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冯天衣,蓝知非回到新都公园,找了个欣赏夜景最佳的位置坐下,啃起了来之不易的面包。今天也是比较难得的一次,因为有了充足的面包,他才不必急于回家面对虚拟世界。虽然头顶的繁星和满月也都是虚拟的,那外太空呢?是不是还有一种无限的真实存在?就这样想着,他仰望天空,便充满了对未知的憧憬。
面包属于刚需食物,必定谈不上好吃,口感就像一千多年前不加调味的膨化食品。合成小麦与合成酵母,大概与反重力飞机“阿赖耶”是同时代问世的:前者是把面包越做越重,密度越来越低;后者是将重力越消越弱,速度越来越快。
科技的此消彼长,人类文明亦复如是吧。文明越进步,人性就越退化,在这个虚拟时代,赤裸裸的人性甚至都不需要任何伪装;那人性的原点是什么?是兽性吗?人类文明达到顶点之时,是否意味着兽性之始?——蓝知非思忖着,一股凉意窜上脊背,但转念一想——那些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他大口大口地啃着面包。不知不觉间,半公斤面包下了肚。
他摸了摸肚子,想起一千多年前的饮食养生书中说过,每餐八成饱才是最健康的。鉴于面包的外包装是气溶性材质,过了一小时就会自动溶解,他只得把剩下的两公斤面包分别塞进外套内侧靠腹部的两个口袋里,拉上拉链后,显得整个人鼓鼓的,像吃撑了似的。
饱了吗?饱了饱了……那我们回家?一番意识与身体的问答之后,蓝知非心满意足地向公园出口走去。
还没走几步,公园的照明投影骤然熄灭,天空像一块巨大的黑板重重地压了下来,繁星和满月无影无踪,无尽的恐惧席卷而来。他试图找出能照明的工具,却想起,那个有照明功能的古董终端机落在了家里!
清脆空灵的女声,在他头顶时断时续:“侦测到T314星……O17请求着陆……临时空间站即将关闭……5,4,3,2,1……”
蓝知非的脑中仿佛穿过一道万伏电流,虽然只是一瞬间的知觉,但那种无以名状的痛感足以使他在往后人生的任何一个时间点记起。
随后,上空展现出一副浩瀚的银河系天幕,这是他生而为人都没见过的奇幻景象。天幕逐渐放大,再放大,一个黑点向一个球体迅速靠近,直到快触碰到球体的时候,那个黑点瞬间湮灭。大约三秒钟后,天空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特么,又是哪部新电影的噱头吧——蓝知非咕哝着,回家去了。
蓝知非的家,位于城西的地下城。地下城深度约六百米,这个深度是抵御核武器打击的最安全区域,一百年前完工的时候,人们称之为“终极防空洞”。随着“碧落”防御系统的问世,核武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地下城经历十几次扩建,渐渐发展成一个负160层的巨大生活区。地下城的面积,约为“星空舟”大楼总面积的十倍。
蓝知非家所在的负一楼,距离地面只有十米,房价也相对高一些。这一层住着全城的画家、雕刻师、摄影师、以及像蓝知非这样的落魄作家。这一群体是基础公民的“最上层”。当然,蓝知非能住在这里,还得感谢他表哥的接济。
虽说是“最上层”,但居住空间属实逼仄:整个公寓只能容纳一张双人床、一个写字台和一套三人沙发。像蓝知非这样对生活质量稍微有些要求的,会在房间四壁和天花板安装天象投影系统,这套称为“子终端”的设备与星空舟的“母终端”的投影天象同步。
蓝知非呵了呵手,打开投影,瞬间,这间居室就融入了广袤的星空,一轮明月悬于床头。每当此刻,他就毫无争议的成为宇宙独子,星星和月亮都是他的佣人,他闭上双眼安然地享受着宇宙母亲温柔的环抱,听她低声诉说睡前故事:这个故事无限长同时也无限短,无法用时间来定义,似乎开头就是结局,又似乎从未有开头也始终未曾结局。
次日中午,蓝知非在冰冷的“阳光”中醒来,他在被窝中蜷缩着身子——眼前是脑芯片每天准时投射的一行小字:“供暖已暂停十六天,请及时缴纳供暖费,以免永久停供”。地下城与地面的温差大约有二十度,这就是之所以蓝知非爱在街上闲逛的主要原因了。
他草草洗漱了一番,兜里揣着两公斤面包,又开启了漫无目的一天。
当他走近熟悉的“震旦大道”时,郑重其事、不容置疑的男声在半空中回荡:“主终端疑似被入侵,脑芯片已暂时关闭,请各位公民不要恐慌,相关部门正在着手解决。”
什么?关闭脑芯片?那今晚岂不是全城的人都得抢面包?——蓝知非摸了摸身上塞满面包的口袋,便掉头往家走去。
行色匆匆间,竟与迎面而来的路人撞个正着,他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董静宜!
