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阴森的风,吹开了坤宁宫的窗户,吹灭了桌子上的一支蜡烛。
朱元璋正打着瞌睡,整个脑袋,无力的耷拉着,发出震耳的呼噜声。一阵长鸣之后,朱元璋一口气没上来,被自己惊醒。
醒来的朱元璋,迅速环视左右,眼中充满戾气。
“醒了。”
听到熟悉的声音,朱元璋这才放下警惕,“什么时辰了,咋还不睡。”
“刚过子时,还没困呢。我给大孙,做了件衣服,也不晓得合身不合身。既然醒了,把那蜡烛,往我这儿推推。”马皇后用手指了指另一个还亮着的蜡烛。
朱元璋轻手轻脚的,把蜡烛推过来,就这么坐在马皇后的身边,看着她做衣服。
“咱小时候,咱娘也给咱做过衣服。那么多年,咱就穿过一身新衣服。妹子,咱刚见你的时候,那这一身衣服,还是咱娘做的,后来再用旧布拼上的。”
马皇后趁着烛光,眯着眼睛。一边听朱元璋说话,一边缝着手上的衣服。
“曦儿,把外面的架子,给拿进来。”马皇后叫道。
陈曦文在外头答应一声,又拿着架子进来,“太上皇,太后。架子给您放这儿了,您有事再吩咐。”
朱元璋一直看着陈曦文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
“咋了,又想纳妃了?”马皇后用胳膊肘点了一下。
朱元璋摇摇头,“没,看到她,想起他兄长了。”
“陈则武又咋了,你可别胡来。”
朱元璋从胸口处,摸出一张纸,慢慢展开,放在马皇后的面前,“朝廷里,要出事了。”
“今儿,大孙去了诏狱。下月初二,崔珵和李原名,又要弹劾陈则武。这一回,陈则武先发制人。明天一早,就能见分晓了。”
墙上,印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影子。影子停止了动作,马皇后侧头,“那和大孙有什么关系。”
“储君之争。”
朱元璋只说了四个字,就不说话了。他的眼睛里,满是纠结。
突然,仪凤门的方向,传来一阵鼓声。随即,在门外,急促而慌乱的脚步声。朱元璋暴起,把马皇后护在身后。脸上,没有一丝的慌乱。
声音渐渐的小了,透过门窗,外头一片亮堂。
从奉天殿到永安宫,一条线上,所有的灯笼都高高的挂起。
“怎么了。”马皇后平静的问了一句。
朱元璋重新坐下,“没事,天塌不下来。有咱在呢,咱护着你。”
“皇爷,仪凤门军报。山东生乱,已被平息。山东孔家,一家老小二百八十九口,全部被拿。”
“知道了,你去吧。”朱元璋只回答了一句。
这是一份假的军报,朱元璋心中,一清二楚。在山东的是耿炳文,如果生乱,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一定是朱元璋而不是仪凤门。
“睡吧,等到天亮,就真相大白了。”朱元璋安慰马皇后。
马皇后抓住朱元璋的手,“不可杀人。”
待马皇后睡下,朱元璋给马皇后盖好锦被。自己穿好衣服,打开坤宁宫的大门。
外头,人影攒动。四面八方,都有人说话的声音。
朱元璋走下台阶,大喝一声,“李景隆!”
拱门外,李景隆踩着小碎步,一路跑来,“皇爷,臣在呢。”
“何事。”朱元璋明知故问。
“有人作乱!”
朱元璋深邃的眼睛,注视着拱门外,过去的每一个人,每一张脸。
向前走上几步,李景隆紧紧的跟着。外围,全是殿前军的人,在不停的走动。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急。
“走吧。”朱元璋轻轻点头。
坐在轿子里,朱元璋掀起轿帘,让凉风吹进轿内。
身着单衣,却感受不到凉意。
此时此刻的朱元璋,更多的是心寒。他从来没想过,也不敢去想,自己的儿孙会为了那个位置,互相争斗。
可是,这些年,他却看到了太多。
从北平到西安,从郡王府到东宫。都是兄弟,却如同仇人。
“太子到了吗。”朱元璋问李景隆。
李景隆紧跟着轿子旁,心中有些激动,“到了,三爷……殿下他已经到了。殿下说了,以储君名,行天道。”
朱元璋不易察觉的冷笑,目光直视前方。
轿子,在郡王府外停下。这里,早就已经是重兵把守,被围的水泄不通。
朱元璋在李景隆的搀扶下,拨开人群。看到的是,朱允熥和朱允炆站在一起,而地上,跪满了郡王府的下人们。
陈则武,正挨个的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