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2月12日,这是一个天气阴霾而又寒冷的日子,下午三点过,四川泸州郊外蓝田坝的一个山头上,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着。
李向东在敌人的一阵炮火之后,从战壕里探出头来,他的军装既肮脏又破烂,脸也被硝烟熏得乌黑,只有一双眼睛还是干净明亮的。他看向硝烟弥漫的战场前方,只见对面的川军又开始进攻了,他们弯着腰,密密麻麻地向这个山头又冲了上来。
李向东转头朝着左右及身后的两排战壕大吼一声:“弟兄们,敌人又上来了,没死的都给老子站起来,准备战斗!”
他的声音虽然已经沙哑,但嗓门依然很大。随着他的话音,左右两边和身后的两排依山而挖的战壕内,摇摇晃晃地又站起来了五六十号人。
“连长,我只有几颗子弹了,怎么办?” 左边的一个声音焦急地喊道。
李向东偏头看去,是他的传令兵兼勤务兵汪四毛。他刚才被一发炮弹将他的军帽掀飞,溅起的泥土搞得他满头满脸都是,正焦急地看着李向东。
李向东没好气地回答道:“谁叫你他娘的敌人还没有走近就乱扣扳机的,就你小子的那种打法,再多的子弹都不够你打!没了子弹就和敌人拼刺刀吧!”
“哈哈哈,连长说得好,老子也没子弹了,就让那些狗日的再次尝尝老子的大刀片吧!”
随着一阵大笑声,李向东右边的一个黑大汉拔出了背上的大刀。他是一排长向忠勇,人称“向大个”,他举起右拳向李向东示意了一下,将已经卷刃的刀在眼前的一块大石头上霍霍霍地磨了起来。
李向东豪情倍增,转头大喊道:“弟兄们,上刺刀,准备大刀,为我们已经牺牲了的弟兄们,和敌人拼了!”
战壕里顿时响起了一阵刺刀卡上枪尖的声音,有的士兵直接将枪丢在一边,拔出背上的大刀严阵以待。几十个幸存的士兵此时也都和他们的连长一样,准备和眼前的敌人拼个同归于尽了。
李向东此时已经悟透了“视死如归”含义,人就是这样的奇怪,当面临绝境之时,心情反而会平静下来,将死亡当作了一种解脱,作为一个生逢乱世的军人,战死疆场就是最好的归宿!
这场阻击战他们已经打到第三天了,他们以一个连的兵力,整整将川军一个师的兵力阻击在这个山岭前已经三天,目的就是确保“靖国联军”包抄攻占川南重镇泸州的作战计划能够实现。
川军边冲锋边开始射击,此时已经冲到了小山头脚下,李向东大喝一声“开火!”带着仅剩的几十人开枪射击起来,刹那间,进攻的川军士兵在弹雨中不断有人中弹,纷纷惨叫着倒下。
但是,“靖国联军”毕竟只剩下了几十人,加上弹药的缺乏,山头上的枪声很快就稀疏起来。
山下进攻的川军发现了这个问题,一名指挥官挥刀驱赶着部下加紧进攻:“伙计们,敌人没有子弹了,跟老子冲啊,消灭了这些龟儿子,老子给你们报功请赏发大洋!”
就在这个危急时候,山头后面突然响起了李向东熟悉的滇军军号声,随即有几十发炮弹呼啸着落在前面进攻的川军队伍中,川军不少士兵顿时被炸得血肉横飞,没死的被吓得马上转头就逃跑。
李向东惊喜地站起身来,他看到了后面打着“靖国联军”旗号的滇军弟兄们正在如潮水般的增援过来,断定是大部队取胜后,又来围歼这边的敌军了,于是马上挥手大呼道:“弟兄们,跟着大部队杀啊,不要让敌人逃跑啦!”