“这……这么巧啊。”
“你这么冒冒失失撞上我,对不起都不说一声吗?”董静宜眼神中似有愠色,但语气却娇嗔可人,总之,在蓝知非眼中,哪怕眼下她拿把尖刀顶着他喉咙,都是十分有道理的。
“对不起,我错了。”蓝知非低头道。
“哈哈哈,怪不得人家都叫你‘知错’呢,果然啊,”董静宜笑声爽朗,两个梨涡竟像两个黑洞,让蓝知非的本体与意识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愣着干什么,去喝一杯?”
“啊?”女神主动邀约,这让蓝知非乱了方寸,但他马上反应了过来,紧紧攥着裤兜里的药盒,营养胶囊今天终于能用上了!正当他准备开口说“我请你吃大餐”时,瞬间他又想起,脑芯片主终端都关闭了,胶囊根本就用不上……哎,如果不是脑芯片今天关闭,怕是街上也遇不到董静宜。
去喝一杯的话,是喝什么呢?“保障额度”也随着脑芯片暂时关闭了,消费只能靠现金,但兜里除了面包和两粒胶囊,啥都没剩下,现在的他,就连一杯“霓虹水”(一种廉价饮料)都请不起。总不能说:我请你吃面包吧,还是昨天剩下的……——蓝知非心中万分焦虑,这时候要是表哥在就好了。
“别傻站着了,我请你。”说罢,董静宜不由分说地迈开步子,蓝知非也只能红着脸紧随其后。
虽然董静宜只是略微比蓝知非高出一点点,但前者身姿笔挺,后者萎靡佝偻,一前一后,像极了成年的姐姐带着未成年的弟弟出来遛弯。
一路上他只是默默地欣赏她婀娜修长的背影:她身着豆绿色的连衣裙,浑身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远比这24度恒温的人造春天真实的多。她时不时地回头跟他闲聊一下,但只要她一回头,他便低下了头。
街上的人多了起来,他们面黄肌瘦,目光空洞,茫然无措,像一个个无主的游魂。在这座百分之八十都是虚拟的城市,作为真正主宰这里的人类,似乎显得有点多余。
“这年头要找个酒馆还真难啊。”
“是……是啊,不过今天街头倒是罕见的热闹,”蓝知非鼓起十二万分勇气与董静宜交流,并努力使话语连贯,“上次这样的盛况,应该是五十年前研制出终极抗体GPX的时候。”
“五十年前?你在哪里?”
“家里有很多影像资料,一千年前的都有。”
“看不出你对历史还挺有兴趣呀。”
“嗯,古话说‘以史为鉴’嘛。”他还想说,“你愿意的话,到我家里来,我给你看个够”,想来这样说,董静宜一定觉得他很傻吧,但揣测心上人心思的时候,让他感到莫名的幸福。
董静宜没接他话,依旧不紧不慢地走着,只是偶尔左右顾盼,应该是在寻找酒馆。这让蓝知非一度陷入尴尬,为了缓解这种恼人的氛围,他终于想到了一个能合乎女神心意的办法。
“静宜,我知道哪里有酒馆。”
“哦?哪里?”
“只是那个地方,怕你不习惯……”
“地下城是吧?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董静宜轻拍着白皙的额头,这个举动在蓝知非眼中无疑又美到了极点。
在星空舟顶端欣赏惯了近在咫尺的星月,如何会想到地底下还生活着这座城市百分之九十的人类呢?如果不是这次突发事件,恐怕董静宜这辈子也不会靠近地下城的入口。
两人来到负13层,这次是蓝知非在前面带路。大约五十年前,这一层,是地下城的休闲娱乐中心:购物、影院、餐厅、健身房、酒店、酒吧都一应俱全。鉴于这几年基础公民数量激增以及脑芯片的普及,便把那些“无关紧要”的商铺改为了住宅。现在,只剩下走道尽头的一家酒吧了。
狭长的楼道里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距离酒吧越近,就越浓重,这些无非都是醉鬼的呕吐物和排泄物。老旧的投影灯倔强地亮着,稀稀拉拉,像杂毛狗身上的癞子。他能感觉到身后董静宜一脸嫌弃的掩着鼻子,这条路漫长得就像通往天国的阶梯。他时不时回头说:“马上就到了。”
“屁民愚道欢迎你!”
