折来看,钱益年和林如海密折所述内容一致,两人在这次拦截叛党出逃一事中乃是盟友关系;而谢昊堂的密折虽然冠冕堂皇,却没那么经得起推敲。而且在场众人谁不知道谢昊堂和甄应嘉一个阵营啊?这个时候调钱益年回来,不是留下林如海独自应付谢昊堂么?
此时的谢昊堂和一僧一道案发之前的王子腾一样,虽然依旧是位高权重的官职,但也不过是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几日。那么,兵权在握的谢昊堂是否会狗急跳墙?林如海作为文官,虽然也手握实权,但手底下除了盐政衙门的小吏衙役,没有一兵一卒。
这个时候手握三千绿营军的钱益年回京述职,林如海万一在巡按团调查途中出了什么意外,便是立了再大的功绩又有何用?
倒不怪贾敬和苏丞相用诛心想法揣度周尚书。人家周尚书就是这么想的:李宜山名誉受损之后连累门生,若是林如海升迁,空出来的两淮盐运使再落到东宫一系手上,太子得利便太大了。
而谢昊堂此人向来自负,从在江南一手遮天沦落到现在这步田地,周骏誉揣度谢昊堂最恨的便是揭开一僧一道真实身份的贾赦;现在罪魁祸首远在京城,谢昊堂鞭长莫及。若能拉贾赦的妹夫,荣国公的女婿垫背,想必谢昊堂求之不得。
而且自己这进言一片公心,便是谢昊堂这一回胆怯了没对林如海动手,自己也不会引人起疑,于硫亲王而言也不会有更坏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贾敬沉吟片刻道:“皇上,臣以为尽早收回谢总督兵权要紧。”
在众重臣中,贾敬和苏丞相是最从容的两个。苏丞相是早已看过三封密折,而贾敬则是和贾赦分析之后,对江南局势早有预料。作为新上任的京营节度使,刚应对了一场亲王谋逆,贾敬担心谢昊堂狗急跳墙也是人之常情。
致和帝点了点头,道:“贾卿所言极是。”
苏丞相也到:“臣以为现在江南陡然出了这样大的变故,想来人心思乱,皇上,周尚书既言钱大人乃是公正廉明之人,能令江南各级官员拜服,更应留在江南主持事务。至于回京述职之人?林大人所上奏折也对此次立功各人记录明确,论人品,林大人回京述职也能令人信服。再则,两淮盐运使一年一换,林大人本就任期已满,先诏回林大人更合适。”
工部尚书宋安道:“臣附议。”
这次上书房商议之后,没等下一次朝会,致和帝便下了一道圣旨,依旧是八百里加急递往江南,收回谢昊堂兵权。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