几十个幸存的弟兄们随即跟着他们敬佩的连长,挺着刺刀或举着大刀,向山头下冲了下去……
李向东和他的连队这时候打的,其实是一场名不副实的战争。
1917年7月,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失败后,皖系军阀段某瑞独揽国政,大搞独裁,遭到革命党人的再一次联合反对。9月,革命党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选举孙先生为大元帅,领导滇军、粤军以及部分桂军、黔军、湘军、川军等,与皖系北洋军开战,拉开了护法战争的帷幕。
作为一方军阀的唐继尧,自有其私心和打算,他以“维护约法,以靖国难”为口号,联合滇、川、黔军,组成“靖国联军”,宣布参加护法战争,把滇军扩编为8个军,将其中的4个军开赴四川,讨伐老对头四川军阀刘存厚。
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的靖国滇军,是“靖国联军”中的一支主要武装力量。李向东作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特科班的优秀学员,自然也参加了这场名义上为“护法战争”、实质却是滇川军阀争夺地盘的混战。
李向东所在的部队是滇军名将顾品珍领导的滇军第1军,因为李向东在多次战斗中都表现得骁勇善战,被从见习排长一路提升至连长,他的连队也成为第1军第3梯团最有名的模范连。
这场“护法战争”因涉及面和影响面都较大,甚至引起了外国列强的关注和推波助澜。一位法国观察家在《香港时报》上评论说,他见过的中国军队中,“滇军战斗力最强,特别是滇军军官要比广西、广东的显然要高明得多。……滇军素质上优越得多的原因,是他们在讲武学校受过严格的训练,他们在学校学习炮术、识图,认真进行夜间演习……”这个评论充分说明了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学员的影响力之大。
当年11月,顾品珍率滇军第1军及耿金锡、李友勋2个旅攻克重庆,将刘存厚赶到了成都。12月4日,滇黔联军进入重庆,向川南进击,于12月14日占领了泸州。
在“靖国联军”猛烈的攻势下,12月21日,川军熊克武、但懋辛、石青阳等通电加入靖国联军,推举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并推举唐继尧为滇川黔靖国联军总司令。
民国七年(1918年)1月9日,熊克武召集川、滇、黔靖国各军将领在重庆开会,决定兵分三路,直取成都。2月20日,三省联军攻入成都,刘存厚等部退往陕南汉中地区。至此,唐继尧以夺取和控制四川为目标的靖国护法战争基本结束。
唐继尧占领四川之后,在委派亲信入川占据要职、大肆盘剥搜刮四川资财的同时,为了牢固地控制四川,并进一步向陕西、湖北扩张,便以商讨北伐为名,于9月在重庆召开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会议,宣布自己就任“五省联军总司令”之职。
唐继尧及滇黔军对四川的侵入和压迫,激起了川军将领的普遍不满和反对。熊克武和刘存厚等化敌为友联合起来,决定以武力驱逐滇黔联军,发动靖川之战。
民国九年(1920年)8月6日,刘存厚在汉中组织了靖川军,自任总司令,委任田颂尧为第1路司令,唐廷牧为第2路司令,张印本为第3路司令。熊克武部也进行了整编,委任但懋辛为第1军军长,刘湘为第2军军长,刘成勋为第3军军长,以刘湘为前敌总指挥,3个军分道出发,夹击成都。
在这种形势下,其他川军各部也相继通电响应,靖川军军势大振。9月8日,靖川军攻入成都,接着与滇军赵又新、顾品珍部在成都近郊和龙泉山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会战。
因敌众我寡,加上后方的粮草弹药供给不上,9月21日,滇军开始溃败。10月3日,川军咬住溃败的滇军赵又新部,将其围困于泸州,不仅消灭了赵又新大部,还击毙了军长赵又新。
滇军第1军军长顾品珍本来就不满唐继尧干预四川军政和对四川的盘剥,以士兵厌战为由,率部撤回云南。随后滇黔联军也完全退出四川全境。
李向东在此次滇军撤离四川前,被军长顾品珍提升为营长,并要求他带队掩护全军撤退。
李向东果然不负众望,他以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击溃了川军追击的一个先头团,并在追击敌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后果断撤退,有力地震慑了其余追击的川军。
部队离川进入云南昭通金江县境内后,李向东强压下心中强烈的复仇愿望,他派亲信排长向忠勇和勤务兵汪四毛,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和一大包银元,赶去陇家镇找到沈八斤,要求他悄悄招募过去在一起学习和玩耍的伙伴,以及当年忠义武馆在外幸存的学员,前来参加他的队伍。
4天后,在昭通至昆明的路上,向忠勇和汪四毛带着沈八斤等二十八人追上了李向东的部队,都高高兴兴地加入了李向东的这个营当兵。
这群人中有沈八斤、沈七斤和沈六斤三兄弟,还有赵小山、陈正富和张继武三个同学以及二十二位忠义武馆的学员,武馆的这些学员中最大年龄的熊正卯25岁,最小年龄的荣少楷21岁,他们都比李向东年长。
李向东当晚宿营时,和赶来投军的这些发小、同学和武馆的师兄们一起开怀畅饮,让他无比惊喜的是,从赵小山的口中已经知道,师父凌风道长和弟弟李向北都没有死,虽然不知道去了哪里,但他坚信,向北跟着师父,一定是能够逢凶化吉的,他和弟弟以及师父今后一定有机会相逢相聚!
