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胖子呼喊,南风急忙跳下石壁,自四周寻找缺口缝隙。
胖子之所以大难不死,与八部金身并无直接关系,他的八部金身还不曾练到第五重,根本受不住这千钧万斤的打压,能活着得感谢高平生,高平生先前将石壁下的大量山石搬到了南侧区域,正是这些山石顶住了石壁,自石壁下方留出了些许空间。
胖子就卡在石壁下方,脸朝下,头朝西,腿朝东。
缝隙狭窄,感觉压抑,胖子很是惊慌,“快点儿,我快闷死了。”
“你往外退,能退出来。”南风喊道。
“动不得呀。”胖子喊道。
“别着急,我来救你。”南风放下包袱,自其中拿了换洗的衣服出来,以短刀割了,结成绳索,贴着地面钻了进去,将绳索套上了胖子足踝。
南风瘦,进出容易,退出来之后与诸葛婵娟合力将胖子拖了出来。
重见天日,胖子心情大好,拍打着身上的泥土,“哎呀,差点没憋死我。”
“锤呢?”南风看向北侧山洞,与太乙山的那处山洞相比这处山洞要更大一些,里面的布局也不太一样,一瞥之下也看不全细节,但摆放在山洞正中的三具石棺却看了个真切。
“在下面,你去帮我拿出来。”胖子说道。
凡事都有先后主次,南风没有急于帮胖子拿回铁锤,而是转身往北侧山洞走去,诸葛婵娟拍了拍胖子的肩膀,转身跟上了南风。
“怎么有三具棺材?”诸葛婵娟疑惑的问道。
南风摇了摇头,先前住在这里的是那九个参习龟甲天书的道人之一,住在太乙山的那个道人已经羽化证位,即便住在这里的道人没能飞升,也应该只有一具棺材,怎么会出现三具?
到得洞口,南风停了下来,定睛打量山洞里的情况,这处山洞有太乙山的那处山洞两个大,洞里的器物也比那处多,也是东西布局,东面最显眼的是一堆编钟,有大有小,当有二三十个,之前应该是悬挂在木架上的,而今木架腐朽,音钟跌落在地。
除了编钟,东面区域还有不少其他乐器,南风认得的有竽和古琴,也都腐朽很是严重。
在东面区域靠北的位置有一堆木器杂物,先前应该是一张很大的木床,现在也腐朽坍塌了。
木床偏南的位置有一处石台,石台为圆形,上面放着不少碗碟,先前应该是吃饭的地方。
石台南面还有东西,是茶桌,石质,上面有茶壶茶杯,茶壶有两把,茶杯有两套,每套都是三只。
这处山洞没有供奉神像,正北是一堆腐朽的木器,先前应该是柜子或者箱子,中间区域是那三具棺材,都是石棺,中间的最大,左右的略小,南北停放。
西侧区域有处灶台,山体上亦挖有不少石龛,但里面放的不是书卷竹简,而是各种生活器皿,缸瓮罐盆无一没有,各种烹饪灶具也都齐全,单是煮饭烹肉的镬釜和喝酒的樽觥就有好几套。
胖子走过来左右张望,“这道士小日子过的挺滋润啊。”
南风亦有同感,怎么看这里都不像是道人的清修之所,反倒有点像藏娇的金屋,吃喝玩乐的家什全有。
“还愣着干啥,找龟甲呀。”胖子率先走进了山洞。
胖子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搜罗器物,之前没有能耐,只能化些别人用坏的瓶瓶罐罐,而今长本事了,这习惯也改不掉,不过此时他搜寻的是金银器皿以及在他看来有意思的东西。
由于山洞顶部有道缝隙,洞里透风受潮,木器尽皆损坏,铜器也尽数泛绿,胖子有经验,挑黄的和灰的察看,金通常不变色,是黄的,银随之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发灰。
胖子拿拿放放的同时,诸葛婵娟走向了正北那堆腐朽的木器,随手拿起一物示于南风,“这里曾经有女子住过。”
南风正在打量那几口石棺,闻声抬头望去,只见诸葛婵娟手里拿的是一个篦子,看材质当是角质。
此时男女都留长发,但用来梳头的器物却不尽相同,男人用梳子,梳齿比较宽。女人用篦子,梳齿比较密。女人若是用梳子,头发整理的就不够细致,显得邋遢。男人若是用篦子,头发梳理的过于细腻,就显得油头粉面。
将篦子示于南风之后,诸葛婵娟蹲下身继续寻找。胖子寻过那堆乐器,走到东北区域看那木床残骸,翻找过后拿起一串蓝色珠子,“嘿,看,这是啥?”
南风摇了摇头,“不认得。”
“金丝儿串的肯定是好东西。”胖子说道。
“拿我看看。”诸葛婵娟冲胖子招了招手。
胖子送了过去,诸葛婵娟接过,随手套上了脖颈,“送我吧。”
“行啊。”胖子也大方。
南风皱眉看向诸葛婵娟,“什么东西你就乱戴。”
“荆州石。”诸葛婵娟随口说道。
胖子又回去翻那堆烂床,诸葛婵娟找那堆破箱柜,二人不时找到一些珍贵物件,示于南风,确定没什么用处就自己拿了。
南风早就知道胖子是什么货色,但他没想到诸葛婵娟对这些东西也感兴趣,不过诸葛婵娟喜欢的不是金银,而是各种饰品,珠链,篦子,耳环等首饰都有寻得。
“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饰品?”诸葛婵娟问道。
南风没有答话,而是看向胖子,“你还记不记得当初在兽人谷看到的壁画上有几个道士?”
“没细数,咋啦?”胖子反问。
“里面有没有坤道?”南风又问。
“坤道就是女道士是吧?好像有。”胖子不很肯定。
南风没有再问,道人很少佩戴首饰,即便住在这里的是坤道,也不应该有这么多首饰,再者高平生前世也不应该是个女子。仔细想来这些首饰应该属于世俗女子,但世俗女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不成是道人的家眷?
南风皱眉思虑的同时,胖子又找出一物,“嘿,诸葛,这是啥?”
“珊瑚坠子。”诸葛婵娟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