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的情况:
1.死去的鸟挂在树上,且其他鸟认为正常,数量为实际树上的鸟数量
2.死去的鸟挂在树上,且其他鸟认为不正常,数量为实际打死的鸟数量
3.死去的鸟掉落在地上,且其他鸟认为正常,数量为实际存活的鸟数量
4.死去的鸟掉落在地上,且其他鸟认为不正常,数量为0.
此外。
在天空打雷,枪为消音的情况下,情况类似枪为有声的情况。
所以又分为两种情况:1.命中目标。2.未命中。
在未命中的情况下,鸟可能受到惊吓全部飞走,数量0。
但需要根据聋子的数量,认为正常的数量,无法自由活动的数量等情况递增。
在命中目标的情况下分为2种情况:1.打死。2.未死。
在未死的情况下,与在未命中的情况答案相同。
在打死的情况下,与枪为消音的类似情况下答案相同。
……
当考场就剩少数几个人的时候,迪光终于是答完了他能想到的所有情况。
他兴奋的回到了王宫,将今天考试的情况告诉了宫廷老师。
宫廷老师道:“这就是我出的题目,我大致看了下这次的情况,现在的小孩头脑越来越灵活了,有不少人都能想到多种情况。
这分数就是想到的情况越多,分就越高,所以那些刚开考没多久就交卷的人,怕是无缘学院了。”
“老师,你知道接下来第二场考什么吗?”
宫廷老师道:“历年都一样,第一题考头脑,第二题考政,第三题考军。三门总分加起来去比排名。
毕竟,总是有一些偏科之人存在,所以学院要看总分,防止收的人全是水桶,那也不符合王国利益。
我建议你多去藏书阁补补历史,因为为政之道的主旨就是以史为鉴。”
闻言,迪光告退了老师,赶忙前往了藏书阁。
……
第二天,迪光再次进入了考场,拿到了新一轮笔试的题目。
题为:假使你作为收税的官员,在收税时遭到侯爷的抗拒,基于现实考虑你会怎么做?理由是什么?
侯爷,指的是被封爵为侯的人。
在目前的未名大陆上,爵位和官位是分离的,官位可以被任命,但爵位只能世袭或者对国家产生了重大贡献才能得到。
所以,有爵位的人,一般能量都很大,更别说高爵了。
迪光看完了题目后,就知道这题有两种回答方法,第一种自然是直接忽略不收。
理由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不收王侯将相之税,国王也不知道,而且还会得到侯爷的好感,未来晋升会更有机会。如若强收,很有可能会命不久矣。
但如果这样回答,一定没有高分。
毕竟,作为江河魔武学院来说,他们肯定是希望考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所以要想得到高分,那么答案一定是收。
但是收,极有可能得罪侯爷,如果得罪了,那么自然也就没分了。
学院在政事上一直讲究圆滑但不失原则。所以这题的正确答案一定是在不得罪侯爷,并且保命的情况下收得税款。
对了!
迪光突然灵光一现,江河魔武学院出的题素有严谨一说,很少天马行空,那么可不可能这题是历史题呢?有发生过类似的事呢?
迪光马上就在脑海中翻阅着大陆的历史,这就体现出了王宫中的优势了。
在王宫中,收藏了整个大陆的历史。所以,如果要是此题真的有史可鉴的话,那么迪光将有非常大的优势。
而反观那些普通人,他们接触的少,听的少,见识也少。这样就只能凭借自己的想法来答题。
迪光很快就找到了历史原型,而且还不算远,主人公还活着呢。
这题的主人公是离江河王国不远的天照王国的赵杰。
这天照王国乃是大陆超强王国之一,有藐视帝国的姿态。
其虽未改名帝国,但是国内众多礼仪方面的事务都在按照帝国的标准来执行了。
赵杰此人原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税官,但其严明执法,在遇到一位侯爷家负责税务的属下抗税后,竟当场斩杀此人。
俗话说打狗也得看主人啊?在侯爷的地盘杀了侯爷的人,这还得了?所以,侯爷得知后当即就要斩了赵杰。
赵杰不仅不惧,还十分大胆地拜见了这位侯爷,顶着侯爷的怒火说道。
“侯爷乃是王国的侯爷,如若我今日纵容您不奉法,则法威将削。
法削则国弱,国弱则他国必定兵临城下,将再无天照王国,侯爷哪能安然享受现在的财富呢?
而反过来,如若侯爷您带头守法,法威则强,从上至下无人抗法,这样国也就强了,国强则天照王国固若金汤,而侯爷您作为王国的侯爷,岂能被亏待?”
这位侯爷一听,当时就不再愤怒了,而是惊讶眼前之人的才能,于是上报给了国王。
国王当即重用之,现在的赵杰已经贵为天照王国税官之首。
由于其严明执法,所以天照王国是国富民强,至少比现在的江河王国要强得多。
迪光很快就参照这段历史进行答题,之后就交卷了。
回到王宫,迪光马上就跟宫廷老师分享了今天的考试。
当听迪光说他是完全照搬历史后,老师道:“你这仅可得一半的分。”
迪光不解,宫廷老师接着道。
“题目特别强调要基于现实考虑,所以首先应当分析侯爷是什么性格的人,因此需要先走访调查。
如若其为贤人,那就按你的所答。
但,如若其极为护短,那么你便只能选择不收,转而按照你先前所写的奉告朝廷,由上面来决定。
但你不可以偷偷地免除,如果你写免除了,那就只能得低分了。”
迪光恍然大悟,“所以还得对王进行类似的分析,如若王觉得这点事都办不好是能力有限,那就保不住官帽了。所以,当王不够贤明的时候,只能为其免除。反之,则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