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其他类型 >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暮云春树 赊月色 这次我想做个人 源此一人 盛爷你媳妇是我的神 朝朝暮暮 他装乖 又多看他几秒 【综英美】这只美国甜心是我的 从寡妇到将军夫人

康熙四十一年的春节,比以往都寒冷了一些。不是天冷,而是部分人的那颗心拔凉拔凉的。

胤禩想破脑袋也没想到,汗阿玛所谓的厚礼居然是一套书。

既然以套论,当然不只一本。

总共分为三册。分别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版、对应的汉译本,以及对此书的解析版从零开始学原理。

皇子从老大到老十四,每个人都发了一套。

康熙也给宗亲、朝臣家发了。不难发现能拿到书的,都是在京城有些牌面的人家,多数人的孩子都去上书房念过书。

然而,真的很难去判定在皇上面前有一席之地是否值得开心。

康熙给送书,不会允许你放在书架上吃灰。

拿到书的人不约而同想起一百二十遍魔咒。

回想在上书房念书的那些年,康熙的教育理念很严格。不只对皇室子弟有要求,对皇子伴读也同样标准甚严。说是读一百遍记不住弄不懂书籍内容,那就背诵一百二十遍。

离开了上书房,居然还要再读书。

胤禩读了几页就开始脑袋发胀。

他是真的不善数理。虽然原理的解析版写得足够详尽明了,但让人看了就想打哈欠。

更不提每一章后面有自测题,来验证究竟有没有读懂牛顿的公式理论。他做了一章,十道题就对了一道,多么惨烈的分数。

大年初三,胤禩到胤禟家串门,憋不住提了一句。

“也不知道是谁让汗阿玛动了发书的念头,今年春节都要在一心向学中度过了。”

“弟弟也想知道,能好好问候对方一下”

胤禟说得同仇敌忾,仿佛真的一无所知。

“这书的汉译本署名圆明居士,解析版落款五三山人,全部是闻所未闻的外号,也许汗阿玛不知从哪里找的隐士高人。”

才怪

胤禟心里狂喊,他认为自己能推测出真相。

牛顿的原理就是四哥要他设法买来的。

所谓「五三山人」,这就是化名。一定是四哥为了避免众兄弟报复,才署名五三而不敢提一个四字。

早知今天要苦读,当初就不该那般实心眼地帮着四哥买书,送四哥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都比送书要强千百倍。

后悔却迟了。

胤禟不傻,所以选择对胤禩也无懈可击地隐瞒了真相。

既然汗阿玛没有以四哥的名义印书,这事就不能从自己口中露馅,否则就是给四哥拉仇恨,更会让汗阿玛不满。

何况,仔细算来自己也是造成大伙过年要苦读的帮凶,称得上始作俑者之一。爆料四哥,不等于把自己也卖了。

此刻,胤禟想得很明白,手心手背都是肉。

把某些猜测瞒着八哥,对他造成不了任何伤害。说到底就是读一套书,书是谁翻译的又是谁解析的,这会已经不重要了。

真的不重要吗

说心里话,胤禟也想把始作俑者揍一顿,但考虑到那约等于要把他自己也给打了,故而作罢。

雍郡王府中,胤禛也看到了这套康熙分发的年礼。

表面上,四阿哥与其他皇子一样。

仿佛都是初学者,被皇上赠了书,也要在二月上旬递交学习心得。

二月上旬,这个时间节点与南巡相关。

古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

二月中旬,十二阿哥、十四阿哥大婚。三月初,康熙南下,随性名单最迟在二月上旬就要决定。

康熙明确表示,谁能把学习心得写得让他上满意就能获得伴君同行的殊荣,或是能考虑着给些好差事。

话虽如此,总有人得过且过,也有人只想留在京城也对南巡没兴趣。留在京城能做的事不少,比如监国。

走或留,各有利弊。

胤禛以前希望留,但现在觉得走也不错。

选择权被交到了他手中,因为四阿哥要上交的学习心得是由他来完成的。

武拂衣一个字也不打算写。

给的理由冠冕堂皇,既然执笔了解析版,怎么能再写对应的学习心得自问自答,有作弊嫌疑。

鬼话,听听就好。

康熙难道不知道这套书是谁编的,就算是作弊也是圣意默许的。

提到编书,是有一点出乎了胤禛的意料。

武拂衣说了让他翻译的汉译本堂堂正正地问世,叫他给译者署名起个雅号。然后就真敢直接交给康熙,提议发书时一套三份。

胤禛起了圆明居士的自称,但还是试图阻拦老鬼对康熙如实禀告的想法。

再等一等,此时不适合明着说是武氏翻译了原理,只要汗阿玛不细问就不说圆明居士是谁。

后来,康熙确实没有细问,但武拂衣还是主动说了。

老鬼总有理由。

早说晚说都要说,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对于皇上表现的要「诚」,哪怕这一步走得有风险,但也要走。

