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一个多雨多山的省份,当地有句谚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大致反应了贵州省的气候和地形特点。
清晨,浓重的晨雾将黔西北这片莽莽的崇山峻岭笼罩起来,能见度低到十几米外的东西都看不分明,让人感觉如临仙境,只有路边林中不时传来的晨鸟的鸣叫声,才能让人清醒地感觉到是在现实中。
一个背着包袱的中年汉子带着一个少年正在山道上行走着。两个人都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他们身上的衣服都已经有些脏污,中年人下巴更是胡须丛生,但他们的眼神都很明亮,行走的速度明显异于常人。
走在前面的中年人正是凌风道长,他左手提着一把带鞘的宝剑,警惕的眼神不时扫向四周,紧跟在他后方的李向北,也是一副警惕的样子,似乎在防备着什么。
昨晚夜宿山下的那个村子里,他们就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这座大山名叫舍虎梁子,山上有一伙土匪非常强大,不仅人数众多,约有600多号人马,而且战斗力很强,从清末的团练,到现在民国保安团的官兵,对他们都进行了多次围剿,结果都是大败,根本拿他们没法。
这里属于贵州黑章县的辖区,黑章位于黔西北乌蒙山腹地,境内韭菜坪、三望坪、舍虎梁子、结构梁子等高山众多,气候常年温寒湿润,可以说是一片高寒山区。
黑章县处于马帮传统的主要驿路——五尺道上,这条线路非常重要,曾经对夜郎国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黑章县到毗邻的魏宁县一带,都是古代夜郎国的范围。早在汉朝时期,中原的统治者就曾经在黑章县一带设置了汉阳县、汉阳都尉等,这是中原统治者在黔西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建制。
黑章也是彝族聚居区,彝族多达几十万人,这里的彝族民风彪悍,善猎好武,在这兵荒马乱的时期,自然就有了遍地的土匪。
凌风道长带着李向北,天还没亮时就从村子里悄悄的出发,目的就是打算趁山上的土匪还在睡觉之时,尽快翻过这个险要的舍虎梁子,远离这股凶悍的土匪。
不曾想怕什么就来什么。二人刚走到半山一个转弯处,就听到一声弓弦响起,一支羽箭“嚓”的一声射在他们前面路边的一棵树上,只见箭头深深扎进树干,箭杆后面的羽毛犹在震颤摇晃。
一个洪亮的声音随后传来:“来者何人,竟敢擅闯我舍虎山道?”
凌风停住脚步,将持剑的左手与右手合在一起抬至胸前,行了一个江湖上的拱手礼,高声回答道:“各位好汉请了,我师徒二人并非擅闯山道,而是不敢惊动众位好汉,只想借道而过。”
那个洪亮的声音随后更高了些:“你既是江湖中人,当知借道的规矩,今天如果不是我等守候在此,岂不是让你笑话我山寨无人!”
凌风再次行礼道:“好汉莫怪,我本打算在山道最高处留下买路钱的,但现在既然遇上了众位,我自当马上奉上,请不要误会!”
他边说边将宝剑斜插在背上,从衣袋里慢慢掏出一锭纹银,举起来示意了一下,然后弯腰放在道旁的一块山石上,随后又站直身子,等候土匪的回话。
那洪亮的声音似乎沉吟了一下,随后道:“我们舍虎寨大寨主还有一条规矩,凡是江湖好汉经过此山,必定要请进山寨一叙,你的买路钱我们暂且不收,待见了大寨主,说不定他一高兴,不仅会免收你的买路钱,还会赠你盘缠钱呢!你们师徒俩就请上来跟我们走吧!”
凌风听到这话,不由一怔,但他随即答道:“多谢大寨主的盛情,但我师徒二人有急事需赶去贵阳,实在是不能耽搁啊!我愿意多奉献一点买路钱,恳请众位好汉原谅!”
凌风说完又掏出一锭纹银,放在先前那块山石上,此时天色已经大亮,浓雾开始消散,两锭纹银在山石上显得很醒目。
“你莫要小看了我舍虎山寨,两锭银子算得了什么,关键是我们山寨的规矩不能破!”随着声音,一个年轻的劲装汉子从前方道旁的一块巨石后跳了出来。他手提一张硬弓,背上除了一个插满羽箭的大箭囊,还斜背着一把宝剑。
他身后四周马上又涌出二十几个汉子,年轻的居多,也有几个中年人,他们都是一身的劲装,提着各种兵器,也有的扛着毛瑟枪和猎枪。
最先跳出来的那个年轻汉子显然是领头的,他看着凌风冷冷地道:“如果你们师徒二人马上转身,我们也就不为难你们,但若要继续往前,那就得守我们山寨的规矩!”
