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就到了腊月间,在母亲的生日前几天,大姑来说:“哥哥、嫂嫂,李梅秀的母亲说,春节前时间太紧了,干脆推到春节后。”
“哦!”父亲仿佛一下什么都明白了,就对大姑说:“你大姑就不要再跑来跑去的传话了,你也费劲费力。这是她们不愿意的说辞。原来着急要说的也是她们,现在这样说的还是她们。”
父亲的话说了后,大姑也觉得可能是她们变卦了。
原先,张木子家里觉得还要准备一下,现在既然是这样了,家里也就不需要准备了
哪想到,母亲生日这天,李梅秀和她的母亲、三妈竟然跟着大姑到木子家来了。
当时,木子和母亲正在参加生产队里砍过年烧的柴,没有在家。家里只有奶奶。
奶奶见大姑带着三人来了,就悄悄的埋怨大姑:“你不是说的她们不来吗?怎么又来了?家里一点准备都没有!”
大姑对李梅秀家变来变去也很生气,就对奶奶说:“就像这样,她们看得上就看,看不上就算了!”
奶奶听大姑这样一说,也就不再埋怨大姑了,就到院坝外对着木子砍柴这个方向叫道:“木子!她们来了!”
母亲听到后,对小木子说:“我回去了!你跟我一块回去吧?”
小木子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竟然对母亲说:“你回去吧!我等会收工的时候才回去!”
母亲走后,七妈问木子:“木子,你为什么不和你妈妈一块回去呢?”
“七妈,我心里不满意!”
小木子就把那天见到李梅秀流鼻涕的事情给七妈说了。
“你说的还有道理,都是十几岁的娃娃了,应该懂得爱干净了!”
七妈停了停,又说:“木子,既然别人已经来了,你还是要早点回去,你不能等收工的时候才回去!”
“七妈,我回去把她妈叫什么呢?”
七妈见小木子在求教她,对着他轻轻地笑了笑:“按说呢,现在你就叫妈也不合适,但不叫妈也不对!”
七妈想了想,说:“木子,你还是跟着她叫,就叫妈吧!”
过了一阵,七妈见小木子还没有回家,就催促道:“木子,你该回去得了!”
这时,小木子本想背点柴回去的。七妈拦着说:“木子,你这就不背柴回去了!”
小木子听了七妈的话,拿着砍柴的刀慢慢的往家走。他还没有到家,七妈就从后面赶上来了。
小木子一惊,难道是七妈不放心自己?小木子连忙问七妈:“七妈,你收工了?”
“不是的!我回去给你小弟弟喂奶!”
“哦!”小木子当时很想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的,但他想起母亲曾经说过的话,如果说了的话,七妈即使不打他,也会臭骂他一顿的。
吃午饭了,小木子和李梅秀分坐在两边,她可以看清小木子,小木子也可以看清她。小木子趁夹菜的机会认真细致地看她,这时,小木子才看清她的脸型和五官。
李梅秀是个瓜子脸,眼睛不大也不小,是农村人常说的那种画眉眼,眉毛不是很浓,淡淡的。右嘴角边有颗黑痣,牙齿比较较整齐。
小木子时不时的在看小梅秀,小梅秀也时不时的在看小木子,中间他俩竟然对上眼了,他俩都轻轻地微笑了一下后,他俩后面就大着胆子看了。
饭桌上,父亲和李梅秀的母亲都说了话。小木子父亲说:“人生一辈子是为儿女,我们家暂时没有房子,但凭我们生产队的条件,要修个一两间房子还不是很大的问题。我现在不忙修房子,主要是要送这几个娃娃读书。等他们书读出来了,自然而然就有房子了!”
小梅秀的母亲说:“哥哥、嫂嫂,我虽然有三个女儿只有两个儿子,但我们并不是那些重男轻女的人,我们反而对女儿还要为重些。我们要把女儿放在一个可靠的地方……”
当时,小木子真想说:“你们既然把女儿看得比男孩子重,为什么不送女儿读书呢?”
李梅秀的三妈也说:“我们从今天开始就是一家人了……”
小木子这时候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竟然说道:“三妈,我虽然岁数不大,但我晓得从一而终的道理,我最不喜欢那些中途说这说那的事情,退退搞搞的事情了!如果有什么意见就趁早说!”
小木子说了这话后,李梅秀的母亲和三妈都愣愣的盯着他。
而小木子的父母亲和大姑则惊奇的看着他。事后,父亲说:“你娃儿既然这样说了,你就得这样去做。”
李梅秀的母亲回家后,把小木子说的话给她父亲说了,她父亲说:“我更喜欢这个娃娃了。”
从这以后,小木子和李梅秀就正式订婚了。那年,小木子十一岁零三个月,李梅秀差二个月满十四周岁。
可笑的是小木子订婚后三天,他有个叔爸的舅母子竟然专门到木子家来给木子介绍对象,她刚走了,小木子的一个堂姑借着看奶奶的名义,也来给小木子介绍对象。
她们介绍的这两个人,木子后来都见到过,其中一个还真的嫁到他们一个生产队来了,现在张木子回家还见到她,每次见面他俩都要开几句玩笑。而另一个则是张木子老伴的同学,他们也时常见面。
张木子和李梅秀正式订婚后,就得通来往了。
那时候由于家里穷,准备不齐到李梅秀家的礼物,春节后正月间小木子就没有到李梅秀家去。
李梅秀的父母以为木子家有什么变化,就对大姑说:“木子为什么不到家里来呢?是不是有什么变化吗?”
