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 > 第58章 君臣之争(3)礼议

第58章 君臣之争(3)礼议(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海贼:假如我黑胡子有了写轮眼 超神学院恋爱模拟 蜜婚情深:战少的心尖宠 忧匪君子,可嫁否? 异世史学家立志成为史上最屑魔王 我的青春荒唐 余鹿有你 山里走出来的枭龙 秋分时节遇见你 将门之金钗攻略

1797年,正德十六年。

四月二十七日,朱厚熜令群臣议定明武宗的谥号,并商议自己生父朱祐杬的主祀及封号。

由此,一场声势浩大的“大礼议”之争,拉开了序幕。

五月初七,礼部尚书毛澄,及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文武群臣六十余人,联名向朱厚熜上奏。

他们以汉朝定陶恭王刘康(汉哀帝生父)和宋朝濮安懿王赵允让(宋英宗生父)为先例,建议朱厚熜尊朱祐樘为皇考,改称朱祐杬为皇叔父,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

同时,将益王朱祐槟次子朱厚炫过继给兴献王朱祐杬为子,主奉兴献王之祭祀。

最后,他们还说:“朝臣中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

对于这样的提议,朱厚熜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朱厚熜拿出内阁拟定的朱厚照遗诏,里面说他是“伦序当立”。

也就是说,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顺序,朱祐樘、朱厚照父子死后,就应该是作为朱祐樘弟弟的他爹朱祐杬继承皇位,然后再传给他,不需要让他过继给伯父朱祐樘。

而且,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以皇太子的身份进入京城的,也从来没有被伯父朱祐樘过继为子。

不论是汉哀帝刘欣,还是宋英宗赵曙,都是在汉成帝刘骜、宋仁宗赵祯生前就被接进宫中、封为太子的,与他的情况不同,不能作为先例。

另一方面,他爹朱祐杬也只有他一个儿子,如果他被过继给伯父朱祐樘,那么他自己的亲生父亲就绝嗣了。

于是,双方陷入僵持。

朱厚熜几次下诏尊加其父徽号,都被杨廷和等大臣封还。

对于朱厚熜怕自己亲生父亲绝嗣,毛澄提出,可以等将来朱厚熜有子后,以第二子取代朱厚炫成为兴王,继承其父亲的王统。

对于这个提议,朱厚熜当然是不满意的。

五月、六月,朱厚熜开始处理朱厚照在位时遗留下来的问题。

在朱厚照在位时,便被拘禁、抄家的宠臣钱宁,被处以磔刑。其养子钱杰等十一人全都被斩首,妻妾被发给功臣家为奴。

而在朱厚照死后,他的另一宠臣江彬,也在进宫祭奠时被捕,并进行抄家。此时,也将其凌迟处死。

同时,许多与钱宁、江彬走得近的官员,也全都受到牵连。

例如兵部尚书王琼,先被关进了都察院的监狱,后又因竭力攻击杨廷和,被发配充军。

七月初三,新科进士张璁上疏,支持朱厚熜。

他将朱厚熜的心声全部说出,提出“继统不继嗣”之论,建议朱厚熜仍以生父为皇考。

朱厚照见此奏章后大喜,说道:“此论一出,我父子亲情就能保全了!”

而张璁此论提出后,赋闲在家的杨一清、心学大宗师王守仁等人,都表示支持。

湖广总督席书、吏部员外郎方献夫也上疏,附和张璁的“继统不继嗣”之论,但两封奏疏都没能上呈。

其实,很多人都清楚,“大礼议”之争,看似是在为朱厚熜应该认谁为爹而争论,但实际上,是朱厚熜与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争夺话语权。

张璁出身微末,与此时权倾朝野的杨廷和相比,人单势孤,自然不能改变什么,甚至他自己还被贬至南京刑部。

十月,朱厚熜生母蒋妃进京。

在奉迎生母蒋妃入京的礼仪上,朱厚熜坚持行迎皇太后之礼,却遭到杨廷和反对。

朱厚熜仗着自己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当场痛哭流涕,表示愿意辞去皇帝之位,与母亲返回安陆。

杨廷和无奈之下,只得让步。

于是,朱厚熜以皇太后礼,迎生母蒋妃入宫。

1800年,嘉靖三年。

被贬至南京刑部主事的张璁,与同僚桂萼等,又上疏重提旧事。

朱厚熜下旨,诏两人入京,封为翰林学士,专负责礼仪事项。

正月,明世宗召集群臣集议。

杨廷和见明世宗有意变更前议,上疏请求致仕。

根据明朝惯例,上疏请求致仕,一般要三请三辞之后,才会同意。

杨廷和前两次上疏请求致仕以后,群臣便立即上书,请求朱厚熜挽留杨廷和,朱厚熜只得无奈挽留。

但是,在杨廷和第三次上疏请求致仕时,朱厚熜在群臣让他挽留的奏书送到之前,便立刻同意了他致仕的请求。

就这样,杨廷和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不过,朱厚熜仍然赐他加盖玉玺的书券,照常例供给他车马、钱粮、护卫人员,重申以前荫封一子锦衣卫指挥使的授命,以安抚朝臣。

杨廷和辞官后,礼部尚书汪俊,酝酿了再一起集体谏诤。

吏部尚书乔宇等人,根据侯廷训据宗法所作《大礼辨》,率群臣近250人一同进言,反对明世宗以兴献王为皇考。

朱厚熜不悦,下令让更多的官员参与进议论中来。

但是,给事中张翀等32人、御史郑本公等31人,以及王守仁的大弟子邹守益等人,也全都抗章力论。

还有前朝状元唐皋,表面上是在调停,实际上倾向于反对。

朱厚熜见状,对此次进言之人全都进行斥责、罚俸,甚至罢黜。

三月,朱厚熜退让一步,称自己生父朱祐杬为“本生皇考”,但在宗法上,他还是需要称伯父朱祐樘为“皇考”。

七月十二日,朱厚熜要除去“本生皇考”前面的“本生”二字,诏谕礼部,于十四日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

七月十五日,杨廷和之子杨慎等人提出倡议,让百官在宫门前哭请朱厚熜改变旨意。

杨慎还喊出口号:“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于是,朱厚熜派出锦衣卫,将参与此事的官员中,五品以下的134人逮入诏狱,让四品以上86人待罪。

七月二十日,锦衣卫请示如何处理逮捕的官员。

朱厚熜下令,四品以上的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

最终,有16人因廷杖而死。

至此,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获胜而告终。

而朱厚熜也开始启用张璁、桂萼等人,整顿朝纲,推行新政。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异世界宗教胜利居然如此简单? 万国之国 知否:我是皇太子 亿万光辉之龙 海贼:开局神之谷,截胡暗暗果实 四合院之重生成为何雨柱 替嫁被家暴死,这回你自己嫁 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叶罗丽之水庞相依 猎魔人:狼学派的狩魔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