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万历九年。
三月,在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解冻以后,漠北、漠西两省集结地西路明军,便对沙俄西伯利亚的殖民据点发起了进攻。
自此,中俄与中亚各国之间长达70年的“七十年战争”(1857~1917)爆发。
而就在明军开始北征沙俄之后,从印度传来了好消息。
四月十七日(5月10日),“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
卷入这场起义的地区占全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占全印人口的十分之一,规模十分浩大。
英国为了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征召了许多印度籍的士兵,还准备了许多军火后勤,此时,这些士兵中的一部分成为了起义的主力军,而不少军火落入起义军手中,助长了印度的起义。
为了镇压起义,英国不但将原本打算用于远征明朝的军队调来镇压起义,还继续从本土调来军队。
直到第二年,各主要起义地区的起义才被逐渐平息。
趁此时机,明朝让原本随时准备支援南洋都护府的东路明军,继续执行原本的计划,尽快攻占俄太平洋沿岸殖民地。
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修建。
沙俄别说支援太平洋沿岸了,就算是对西伯利亚殖民据点的支援,也会受到西路明军的骚扰。
而此时的沙俄,在太平洋沿岸,也基本没什么军事力量。
东路明军从鲸海出发,沿着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攻击俄太平洋沿岸的殖民地,很快便攻占了北美的阿拉斯加。
在原本的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怕英国夺走他们在北美的阿拉斯加殖民地,便提议将此地卖给美国。
但这时候,美国国内正酝酿着“南北战争”,还没来得及买。
在原本的历史上,美国也是在10年后,“南北战争”结束以后,才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从沙俄手中买下了阿拉斯加。
而在这个时空,阿拉斯加根本等不到10年后被美国买走,就被明军占领了。
相较于东路明军的顺利,比东路明军进攻时间还要早的西路明军,进展就比较缓慢了。
因为东路明军不仅可以依靠海上补给,而且他们的后勤基地——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两省,也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且资源丰富,可以提供充足的补给。
从辽宁省沈阳府到黑水省黑水府、从白山省永明府到漠北省漠北府的两条铁路,一纵、一横,在东北平原上交叉而过,交通十分便捷。
相比之下,西路明军不但没有海路运送后勤补给,而且通往前线的铁路也没有修好,后勤补给运输只能用原本的传统方式。
小海(贝加尔湖)南岸的漠北省海南府(乌兰乌德)并非一省首府,所以之前并没有修建铁路。
虽然在决定北征沙俄之后,从海南府通往东边黑水省黑水府、南边漠北省漠北府的铁路都已经在修建之中了,但修建铁路也需要时间。
至于漠西省伊犁府,虽然是一省首府,但距离内地太过遥远。
此时,从甘肃省兰州府到关西省高昌府的铁路才刚刚修建完成,而从关西省高昌府到漠西省伊犁府的铁路,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修建好。
此外,鄂毕河水系只连通准噶尔盆地北部,想要利用鄂毕河水系进攻沿岸的沙俄据点,还得修一条到鄂毕河支流额尔齐斯河的铁路。
勒拿河、叶尼塞河好一些,前者有支流在小海以南,从黑水府到海南府的铁路刚好可以路过,不用再专门修建另一条铁路来运送物资,后者则直接连通贝加尔湖。
等到黑水、漠北两府通往海南府的铁路修建完成后,从漠北省进攻勒拿河、叶尼塞河流域的后勤物资的运输就容易多了。
不过即便此时铁路还没有修通,采用传统的后勤运输方式,西路明军还是对沙俄西伯利亚殖民地的据点发动了攻击。
明军此时乘坐蒸汽轮船,对沙俄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沿岸的沙俄殖民据点发动攻击,已经极大的威胁到了沙俄在西伯利亚的统治。
等铁路修建完成,明军甚至会在这里修建自己的据点。
到时候,沙俄如果不主动找明朝议和、答应明朝的条件,恐怕整个西伯利亚殖民地,都将保不住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就在明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沙俄在太平洋沿岸的所有殖民地之后,英军却还在印度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东路明军攻占阿拉斯加后,只在太平洋沿岸留下少量军队,防备沙俄的反攻,或者英美可能从美洲发起的进攻,便将大部队调到了南洋。
戚继光已经提前到达南洋地区,将这些年来,明朝编练的新式陆军、海军陆续往南洋调集,同时,整合南洋土司之兵,积累后勤物资。
南洋华人土司,原本制度就灵活。
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各土司便纷纷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迅速调整或制定了自己的制度。
经过上一次“鸦片战争”,海外各华人土司也意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十分重视近现代化军队的建设。
在“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内的军事改革,各南洋土司也进行了自己的军事改革,且早就开始装备新式武器了。
此时,在戚继光的整合下,明朝新式陆军、海军和各华人土司的总兵力达到了10万,并且还在陆续增加。
1858年,万历十年。
正月初五(2月18日),英国通过《印度政府法案》,英国王室取代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直接统治。
至此,印度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成为“英属印度”。
二月,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以及明朝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制度改革中新设立的财政部采用了新的赋税制度,明朝的财政状况明显好转。
而此时,明朝财政账户上储存的金币和银币非常之多,足够支持明军与英、法、俄三国同时开战。
张居正还免除了自隆庆元年至万历七年间,各省积欠的钱粮。
再加上北征沙俄的东路军大获全胜,让明朝朝野的主战情绪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