雍郡王不侵占武侧福晋的功劳,正是一种诚。

以武拂衣的话来说,胤禛的翻译版本存在不少缺陷。理解一本书写的内涵去翻译,与活囵吞枣的译本会有差异。

把缺陷版给皇上看了,是一种不怕暴露缺点的坦诚。

康熙瞧了就知道武侧福晋的学识尚且不足,不会认为此人有多少威胁。

更重要的是武氏出身并不显赫,没有强有力的娘家做靠山。家里最大的官,是父亲武柱国做着从五品知州。

当然了,最后刊发出来的译本是经过修订的。

谁帮着改了自然是武拂衣做的好事。

那是过了皇上的明路,四阿哥帮着他家的侧福晋改了稿并无不妥。

康熙最终会不会将这套圆明居士的译本放出来那就看他有没有魄力了。

事实证明皇上虽然不喜后宫干政,但对于翻译书籍之类的事给以了默许。

对于儿媳,没有要求她们一个个只会生孩子,或是脾性温顺得只会听话。

经此一事甚至能大胆推测康熙欣赏与厌恶的尺度。

概括起来一句话,感谢隔壁郭络罗氏冲锋陷阵在前头踩雷。

皇上对八福晋的态度能作为参考标准。人可以聪明有才情,但不能有对掌控权力的野心与渴求。

扯得有点远了,说回眼前的学习心得。

胤禛确定老鬼就是懒病犯了,故意将汗阿玛布置的功课压到了他头上。

不由瞥了一眼窗外。

大年初三,天降瑞雪。午后时分,老鬼该不是在前院舒舒服服地睡午觉吧

武拂衣倒是想睡午觉,正要去软塌上歇着,却被苏培盛的通报声给叫停了。

宋格格来了,希望能求见四爷一面。

今天没捎甜汤,也没捎糕点,直接说明来意想就小女儿茉雅琪的事情谈一谈。

“让宋格格进来。”

武拂衣回想起最近几回吃饭,宋氏在餐桌上多次表现出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有的话,宋氏应该憋了许久,是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

宋氏进门先请了安,偷瞄了一眼四爷的脸色,判断今天四爷的心情或许不错。

不论是否判断准确,她憋了半年想谈一谈别让茉雅琪玩泥巴的事,今天终是一鼓作气来了,时机对不对都要说。

“坐吧,你来想说什么”

武拂衣心中有数,之前给三个孩子接种牛痘,宋氏就颇有微词。

宋氏认为种痘可能留疤,那会耽误了女儿嫁人,生怕茉雅琪因为外貌上的不够完美得不到丈夫的喜欢。

脸重要,还是命重要

武拂衣当然不会顺着宋氏,牛痘接种在手臂上,就算留疤也是很小一块。以这样一块疤痕去换对天花免疫,有点常识都知道该怎么选。

后来,将茉雅琪接到了北郊庄子种痘,也能从她的侍女态度上判断宋氏有何叮嘱。

概括起来无非一件事,宋氏认为茉雅琪应该培养成大家闺秀,不适宜搞下田种地。

原因也就两三条,比如宋氏瞧不起泥腿子,比如做农活容易晒黑、把皮肤给弄粗糙了。老一套的理论又被搬出来,一旦茉雅琪容貌受损就不利她日后的婚姻。

正如武拂衣所料,宋氏一股脑地把这些话讲了出来。

宋氏说得真情实感,她要不是为女儿考虑,不可能冒着惹得四爷不快的风险来说实话。

“茉雅琪四岁了。虽然没到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年纪,但也不能放任她随处玩耍。万一养成了皮猴子的习性,日后她的婆家该怎么看而且就算要学习些什么,也该是如何操持内务。”

