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你们几个能啊!堵着街施粥...人家不喝你们的粥就不让人家走?”
“都他娘的胡子一大把的人了...怎么净干这耍浑的事?”
“还好意思把咱的军旗杵那,你们还要不要面皮?”
“好好的一件事儿,弄了个狗球不是猫吊!”
诺大的奉天殿,只能听到朱元璋的咆哮声,面前跪着几个老头,他们是开国的侯爵...唐胜宗、费聚、周德兴还有郑遇春。
“上...陛下”唐胜宗苦着一张脸:
“咱也着实没想到哇,咱跟他们说让他们一天施三百斤精米的粥”
“可...可谁知道那些驴日的杀才能这么干,咱们就是琢磨过年了,开个粥棚子替陛下分忧,您...您也知道,咱除了杀人旁的啥也不会...”
“本来...”说着扭头瞪了一眼旁边儿一同跪着的人:
“本来桂花街就咱一家粥棚,琢磨着能让您头一个知道咱把身上的毛病改了...可这几个匹夫硬是要往里头掺和...”
朱元璋有些无语的眨眨眼,过了半晌才暴喝一声:
“你王八羔子还挺有理!”
说着话又一拍大腿:
“丢人呐!咱当年怎么看上你们这群臭丘八了?”
“办了这腌臜事儿...这个熊样儿还想让咱高看一眼?”
唐胜宗显得有些委屈:
“您也知道...咱至正十三年就跟了陛下,陛下问啥咱就说啥,决不能有半点儿假话...”
朱元璋一摆手:
“少拿这点儿片儿汤话填对咱!”
“你们家里那腌臜事以为咱不知道?铺子里有多少货是不干净的?”
“咱要是甩开膀子让锦衣卫去查,你们哪个腚里边儿没屎?”
“嘿嘿...”唐胜宗又没皮没脸的笑了笑:
“咱能从泥腿子到大明的侯爵,就是沾了陛下的光,陛下待咱们是没的说,总是对咱们这些老家伙多照顾一眼...”
“所以大家伙合计...”说着扭头看了眼身边儿的同僚:
“那啥,河南、山东不是涝的涝旱的旱嘛,咱们平常也受了陛下这么多恩惠,也该是咱爷们努把劲儿的时候...”
“咱大伙寻思着给朝廷呃...帮帮忙,每家愿意捐出两千石粮食...”
“咱也不求别的,只求能让上位处理国事的时候少操劳那么一点儿...”
朱雄英眼中精光一闪:
这两千石粮食才是他们的肉戏!
“嘿!你这个老东西”朱元璋张张嘴:
“你当咱稀罕你那点儿东西?”
“不要,滚!”
“您...”唐胜宗有些急了,扭头冲着朱标说道:
“太子爷,要不您...劝劝陛下?”
“是啊,太子爷,您劝劝陛下吧,好歹是臣等的一片心意...”
“呵呵呵”朱标微微颔首,笑了笑对朱元璋说道:
“父皇,毕竟是几位侯爵的一片心意,体谅您案牍劳神,依儿臣看...不如就收下吧?”
“咱不要,爱要你要”朱元璋有些傲娇,又伸着手指点了点唐胜宗:
“咱还不知道他们这些混账?今儿个掏给咱,明儿个就能在百姓身上薅回来...”
“没有的事儿,没有的事儿...”唐胜宗连连摆手:
“这都是臣自家里种出来的,跟旁的不搭噶...”
“嘿嘿,再者说了,臣家里的东西都是上位的,上位啥时候要用吩咐一声就成...”
朱元璋又伸出手点了点他:
“你唐胜宗啊...”
“唐胜宗还真是个人才啊...”朱雄英眼前一亮,他这时候已经感觉到老爷子都有些无奈了...
正想着,几位侯爵已经陛辞,缓缓退出殿外了。
这时候朱元璋眼中才微微闪过一丝精光,对着门口的侯爵们说道:
“耍浑一回就够了,要不然...你们以为咱是脾气好还是耐心足?”
唐胜宗几人听到此话,心中猛然一凌:“是...”
这时候朱标一拱手:“儿臣去送送他们...”
听到朱标的话,朱元璋摆了摆手,而朱雄英差点笑出来:
哎呀,这个贪财标...还好意思说送送他们。
不就是惦记上人家那点儿粮食了嘛...这几个也是宫里的熟人了,平常咋不见你去送?
朱雄英正想着,朱元璋冲他摆了摆手,颇有些惆怅:
“这个唐胜宗啊,咱刚起事的时候他就跟了咱,那年他才十八岁...”
“最早是咱的侍卫,作战勇猛,敢打敢拼,在军中是一把好手”
“对咱也是忠心耿耿,早些年是咱的心腹,正因为此,开国之后,咱直接封他为第二的侯爵,仅次于汤和之下,犯了事对他一直也是小惩大诫”
“咱也一直拿他当弟弟看,要是能把他身上那点儿毛病扳过来,他比咱小七岁,将来你爹或许用得着...”
听着老爷子说的话,朱雄英心中一凌:
对于唐胜宗,尽管那么多的毛病,可直到现在现在,老爷子也没有杀了他的意思,后来到底是为了什么让老爷子决定挥动屠刀了呢...
胡惟庸案?不应该啊,就凭胡惟庸那点儿材料,想摆置唐胜宗还差得远。
毕竟唐胜宗当中翼元帅那会儿,胡惟庸还是个主薄。
唐胜宗又向来桀骜不驯,除了在老爷子这憨些,旁人...怕是正眼都不带瞧的。
正想的出神,朱标缓缓的走了过来,拱拱手正要说话。
朱雄英突然发现从他后脖领子上飘出来一张纸,直接飘到了朱雄英身边。
“咦?啥东西?”朱雄英弯腰捡起来,突然听到朱标的一声厉喝:
“住手!”
朱雄英吓得一哆嗦,抬头望去,发现朱标脸色铁青,自己弯腰捡起了那张纸,此刻的模样竟然有些仓惶。
朱雄英有些手足无措,扭头看向朱元璋,只见老爷子眼中暖意一闪,看向朱标,语气前所未有的温柔:
“老大,那张纸你还留着呐?”
“是...”朱标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儿臣此生...旦夕不敢或忘,将此缝置衣内,以求将来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