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民总以为击退了王龙不再烦了,然而在潘琴家里,她竟说:“王龙说你没有远大的志向。”
刘国民不敢责骂王龙,而是问:“老王他跟您说了?”
潘琴点点头说:“他出这个点子虽有着他的私心,但建议还是好的。”
刘国民只得说:“老王他贪得无厌,我已经有点受不了了,如果我当上厂长,我怕他是个无底洞,毕竟农村也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潘琴在意说:“这个我会警告他的,但我认为你一定要有志向,不能不思进取。社会已经开始变革,你的思维要迎合潮流,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你的年纪也不小了,不能依赖他人,一定要有志向,并为之实现。别看我的条件比你优越,这个副总的职位也不是任何人能坐的,虽然有我父亲的面子,但我若是没能力还是要降下去的。”
刘国民不敢反驳地问“琴姐,那你说我该怎么做?”
潘琴认真地说:“我觉得王龙建议得对,你的下一个目标是厂长的位子。”
刘国民有点为难地说:“可我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潘琴劝导说:“能力是自主发挥的,这样吧!我既然帮了你,就再扶你一把,改日我让你去一个厂谈业务试试。”
刘国民慌了:“没有你的招呼,我可心里没底。”
潘琴严肃地说:“没有一个人一下子就会打交道,你不经历失败怎会获得成功?”
刘国民有点纳闷,这女人脸一板就严肃,但仔细想想,她这是在为自己好,就谄媚说:“琴姐,你是我的贵人,我一切听你的。”
潘琴这才不怒,戏谑说:“你嘴皮子打交道的能力跟下面的一样就好了。”
刘国民用力地顺杆爬:“这还不是你琴姐帮我开发出来的嘛!”
潘琴满意地说“这话我爱听。”
第二天,潘琴就让刘国民去一家企业谈业务。可那位厂长一连问了生产上的几个问题,刘国民竟含糊不清地不能完整地解答出来,晚上回到潘琴的住处就叹了苦气。
潘琴笑了:“尝到失败的滋味了吧!”
刘国民苦着脸说:“潘姐,你得帮帮我。”
潘琴还是笑着说:“那你先得让我舒服。”
刘国民就照办,可潘琴接下来的话,让他觉得风骚中带着讽刺味:“我让你这么做就是看你心态的反应,因你刚才愁面苦脸是想试试你能不能马上欢颜起来。当然这是低级的方法,说明你能善变。”
刘国民似乎受到启迪,就发力说:“谢谢琴姐的启发,还请你不吝指教。”
潘琴竟说:“让我好好想想,想好了再指点你”说完她就闭上了眼睛。
刘国民自然以行动来求得她的指点,可她这一闭眼就没有睁开,直到刘国民体力不支才睁开,而后又搂着他的脖子说:“你累了,睡吧,明早指点给你。”
次日起来,潘琴指点说:“你回去,到厂里去寻找那厂长提问的问题答案,不过一定要避开厂长。”
刘国民觉得指点得到位,就回家了。
刘国民这次回来很用心地到车间去寻找答案,整个拉丝工艺流程他一道道地询问下来,有些技术术语他记不住就用本子记上。
整整花了三天时间,让他找到了那厂长提问的答案,并在其他方面能考虑的都考虑了进去,返回市区后,跟潘琴汇报了自己回去得到的收获。
潘琴赞赏地说:“你了解了厂里的生产流程,回答问题时就有底气。还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你长得不怎么样,所以在跟人打交道时千万不讨好地笑,说实话,你那谄媚的笑比哭还难看。”
刘国民接受地问:“那我该怎么做,请琴姐指点。”
潘琴说:“一个成功人士,脸的长相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才气和气质,气质来自于底气,你的底气就是你必须全面了解你厂的生产状况和生产功能,对方问什么你就能准确地回答什么。你记住,知道自己笑的模样不怎么样,就尽量不去笑,但眼神要尊重对方,就是要笑,也要有底气地笑或自然会心地笑。”
刘国民忍不住地笑着问:“什么是有底气地笑?”
潘琴就回答:“你现在的笑得就很自然。”
刘国民瞬间明白了,也让潘琴欲罢不能,回应说:“你这种有底气的笑就顺眼多了,加油吧!”
潘琴让他换了一个企业,因备足了功课,刘国民的这次的交谈让对方厂长较为满意。过了几天,潘琴又让他换个厂,不料这次的交谈又让刘国民碰到新问题了,提问的那些技术参数什么的,他还真难以回答,只得回来又请教:“潘姐,我又卡壳了。”
听完刘国民的细说,潘琴没笑容地问:“如果我现在问你同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
刘国民抓了抓头皮说:“我还是回答不出来。”
潘琴目光盯着说:“那我非让你说呢?”
刘国民想了一下说:“那我只能去查资料或者去请教有关权威人士。”
潘琴瞋眼说:“这不是给予回答了嘛!”
刘国民瞪大眼睛不解地问:“这也算是回答了?”
潘琴解释说:“这叫应变能力。没有一个人会把百科全书装在脑子里,但可以机智地应对对方,让对方觉得难不住你,这是聪明人的应变能力。”
“你刚才虽是回答了,但不够聪明,你应该这么回答,参数在我们技术部门,如果你需要看,我回去拿给你。你这么回答,一是表明你是搞管理的,参数是技术部门管的事,二是表示自己的诚意会拿给对方看。”
刘国民感激地说:“琴姐,你太厉害了,学问太高了。”
潘琴开导说:“你需要学的知识还很多,会说话并不等于学问高。你需要进一步开发你的智商和情商,智商是学问,情商是会结交,而关键是表现在应变能力。”
刘国民迷惑地说:“这应变能力也太难以发挥了。”
潘琴认真地说:“因为难才让你去面对,这不需要学问,而需要的是人的机敏,许多人虽没文化,但他们的反应很机敏,说明你社会阅历很浅,所以你一定要认真地领悟,不断地充实自己。”
刘国民点头说:“我一定努力地向琴姐学。”
潘琴诡秘一笑说:“那我现在给你测试一个应变能力。”
刘国民也笑着问“怎么测试?”
潘琴如此这般地说了,刘国民犯难了,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变,不知所措地傻帽起来。
潘琴做了个动作:“看来你真的没有应变能力,这不很简单嘛!”
刘国民晃恍然大悟:“啊呀!我怎么没想到?”
潘琴就把有关应变能力的技巧一一给予了指点。
经过一年时间的锤炼,刘国民对拉丝的生产情况了如知掌,在外面打交道能应答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