民国十年(1921年)2月6日,因长期的政见不和,加上权力的争斗,滇军第1军军长顾品珍发动政变,一举驱逐唐继尧下台,滇军由此分裂为拥顾派和拥唐派。
民国十一年(1922年)3月,唐继尧纠集军事力量,第二次打回昆明,击败了顾品珍。唐继尧随后将所部滇军扩编为“建国军”,自任川、滇、黔、鄂、豫、陕七省“建国联军总司令”。
3月26日,顾品珍遭唐继尧收买的吴学显带兵包围,见突围不成后举枪自尽。顾军随后瓦解,大部东撤到曲靖和盘县,后来转入广西。一部分西退到楚雄、转入四川。
西退楚雄的有整编第2旅旅长金汉鼎、警备司令唐准源和前四川督军罗佩金等人。后来,罗佩金在途中被哗变的部下所杀,队伍随即四散。
向东撤退的顾品珍滇军第1军残部约有万余人,包括杨希闵、杨如轩、杨池生、范石生、蒋光亮等5个旅,在张开儒的带领下,响应“护法讨逆”的号召向广东进发。李向东就在杨希闵这个旅任营长。
民国十四年(1925年),时任驻粤滇军总司令的朱培德接受杨希闵、杨如轩、杨池生等部,编为建国军,后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
李向东在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期间,早就听说过当年讲武堂著名的“模范二朱”,但却一直无缘见识,这回被编入朱培德指挥的部队,不由心中大喜。
朱培德字益之,云南安宁人,自小出生于仕宦之家、书香门第。朱培德辛亥革命时参加蔡锷将军领导的反清起义,任西征军第二师一等副官,后在滇军中历任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朱培德1917年任驻粤滇军第四师师长。当年9月,又任驻粤滇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奉命指挥第七旅、第二十一旅,保卫广东护法军政府大本营。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时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检阅部队,朱培德受命任检阅总指挥,所带的第三军编为中路军,任务是策应左右两路。
朱培德随后率领第三军先后开入湖南衡阳、株洲、醴陵等地,再赴萍乡深入江西,经过激战击溃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一举攻克了九江和南昌。
李向东带领的这个营,就这样跟着滇军大部队,从云南打到四川,从四川打回云南,又从云南打到广东、湖南和江西,最后打到了南昌,在这里驻扎了下来。
1927年3月30日,国民党武汉中央政府任命朱培德为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三军也就继续驻扎南昌。
李向东所带的这个营编号为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8师第15营,因为全营官兵英勇善战,特别是营长李向东智勇双全,该营经常被用作尖刀部队来使用,所以官兵伤亡较大,每次战后都需要从其他的滇军队伍中抽调人员来补充。
幸运的是,张继武、沈八斤和赵小山等几个朋友弟兄和忠义武馆的师兄们已经逐渐成为李向东队伍里的中坚力量,个个都在战斗中成长起来,担任了连排长之类的职务。
也正是因为有沈八斤等人的拼死战斗和忠诚支持,李向东才能带着队伍接受一次又一次战斗的残酷考验,不断战胜敌人,成为一支打不垮的队伍,被誉为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8师的“尖刀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