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拂将留笺放在桌子上,恭恭敬敬对之磕了三个头。
然后,将信笺在油灯上,燃烧掉了。
这时候,那老夫妇俩又不知从何处悄然出现在屋里。
二老手里捧的是一钵米饭,两碟小菜。
红拂赶紧行礼:“多谢两位老人家。”
老婆婆没有说话,只是示意红拂快吃。
老头子不知从何处拿来一个包裹,放在桌上,说道:
“姑娘!吃完饭,让老伴替你把衣裳换一换,不合身的还可以改一改。”
红拂连忙说道:“两位老人家怎么称呼,晚辈不敢失礼。”
两位老夫妇只笑了笑,只说了一句:
“吃饭吧!还要赶路。”
说着话便离开了草堂。
还要赶路吗?红拂不觉怔了一下。但是,立即想到:
“这一定是师伯的安排。他老人家安排的事,自然有他的道理。”
她果然匆匆地吃着饭。刚一放下碗,老婆婆又回到桌旁解开包裹,里面是儿套男子穿着的长衫。
老婆婆抖开衣衫,说道:
“红拂已经死了,江湖上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姑娘。孩子穿上这衣衫吧!”
红拂立即恍然大悟,她不急着穿衣服,跪在地上,拜了两拜,说道:
“多谢婆婆的提醒!”
她站起来穿上男衫,正好合身,立即由一位英挺的姑娘,转变为文质彬彬的文士。
剩下的衣服,老婆婆细心地替她包好,连同换衣服时解下的龙纹匕首,一起包裹起来,递给红拂,吩咐说道:
“包裹里有一些碎银子,省着点花费,够你半年的生活。去吧!我不留你了!”
老婆婆牵着红拂的手,送到门外。
门外一棵树上,拴着一匹白马,鞍褥具全。
老头子解开缀绳,递到红拂手里。
老婆婆将包裹又拿回来,栓在鞍后,这才对红拂说道:
“路途遥远,不能没有一个代步的,去吧!好生自己照顾自己!”
红拂一直站在那里,看着二老为她忙着。
这时候再也忍不住热泪盈眶,跌落在青衫之上,青衫为之泪湿。
她双手攀住老婆婆的双肩,含着泪对老头说道:
“老爷子,今日拜别二老,不知何日才能再见。二老不能将尊姓大名告诉晚辈吗?”
老头呵呵笑道:“年轻人!你我今日之会,是一个‘缘’字,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再见面时,你自然会记得。
如果我们二老还没有死,还可以招待你一顿粗茶淡饭。否则,即使记得姓名,又有何意义?
去吧!小伙子!男子汉不要经常泪眼婆娑的,那样会让人笑话。
红拂知道这两位是高人,而且是师伯的知交好友,再问下去也不会说出姓名。
她特别对于“男子汉不要泪眼婆娑”这句话,听得十分动心。
她果然收起眼泪,躬身深施一礼,说道:
“晚辈谨遵台命!但愿不久可以再见到两位老人家!告辞!”
跃身上马,挥挥手,纵着坐骑,朝着黑夜里走去。
。。。
宁静的黄泥汊,是一个小小的村落。
但是,小村落却有大名声,那是因为黄泥汊出了一个有名的人物侯明升。
提到“侯明升”三个字,没有人知道,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绰号“指下活人”,在北方江湖上,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这个绰号是来之有自的。
黄泥汊一共有七八十户人家,绝大部份的人都姓王,而且都是务农人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倒也安享田园之乐。
但是,安乐享久了,难免会有灾难。
这一年的秋天,黄泥汊突然闹瘟疫,病倒了一大片人,眼看着就要死了。
像这种瘟疫,不死人便罢,一旦死了人,便不可遏止,整个村子都要死绝。
村子里的人,没有病倒的,唯一的办法,便是求神拜佛,祈求平安。
但是,似乎是神佛没有注意到这个偏僻的小村落,祈求的结果,没有任何回响。
村上开始死人,有经验、有见识的老人,知道大势不妙,便嘱咐年轻人,没有病倒以前,带着孩子逃到外地去。
就在这样人心慌慌,不可终日的时刻,村子里来了一清瘦的小老头。
这个老头穿着与黄泥汊的人不同,长衫外罩古铜色长披肩,这和种田垦地的黄泥汊人,完全两样。
这个小老头还带着一个半椿大的小子,清秀的小后生,背着包袱,举止也非常斯文。
这一老一小出现在黄泥汊,应该是特别惹人注意的。
但是此刻没有,因为,黄泥汊家家户户都在慌慌不可终日,就是没有病人的人家,也在准备逃走。
谈到逃走,谈何容易?土生土长,根深蒂固,黄泥汊的人没有离开过家乡一百里地,如今要他们逃走,能逃到哪里去?
就在这样一片愁云惨雾的情形之下,这一老一少走进黄泥汊。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这里发生了瘟疫。
这个清瘦的小老头立即毛遂自荐,替人家治病。
黄泥汊的人是生性保守的,没有人肯轻易听一个不相识的人说话,更甭论是治病。
让一个不知来历的人治病,简直是荒唐。
但是,家里有人奄奄一息,这时候有人愿意免费治病,连药都准备好了的,想拒绝都没有这份勇气。
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姑且让他试一试。
没想到这样一试的结果,居然病情很快地大有起色。
一个垂死边缘的人,居然开口要喝面汤,这是天大的奇迹。
这个奇迹立即传遍了黄泥汊,也就像当初瘟疫传遍黄泥汊一样的快。
于是,这个清瘦的小老头被黄泥汊的人包围住了,向他求医、求药,向他求救命!
小老头不慌不忙在村子里当中架起一口大锅,煮起一锅清水。
不知道他在清水里放了什么样的药,足足熬了两个多时辰,从清晨熬到日正当午。
然后,他告诉村人,用干净的碗,来到锅前盛药水,回去喂家里的病人,每隔一个时辰,再喂一次。
这样一连喂了三碗药计之后,病情稳住了,病人就可以喝面汤,不再吐,也不再拉。
这样的神效,使黄泥汊的人把小老头奉为救人救世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