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之中,汉武帝的脸上也十分诧异,他沉默不语的看着面前的画面。
虽然知道自己后期所作所为会遭后世非议,但没想到自己一个庙号会引起如此多的反对之声。
只不过,自己也不在意罢了,但为什么张羽要给自己看这些?
又有什么目的?!
而这时,张羽却暂停了播放,看着汉武帝,说道:“陛下认为您的曾孙儿,为什么一定要给您立个庙号?哪怕明知道您并不在意这个!”
汉武帝挥了挥手,让期门郎和羽林卫退下,只剩自己冷漠的坐到了王座上。
一瞬间,那个充满情绪的老人不见了,只剩下了一个充满威严的皇帝。
“刘询这皇位,不是正常继承而来的吧?”
汉武帝,问出了心中的猜测。
张羽点了点头道:“确实不正,他并非正统继承而来,而是由大臣选举而来的!”
“根据古代传统,立庙是正统的嫡系子孙的责任,而主丧、主祭亦是宗子才能行使的权利。”
说到这,汉武帝顿了顿,或许是想到了自己的嫡长子刘据了吧。
“所以,皇帝驾崩后,一定要太子在灵柩前即位,然后才能主丧,在然后为皇帝发丧。一整套流程下来,才能显得新皇帝得位纯正。”
“而刘询即位时,我已去世多年,他又不可能为朕儿子、为他叔祖父刘弗陵主丧。”
“因此,刘询他以为朕立庙的方式来宣示自己才是朕的嫡系遗孤,用来与庶出少子身份即位的刘弗陵区别开来。”
“显示刘询才是继承朕事业和遗志的正统,自己的继位是天经地义并且完全合法,具有不容置疑的正当性,并借以提高自己的个人威信!”
说到这里,冷漠的汉武帝迟疑了两下,继续道:
“同时在以孝治天下的现在,刘询此举也示为朕尽孝。”
此话一出,立即就让云里雾里的观众们恍然大悟了起来!
“艹,这样的吗?人心这么复杂的吗?”
“天真的我还以为,刘询是为了打压朝堂反对派,没想到是这样!”
“666,汉宣帝刘旭这操作我只能给82分,剩下的以666的形式给他,这真是6的飞起。”
“这就是帝王心术吗?我之前还感觉皇帝好做,我这要穿越过去,不得让人玩成傻子?”
“确实,张羽这些视频里的皇帝,智商不高的都没有好下场。”
“妈的,这汉武帝解答的也太快了,我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哪!”
“哈哈哈,楼上的别想了,等你反应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黄花菜都凉了?黄花菜成化石了,他都反应不过来!但凡是个后世之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事情,怎么能理解得了什么正统,什么嫡长子之类的?”
“哈哈哈,楼上说的对,现在祖宗祠堂都不多了,有几个人能有嫡长子的概念。”
看着一瞬间就把刘询看明白的汉武帝,张羽心中不禁感叹道。
“不愧是少年时期,就能把外戚耍的团团转的汉武帝呀,帝王心术是聊熟于心呀!”
“满朝文武都想不明白的事情,汉武帝看一眼就知道了刘询的想法,真是恐怖。”
“真是可悲!”
“汉武帝确实是一个好皇帝,却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好父亲,好祖父。”
张羽摇了摇头,看着汉武帝道:“陛下确实看的明白,但也看的糊涂!”
“陛下身为皇帝,确实对权力斗争有独特看法,却为什么对自己的后代们,看不清楚呐!”
说完,也没有给汉武帝反驳的机会。
……
画面之中,汉宣帝起兵攻打匈奴了!
并采用了刘彻一样的战术,汉朝发铁骑16万余兵马,分五路攻打匈奴!
这也是两汉400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
除此之外,派遣校尉常惠前往乌孙,节制乌孙骑兵5万余。
与汉军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夹击匈奴。
匈奴畏惧汉军,惊惶西逃又遇乌孙兵,一场激战大败而归。
这场战争汉军赢得干净利落!但还没有结束!
第二年(前71年)冬,匈奴再袭乌孙。
遇大雪,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
再加乌孙、乌桓与丁令的乘势攻击,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
不久,汉军三千骑兵击匈,捉捕得几千匈奴人而回,匈奴也不敢报复,而且更向往与汉求和而不是继续战争!
然后不久,统治西域的匈奴被汉军打的彻底服气了。
在呼韩邪单于的带领下,彻底的臣服了汉宣帝刘询,并且往帝都长安,赞谒称臣并做起了帝国的北边屏障!
看着各蛮夷部落的首领王侯和匈奴的左、右当户那些大臣们都在渭桥下夹道排列,迎接宣帝。
并在宣帝登上渭桥时,人们都高呼万岁的场景。
汉武帝不禁入了迷,这不正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吗?
可惜自己没能实现!
就在这时候,张羽说起了话。
“陛下说刘询为陛下立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为了为陛下尽孝。”
“这话对吗?!”
“对!”
“但是,我认为这话不全!”
“汉宣帝刘询,为陛下立庙,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继承陛下的遗志!是为了给自己的爷爷刘据正名!”
“正名不是只有您一个人,能完成消灭匈奴的任务,正名您的后代,依然能够抵御外敌!”
听到这话的汉武帝呆立在了当场,原来是这样的吗?
原来自己的后世之人也这么厉害的吗?
为什么后期汉武帝越老越要向匈奴出兵,为什么后期屡战屡败汉武帝还要继续出兵!
一方面是不敢给匈奴们回血的机会,一方面是汉武帝怕他死后,再无人能压制匈奴!
一旦得到西域后的匈奴,会是个什么情况,蒙古帝国就是个答案。
而他为什么那么急,那要从一个故事中就能体现。
他的嫡长子,皇太子刘据,对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屡屡进谏。
而汉武帝给刘据的答复是什么那?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汉家万事刚刚开创,加上四夷侵略欺侮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就无所效法,不出兵征伐,天下就不会安定,为此不能不让百姓劳累。)
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
(如果后世又有像朕这么做的,这是重蹈已经灭亡的秦朝的覆辙。太子敦厚,喜欢安静,必定能安定天下,不让朕担心。)
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要寻求一个守文之主,还有比太子更好的吗?听说皇后和太子心怀不安,哪有什么值得不安的?你去把朕的这个意思告诉他们母子。)
而对于汉武帝不信任自己的后人,也有一个事情可以佐证。
刘据每次进谏征伐四夷时,刘彻就笑道:“我来干劳苦的事,把安逸留给你,就不行吗?”
也就是这种态度,导致了刘据最后的结局。
百因必有果!
有时候,父辈们把所有的压力和作为都扛在肩膀上,不一定是好事。
太子刘据造反,跟汉武帝把所有的压力都扛在自己肩膀上,也有推脱不了的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