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反复提及过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关系并不友好,相互之间的争斗持续不断,南北朝时期又有多次的灭佛禁道的剧情发生,不过这事儿吧,说来话长,下面就从头讲一下两教之争的前因后果。当然了,我们还是简单了解,不做学术型的研究。
在此之前,先要介绍一个与佛道之争有密切关系的教派——楼观道派。
从前,有……,嗯,时间需要再往前推一些,我们暂时从南北朝穿越回春秋战国时期……
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85年
地点:成周(大体就是现在的洛阳)藏书室(相当于国家图书馆)
人物:老子,别想多了啊,回到春秋战国,当然说的是道教的,写《道德经》的老子。
话说老子虽然天天可以喝着茶看着报,生活得很安逸,不过静极思动,也有点厌倦了这种生活,便辞去了图书馆长的职务,打算出去踏个青。
那位道友也许会问,这一日是哪一日?其实我还真知道,是七月十二日。既然已经辞职不干了,那就干脆走远点吧,看看各地的山山水水,所以老子这一走就是好多天。由于风餐露宿的,一直也没有休息好,现在是又渴又饿,恰好一座雄关遥遥在望,心想终于能好好休息休息了,于是赶紧催动跨下青牛,一路烟尘而去。
此时,函谷关关令尹喜恰好站在关上,忽然看见远处一道冲天紫气自东方而来,天文显瑞,大吃一惊,知道必有圣人路过西行,于是赶紧命人洒扫街道,安排好总统套房、温泉SPA、山珍海味,对了,那谁,别忘了准备好领导题字用的纸笔,赶紧的都!
要不说呢,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尹喜向被招待得异常满意的老子求教时,老子乘着微醺,挥毫写下五千言,然后骑上青牛飘然远去。他老人家这一去,给后世留下了一部《道德经》,也为千年后的佛道之争埋下了伏笔。当然,还留下了紫气东来这个书法家喜欢的成语。
得了真经的尹喜后来就跑到终南山,结草为楼,每天观星望气,日日参悟五千言真经,最终得道飞升,被封为文始先生无上真人,留下的座草楼也就因此成名,并得了个楼观的响亮名字。
实际上,据楼观派道士内部小道消息说,当时老子还传给尹喜一部讲三一内修之道的密法和一部西升之诀,最后成为了楼观内部传承的秘典,如果能修炼修炼,那就能和尹真人一样成仙。后来,老子和尹喜二人又在青羊宫,就是今天成都青羊宫有过一次偶遇,说明老子对楼观一脉还是很关心的。无论如何吧,楼观道派借助老子的名人效应,“灵源弥远,仙派弥长”。
后来,醉心长生的秦始皇来参观时,看这楼观也太寒酸了,就那么个破草房子,还这么冷清,于是就在楼观南边建了座清庙,用来祭祀老子,保佑自己也能长生不死。接着,汉武帝来参观时,同样心有灵犀,又在北边建了座望仙宫,同样用来祭祀老子。
这二位的行为,无疑是活广告,从此,楼观道派香火鼎盛,并且凭借老子在道教中的地位,最终成为了道教的发祥地和祖庭。
当然了,以上内容主要是楼观道派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效应而做的广告。
那么真正的楼观道派是如何起源、发展的呢?
