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0年,天顺八年。
正月,朱祁镇病重,皇太子朱见深在文华殿摄政。
二月,朱祁镇驾崩,朱见深继位,改次年为成化元年。
朱见深继位之后,朱祁镇留给他的江山,却是千疮百孔的。
京城里,文恬武嬉。
政务上,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干涉朝政,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李贤辅政之事。
军务上,朱祁镇复位后,废掉了于谦设立的“十团营”,恢复了“三大营”旧制,致使武备废弛。
京城外,四处动荡。
在北方,朱祁镇复位后,清算漠北三卫中,投靠朱祁钰的蒙古王公,并封赏曾经出兵帮助自己进攻北京的蒙古王公和他们的后代,让漠北再次动荡起来。
在南方,尤其是西南、荆襄地区,盗贼泛滥,流民四起。
人口爆炸以后,特别是停止下西洋以后,江浙、闽粤沿海地区,百姓可以靠手工业维持生计,可以买到南洋运回来的粮食,还可以下南洋去讨生活,但内陆地区的百姓不行。
尤其是湖北、四川、陕西三省的交界处,距离明朝新开拓的几块地方都非常远,很难往外迁徙。
“土木堡之变”以后,时局崩坏,不少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更是让人活不下去。
而改土归流以后,大量南方各省的无地农民,涌入原本土司统治的地方,挤占了当地土民的生存空间。土民与客民之间矛盾严重,也经常爆发冲突。
还有土民不愿遵守明朝政府“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和“不许本类自相嫁娶”的法令,阻碍民族融合,还不服地方官府的依法判决。
特别是湘贵之间,从洪武年间朝廷设置直辖府县、卫所之后,就一直不稳定,景泰、天顺年间更是公开造反,屡禁不止。
还有四川行都司,虽然因为改土归流,不再册封土司,但明朝在平定西藏之后,对康巴藏区依旧是羁糜统治,对地方势力册封为羁糜卫所。
这些羁糜卫所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经常互相攻伐。
形势十分严峻,一不小心就会闹出大乱子。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见深首先迅速粉碎了门达的阴谋,稳固了辅政大臣李贤的地位。
其次,为了缓和矛盾,他将“夺门之变”后遭朱祁镇清算的于谦、石亨、杨洪等人被流放的后代接了回来,还准备为他们平反。
最后,他参照于谦在景泰年间设立的“十团营”,设立十二团营。
从“三大营”中选拔精锐十二万,称为选锋。成立(奋、耀、练、显)四武营、(敢、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各营又分五军、三千、神机三营。
各营都督、都指挥以及提督,都由勋贵担任,让12名侯爷掌管十二团营,由内臣做监军。
1741年,成化元年。
正月,朱见深任命都督同知赵辅为征夷将军,征讨贵州土民的叛乱。
三月,川楚流民起义爆发。
朱见深派工部尚书白圭提督湖北军务,命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会合湖北总兵李震、河南巡抚王恕入山进讨。
至此,今后十几年,活跃在大明南北战场上的三位武将,全部出场。
而在安排好南方战事之后,朱见深也在盛夏来临之前,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驾临承德离宫。
自从被朱祁镇由热河县升为承德州以后,承德离宫周边的人口更多、经济更繁荣了。
经过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折腾,漠南布政使司的游牧卫所,已经完全都是由朝廷直辖的了。
为了更好的对漠北三卫施加影响,朱见深下令,扩建承德离宫。
早在做太子的时候,朱见深便经常跟随他爹朱祁镇来承德。
他也看到,他爷爷朱瞻基下令在承德离宫周边修建的寺庙,对于草原上的游牧牧民来说,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这样的道理,朱见深自然也懂。
自从前朝中后期,喇嘛教在草原上传播,成为全蒙古部族的共同信仰以后,只要尊崇喇嘛教,就能怀柔草原上的游牧卫所。
朱见深也希望,能靠承德离宫周边的寺庙,消弭漠北草原的动乱。
就在朱见深驾临承德离宫后不久,红溪惨案的消息也传到朝中。
虽然荷兰殖民者严密封锁消息,不让来到巴达维亚的中国商船接触幸存的华侨,还对他们多方慰藉,但纸终究包不住火。
红溪惨案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国内,并在福建、吕宋等地的侨乡引起极大关注。
五月十一日,福建水师提督将此事奏报朝廷。
五月十五日,海东巡抚与总兵联名入奏,所言案情更加详细。
在原本的历史上,满清是两个月以后的七月份收到消息的。
但满清收到消息后,却认为海外华侨都是朝廷罪人,“遭此巨难,孽由自作,无关朝廷痛痒”,并没有对荷兰殖民者的暴行进行任何谴责和追究。
而施班让领导的华侨起义,也只在中爪哇持续到1743年。
但在这个时空,明朝当然不会对海外华侨放任不管。
朱见深听说南洋华人被屠杀的事时,非常愤怒。
下西洋不过才停止12年而已,大明惩戒吕宋的西班牙人才过去75年,怎么荷兰人这么快就不把大明放在眼里了?
虽然国内的局势非常乱,但大明在东南沿海的力量还是充足的。
曾经下西洋的水师依然经验丰富,江浙、闽粤的兵马也没怎么受“土木堡之变”的影响,因为有海外贸易维持着,民间一片繁荣。
而荷兰人两次战败于英国,已经不是曾经的“海上马车夫”了。
当即,朱见深便想要组织海东水师,前往巴达维亚,讨伐荷兰人。
然而,却遭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反对。
“陛下,如今西南民乱四起,塞北也不安稳,民生困乏,只有东南几处稍显富庶,可以弥补西南与塞北的不足,实在不宜再启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