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熙明华听到的这段故事,已经是转述之后的转述了,但是不妨碍她分析的头头是道。
“既然吴涛是个孝子,当初选择回到家乡而不是留在庄子,就证明他把母亲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人,在面对那种情况,居然会完全不考虑自己一旦犯法之后老母亲要如何安度晚年,就这么拎着斧子冲进去了?这就是他的孝顺吗?前后完全矛盾啊。”
熙明华的一番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令人耳目一新。
众人最初听到吴涛的遭遇,更多的都是同情,却没有仔细思考过这整个经过是不是有什么不协调的问题。
“郡主的意思是,吴涛的母亲在撒谎?”
不知道是谁喊了这么一嗓子,显然不认同熙明华的说法,而且在替吴涛抱打不平。
熙明华沉默了两秒。
“虽然我知道声音是从哪边传来的,要抓人一抓一个准。但是看在你脖子上顶着的东西不是脑袋的份儿上,我就原谅你的无礼了。”
这拐着弯的骂人方式叫人有些反应不过来,可要是反应过来,熙明华的意思也就十分明确。
说白了,她是在说问这话的人根本就没长脑子。
说来也怪,虽然这种说法方式十分怪异,但是不知道
怎么的,在众人眼中,清宁郡主就应该有这样的高级姿态。
顿了顿,熙明华为不可查的撇了撇嘴。
“老太太年纪大了,受到惊吓,又没有儿子在身边照顾,那些事情都是听邻居说的。你觉得这里面能有几分是真的?有的时候眼见的都未必是真事,更何况是道听途说。现场到底是什么情况,有谁看见了?现场有一具尸体,旁边站着一个拿着斧子的人,这人就一定是凶手吗?我今天算是知道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冤假错案,就是因为你们这种脖子上没有脑袋的行尸走肉太多了,连脑子都没有更别说动脑思考了。”
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嫌弃。
“有的时候,出于各种原因,投案自首的人也未必就是真的凶手。更何况吴涛的案子中颇有疑点,他的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他的为人,如今更是在采石场被人暗害,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这个案子肯定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就更加应该先把人给救出来,剩下的事情再重新慢慢调查。”
方才那个质疑熙明华的亲兵脸上涨的通红,慢慢的低下头去。
他跟吴涛从前在军中关系不错,自然是站在吴涛这边,下意识的认为清宁郡主是觉得
吴涛有问题。
哪知道清宁郡主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认为整个案子需要好好调查,更是赞同先去把吴涛给救出来的。
果然是自己太蠢了没长脑子,清宁郡主说的一点儿都没错。
老王爷频频点头:“清宁说的没错,正是这个理儿。有什么疑点慢慢调查,总不能让人就这么死在采石场。”
这一次没人阻拦,老王爷带着人马旋风一样冲出王府,直奔采石场去了。
熙明华估摸着来回大概要接近两天,所以也就不在王府久留。
她打算去京兆尹衙门替吴涛先报个案伸冤、
有冤情找赵大人,这是肯定没错的。
郑逸和白先生面面相觑。
见熙明华要告辞,郑逸一副想说什么但是又不便开口的样子。
倒是白先生突然有些明悟:“郡主请留步。”
“白先生有话请讲。”熙明华的态度十分客气。
“郡主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原本王爷还不过是只想把吴涛从采石场救走,现在恐怕要冲到县衙找成知县算账。难道郡主是认为事情闹得还不够大吗?”
熙明华颇有些惊诧。
“白先生是明知故问,还是真的不明白我的意思?其实那些疑点未必是真的疑点,我只不过是给王
爷的行为披上了更合理的外衣,难道白先生认为,‘明知吴涛是触犯了大燕律法的犯人还要将他从采石场劫走’,会是比‘知道曾经军中的同袍退伍回家之后蒙受不白之冤在采石场又险些被害死,为了还他清白所以从采石场抢了人出来’更轻的罪名吗?就连西夏人进犯我大燕,还知道编一个‘大燕昏君无道’的名头忽悠人,凡事师出有名难道不比被御史抨击‘目无王法’更好?”
白先生的嘴唇微微弯曲起来,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而旁边的郑逸则是用一种难以置信,甚至有些目瞪口呆的表情看着熙明华。
师出有名,换句话说就是要占据在道德制高点,要高举“大义”的旗帜。
这事情听起来简单,很多人也都会这样做,但是这番说辞是从一个年纪不大的,甚至说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接触朝政的小姑娘嘴里讲出来的,就有些令人惊异了。
若是旁的高门贵女,偶尔也会有接触到朝政的机会。
可是熙明华的情况,京城里谁不知道?
后宅的争斗,谁得到了家主或者长辈的支持,谁就能获胜。
但,这只是小聪明。
看似有效,可要是跳出那个小圈子,这样的手段就没有
任何意义。
拿林云仙作为例子来说,她挖空心思讨好肃王妃,成为肃王妃的义女。
但是外人会因为肃王妃说林云仙好,就认为林云仙好吗?
怎么可能呢,肃王妃又不是神仙,说的话会被所有人奉为金科玉律。
讨好一个人是没有用的,哪怕被讨好的那个人是皇帝,也不可能让所有大臣都认同某些事情。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拨人,就等着哪天皇帝昏庸起来做出些什么蠢事,他们好跪在金銮殿上以死相谏的,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傻子才不去。
那些史官也都等着某年某日皇帝做些什么蠢事,他们赶紧记下来。要是因此被砍了头,这也是会流芳千古的。哈,不畏强权记录皇帝的暴行,履行史官的职责,以后史书上也有他一笔,恨不得赶紧把脖子伸出去让皇帝给砍了。
只有大义才是永恒不倒的旗帜。
熙明华就是给老王爷的举动披上了“大义”的外衣。
‘明知吴涛是触犯了大燕律法的犯人还要将他从采石场劫走’是私人情义,可‘知道曾经军中的同袍退伍回家之后蒙受不白之冤在采石场又险些被害死,为了还他清白所以从采石场抢了人出来’就是大义了。