关于楼观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是魏元帝曹奂(曹操的孙子)时期,有郑履道和梁谌两位道士在楼观开坛演道。
在古代,如果没有当过公务员或者与某高官、某名人没有过什么交集的人物,在正史上都不太容易找到记载。在那个没有现代排版印刷技术的时代,像我写点东西还这么啰里啰嗦的那是不可能被接受的,惜墨如金可不是说着玩的,能用一个字说明白就不会用两个字,甚至标点符号都舍不得用,更别说不是很重要的人物了。那么你啰里啰嗦说了半天,想表达几个意思啊?其实我只是想说,梁谌在正史上基本上找不到记载的,所以只能在道教典籍中找了,嗯,希望诸位还没气得摔手机、砸电脑。其实我也无奈,正史的东西咱们拿过来说事,可以让人底气十足,道教的一些典籍,想从神话故事,从众多的神仙真人背后挖出真我,找出事实真相,难度不比给长江装护栏低多少,这也不是第一次抱怨了。
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第三十卷中,记载了从梁谌开始的楼观道派的一些重要人物,此书就简称《仙鉴》了。一说《仙鉴》,且容我再发发牢骚,实在怕憋出内伤来。这部《仙鉴》是收录在《正统道藏》中的,有关道藏后面还会给道友们详细解说,这里说的是《仙鉴》的作者赵道一,其人不可考,成书时间也不详,您说吧,这是多气人,什么都不可考。于是乎,后人就不得不发挥神探的技能,借助《尔雅》推测出甲午年,再根据收录的最晚的神仙的年代等信息,大概知道是在宋末元初时代成书的。您说吧,这都到宋朝末年了,又不是先秦,还没学会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所以,引用道教典籍的资料时,谨慎的态度必不可少,故事性、娱乐性太强了。
梁谌大概是魏晋时期扶风人,差不多就是在陕西省著名的楼观台风景区内。那里真的是地灵人杰,梁谌小时候就有相面的夸他说,此子目流白光、貌集真气,非常人也。专业人士的话还是可信的,梁谌从小就表现出了学霸的潜质,志尚高邈,博通经史,阴阳数术无所不精,大约在264年,十几岁时就去楼观拜了法师郑履道为师。在学习其间,梁谌性格恬淡、待人和气,人缘极佳。这里的264年,就是考证楼观道派起源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那么郑法师都教些什么道术给梁谌呢?学者们普遍认为早期的楼观道派的宗教理论源于五斗米道,所以梁谌此时学习的应该是五斗米道的典籍。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推测,反正是大胆推测,小心求证嘛。
首先从地域上来说,楼观处于关陇一带,恰好是五斗米道北迁后的活动中心,这在前文已多次提及了。凭借五斗米道的传播能力和生命力,不可能打不开关陇的市场。那么或是关陇本地人,或是长期生活在关陇的楼观派的道士们,诸如梁谌以及后面要说到的孙彻、马俭、王嘉等人,接触不到五斗米道几乎不可能。当然,并没有直接证据说他们就是五斗米道的教徒,但凭借张鲁的余威和权势,他可是和曹操成了亲家的,而且四代天师张盛也是封侯的高官,五斗米道并没有成为昨日黄花,这些足够让教徒们继续为信仰而战了。当然了,由于统治阶级的严格控制,组织严密的、统一的、大规模的五斗米道教团是不可能再出现了,分散到各地的教徒们,限制在相对小的地域里,就催生出了一个个的小教团,楼观道派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其次,楼观道派是尊奉老子的,以《老子》为根本教典,以老子为尊神,而这正好是五斗米道的专利。在前文也讲过了,太上老君最早是张道陵提出来的,至少现在还没有发现早于张道陵的。
最后,就是天师一词,这也是五斗米道的专利。梁谌死后被晋元帝封为升玄天师,楼观道派的另一位重要的人物王嘉也有天师的封号,而天师这种称呼,除了五斗米道还未发现其他教派用过。
如果以上这些全归于巧合,那就说不过去了。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比如楼观道派修习的经书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经过很多学者考证,大量的证据表明早期的楼观道派无论是主要的人物,还是经书义理等都和五斗米道关系紧密,所以推断楼观道派是众多的五斗道的小教团中的一支,梁谌修习的也就是张天师家的学问了,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内容较多,在此就不一一说明了。
话说这位梁谌法师应该是在道法研究上过于专注和投入了,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经常梦到和仙人一起自驾游,名山大川去了不少,天材地宝也吃了很多,当然仙人偶尔也会传些道法这也正常,所以他的法力也不错。
终于,在对于楼观道派来说是一个相当有纪念意义的那一年,305年五月五日那一天,太上老君派尹轨真人降临楼观,收梁谌为亲传弟子,传授诸般仙法,什么炼气术、隐形术、水石还丹术、六甲符、采服日月黄华法等等一堆。从此,梁谌道术大进,而且还学会了裸眼透视,能看穿地下哪里埋着宝贝,好几里外有人说他坏话也能听得清楚,基本上就是现实版的千里眼顺风耳,还是带透视加强plus版的。
听着叫令人眼馋啊,别的不说,这个隐形术加上透视术,简直是我辈行走江湖无往不利的大杀器啊!嗯,想多了。
这里还要介绍一下尹轨,不是专门研究道教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尹轨是谁,因为在我们熟知的神话人物里没有这一位。他的堂兄大家都认识,这么一说道友们也许就猜到了,对,就是恭迎老子出关的尹喜,道教中的尹轨也不简单,和堂兄一样,同样也是位真人。
梁谌当然不是吃独食的人,自己参悟学习真经后,自然要传给众弟子,让道法发扬光大,从此,凭借这些经书,真正开启了楼观道派的时代。
梁谌教会了弟子们以后,一看大家学得都不错,我也就放心了,于是又花了三年时间炼了颗金丹,于318年白日飞升,推测寿70左右。
基于以上事实,学者们普遍认同了梁谌是楼观道派的开创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