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 这足以说明,在古代更改年号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 一般更改年号,大致有三个主要原因,其一是皇帝驾崩或退位,新君即为,需要新的年号,昭告天下。 其二便是由于当年发生了某件大事,足以影响国运,皇帝不得不考虑改年号顺应天命。 这些都是历史上常有的事,因而在逾年改元变成了一条默认的体制。 而如今太后死了,这便是一等一的大事,足以影响国运走势的大事。 皇帝急着更改年号,无疑是想宣示一种新的国家气象。 所以这第一道圣旨一经颁布,朝堂百官都并不震惊。 接跟着,颁布了第二道圣旨:任命韩世荣为右相国,加太师衔,位列三公之首,增食禄一千石,暂代左相之职,领衔百官。 这道圣旨顿时就让朝堂分列的两派,变得更加对立起来。 那些原本就对韩世荣拥护的百官,对此自然是觉得皇帝不忘恩德,并没有因为太后不在了,就对他们打压,反而还提携了韩世荣。 这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好的预兆,皇上还念及太后旧情啊! 可那些以余天正为倚重的官员们就是深感失望。 当然朝堂上还有一派,他们沉默不语,并未对此发表任何意见,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随后,又发布了第三道圣旨:晋封青山县县令楚宁为羽林营左卫指挥使,为上直亲军之一,主要职责是掌卫皇城东面及巡警京都各大城门,右卫指挥使是马钰,至于羽林营主官则是王潜。 这一道圣旨一出,百官皆哗然! 其实关于前面两道圣旨,百官们都并不觉得奇怪。 甚至可以说,朝廷早有传闻,心中也早有了准备。 只是这第三道圣旨,竟然是要楚宁暂代羽林营左卫指挥使一职。 很显然,唐帝做出这个决定,是没有和文武百官商量的,就连事先释放信号,打个预防针都没有做。 这也才会让在场百官闻讯后倍感震惊。 因为即便是楚宁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 于是,当即就有百官出班反对,其中就有兵部右侍郎朱旺和太常寺卿项华等人。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越老越多。 紧跟着,就连以李鸿仑为首的清流们都出班秉奏,请命唐帝收回成命。 否则,便要跪死在朝堂之上,以死明志。 在李鸿仑等清流们看来,楚宁的学问高深,应该为唐国的文脉传承做出贡献,而自然不愿楚宁去沾染羽林营这样喋血的衙门。 然而,纵然面对清流们的跪谏反对,如今的皇帝竟显露出了笼罩四野的帝王霸气。 直接视若无睹,当即宣布退朝,回了养心殿。 只剩下一个个哭天喊地的臣子们愣在当场。 百官又纷纷聚拢来到养心殿外,泣血叩拜,可唐帝就像是铁了心,根本对其不理。 直到天黑,好些臣子们因为长跪而痛苦不堪,更是无法忍受严寒,最后不得已或被冻僵、或是晕倒在地,被接连送出宫去。 一场闹剧才算得以结束。 …… …… 夜色沉沉。 养心殿外廊檐下,一排排大红灯笼随着夜风轻轻晃荡。 殿内,海德旺正拿着一颗红色丹药轻轻递给卧榻上的唐帝,接着又捧起一杯水: “皇上,该进丹了!” 伺候完皇帝,海德旺又走到铜火炉前倒了半盆热水,试了试温度,才轻轻端到唐帝身前为他亲手洗脚。 唐帝九岁登基,十八岁亲政,可等到二十岁时才算自己真正当家做主。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要想在zhen治上有一番作为,二十岁可谓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 然而,唐帝自幼身子羸弱,成年后便靠着丹药维续,亲政以来身子骨更是每况愈下。 看着这枯瘦的双脚,哪里是一个二十岁年轻人该有的。 海德旺不由想起唐帝刚亲政之时,曾是多么的意气风发,然而这才短短两年,昔日踌躇满志的英姿少年,竟苍然老矣。 “海大伴,你是又在哭吗?” 唐帝突然冒出一句,海德旺只得赶忙抹了眼泪,轻声回道:“皇上,你可得爱惜着身子才是,这大唐江山可离不开你。” 唐帝并未接言,似在沉思。 良久,才开口问道:“今日跪在养心殿外的大臣里有晕倒在地的?” “是,主要是翰林院那帮清流们,有些年岁已高,身子骨受不了这严寒长跪。” “都无大碍吧?” “皇上宽心,已经让人都送回府里去了,都无大碍。” 唐帝微微颔首,很快脸上又显露出几分惆怅,喃喃自语说道: “清流们思想保守,根本不理解朕的用意,但愿楚宁能明白朕的这一番苦心吧!” 另一边。 楚宁回到府里,便是闭门不出。 按理说,升官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可楚宁并不这样想。 虽然他知道,这一定是王潜替他在皇帝那里求来的恩赏。 可奈何,他本无心恋功名,却为功名不得意。 说来,楚宁在京都并无根基,如此深得皇帝重用,摆明了皇上是想让他做刀。 可楚宁如今倒也不在乎了,若在以前或许还会有所纠结,可现在大可不必。 京都自古都是权利的中心,身处这种地方,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 而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权利紧紧的握在手中。 既然皇帝要自己做刀,那便做吧,或则这大街上被当场撞死的人很可能就是自己。 可眼下楚宁并不打算直接针对韩小虎,太后刚死,现在就对韩小虎动手,未免太让人猜疑。 而这似乎也是目前皇帝不愿做的事。 于是,他想到了另外一个人。 东城门兵马司莫成。
“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