李向北气愤地窜上前来,刚要开口,就被师父拉住,只听见凌风答道:“既然如此,我们恭敬不如从命,但山寨有山寨的规矩,请好汉将这点买路钱收下,我们也才好跟着你们去见大寨主!”
年轻汉子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示意身边的一个汉子走上前去将两锭纹银拿过来,他伸手接过去,一边随意的把玩着,一边看着凌风道:
“看来这位师父真的是江湖中人,而且还是一个豪爽之人,但依照我们的规矩,怎么可能会多要你的银子!这两锭银子嘛,应当还一锭给你!”
年轻汉子说到最后,竟然将右手的一锭纹银猛地掷向了凌风。
二人之间的距离不到20米,那锭五两重的纹银被他如掷一颗小石子,倏地朝着凌风的面门飞来,速度之快、力度之猛,使站在他周围的众人都是心惊。
说时迟,那时快,众人只见凌风左手轻轻一抄,就将那锭纹银抓在手上。
凌风顺势将纹银收入怀中后,抱拳笑道:“多谢好汉厚意,就请前面领路吧!”
那年轻人脸色微变,却是马上拱手笑道:“师父果然是好身手,我们大寨主见了一定高兴!”说完转身迈开大步就走,他身边的众人也纷纷跟上。
凌风看了一眼李向北,示意他不用担心,师徒俩随即跟着20多个土匪一起,在山上转悠了约莫一个小时左右后,走到了一处险峻悬崖边的一座吊索桥旁。
这座吊索桥横跨在两边悬崖的山腰上,脚下是肉眼无法丈量的深渊,桥体由四条铁索组成,上面铺设了两条长长的木板,人走在桥上如临深渊。
见土匪们丝毫不停步地走过晃晃悠悠的吊索桥,师徒二人也只好跟着他们走上了吊索桥。
吊索桥显然是通向土匪山寨的必经要道,桥两头都有不少荷枪实弹的土匪把守着。他们看见那个年轻的土匪头目领着一行人走来,不但没人阻拦和盘问,还向他笑着打招呼,凌风和李向北从中听出这个年轻的土匪头目姓刘,是一名火长。
走到桥中间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姓刘的火长故意脚下发力,在桥上跳跃了几步,将吊索桥摇晃得更加剧烈,他回头看看跟在最后面的师徒二人,却见他们始终面不改色的跟着,不由得心中暗自佩服。
要知道,许多人第一次走这样的桥,早就已经被吓得魂飞魄散了,何况还有一个是只有十几岁的少年郎。
其实李向北刚刚踏上吊索桥时,心里是很害怕的,但当他看到师父凌风和前面的那些土匪都走得很从容时,心中也升起了一股勇气,他决不能给师父丢脸,让这些土匪看不起他们。于是他勇敢的抬起头,看着前方对面那道险峻的山崖,大步跟了上去。
走过吊索桥,一行人就开始攀登对面那道险峻的山崖了,一条人工开凿的小道弯曲地通向崖顶,路面宽不过两尺,走在这样的险道上,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的。
突然间,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姓刘的土匪火长开口扬声,唱起了一首抒情的山歌:
八月金秋(哎)山风爽,
哥和妹妹(呀)上山岗。
舍虎梁子(啊)好险峻,
妹妹过桥(哎)心里慌
哥哥背妹(哎)过吊桥,
妹妹紧抱(呀)哥不放。
哥哥累得(呀)大汗淌,
心中那个(哟)好欢畅。
姓刘的年轻火长真是一副好嗓子,他的歌声里既充满了男子汉的豪情,又有几分高亢和悠扬,歌声在山谷中产生了强烈的回声,歌声和回声相互应和着,像是两个人在一前一后的赛歌。
他的歌声刚罢,随行的二十几个土匪中马上响起了一片啧啧称赞声,其中一个中年人嚷道:“刘大双,你个杂种怕是在想陈幺妹儿啰!”
中年人的话音刚落,对面山谷中就有山歌传来,这回是一个清甜的女声,众人顿时哄笑起来。
那个中年人的声音又响起来:“你们看看,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对狗男女,真是麻筛配簸箕哦!”他的一席话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李向北年纪虽小,不懂男女间的情爱之事,但他只觉得那个女声真是好听,歌声更是非常的抒情:
好花开来(哎)好花红(哟),
好花生在(呀)刺梨蓬(哎),
好花向阳(哎)朵朵艳(呀),
花儿朵朵(哎)诱阿哥(哟),
问声阿哥(哎)摘哪朵(哟),
不要迷倒(呀)在花坡(哎),
鲜花朵朵(哎)惹人爱(哟),
莫负花开(呀)又一年(哟)。
……
这女子的歌声既婉转又高亢,充满了一种火辣辣的浓情蜜意,行走在绝壁山道上的众人听得都有些呆了,直到歌声被从山顶上传来的大片操练声盖住时,大家才回过味来,原来已经到达了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