末了,宋氏总结,“至于种地,本不是茉雅琪这等身份该做的。奴婢知道民以食为天,可那都是庄稼户去操持的事,哪有富贵人家的女儿去种田您不能一味惯着她。”

武拂衣耐着性子听完了,虽然宋氏思想刻板,到底也是为女儿考虑了几分。看在宋氏几分母爱的份上,今天也就把话说明白。

“你想着茉雅琪的将来,这份心是不错的。皇室宗亲的女孩多是抚蒙,能留在京城的少之又少。爷问你,你希望茉雅琪留在京城吗”

宋氏点头了,在她看来草原上的生活完全比不上京城富庶。

“既然你希望,那就该明白没有无缘无故的恩典。茉雅琪是汗阿玛的众多孙女之一,凭什么就让她留下”

武拂衣知道雍郡王是否简在帝心,是为茉雅琪争取婚姻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还远远不够。

就又问宋氏,“这事不能以爵位论。大哥家也有几个女儿,届时凭什么是茉雅琪留下,让大哥的女儿远嫁”

宋氏被问住了,她怎么可能左右皇上的想法。

以四爷的妹妹温宪公主举例,五公主之所以能够留在京城,听闻与她从小被太后抚养有关。皇上孝顺太后,让五公主留在京城就能时不时回宫陪着太后说说话。

宋氏清楚茉雅琪没有太后那样的靠山,那么能依靠的难道不只是四爷吗但不能以爵位论,还能怎么办

武拂衣看穿了宋氏的想法,“你认为农事不是富贵人家女儿该做的事,却没真正理解民以食为天。

如果茉雅琪能在农事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提升了粮食的产量让大批百姓免于饥饿,你说她有没有资格留在京城”

届时,何止是有资格留在京城。

康熙会为茉雅奇精心挑选最适合她的婆家,甚至茉雅奇想要一辈子不婚都行。

最重要的是茉雅琪喜欢田地自然,那么为什么不支持她

宋氏听了,却没能掩饰住眼中的怀疑。

让茉雅琪养活大批百姓这样的想法太过荒唐了吧她怎么看不出女儿有那样的本事。

可别是一条道走到黑。最后什么都没能种出来,反而把整个人晒成了泥猴。

“四爷,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

宋氏努力组织语言,“万一最后什么成功也没有,那不是白忙活一场”

武拂衣神色淡淡,“想要获得别人得不到的好处,不冒险不努力,躺着就能收获。这种好事,难道你敢想

正如你说的,茉雅琪只有四岁。距离她嫁人至少还有十多年,这样漫长的时间为什么不能让她去拼一把。”

“可是”

宋氏听得懂这些道理,但现实与道理差太远了。

“没有可是。”

武拂衣已经让茉雅琪去试种玉米,此类作物在明朝年间被带到东方,但仍旧未曾全面推广。

人们还没有深刻意识到玉米的高产量好处。

一种作物从出现到普及,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比如育种,比如探索它适合哪种种植环境等等。

茉雅琪很幸运,她面对的局面不是无中生有,不需要她出海远航去美洲把种子捎回来。

海上航线已经开通,以胤禟买来的种子看,目前需要的是优化种植。给茉雅琪十年的时间,是能将这种高产量作物推广开来。

这些仿佛未卜先知的事,自然不能告之宋氏。

武拂衣只说,“茉雅琪并不是一天到晚都呆在田地里,她也习字读书。既然你想对女儿好,就别一味让她依照你希望的样子活着。

反正,你平时在府内闲着没事做,这就读一读农书,想一想该怎么帮茉雅琪一把。明天,爷就把要读的书都给你捎来。二月中旬,你上交读书心得。”

宋氏

这会在说女儿的事,怎么就突然变成让她去挑灯苦读了

武拂衣仿佛没看到宋氏宛如见鬼般的震惊。

都给她去读书,去做功课,少惹事。如此一来,她想睡个安稳午觉的简单心愿就能达成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炮灰进行时 穿成炮灰渣男后我洗白了(快穿) 满级大佬被迫爆红[直播] 种田文的地狱模式 美强惨炮灰拯救系统[快穿] 和死对头互穿后 [综]身为真酒的我被迫攻略江户川 包租婆,来鬼啦[无限] [综]男神不想谈恋爱 我抢了男主的五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