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到面前的人出神,苏澄衣唤回裴钰思绪,“戚书澈要是走了,就意味着边境又少不了一场恶战,还是要派人盯好运往边境的粮草和兵器,防止再有意外发生。”
“嗯。”
两人草草说了两句就分开了。
夜深人静。
乔装打扮的苏澄衣来到交易的地点,确认四下没有埋伏的人之后才缓缓推开门走了进去。
摇晃的烛火把一道人影打在屏风上,偶有轻风,人影便会微微晃动。
将手里的东西放在面前专门为自己准备的桌子上,苏澄衣面色警惕,“你要的东西,我带来了。”
隔着一道屏风,无法确认身份。
只听一阵倒水的声音,衣服摩挲的声音,屏风后的人绕过屏风来到自己面前,衣袖不经意擦过鼻尖。
面前的人把自己带来的东西看了一眼,再抬头看向自己眼里已经都是笑意,“苏小姐,好手段。”
一句话,故意说给苏澄衣听,也再度验证了苏澄衣的猜想。
面前的人早已经把自己的身份调查得清清楚楚,反观自己对他只知道露在冰面上的那一角,这种被牵着走的感觉不好受。
低下头,眼睫轻晃,淡淡的红唇缓缓吐出,“我最初见的人,不是你吧。”
漆黑的曈盯着那人脸上的面具,又接道:“或者说,是另一位面具人,一位同样带着刻有老鹰面具的人。”
面前的人无论是身形还是动作、神态,声音。一举一动都与自己最初见到的那位面具人十分相似,要不是那天在阁中知道还有另一位前来求取消息的人,自己也被绕进去了。
闻者仿佛没有听到,自顾自地回到刚才起身的位置。
苏澄衣接着道:“那天在阁里第二次坐在我面前的人,是你。”用的是陈述的语气,而不是反问。
“所以,你比那位有着更高的决策权。”
有关自己求取禁药的事只要不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毕竟是禁药,动起手来麻烦。
竟然让玲珑阁背后的人出现。
也正是因为这样,苏澄衣对皇后到底是如何拿到禁药的途径感到疑惑,解药里会不会也有相关的禁药是不被允许出现在大梁的市面上流通。
“你很聪明,但太聪明了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低沉喑哑,声音的主人与那次在玲珑阁伪装出来的声音大相径庭。
苏澄衣则是走上前,落坐,“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要看怎么用了,毕竟阁主也找不到比我更合适的人,不是吗?”
“我不认为我的聪明不是一件好事,否则也不会这么早见到阁主。”
真正的阁主收起手里的东西随意放在一旁,头也不抬地问道:“听说,你在晋王府时被裴钰的手下发现了?”
苏澄衣感受到一股浓重的威压朝自己袭来,“是发现了,不过不妨碍我做事。”
警惕如她,早在侦察晋王府四周的时候苏澄衣就发现了躲在暗处的人,当时并不确定到底是谁手下的人。
直到连续几天那两个人都跟着自己,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再加上自己听到他们说的,串联起来,就知道那人是裴钰的手下。
于是,苏澄衣将计就计,故意在第一次盯着的时候露出了些马脚,又连着几次,才掐着时辰溜进晋王府完成了任务,然后又不经意地出现在裴钰手下的视野当中。
阁主停下手中的略显忙碌的动作,侧过头,“苏小姐可要确保好,等到需要那个东西出现的时机,里面的东西没有变。”
“放心,除了你我,只有等那个东西暴露在所有人的视野当中,裴睿和才会发现不对劲,在这期间,我会盯着。”
闻言阁主双手在脑后扣住,整个人朝后仰去,双眸微眯,露出一截修长的脖颈和棱角分明的下颌线。
似是完全不在乎苏澄衣在场。
苏澄衣站起,转身离开,“那宫里的事什么时候能有进度?”身后声音的主人语气不悦。
“宫里步步寸步难行,阁主的要求并不小,为了等到最合适的猎物,阁主还要有耐心才是。”
门扣上的声音响起,从暗处的屏风后走出另一位同样戴着刻有老鹰面具的人,此人正是苏澄衣在前几次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那位。
此刻若是有旁人在场,一时之间也难以分出面前两位的身份。
“阁主觉得她怎么样?”面具一号问道。
“有头脑,有本事,但就是缺点东西。”懒散的人悠悠开口。
“什么?”
“缺一大桶能让头脑和本事无尽燃烧的火油,越多越好。”好看的眸子微眯,露出一丝欣赏,正好,自己这里多的是火油,能够更好的看看这位真正的本事。
面具一号拿过苏澄衣带来的东西,朝阁主示意,“那这个东西?”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
“再等等,这点儿火油烧不起来,要烧就烧旺点。”
带着看好事的神色,阁主与面具一号的想法不谋而合,“日后还是你管着,我就是回来看看。”
“对苏澄衣,小心着用。”
苏澄衣与裴钰的婚事订在四月初,现下已经是三月初,日子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冬天里没有丝丝温度的太阳也能带给人暖意了。
裴钰的身体肉眼可见比以前好了很多,在药膳和药方的调理下,府里的咳嗽声也只有偶尔能听到了。
是夜,戚书澈被连夜召入宫,连同几位重要的朝臣。
裴钰和苏澄衣得到消息也一大早就起来,分头行动,裴钰进宫,苏澄衣则是去看云舒窈。
“儿臣见过父皇。”
裴钰行礼,目光扫过朝臣回到皇上身上。
“父皇连夜召大将军进宫,可是边关又有了什么动作,那帮匈奴又来了?”
皇上示意身旁的公公把书信交到裴钰手中,每看过一行,裴钰神色就凝重一分。
自打戚书澈击退匈奴回朝后,那些匈奴就修整再来。
起初只是在两国交界处试探,得知戚书澈不在的消息,便大胆起来,悄无声息地靠近那些偏远的村庄,杀光村民来示威。
现在直接在光天化日下领兵靠近城池,据可靠消息,匈奴有数十万精兵,装甲齐全,闹得城里人心惶惶。
咬紧空隙,多次进犯,这才要戚书澈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