大姑不好明说他们家穷准备不齐礼物的话,就说:“那天没有说正月间上来的事啊?”
“那你张妹,你去给木子说,叫他正月十五上来,梅秀的大姐一家人要回来,让她们见见面!”
大姑明白了,李梅秀的姐姐、姐夫是想见见木子。
大姑清楚李梅秀姐姐、姐夫,心说:“我家木子只是家里穷,其他的并不比你们差!”
这些话是大姑后来告诉给木子的。
小木子第一次到李梅秀家去,是姑父陪同的。
木子。家给李梅秀的父母亲准备的是一斤散装白酒、一斤白糖、三斤面条。给李梅秀的两个叔爸是三把(斤)面条。李梅秀的爷爷还在,给她的爷爷准备了两斤白糖。
这些东西在现在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这已经是了不起的东西了。父母亲是东拼西凑才置办起这些礼物的。
小木子提前一天跟着奶奶先到的大姑家。在大姑家,小木子第一次把李梅秀的父亲叫爸爸,引得旁边的人大笑我,使他觉得很不好意思。
那天一早吃过早饭,小木子就背着十多斤重的东西跟着奶奶到大姑家去。
十一岁多的小孩,背着十一二三斤重的东西走山路爬山,还是比较吃力的。
头天晚上,父亲就对木子说:“到老丈人家去,要注意礼节礼貌,说话不要大声武气的,要低声下气。吃饭的时候嘴不能张得太大,不能吧唧吧唧的,筷子不要碰到碗,不能发出筷子碰碗的声音。夹菜时不能把手伸得太长了,宁愿吃不到也不要把手伸过桌子中间。不能坐在上席中间,那是长辈的老年人的坐位,你是个小娃娃千万不能去坐那个位置。玩耍的时候不能像是在家里一样没完没了,要适可而止。”
甚至晚上睡觉要注意些什么,父亲都一一教小木子。
第二天出发时,父亲问他:“昨晚上给你说的记住了没有?”
“我记住了!”
“你记住了就好!路上要照顾好奶奶!”
小木子在父母亲的嘱咐中,跟着奶奶慢慢的往大姑家走去。
奶奶是个小脚,走山路爬山是相当费力的。可小木子又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由着奶奶慢慢的走。
小木子和奶奶来到大姑家。李梅秀的父亲正在大姑隔壁那家人干木工活。
大姑对小木子说:“木子,你的老丈人在隔壁大娘家,你应该主动过去打声招呼,叫一声爸爸!”
当时,小木子一愣:“大姑,隔壁这家人我以前不是叫表叔母吗?怎么现在叫大娘呢?”
“隔壁这家人,李梅秀叫的大娘,你现在和她订婚了,她叫什么你也得叫什么!懂吗?”
小木子那时候什么也不懂。既然大姑叫他这样叫,他就这样叫。
于是,小木子屁颠屁颠的来到隔壁,先叫了一声大娘,老太太先是一愣,继而好像明白了一样,连忙亲切的说:“木子,你上来了?”
小木子又走到李梅秀父亲的面前:“爸爸,您在忙啊?”
“哦!你上来了!”李梅秀的父亲说后,很舒坦的笑了笑。
其他的人不明就里,都愣愣的看着小木子。
有几个人平时就知晓小木子的,也爱开玩笑,就专门来到大姑家悄悄的问小木子:“木子兄弟,你和李梅秀订婚了?”
还有一个人,小木子叫他言贵哥,言贵哥竟然开玩笑说:“木子兄弟,你一个小男人,接一个大女人!”
当天晚上,小木子在姑父的陪同下,第一次走进李梅秀的家。
李梅秀的家在姑父家的上面,相隔不到三百米远。
李梅秀上面有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她的姐姐已经出嫁多年了,姐夫在八庙粮站工作。哥哥还没有结婚。她的妹妹也没有读书,只有小弟弟在读书。
从这方面来说,李梅秀的父母不如小木子的父母,小木子的父母是让他兄妹五人都读书,哪怕家里再困难户,父母亲都坚决要求他们读书。可李梅秀家,只有哥哥和弟弟是小学六年级毕业,姐妹三人都是文盲。
当晚,姑父担心木子小,一个人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习惯,就陪着他在李梅秀家歇了一晚上,第二天吃了早饭他才回去。
姑父走了后,后面的一切都得靠小木子自己应付了。
当天,李梅秀的姐姐、姐夫要来了,她姐夫是专门来看小木子的。姑父临走时一再强调要木子注意,小木子过不过得了李梅秀姐夫的法眼还另说。
如果过不了关的话,李梅秀可能就不会与小木子继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