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重新安静下来,坐在床边。说的不错,他已经是个被废的藩王了。国家大事,又何时轮得到他来操心。
“朕打算点你为将,北征。”朱标喝了一口酒,看似不经意说出这句话。
朱棣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这是一种渴望,似乎是对自由的渴望,又或者是别的什么。
“女真?”朱棣问道。
朱标点点头,“打下女真,朕要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
朱棣双手一抖,抬眼看向陈则武,这句话,意义太大。他又再次低下头去,在这里,他就像是一个失败者。
“所以,朕的意思是,你是朕的四弟,大明朝的藩王。开疆拓土,怎么能少得了你。朱家儿郎,可不是在这深宫中等死的。不仅仅是你,还有老二、老三。打女真,都少不了你们。”
朱标起身站起来,有些可惜的看着桌上几乎没动的饭菜,笑着说道,“若是想好了,直接来奉天殿,告诉朕。不过在此之前,你要想好怎么和朕说,再把这桌上的饭菜吃光,不可浪费。”
朱棣姓朱,所以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给了他太多的机会。即便朱棣一次也没抓住,这也改变不了朱棣姓朱的事实。
“女真并不算一个威胁,鞑子也不算一个威胁。可是,这两家如果合兵一处,对大明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鞑子从西北进,而女真从东北进。再加上现在山西、陕西、河南三处旱灾、涝灾不断。如此天灾人祸并存,那大明朝岂不危急。”
把李自成换成北蒙,情况相差不大。同样的,还是各种天灾。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有绝对魄力的皇帝。
朱标点点头,道理他都懂。他也知道,女真日后定是个祸患。
“若是女真臣服,又当如何管理。老四说的不错,那么大一块地,总不能出兵了却不讨好吧。”这同样也是个实际问题。
陈则武微微一笑,“皇上,占了女真。把女真族人,聚集起来,由专人看管。至于那块看似无用的地,可以用来种地豆。皇上,您也看到了。朝廷给灾民们,发放地豆。极大的缓解了灾情,让灾民们可以填饱肚子。”
“但是,地豆的种植一直也都是个问题。太上皇下旨在京畿一遭种植,可这里实际上不是最佳的种植地点。女真一族的聚居地,可大规模种植地豆。如此一来,既让女真一地,有所用。还可解决大明朝老百姓吃饭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朱标眼前一亮,朱元璋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老百姓吃饭的问题。虽然现在是大明盛世,但实际上,吃不饱饭的人大有人在。
这个问题,朱元璋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地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京畿周围的饥荒。可是,大明朝太大了,地豆的产量根本跟不上。产量跟不上,那饥荒的问题就不算得到解决。
“去户部。”朱标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加快脚步往户部赶。
朝廷六部,每个都有值守的地点。户部也是一样的道理。可来到户部衙门时,这里竟然空无一人。就连门口站岗的侍卫,也都不见了踪影。
朱标低沉着脸,堂堂大明朝皇帝,竟然在自家的衙门口,吃了闭门羹。
“今日值守的是谁。”朱标问道。
陈则武想了一下,“好像是户部侍郎,郭桓。近几日,郭桓一直没有正常值守,都是托给他人。”
这时,远处,一个人跑的飞快,往这边来。一路上都低着个头,直到来到朱标的面前,“臣,户部仓管司使于真参见皇上,皇上万岁。”
朱标没有让他起身,而是冷冷的问道,“其他人呢,你又去了何处。”
“回皇上,这里今日一直是臣在值守。刚才,臣吃坏了肚子,出恭去了,皇上恕罪。”在皇帝面前说出恭这种不雅的词,是要问罪的。可他又不敢隐瞒,只能实话实说。
“朕记得,今日户部值守的,应该是侍郎郭桓吧,他人呢。”
于真犹豫,不敢回答。
“说!”朱标大喝一声。
“回皇上,郭大人,郭大人和曹国公世子,去了丽香楼。”于真声音很小。
朱标皱眉,“这是什么地方。”
“皇上,这是青楼,风月之所。”陈则武在朱标耳边低语。
朱标大怒,“去,把郭桓和李景隆给朕抓过来。”
户部侍郎,值守期间,竟然跑去逛青楼,成何体统。也怪不得朱标,会如此生气。
“皇上,李大人他可是奉了旨意。”陈则武小声提醒一句。
朱标冷哼道,“但朕也没有让他奉旨逛青楼。简直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