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谢长风,颤颤巍巍的离开永安宫。他已经目光呆滞,身形如骸,甚至不知道手里还拿着朱元璋的那双银筷子。
“太上皇,这都是死罪啊。”史丞一看谢长风出去了,连忙劝道。
朱元璋并不喜欢,他做事的时候,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这样,显得他不会做事。
“咱心里比你清楚,少废话。”再吃一口菜,朱元璋用筷子去点史丞,“别以为,咱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欺君灭法、背公行私、结党营私、揽事招权这些罪名,他谢长风不敢!”
史丞听的,连连的点头。他知道,自己可不敢去和朱元璋争论什么。
实际上,在此之前,朱元璋已经收到了陈则武的折子。
陈则武的折子上,已经写满了谢长风的罪名。其中,最大的罪就是私开徭役,私领民田。
本来,朱元璋还想着放一放再说。
可是,紧接着,他又收到了朱允熥从扬州府差人送来的东西。
上面写着朱允熥在扬州府的所有见闻,包括那个老妪的事情。当然,谢长风的事情,也被写在了里面。
原本打算放一放的朱元璋,在看到朱允熥所写的见闻时,当即决定,立即处理谢长风的事情。
言传身教,对孙子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就有了谢长风在永安宫里用膳的事情。
很明显,谢长风被朱元璋已经当作了教材。
“你是监察御史,你说说,当如何。”
史丞一愣,刚刚他还以为,这件事与他无关了,毕竟朱元璋开口发话了。这时候,就又问他的意见。
当然,史丞也是知道,他的意见,极大可能,真的只是问问而已。
“谢长风为提刑按察使,主管大明律,知法犯法,当罪加一等。臣以为,谢长风,该以大明律为准,处车裂之刑。”
朱元璋听了,微微皱眉,“大明律中,有这么一条?”
他确实不记得了,虽然大明律他也参与了修制。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他提出来的。
不过,他也不会全都记得,上面的什么罪,该处什么刑。
车裂,也叫作五马分尸。
在酷刑方面,朱元璋从来没输给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皇帝。
说是这么说,但实际上,朱元璋的酷刑,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官员。针对百姓的,确实不多。最著名的就是针对淫妇的木牛之刑。
(一根棍子,很粗,而且上面有倒刺,大家自行脑补。)
再看看陈则武的折子,这上面痛斥谢长风一家,为了一己私利,损坏百姓利益,损坏朝廷法纪,损坏新政推行。
只不过,陈则武也十分的中肯的点出,谢长风很有可能,并不知情。
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了点头,“去派人,把谢长风拿了,交由诏狱看押。另外,着刑部、大理寺共查此案。至于谢长风的家人,男子全部杀了。女子,搭配甘肃,终身为奴。”
史丞听了,也不再说话。
这样的刑罚,恐怕是最重的了。谢长风虽然没有直接处死,但是进了诏狱,基本上就和死没什么区别了。
目前为止,诏狱关押的犯人中,只有一个人还活的好好的。
他就是原来的中山王常遇春之子,常茂。
至于家里人,男子全部杀了。女人没有像以前那样,充入教坊司。而是搭配甘肃,终身为奴。
“臣,遵旨。”史丞知道,在朱元璋面前,无论犯了什么罪,都有的商量,只除了两个。
一个是权力,朱元璋把权力看的很重。任何人,胆敢动他的权力,那朱元璋是一定不会放过那个人的。
即便是马皇后,也因为类似的问题,和朱元璋吵过。
朱元璋甚至因此,扬言要废后。
第二个,就是百姓。朱元璋认为,百姓的地位不应该高于皇帝。但是,朱元璋却从来没否认过,百姓的地位应该高于士大夫。
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确实对百姓很好。他给了大明朝的百姓,很多历朝历代百姓都不曾拥有的权力。
顶着大诰,民告官,就是最突出的一条。
只要涉及到百姓,朱元璋就会显得慎之又慎。
“太上皇,那扬州府知府童权那儿?他确实是不知谢家之事,但他在扬州却民愤甚多。”史丞又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很久没呆在朱元璋的身边,史丞已经有些摸不清朱元璋的脾气了。
提到童权,朱元璋眼冒精光,他又想起来朱允熥在见闻中写的,扬州府的人,拿了老妪入狱的事。
“剐了,家人,全都发配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