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消灭满清以后,徐达派邓愈招抚朝鲜。
此后,朱元璋也派遣使臣出海,前往前朝的藩属国,宣示中国已经改朝换代,并对这些藩属国重新进行册封。
但使臣回国之后,带回来的消息,却让朱元璋忧心。
在原先的历史上,朱元璋曾经说过:“海外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
那时候的他认为,东南海外的蛮夷岛国,对中国来说没有威胁,只有西北塞外的胡人,才是中国的心腹之患。
然而,时移世易。
自从泰西人(欧洲人)来到中国东南沿海,现在海外的情况,已经与两百多年前截然不同了。
虽然关于前朝历史事件的记载和记忆都没有了,但对于前朝曾经与泰西人打过几场海战,还是有人知道的。
而朱元璋也已经知道,泰西人中,佛郎机(葡萄牙)是最先来到中国沿海的,还向前朝租了濠镜澳(澳门)之地,只是现在已经衰弱。
其次是干丝腊(西班牙),占据了吕宋之国。
因为有一段时间,干丝腊与佛郎机是同一个国王,所以干丝腊有时候也被称为佛郎机。不管,现在已经分开了。
和兰(荷兰)来的比较晚,但现在占据了台湾,在南洋还有巴达维亚城,并且从佛郎机人手上夺走了满剌加(马六甲)城。
因为和兰在中国东南沿海屡有烧杀抢掠、侵占领土等行径,所以哪怕在前朝的官方文件上,也被蔑称为红毛番、红毛夷、红毛鬼。
来的最晚的,是一个叫谙厄利亚(英格兰)的国家,曾在广州与前朝交战过。但目前在南洋并没有据点。
现在,这些泰西人中的霸主,还是和兰。
朱元璋知道,在现在的福建,有一个前朝留下来的总兵,叫郑芝龙。
这人原本是海盗。
他与他的海盗前辈李旦、颜思齐一样,在台湾建立据点,向台湾迁移汉人。
后来被前朝招安,封“五虎游击将军”。
他就是因为打败了和兰人,才升任福建总兵官的。
不过,郑芝龙虽然打败了和兰人,为前朝夺回了澎湖,但也与和兰人讲和,双方合作赚钱,台湾也完全被和兰人占据了。
而郑芝龙被前朝招安后,既有官面上的身份,又继续掌握着手底下的商船,打败和兰人后,成为了中国东南海上的霸主。
随着郑芝龙生意做的越来越大,与和兰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郑芝龙挤占了和兰人的市场,和兰人便禁止华商与别人贸易,郑芝龙威胁和兰人要禁止华商与他们贸易,和兰人便到处拦截、抢劫不与他们贸易的华商船只。
洪武九年(1652),台湾郭怀一发动起义。
参与起义的,共有4000~5000人,约占当时台湾汉人的四分之一,而和兰人只有约2000兵力。
但是,因为叛徒告密,加上起义者的武器不如和兰人,起义失败。
包括未起事的人,共有3000~4000名汉人被杀死或饿死。
洪武十三年(1656),郑芝龙颁布禁令:禁止任何华商前往台湾与和兰人贸易,限令所有在台华商船只100天内返回,违令者将被没收船只及货物,并将船上的人处死,告发者给予半数载货为奖励。
禁令下达之后,和兰人损失惨重。
于是,派人来到南京,想要与明朝政府直接进行朝贡贸易。
对于这一切,朱元璋冷眼旁观,并没有什么行动。
他对和兰人可没什么好印象。
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些和兰人,竟敢奴役华夏子民。
现在的明朝,并没有什么海上力量。唯一能与和兰人一战的,是郑芝龙手下的水师船队。
因此,他想要看看,郑芝龙会怎么做。
郑芝龙的长子郑森,是前朝秀才。
在朱元璋他们穿越过来以后,他还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成了同样从276年前穿越过来的宋濂的弟子。
朱元璋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此时的郑芝龙已经投降满清,而郑森被南明隆武帝赐姓“朱”、名“成功”,接替了郑芝龙。
但他对郑森的印象却不错。
于是,将此时已经考中进士,正在翰林院的郑森宣召过来,询问他关于泰西人的看法。
“陛下,泰西人仗着船坚炮利,贪婪无度,绝非善类!”
郑森斩钉截铁的说。
朱元璋不动声色,问道:“何以见得?”
郑森知道,自己父亲现在正与和兰人闹矛盾,朱元璋恐怕会认为自己所说的话有所偏颇。
于是说道:“陛下有所不知。泰西人中,有一国,名曰干丝腊。他们在吕宋岛上,为掠夺财物,曾多次屠杀华人!”
闻听此言,朱元璋眉头一皱,问道:“竟有此事?”
郑森肯定道:“千真万确!”
“这几次屠杀,都发生在前朝。据臣所知,最近的一次,就在17年前!”
“若不予以惩戒,恐怕这些泰西人日后还会再犯,屠杀我大明下南洋之子民!”
朱元璋闻言,心下顿时有了决定。
问道:“你父子可愿出征台湾,战和兰夷,以震慑泰西诸夷?”
郑森郑重拜倒在地,大声道:“愿为大明肝脑涂地!”
朱元璋见状,非常满意。
承诺道:“若你父子能为我中国收复台湾,朕何惜以侯爵之位相待?”
郑森回去后,便给父亲写了一封书信,寄回福建,将朱元璋的意思告诉了郑芝龙。
郑芝龙收到儿子的信,也很高兴。
自己现在与和兰人的矛盾越来越大,如果能得到朝廷支持,去打和兰人,收回自己曾经开发过的台湾,自然是好事。
更何况,皇帝陛下还承诺许他侯爵之位。
这就更是意外之喜了。
郑芝龙当然明白,朱元璋之所以承诺给他侯爵之位,除了要借他的手震慑泰西人之外,也是想要他手上的船队。
但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为了成为勋贵世家,他愿意交出手上的船队。
他明白,如果他依旧作为福建的地方一霸,朝廷想要收回他现在拥有的一切,他也抵抗不了。
不如接受皇帝陛下抛出的橄榄枝,还能让他手底下的兄弟们成为水师官兵,让自己家保留在水师中的影响力。
于是,郑芝龙便开始着手准备收复台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