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的父系家族,历代单传,寿命都很少有超过65岁的。尽管在七十古稀的年代这已经不算短寿,但历代都如此,也还是有些例外。所以长生出生后,他的父亲就给他起名叫长生,希望他能活得久一些。同样的理由,早婚早育就成了他家族的文化基因。当然,历代单传,其实说家族,也就有些让一般家族不怎么当回事了。
小时候的长生家境不算好,家里只有一亩三分地,父亲或做佃农,或做短工糊口。母亲倒也勤快打理家务,为邻里做点针线活,再养几只鸡鸭改善生活。长生人很内向,反应也比同龄人迟钝一些,干活速度慢慢吞吞的,不过心倒是很善良,所以也得到近邻的一些赞许。这些赞许,有些是真诚的,有些是礼节性的,也有些是嘲讽性的。但不管是什么性质的,长生的父母都只能带着感谢的笑容以对。总之,一家人,饿不着冻不着,但日子算不上好。
在长生十四岁的时候,父母就张罗着给他找对象了,却一直不怎么顺利,一直到十八岁时还没能够成家。一方面原因是长生家里不想太将就,所以多少也要考虑一下女方的情况,凡模样神智有问题的,或者家风不怎么正的,都不敢接受,否则万一再单传个有问题的孩子,就糟糕惨了。二来长生本人的情况和家境,也没太大的吸引力。他父母特别想找那种家族开枝散叶繁茂的,认为那样继续单传的可能性会少一些。但是那样的家族因为人丁兴旺,一般家境都比较好,高攀不上。三是长生自己好像不怎么开窍,对男女婚姻之事好像没有什么想法,可有可无的状态,父母也舍不得强迫他,怕他心里不好受。人世间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总体上双方情况都差不多,但是就因为一些差异,而无法合为一体,好比那大海的云和水一样。又好比有些夫妻,分开一边看,都算不得有多么的不好,可是放在一起,就满眼是对方的毛病缺点,闹出些不愉快来。所谓阴差阳错,大致如此吧。
同村有一户王姓人家,家境在村里算比较好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吧。其家有独生女儿,比长生大两岁。王家女儿十五岁时家里就张罗着给她找对象。因为家境还不算差,又是独女,所以家里放出去的风声是一定要招上门女婿。尽管如此,上门提亲的依然不少,个中原因,除了她家境不差、父母人缘好以外,也因为王家女儿的确长得俊俏,性格也温和,勤快,特别是还能读书识字。原本在王家女儿二十岁时,父母精挑细选看上了邻村李家的小伙子。那小伙子热情开朗,高大帅气,干活很有头脑,王家很是喜欢。双方父母也安排两个孩子打过照面,两个年轻人各自也没有不满意。只是王姓家里是独女,一心想男方入赘到王家来,而李家小伙子在家也是独苗,家境也不算差,对做上门女婿很难接受,甚至男方还作出让步,如果成亲了,将来第二个男孩可以姓王,就是不愿意做上门女婿。所以两家谈了快一年,婚事还是没完全确定下来,这事一直就那样耽搁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王家女儿过了二十岁以后,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方圆几十里的乡里郎中医生都接来看了,就是治不了这病。这病奇怪就奇怪在,病人没什么痛痒,就是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后来只能简短地下地走一会儿就必须坐下甚至躺下。但见体力一天天地虚弱,饮食也一天一天地吃得少了,唯有心智一直很正常。这样一来,和邻村那小伙子的婚事也就被对方终结了。对方托媒人退信,王家父母也表示能够理解,也就没怎么纠缠这事,只叹气自己女儿命不好。后来,李家也来看望过王家女儿,带了一些礼物,表达一下歉意和惋惜,一桩还不确定的姻缘,算是好合好散了。不过这事还是给王家女儿带来了不小的悲伤,毕竟一年时间,两人相互之间也多少有一些期盼,还是建立了一些基于臆想而形成的感情了的。奈何天意作弄,也只好就此作罢了。
王家女儿的病情终究是在一天天地变坏,最后只能卧床不起了,父母也只能整天守着她心疼悲切。王家女儿几次向父母流露出这辈子连个婚也没能结的遗憾,父母更是悲叹落泪,除了安慰几句,终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其实,长生和王家女儿也是有一些感情基础的。儿时,王家条件比长生家,又算比较好的了,王家女儿有机会读了一些书,又比长生大2岁,她也是经常教长生认些字 。再说当时在村里她也勉强算得上是富家女吧,因为除了他们两家之外,真正算得上有些实力的家族或者家庭,贫富差距都不算很大,毕竟整个村里条件也就那样,所以其他孩子都不敢欺负她,许多男孩子还巴结她,这样她还能够经常以姐姐的姿态护着长生。而长生也乐意听她招呼,有时候还替她做一些小家务活小农活啥的讨好她。只是后来两个人都长大了,懂得以传统习俗自律,王家女儿也不怎么随便出来疯玩了,长生和她的相处也大致中断了。现在王家女儿生了怪病,父母心情低落,万念俱灰,也就抛却了那些传统束缚,这样长生自然就又能够经常地去看看她,甚至每次长生去看她的时候,她的精神体力状态,都看起来有所好转。这样时间一长,王家女儿对长生就有了一些精神上的依赖性了,一两天不见,就有些心神不宁的。后来每次长生去他们家里看望,临走时她父母都记得叮嘱一句:“长生,有时间过来玩啊”。长生每次也就点头“嗯”了一声,然后没精打采地离开。
