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读书人都非常少,作为女子有机会学医,估计整个大北朝都凤毛麟角。
按照后世的分类,张姑姑和宫姑姑就属于儿科大夫。
无意间得了两位高人,简直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蕊黄本来担心自己没有带孩子经验,现在倒好,直接放心一半。
还有什么比带孩子时,身边时刻守护着两位儿科大夫让人轻松。
“不哑……”
就在蕊黄要说话时,一个嫩嫩的小奶音传来。
所有人齐齐一震,随即满脸惊喜。
低头一看,只见豆豆蕊金枝正满脸不高兴地看着众人,气呼呼的样子萌化了所有人的心。
蕊黄也顾不得张姑姑和宫姑姑会医术的事儿了,欣喜的心脏扑通扑通直跳。
努力平复了下,免得太过于激动吓着孩子,才不敢置信地盯着豆豆蕊金枝:“豆豆,告诉娘亲,刚刚是你在说话吗?”
豆豆蕊金枝显然不开心,把头撇开。
“哼!不告诉……”
不告诉的发音明显不准确。
但蕊黄哪还顾得这些,一把把豆豆蕊金枝包入怀中。
“啵啵啵。”
一连亲了好几口。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一个母亲看到孩子的成长更高兴的。
此刻蕊黄就是如此。
剩下两个,一看说话能让母亲宝宝,还能亲香香,顿时不干了,齐齐抱住蕊黄的腿。
“梁亲……”
“娘经……”
两个小奶音前后响起。
发音都非常不标准,甚至还说错了字。
但这足够蕊黄高兴无比。
“好好好,我们三小只终于会说话了。”
说着,蕊黄给大豆蕊万里和二豆蕊无尘几个亲香香,让李嬷嬷三人帮忙把他们放在腿上,两小只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嬷嬷三人也高兴的合不拢嘴。
“恭喜夫人,贺喜夫人,今日大喜啊!”
“是是是,今日大喜,咱们少爷和小姐终于会说话了。”
一岁半的孩子才会说话,的确是大喜。
八个月开始说话和快两岁才会说话,给人的欣喜绝不相同。
最高兴的还是蕊黄,众人的祝福她全部收下。
“今日院子里的人都有赏!”
“谢谢夫人!”
“通知厨房多做几道菜,咱们庆祝一下!”
“是,老奴这就去。”
一时间,整个院落陷入忙碌之中,不过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至于蕊黄,自然是继续逗弄三小只,一遍又一遍的教他们叫娘亲。
三小只也给力,自从开口之后就不在沉默,唧唧咋咋的说个不停。
不多时,在客房里看书的蕊金得到消息也赶了过来,加入教导孩子说话的行列。
既然外甥已经会说话了,不会叫舅舅咋么行?
一时间,主院的热闹又多了几分。
直到夜色来临,这分喧闹才微微隐于黑暗。
此刻李庄头已经回来,正被蕊黄叫过来说话。
听完蕊黄的意思,李庄头思索了会儿才开口问道:“夫人的意思是要找一些绝对可靠,口风严谨的工人?”
蕊黄微微点头。
这个要求看上去不高,事实上并不好找。
百姓淳朴,大部分人叮嘱过后就不会胡咧咧。
但和人吹嘘,特别是和关系不错的人闲聊之时,难免会秃噜嘴。
有些爱酒的,喝多了之后说话不过脑子,更容易坏事儿。
蕊黄自然知道其中的难处,微微一想,缓缓说道:“咱们作坊会给安排员工宿舍。
额,就是让工人居住的屋子。
不带家人的员工在一个区域,六个人住一个屋子,带家人过来的可以享受单独的屋子。
还有,咱们招收工人的条件,男女不限,除了工人,还要招聘一定数量的护卫。”
李庄头差异:“女子也可以进作坊工作?”
大北朝和所有古代一样,通病重男轻女。
在这种男权社会下,女子的确可以出去赚钱,但能做的事儿很少,绝对不包括去作坊。
而且很多时候,女子被视为不详污秽。
别说去作坊工作了,就是想进入一下作坊都难。
这是这个世界的潜在规则。
蕊黄可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况且同为女子,自然没有重男轻女的看法。
微微点头,肯定地说道:“嗯,女子也能来工作,和男子一样的待遇。
咱们作坊是做什么的你应该知道,女子完全可以胜任很多工作。
而且她们更加珍惜工作机会,更有耐心,不见的就不如男子。”
得!
既然主家已经决定了,李庄头就不再说话。
和主家相处这么长时间,他算看出来了。
主家年龄不大,但只要决定了的事儿,就不会再次改变。
既然如此,李庄头只能想着招聘啥样的人才符合主家的要求,别的不做考虑。
差不多过了数个呼吸,李庄头看向蕊黄,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蕊黄眉头一挑:“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李庄头咬了咬牙,才对蕊黄恭敬地行了一礼。
“老奴的确有些想法,只是……”
看来这话有些不好开口。
不过蕊黄不急,只是淡淡地看向李庄头,等待下文。
果然,见蕊黄没有什么不悦的神色,李庄头才继续说道:“老奴倒是想到一些非常符合条件的人,不过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六根不全之人。”
六根不全,就是身体有残疾。
这种人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公平待遇的,走在大街上,都能引来人们的鄙视和耻笑。
通常做官,出去找活计,根本没有六根不全之人的份儿。
蕊黄却听出了不同的意思,李庄头说的是这些,是个群体,而不是少数。
什么人群大多数是六根不全?
蕊黄有些好奇。
当然,蕊黄不相信李庄头是让她招聘残疾人,况且那也不能叫大多数六根不全。
“仔细说来听听。”
一听有戏,李庄头微微有些激动。
“老奴说的是从军荣归的人。”
说是荣归,其实这些人最苦。
在大北朝,参军之后,按照朝廷律例,三十五岁即可归家。
可真正的情况并非这样,即使这个世界人活的年岁比较短,五十多到六十的样子,三十多岁都是正当年的时候。
在军队,这都是老兵,经验最是丰富,也是事业上升最快间断。
不论个人还是将领,都不会让这个岁数的士兵归家。
况且大北朝这些是没有大的战乱,而不是没有战乱。
兵员本身短缺,好不容易招来的士兵,哪还能让他们回去。
除非岁数大了,体力下降,亦或者受伤残缺,这才不得不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