满脸胡渣一头蓬发的酒吧老板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这位老板的相貌与打扮似乎与这座城市中仅剩的这家酒吧一样倔强。蓝知非下意识地挡在董静宜面前。谁知,董静宜却伸长脖颈说:“老板,您的酒吧是不是该简称为‘屁道’?”
“哈哈哈,屁道欢迎您!”老板露出一口黄牙,做了个礼貌的手势,把他俩请进了酒吧。
刚一踏进门,董静宜便呛得连声咳嗽,蓝知非着急得连忙说要不要离开这里,董静宜却说“没事没事,没有想象中那么糟。”来之前,蓝知非忘了告诉她了,这里是全市唯一的公共吸烟场所。
酒吧的进深像一列一眼望不到头的车厢。散发着廉价香气的氛围烟雾与人们吞吐的劣质卷烟味交织在一起,所幸,时间尚早,酒鬼们这个时候还比较安静,他们大多一人一个座位,自顾自地抽着香烟喝着闷酒;一千年前就该淘汰的海洋投影系统,一分钟不到,已经跳帧十八次;舞台中央是一千多年前的一位长发男歌手的投影,唱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影像和歌声还算清晰。老板领着他俩在吧台前坐下,这也是今天仅剩的两个座位,似乎特意给他俩预留下的。
“有单一麦芽的威士忌吗?”没等老板开口,董静宜迫不及待地问道。
“美女,您不是开玩笑吧?”
“没有吗?”
“这一带的人们连面包都快吃不上了,你认为他们消费得起真麦芽酿的酒吗?”老板抱着双臂仰起下巴,一副对待挑衅者的模样。
“那就来两杯你这边最好的酒吧。”
“两杯‘努斯’。”老板不耐烦地招呼完酒保后,就去忙别的了。
“他为什么这么生气呀?”董静宜侧着脑袋问蓝知非道。
“他可能认为你是来找茬的,谁知道呢,这里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怪毛病。”
董静宜端起细高的酒杯,酒体呈琥珀色,闻了闻,酒香扑鼻,便将酒杯推到蓝知非跟前,微微抬了抬,示意蓝知非碰杯。
蓝知非二话不说,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哈哈哈,傻瓜,你还没跟我碰杯,这不算。”
于是她又叫来十杯“努斯”摆在跟前,示意蓝知非跟她碰杯。蓝知非当然乐意,就这样两人推杯换盏喝了十多杯。微醺之际,两人间的壁垒渐渐模糊。
“这个酒是什么酿的,口感还真不错。”董静宜两颊微红,声音轻柔而温润。
“是一种人造麦芽,因为与发现努斯元素差不多时间发明,就干脆称作‘努斯’了,大概发明者认为这种人造麦芽是人类酿酒史上的一大创举吧。”
“努斯,就是那个合成‘阿赖耶芯片’的努斯元素吧?”
“是的。”
“哦,据我爸爸说,酿酒并不难,一千多年前就有食用酒精了。”
“酒精勾兑和替代品酿造,应该有些区别吧,”蓝知非似乎找到了最佳状态,当然不能错过表现学识的机会,“酿酒技术都有五六千年历史了,似乎在本质上没有多大改革,大概是到了时间节点,必须诞生些颠覆性的技术吧。不过话说回来,一千多年前根本没有粮食短缺的问题,也就没有创造替代品的必要了吧。”
“这是改革过度的产物,”旁边座的一位梳着干练的分头、西服革履的男士突然插话道,“本质上来说,这不是酒。”他站起身,礼貌地说道,“介意一起吗?”
蓝知非很想说,他相当介意,与董静宜的话匣子才刚刚打开,这家伙却插了进来,他要干嘛?