王家女儿二十一岁生日的那天早上,忽然对母亲说特别想看看长生。母亲就去了长生家里,想请他去陪陪自己女儿,还顺便给王家带了一些礼物。就一般礼节而言,这已经算是求着帮忙了。
长生家里正在吃早饭,邀请王家女儿的母亲吃饭,她推辞了,长生家也就没勉强,见她带着礼物,又很着急,问清楚情况后,长生母亲也很醇厚地说:“长生,那你就赶快去看看你王姐姐吧。哎,那么好的一个孩子,生了这样的病,都把一桩好好的婚事给耽搁了,多好的孩子,哎。”最后的一声叹气,都快把王家女儿的母亲的眼泪给叹出来了。
长生放下碗筷就火急火燎地来到王家女儿病床前,发现她已经非常虚弱了,但是看到长生,说话的力气又恢复了一些,简单聊了两句,大致意思是说:她想把自己读过的那些书送给长生作纪念,还鼓励他多读点书好以后有出息。王家父母听着女儿这安排后事的语气,已经泣不成声。长生却平静地说道:“王姐姐,你的那些书,没有你教我,我也读不懂的。你还是快点好起来吧,然后继续教我读书。”王家女儿努力地轻微笑了一下,好像也没多大力气继续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又问母亲:“李大哥应该不会来看我了吧?”母亲也很无语,对方都已经明确终结了婚事,现在去打扰人家也没那信心了。这时长生突然做了个深呼吸,鼓起勇气,用很肯定的语气说:
“王姐姐,李大哥不喜欢你,我喜欢你啊,就让我每天陪你一起治病吧。等以后你的病好了,我跟着你多读书,我们俩一起努力过日子。”王家女儿笑着摇了摇头说:“长生,谢谢你对姐姐这么好,一直以来,从小到大,我总是感觉你是我的亲弟弟,你还是老老实实做我的弟弟吧”。
“我当然愿意一直做你的弟弟啊,让你照顾着,带我认字读书,很开心的。但是你现在生病了,我想照顾你,做弟弟照顾你多不方便啊,所以王姐姐,就让我娶了你吧,娶了你,我就可以时刻陪着你治病、时刻照顾你啊”。
听长生这么说,王家女儿流下了眼泪,摇摇头,不说话。但是,听到这些,她父母脸上却划过一丝欣慰,不过还是沉默不语。长生也没多说话,沉默了一会儿说:“王姐姐:你好好歇着,安心养病。伯伯婶子,我先回去了。”
长生回到家里后,直接对自己的父母说:“爹,娘:我们去王姐姐家里提亲吧,我想和王姐姐结婚。”父母听了一惊。母亲看了看长生他爹,沉默好久,才担心地说:“孩儿啊,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的,怎么提亲呢?再说你王姐姐,的确也是个好孩子吧,但是现在她的这个病,哎 你本来就不好找对象,如果和她再有个婚史,以后你怎么办呢,我们家可是历代单传啊。”一时大家都不说话了。
沉默了很久,父亲突然问:“长生,你自己想好,如果爹同意你娶王家的女儿,万一她好不起来,你以后会不会后悔?”
“我不后悔,我还怕王姐姐不答应呢。她以前对我那么好,还教我读书识字。我也知道她这病,郎中都治不好,可是她那么漂亮,又教我读书认字,我就是想多陪陪她。”停了一下,长生又补充说:“其实我心里一直喜欢王姐姐,就是感觉我们家和她家里不是门当户对,一直没和你们说出来,你们以前给我找的对象,哪一个有王姐姐这么漂亮,还能够教我读书的呢?”
又沉默很久,长生的父亲说:“王家一直以来对我们家也算是很照顾的,给过我们家许多好处和帮助,我们也没能力回报人家。长生,你既然真心愿意,那我们就去王家提亲吧,就当是感恩。不过你想好,人家愿不愿意,答不答应,我们都莫强求。特别是你王姐姐那身体你也知道,你莫纠缠坏了人家心情。”
择日不如撞日,长生家立刻去王家提亲。面对长生家提亲,王家又有顾虑又有感动,王家女儿又有些期盼也有些不忍,一家三人,不敢表态应承下来。最后,在长生的坚持下,王家以接受恩惠的姿态答应了,王家女儿带着笑意再次流下眼泪,长生就很懂事一般地过去给她一边擦眼泪,一边哄她:“女儿要出嫁才哭的呢,我给你们做上门女婿,你不用出嫁,所以不哭啊。”这傻兮兮的表白,让所有人都忍不住笑了一下。
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双方商量选了个日子,简单举行个婚礼,算是了却王家女儿的心愿。也是这两家的人缘好,村里许多人家都来吃了酒席。
婚后长生就住进了王家,日夜陪着王家女儿,认真照顾护理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奇迹般地,王家女儿气色精神竟然缓慢地好转了起来,后来还大致痊愈,能够正常起居了。只不过身体还是一直弱不禁风,体质终究没能够恢复正常,不过这对于王家父母,已经可以每天脸上挂些许笑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