“我倒是不介意,但不知身边这位女士……”
“我不介意,一起喝一杯吧。”谁知,董静宜满脸微笑,毫不在意。
好吧,是我格局小了——蓝知非默默吁了口气。
“我倒想听你说说为什么我手中这杯,本质上不是酒?”董静宜的脸凑近了那人,此时,蓝知非似乎是那个插在中间碍事的人。
“很简单,因为人造麦芽不是麦芽,所以,这杯酒并不是酒,”那人端起杯子,轻轻摇晃着酒液,酒体就跟他的表情一般朦胧,“这就是0.10000和1之间的区别,这杯酒中每一个分子都是合成主体的附属品,只是模仿了‘酒’对于人体的各种感知而已。”
“能模仿到超越了本尊,还需要纠结真假吗?”蓝知非反驳道。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就像这个世界,幻象永远代替不了真实。一千多年前,人类试图改造大豆基因,当时的生物学家普遍认同,因为在他们眼中,一颗转基因大豆与一只被克隆的羊没有本质区别,但历史已经证实了,人类一旦偏离自然秩序,会有多大的灾难。
在脑芯片如此普及的今天,连吃饭都能虚拟的时代,人类粮食短缺的程度却已经超越三千年前的最高值了。为什么还要人造麦芽?是因为,酒给人带来的苦涩的回甜、刺痛的快感以及麻木的遗忘是无法通过脑芯片虚拟的,自不待言,酒鬼深谙此理;只不过人类在造假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们总会为劣文明的延续找诸多借口,哪怕亲手毁掉一个优文明,正如我手中这杯酒,是人类疯狂反噬文明的证据。”
“那粮食短缺,不寻找替代品,难道让酿酒术失传,让数以亿计的人类都饿死?”
“为什么要找替代品呢?薄荷能使人产生深秋的凉意,辣椒能在人体中模拟四十度灼热,那薄荷和辣椒能替代秋天和夏天吗?如果您明天走上街头,突然遇见一个跟您长得一模一样的替代品,您是否会有疑问,到底是您在替代他,还是他在替代您?”
这番话,令蓝知非无言以对。想来也有几分道理,为什么一定要找替代品?明明大片的土地可以作为耕地和植被,可偏偏沦为幻象的载体。
那人嘴角又掠过一丝神秘的笑容,“您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吗?”
“当然知道,可这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是时候反省一下了。”那人似乎答非所问,从西服里掏出了一张百元纸币放在吧台,“今天我请了,就当我冒昧打扰的补偿吧。”起身之际,他又毕恭毕敬地递上一张名片给蓝知非。
这都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人这么土。——蓝知非不屑地接过白底黑字的名片,随手起端详了起来,正面只有两个大字:“顾问”,背面是:“再次见到您时,万望有所觉悟”。当他抬起头,那位看上去像是来自一千多年前的绅士,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蓝知非转身想跟董静宜吐槽一下那位绅士时,却发现她的座位空空如也。起初,他以为她去上洗手间了,但等了一个多小时仍没见她回来。于是,只得叹了口气,无精打采地走出酒吧。
本章注:
五十年前,“世界环境保护委员会”提出了“环境回归公元前”的倡议,在全球环境专家为期一个月的会议后,他们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关闭“无关紧要”的工厂,减少动力能源的污染输出,减少生活中产生的废料排放,换言之,人类尽量少出门或不出门,因为人类一旦从事社会活动,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在此背景下,爆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消灭民间重工业,保留能以“AI劳工”作为生产力的军工业与轻工业。“世界环境保护委员会”甚至认为,代表时代文明的高楼大厦是引发大洪水的根源,因为漂亮的大厦幕墙互相折射与放大的太阳辐射,正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进而冰川融化的一大元凶。
震旦国作为科技阵营领袖积极响应倡议,并推动城市生活虚拟化。经过几十年努力,环境虽然得到些许改善,但几千年来的城市格局不得不面临大洗牌——数以万计的工厂以及高楼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极具观赏性的零污染“建筑”,不过,只限于观赏。公民的居所便从横向变成纵向。但这些改变似乎对公民生活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反而推动了虚拟技术发展到巅峰,最重要的是,城市确实越来越美了,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公民的幸福指数也在完美的虚拟世界中得到了长足提升。于是科技阵营的其他六国便纷纷效仿,截止三十一世纪初,七国中,已经有三百多个类似星空舟和地下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